哦哦
摄影组
原帖由 @JULYTC' 于 2010-12-24 21:23 发表 摄影的影响因素毕竟没有听音那么多阿....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小黑屋
原帖由 lindley007 于 2010-12-24 21:25 发表 posted by wap 老d听到会哭泣的……
原帖由 lindley007 于 2010-12-24 21:20 发表 posted by wap 个人浅见,听音乐和调音乐并没有那么大的界限,最简单的比喻就是摄影:摄影人通常最基本的后期就是调整对比度,而听音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增强或者减弱某写频段。一个对摄影理解得很弱的人随便加对比 ...
原帖由 aBrnoSUt 于 2010-12-24 21:44 发表 我个人认为你的例子不大妥,摄影人是创作者,听音乐是欣赏者。摄影是玩家自己拍照然后自己处理,音乐可不是听者自己作曲编曲然后自己再缩混啊。 一般人不会拿着国家地理的照片随便调对比度玩儿吧,网上下一 ...
魔神至尊
原帖由 三枪 于 2010-12-24 14:29 发表 声音EQ=图片PS,音乐制作人原汁原味给配的EQ都很合适,自己瞎折腾后加的EQ往往都很操蛋,喝啤酒嫌沫少,自己啐口痰进去搅合一下再喝。
原帖由 lindley007 于 2010-12-25 00:39 发表 我个人认为, 对于摄影而言, 以中银大厦为例, 贝聿铭是创造者, 摄影师是二次创作同时也是观众, 看某人P出来的照片的人则是纯粹的观众 对于音乐而言, 以卡拉扬版贝九为例, 贝多芬和卡拉扬是创造者, 搞音响的是 ...
原帖由 aBrnoSUt 于 2010-12-25 02:16 发表 那么,音响设备对应的难道不应该是显示设备和媒介么? 音乐中有作曲编曲这些前期环节,然后有演奏演唱录音这些中期环节,最后是混音母带这些后期环节,都完成后才是出版发行到消费者手中。 比如你举了卡 ...
原帖由 lindley007 于 2010-12-25 09:41 发表 我的标准在于,到卡拉扬指挥现场演奏这一下,实际上并没有进入hifi领域,hifi领域是从录音开始的。 这个流程是:贝多芬》卡拉扬》演奏(这里是现实的存在)》某品牌录音设备(这里是模拟信号的存在,假定是ADD ...
原帖由 lindley007 于 2010-12-25 20:3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raw并不是未处理的东西,他本身就已经包含大量厂商的理念在里面了。否则用一台宾得相机和佳能相机转接同一个镜头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一样的——这显然有违常理 我觉得你的误区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