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记事&WC联合出品』塞尔达系列回顾--塞尔达传说(FC)

『记事&WC联合出品』塞尔达系列回顾--塞尔达传说(FC)


原文由Hyrule-Times发布在IGN的个人博客上。此文由yikich翻译,如需转载请pm本人。谢谢!




让我们将时钟的指针拨回1986年,任天堂著名的家用游戏机FC已经在日本发售3年时间了。凭借着超级玛丽、大金刚、越野摩托、气球大作战等游戏的出色品质,FC在游戏市场呼风唤雨。但任天堂并没有放慢游戏开发的脚步,一款全新系列作品正在孕育中。当时日本的众多玩家已经开始了有关该作的热烈讨论――她的名字就叫做塞尔达传说(Legend of Zelda),由一手缔造超级玛丽的宫本茂先生亲自制作。当然,除了游戏本身,任天堂还有一个与之相随的“杀手锏”要放出来,而这就是当时本作没有选择普通卡带作为存储媒介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日本国外的玩家可能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塞尔达传说实际上是任天堂为一个新平台而专门打造的游戏作品――FC磁碟机系统。你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买一盘卡带了,要玩到该作你还必须另外购置一部外设。虽然后来世嘉和任天堂都在类似的外设的推广上栽了跟头,清楚地认识到其风险所在,但1986年诞生的这个系统确实给当时的业界带来了无数惊叹号。



FC磁碟机系统的推出不仅仅是为了使游戏的售价更低,更重要的是给予了玩家选择游戏购买方式的自由。该系统的每款游戏售价大约在3400日元左右(30美元),比普通的卡带游戏便宜了将近2800日元(20美元),这主要归功于3寸半磁盘更低廉的成本。而在此基础上的最佳游戏购买方式就是:花20美元买一张磁盘,然后再在便利店或者游戏店花5美元购买新游戏数据;你只需把磁盘交给店员,接下来的就是看着他如何神奇地删除旧游戏并把新游戏拷进去而已,如此简单。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是一台称为“FC磁盘写入器”的机器(上图最右),它可以被看作是现今游戏下载设备和相关服务的鼻祖了。当然,磁碟系统还有其它很新潮的特性,比如在游戏中存档,又或者将自己的分数上传给任天堂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竞赛。

尽管FC磁碟机系统确实在日本获得了一定成功(卖出超过200万份),但科技进步的步伐从未停止,很快这套系统的优势越来越小:ROM的成本越来越便宜,使得厂商逐步有能力推出一些大容量的卡带游戏。即便如此,磁碟机依然是很受欢迎的,即使后来SFC已经开始发售,但直到1993年人们仍可以在许多游戏店里看到磁碟写入器的身影。有趣的是,任天堂后来把类似的理念搬到了Gameboy和SFC上――可以把游戏下载到特制闪存卡带上的称为“任天堂加油站”(Nintendo Power)的系统――消费者额外花钱在购买外设上。之后,为了对抗世嘉的32X和CD媒体,任天堂再次将磁碟系统运用在N64上――64DD。但很可惜,由于缺少像塞尔达这样的杀手级软件,64DD很快就变成了弃婴;据行业调查机构的估计,64DD在全球的销量只有2万台。。。

说回FC的磁碟系统,当任天堂准备在北美发售FC的时候(日本国外一般称为NES),很明显这种磁碟系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混淆进而影响主机的销量,因此老任决定不在日本之外的地方推广FC磁碟机,NES是一台只支持卡带游戏的主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已被记入历史:归功于超级玛丽、大金刚等大作,NES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仅仅是任天堂平台游戏的一个开始。



1987年,塞尔达传说在美国发售,以风卷残云之势俘获了众多FANS的心。这次发售可以被视为游戏界的一个经典销售案例:任天堂将游戏卡带制作成金色,即使你从来没有听过塞尔达的大名,也一定会被其金光闪闪的外表所吸引。与日本发售的磁碟版本相比,美版卡带上就自带记忆电池――这是NES史上第一款内置记忆电池的游戏,它意味着以前那些单线式任务以及不停重复、鲜有变化的关卡设计从此将成为过去。



同金黄色卡带一样值得人称道的,当然是游戏本身那革命性的设计。游戏中玩家扮演精灵族的英雄林克(Link),为了从邪恶的Gannon手中拯救世界而踏上征程。毫无疑问,当时的任天堂美国分部为NES游戏做了各种充分的准备工作,从下面这张塞尔达传说的故事背景截图我们就能看出一二来:



Go find the 8 units “link” to save her.最后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将主角的名字与其在游戏中背负的使命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不得不佩服任天堂的翻译功力。现在,在任天堂各分部的翻译者们仍致力于保证每款游戏在不同的语言下不会失去其中的精髓。(PS:国内什么时候才能受到这种待遇呢??不能说神游做得不好,但有时它中文化的质量的确无法恭维)

当然,故事并不是本作最突出的地方,但如果你有幸能拥有这款游戏的正版的话,就能从说明书上得到更详细的游戏背景介绍:Gannon和它的邪恶军队入侵了被森林和高山环绕的美丽国度Hyrule,并且偷走了三角力量――一个拥有神奇魔力的三角形宝物。为了不让Gannon获得更多的力量,Hyrule国的公主塞尔达将剩下的智慧三角分成8个碎片藏在王国的各个角落里。公主还派她的女佣Impa去寻找一名能打败Gannon的英雄。这个计划被Gannon获知,他抓住了塞尔达公主并关在地牢里,同时还派出手下追击Impa――但Gannon的行动被一个看起来不怎么像英雄的小男孩林克阻止了。林克从Gannon傀儡的手中救走了Impa,并得知了塞尔达公主的命运,于是我们的英雄就踏上了寻找8块三角碎片并利用三角之力拯救世界的旅途。

点击这里下载塞尔达传说(FC)开场视频,mov格式



当你从三个记录文档中选择一个之后――这也是塞尔达系列一直沿用至今的一个设定――冒险之旅就正式开始了。和最近的塞尔达作品相比,该作并没有太多的剧情交待,如其它许多NES游戏那样,详细的故事背景都写在说明书上了,这显然是由卡带容量的限制所决定的。大部分的空间花在了游戏的动作要素上。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得一把宝剑(老土啊。。。),接着就出发去干掉那些坏人吧。游戏的主要架构基本上就是“寻找地牢迷宫――打败敌人获得钥匙――打败BOSS――获得三角碎片”的流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隐藏要素,比如说隐藏房间(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还有一些不知道特殊方法就无法穿越的区域(如失落的森林)。



和许多早期的冒险游戏类似,本作的背景画面并不会随着角色的移动而跟随卷轴,只有当角色进入下一场景的时候才切换背景画面(准确地说是快速卷轴)。每一屏背景和上一屏会有一些差别,主要在与背景物品上:如树,河,桥,石头等,有的还有梯子、石像等玩家与场景互动的物件。图像现在看来当然是很简陋,但对于1986年的作品来说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了。由于卡带容量不大,不能装下太多背景设计,所以有许多场景看起来只是换了换颜色而已,但已足够你辨别不同的迷宫了。



塞尔达系列中的许多经典敌人在这款初代游戏上就已首次亮相,像可以喷珠子攻击的长嘴小怪(实在记不起来中文叫什么了,只记得英文是Moblin)、铠甲武士以及很多BOSS。当然,最经典的当属那大地图主题音乐了!

点击这里下载大地图场景视频,还有那经典的背景音乐!!mov格式





如果你是第一次玩这款经典游戏的话,毫无疑问一定会被它那一开始的高难度吓一跳。和其它后来的作品不同,本作并没有严格限制你的活动范围,也就是说游戏初期你就能进入所有区域,包括一些敌人相对较强大的区域。因此一些刚开始玩的朋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嗯,这敌人看起来不咋地,应该。。。”然后“啪、啪、啪”几下就死了。。。所以对于一些老鸟来说,能不按顺序打迷宫的人一定是最受他们青睐的。如果你手上面有游戏说明书的话,就能知道应该先去然后再去哪些区域了。



如果撇开任务架构、故事以及图像不谈,那又是什么使得该作能获得殿堂级游戏的称号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丰富多彩的迷题和道具。进入一个迷宫之后,你很快就会发现一味杀敌并不能帮助你走到最后。相反,你需要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各种道具和武器:有时候用剑能很快地干掉某种敌人,有时候则是回旋镖、弓箭,又或者是炸弹甚至是蜡烛。正是由于要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才令本作变得魅力无穷。再加上形态各异的生物和大量的隐藏要素,这些正是任天堂Fans们如此喜爱塞尔达系列的原因。

点击这里下载迷宫视频,mov格式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Leny 发贴积分 +10 GOOD 2006-10-18 17:35

TOP

顶,在WII上重温吧



TOP

卡带看起来象巧克力一样,强


TOP

重制一下吧:D

TOP

GBA上玩玩算了

TOP

原来是  东方的传说  啊!!!

TOP

还是喜欢时之笛

TOP

玩过,没通...

TOP

引用:
原帖由 yikich 于 2006-10-17 12:17 发表
Go find the 8 units “link” to save her.最后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将主角的名字与其在游戏中背负的使命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不得不佩服任天堂的翻译功力。现在,在任天堂各分部的翻译者们仍致力于保证每款游戏在不同的语言下不会失去其中的精髓。(PS:国内什么时候才能受到这种待遇呢??不能说神游做得不好,但有时它中文化的质量的确无法恭维)
不懂别乱说,神游的至少还是塞尔达资深人士翻译的,美版的在OoT之前根本都不是职业翻译做的,从现在的角度看完全不合格,国外塞尔达专门站早就有过相关文章。

TOP

正在重温小人帽

TOP

:D 大家到S1翻翻任区的老帖

TOP

等复刻版喽~

TOP

问下这个游戏有汉化的吗??

TOP

gametrailers上有zelda历代的回顾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