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42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无透] 按着有些人对破球挑bug的观影标准,重看《星际穿越》发现也看得有点尬起来了.....

什么?中国电影30年前和国外平起平坐了?这是平行世界吗

这么大的突破电影,偏偏被说得平平无奇,我觉得你是不是古天乐附体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当饭 于 2019-2-15 09:27 发表
什么?中国电影30年前和国外平起平坐了?这是平行世界吗

这么大的突破电影,偏偏被说得平平无奇,我觉得你是不是古天乐附体了~
30年前我们物质自卑,精神自信,物质贫乏,精神充实。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19-2-15 09:45 发表
30年前我们物质自卑,精神自信,物质贫乏,精神充实。
电影工业需要实打实的实力才能有高质量的成片,从演员导演到后期制作,30年前除了少部分乡土文化伤痕文化,其他根本没有和海外电影相提并论的实力。你这个思维就和当年大跃进一样,相信自己能赶英超美又如何…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当饭 于 2019-2-15 10:0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电影工业需要实打实的实力才能有高质量的成片,从演员导演到后期制作,30年前除了少部分乡土文化伤痕文化,其他根本没有和海外电影相提并论的实力。你这个思维就和当年大跃进一样, ...
首先,我说30年前是指90年代前后作为一个顶峰,2000年之后就开始走下坡,直到近10几年一泻千里变成追求外在无视内在,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说只有苦菜花老井红高粱那种才是佳作。

在我看来你这个思维(也代表很多人的思维)就是把文艺创作看成工程总包。反而和当年大跃进是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当年大跃进是违反工业经济规律,现在大尬吹是违反文艺创作规律。大跃进是用ZZ模式搞经济,大尬吹是用经济模式套文艺:票房逆袭了说明观众认了说明春天来了。俩脚离地了病毒就关闭了啥也上不去了,不可能的。30年前我们的电影除了画面之外有哪些是拿不出手的?如今我们的电影除了画面之外有哪些是拿得出手的?哪怕不是舍本逐末,也是顾此失彼。如果你整个就不认同我的看法,那就是我们看法不一样,多说也没用。



其实和破球类似的我觉得有一个例子,动画片宝莲灯。比破球好的地方就是多了一首流行的主题歌,其他的地方很类似,我看百度百科:影片摄制历时三年 [3]  ,采用了先期创作整体音乐和进行对白录音的制作手段,并使用电脑三维特效技术绘制动画,后期为六声道全数码立体声录音,在80分钟的片长内,背景音乐总长有70多分钟 [14]  ,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万幅动画画面 [15]  、2000余幅背景,全片镜头2000多个,人物近50个。可以说是代表当时的中国动画顶配了,这宣传通稿的内容和破球多相似。票房也好,当时动画片电影没这么高的票房,只不过当时好像还是赔钱了,这和破球是不一样的。

但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宝莲灯的一个问题就是,除了剧本原著是改编自中国古典传说之外,其他都是照搬好莱坞,没有了以前中国动画片那种创造力。整体剧情结构还好说,毕竟全人类演戏都这几个结构,但是不光各种人物设计,甚至连沉香自己流浪谋生时候的野外自然界动物的动作,都和好莱坞同期的狮子王几乎一模一样,这按今天的说法都叫致敬。郭帆在破球里不就是这样致敬的么?实际上宝莲灯没有给中国动画带来春天,之后都是中国动画的黑暗期,直到十五年后王长田才说出中国动画元年的说法,而到现在3年多至少在电影上好像也没多大动静,幼儿动画的制作到是好了不少。所以说现在就吹破球到这个地步,是不是太早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19-2-15 11:03 发表
首先,我说30年前是指90年代前后作为一个顶峰,2000年之后就开始走下坡,直到近10几年一泻千里变成追求外在无视内在,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说只有苦菜花老井红高粱那种才是佳作。

在我看来你这个思维(也代表很多人的思维)就是把文艺创作看成工程总包。反而和当年大跃进是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当年大跃进是违反工业经济规律,现在大尬吹是违反文艺创作规律。大跃进是用ZZ模式搞经济,大尬吹是用经济模式套文艺:票房逆袭了说明观众认了说明春天来了。俩脚离地了病毒就关闭了啥也上不去了,不可能的。30年前我们的电影除了画面之外有哪些是拿不出手的?如今我们的电影除了画面之外有哪些是拿得出手的?哪怕不是舍本逐末,也是顾此失彼。如果你整个就不认同我的看法,那就是我们看法不一样,多说也没用。



其实和破球类似的我觉得有一个例子,动画片宝莲灯。比破球好的地方就是多了一首流行的主题歌,其他的地方很类似,我看百度百科:影片摄制历时三年   、2000余幅背景,全片镜头2000多个,人物近50个。可以说是代表当时的中国动画顶配了,这宣传通稿的内容和破球多相似。票房也好,当时动画片电影没这么高的票房,只不过当时好像还是赔钱了,这和破球是不一样的。

但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宝莲灯的一个问题就是,除了剧本原著是改编自中国古典传说之外,其他都是照搬好莱坞,没有了以前中国动画片那种创造力。整体剧情结构还好说,毕竟全人类演戏都这几个结构,但是不光各种人物设计,甚至连沉香自己流浪谋生时候的野外自然界动物的动作,都和好莱坞同期的狮子王几乎一模一样,这按今天的说法都叫致敬。郭帆在破球里不就是这样致敬的么?实际上宝莲灯没有给中国动画带来春天,之后都是中国动画的黑暗期,直到十五年后王长田才说出中国动画元年的说法,而到现在3年多至少在电影上好像也没多大动静,幼儿动画的制作到是好了不少。所以说现在就吹破球到这个地步,是不是太早了?
宝莲灯和流浪地球有显著的区别:

1、宝莲灯除了开头5分钟惊为天人,后续的内容简直天崩,从剧情到制作都是如此,所以当年即使排除盗版因素,宝莲灯都无法和同时期的迪士尼动画片相提并论;流浪地球不一样,从头到尾没有天崩的部分,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weta之类的加入保证片子基本处于科幻片T1.5水准;

2、宝莲灯并没有先进的制作流程和能力,整体上还是当年老的制作方式甚至人工赛璐璐制作,这个同时期的日本美国动画水准相距甚远,更别提一些高质量制作人员老早就被迪士尼挖走移民美了;而流浪地球不一样,是从头到尾保证了国际水准的制作团队制作流程,而不是大跃进式的堆砌人力。所以很多人说是科幻片元年,就是因为和同时期国际水准接近的制作流程和方式,而并非这片子本身无懈可击。

我觉得你有些被当年国产片的印象阻碍了你的判断,你回头再去看看那些片子,除了少部分伤痕文学乡土文化的部分,主流类型的片子没有一部可以和国际水准接轨,无论是制作水平制作流程还是核心内涵。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19-2-15 09:12 发表
可以交代没问题的,作为科幻电影肯定是拿得出手的。但吹的那么高我不认可。

我不是圈内的,是圈边上的。要是圈内的只能喷的更狠,但并没有卵用,观众不介意,监管不理会。中国电影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都爱看,大制作小主题都好看,昨天隔壁求推民国背景的老片我张口就说。外国电影也就是看看IMDB250这种水平真的不高,早年靠emule下载的年代我这样的还能装清高,现在视频网站会员随便送的年代根本装不下去。我就是看不了最近10来年的中国电影,让我觉得好看的太少太少了。

要我说,中国电影30年前就已经和国外平起平坐了。无论是比美国还是比苏联都能比,规模上题材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国际电影行业是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反而是这些年落后了,退步了。就跟亚特兰蒂斯似的,一个文明消失了,现在研究出个内燃机成革命了,当年都能遍地反重力的。网上很多人说批评破球的人是向外国人跪久了不会站着,要我说是这些尬吹的人向自己人跪久了就忘记了自己也曾经站过。
你看现在的评分,无论豆瓣,猫眼,imdb,还是s1,本坛,满分都是少数,大部分都是7-9分之间的。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清醒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当饭 于 2019-2-15 11: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宝莲灯和流浪地球有显著的区别:

1、宝莲灯除了开头5分钟惊为天人,后续的内容简直天崩,从剧情到制作都是如此,所以当年即使排除盗版因素,宝莲灯都无法和同时期的迪士尼动画片 ...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我根本不需要和国际水平接轨,我们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当然经济条件好了我们特效啊道具布景这些水涨船高越来越好这是肯定的,但不是以和国际接轨作为一个因素来评价。你肯定要说我大跃进了。但咱说真的,这种文艺创作方面需要这样比吗?这不是卫洗丽马桶盖日本造的出我们造不出确实影响生活质量。90年代的电影大家起点都差不多,比的就是各自的特色。只是说我们这个行业产业不发达文化不一样所以产生不了一些细分的类型佳作,比如爆米花(真实的谎言)、惊悚(沉默的羔羊)、犯罪(七宗罪那种)、公路等等的。燃情岁月在我看来其实也是乡土片,云中漫步这些我们拍不出?而且不止好莱坞啊,日本的远山的呼唤,菊次郎的夏天,天堂电影院,多了。只是2000年后好莱坞特效突飞猛进了,不再只是黑客帝国这种顶尖的电影才能用的了,电影对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了,我们一看坐不住了就追特效,结果特效学到了,不光演员剧本不要了,连自己的特色都没了。我们今天什么都模仿好莱坞,极少自己的特色了,更不用说有自己特色的片子市场不买单。破球其实主要就是模仿,我们连喜剧片都要用国外的创意了当然是名正言顺买了版权。

宝莲灯肯定和破球有差异,但当时吹的力度是一样的。到现在还有很多很多人觉得这是个佳作,但咱俩起码在这上是看法一致的,这片子整体素质确实太差。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宝莲灯和地球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地球这么高票房是观众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宣发的功劳,为啥地球在tg会有这么多争论,因为支持的人很多,宝莲灯这种一边到的能有这么多争论?地球这片我觉得6到9分都是合理的,我个人打7.5分,算得上不错的片子,在中国影史上是会留下印记的片子。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视听差着500多个档次
快别尬吹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19-2-14 09:23 发表
对我个人来说,实际上星际穿越抓人的地方真的就是表演、配乐还有各种专业级别的画面语言的运用。那些科学原理,我是真不懂,诺奖得主还出本书我也没能力看。真的真的看不懂。我觉得你们看个CG就高潮很盲目,但我看点表演画面听个响儿就高潮其实也盲目。虽然各打五十大板但也不是场面话。

我现在马上想星际穿越印象最深的几个地方包括这些:开篇的追无人机,房间下沙子认字(这个还得和后面五维空间连一起看,光是开篇这部分还不行),女儿给父亲写那四个字母STAY,黑机器人,巨浪星的那一段(这一段真的绝了,有人质疑这上为什么有液态水,但我说这其实是导演觉得只有这种我们日常可以接触到的现象才能给观众真正的震撼,或者说只有这种他才会拍、会用镜头语言表现冲击力,全弄个纯幻想的CG当然可以让人觉得外星的辨识度非常高但那效果没这么好,或者换成想象的外星诺兰就拍不出这样效果了、也可以说就不会拍了),上天之后对接旋转空间站(真的是提到心嗓子眼的紧张),最后是五维空间(这个肯定科学依据是不充分的,但我把这就看成纯粹是感情戏,我曾经很多次想象如果换成中国人演这里,哪个中国男演员可以演马修的这个角色,真的有,可选的多,说真的吴孟达演都没问题,能把那种感觉演出来,张译啊段奕宏之类的都有可取之处,我能落泪,但吴京绝对玩儿去)。

我也看不懂科学,但我能有共鸣的就是这种地方,星际穿越让我满意了。咱说剧情。开篇的这个灾荒我到现在都没感觉,也没什么画面表现这个灾荒给人类带来多惨的境地,就是看见起沙尘暴,但这沙尘暴来势汹汹的也没觉得就怎么样了,稀里糊涂,后面他儿子烧玉米地我也觉得稀里糊涂,着急也没用烧他干嘛呢,我知道很多粉都能找到影片里都交代清楚的地方,但给人印象真不深。

而破球我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就是大红斑、木星地球连接那个画面,确实是冲击力,其他的真就没什么了,长镜头也好什么也好都是明显的CG做的我激动不起来。至于CG画面这些,这个确实个人喜好不一样,我喜欢明亮的,银翼杀手那种都不喜欢,明亮的我才看得出你CG真正水平如何,黑灯瞎火的我看什么呢。
不是儿子烧玉米地,是女儿烧的为了引走她哥哥,哥们还是没认真看啊

TOP

其实我觉得最尴尬的就是进入五维空间了,要重新输一遍NASA地址,这个是强行首尾呼应啊,输不输这个地址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不重新输一遍就消失?还是不输也没事,反正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主角是已经去过NASA了,其它平等宇宙是其它平行宇宙的事,进五维空间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把黑洞节点的信息传递出去,其它都是无效的,第一个STAY还可以说是心情激动下的重复输入,第二个输地址我就觉得意义不大了,只是为了呼应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所以说没有想象力是多么可怕 只会套既有概念 还看啥“科幻”电影 百年前科幻小说家在煤油灯的时代是怎么想象出日后人类的科技的

TOP

 42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