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生化奇兵》BIOSHOCK Gamespot Review 官方中文版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老爹”不够温情,俺要“大爸爸”


TOP

9.0刚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solopain 于 2007-8-22 23:18 发表
游戏中文的?
你不是刚屏射过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mouseguard 于 2007-8-22 23:22 发表


不要试图对叉包的翻译水平做出任何的批评, 除非你比他更牛X
没说比他牛,只不过plasmid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不是2k Boston发明的,更不是X包发明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生物学名词“质粒”。

你们BS金山词霸可以,GOOGLE你们BS不?试试搜索plasmid看看是什么结果?再看看“质粒”是一种什么东西?google搜索第三项结果就是WIKI的解释了,我登不上,你们自己可以去看。

TOP

顺便把百度知道的内容再帖一次,BS百度的话不用说了,我也BS,不过至少下面的解释看起来还靠谱:

质粒
     质粒是染色体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和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现在习惯上用来专指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以外的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许多细菌除了染色体外,还有大量很小的环状DNA分子,这就是质粒(plasmid)。质粒上常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例如,四环素抗性基因或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等。有些质粒称为附加体(episome),这类质粒能够整合进细菌的染色体,也能从整合位置上切离下来成为游离于染色体外的DNA分子。
    目前,已发现有质粒的细菌有几百种,已知的绝大多数的细菌质粒都是闭合环状DNA分子(简称cccDNA)。细菌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较小,约为细菌染色体的0.5%~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大致上可以把质粒分成大小两类:较大一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0×106以上,较小一类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106以下(少数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两者之间)。每个细胞中的质粒数主要决定于质粒本身的复制特性。按照复制性质,可以把质粒分为两类:一类是严紧型质粒,当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时,质粒也复制一次,每个细胞内只有1~2个质粒;另一类是松弛型质粒,当染色体复制停止后仍然能继续复制,每一个细胞内一般有20个左右质粒。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质粒属严紧型。分子量较小的质粒属松弛型。质粒的复制有时和它们的宿主细胞有关,某些质粒在大肠杆菌内的复制属严紧型,而在变形杆菌内则属松弛型。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人工构建的质粒作为载体。人工构建的质粒可以集多种有用的特征于一体,如含多种单一酶切位点、抗生素耐药性等。常用的人工质粒运载体有pBR322、pSC101。pBR322含有抗四环素基因(Tcr)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pr),并含有5种内切酶的单一切点。如果将DNA片段插入EcoRI切点,不会影响两个抗生素基因的表达。但是如果将DNA片段插入到Hind III、Bam H I 或 Sal I切点,就会使抗四环素基因失活。这时,含有DNA插入片段的pBR322将使宿主细菌抗氨苄青霉素,但对四环素敏感。没有DNA插入片段的pBR322会使宿主细菌既抗氨苄青霉素又抗四环素,而没有pBR322质粒的细菌将对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都敏感。pSC101与pBR322相似,只是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和PstI切点。质粒运载体的最大插入片段约为10 kb(kb表示为千碱基对)。
  a small cellular inclusion consisting of a ring of DNA that is not in a chromosome but is capable of autonomous replication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技术、生物、科学、分子生物学


参考资料: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2.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5304.htm


贡献者:
华丽的孤独、水云深浪、xztlsy、刘若星、鱼雁花月、xczz2008、 zhangxuxin8765、潇湘风月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反义技术、基因扩增、定点突变、vector、接头、载体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1条):

·细菌无染色体,"质粒"的第二行错了.     mianxintongshe    03-15 21:50

对本词条发表评论:

   
最多不超过1000字
  


返回页首

TOP

plasmid, 某些bacteria有的一个圈圈的dna,可以integrate到主dna圈上,让主dna take on一些特殊的属性。bioshock主角第一次注射plasmid的时候,就是plasmid 和他自己的dna fuse在一起吧。

其实不用说翻译了,就算IG自己都对这方面了解的不清楚,比如说明书上写着,"更多能力可以splice到人身上",gene splicing/rna splicing根本不是可以这样用的。splice != gene integration. splice只是只intron被切掉,不是原始定义上的增加容量而是减少容量。

所以批评专业知识的翻译没必要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ZELUDA 于 2007-8-23 10:56 发表
plasmid, 某些bacteria有的一个圈圈的dna,可以integrate到主dna圈上,让主dna take on一些特殊的属性。bioshock主角第一次注射plasmid的时候,就是plasmid 和他自己的dna fuse在一起吧。

其实不用说翻译了, ...
我并非生物学专业,我也不是要批评,我只是觉得“质粒”比“离子灵力”要正确得多。

这个版以战为乐,有时容易误解人原本的意思。

TOP

把plasmid看成plasmic而已吧,用得着这样么
anyway,多谢指出错误

TOP

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语音和字幕不同步......字幕太快

TOP

感觉编辑玩得有点浅啊,拍照狂人会很快发现战斗的爽快度直线上升,霰弹枪轰一般敌人基本都是一击毙

TOP

引用:
原帖由 Jabberwork 于 2007-8-23 10:35 发表


没说比他牛,只不过plasmid这个词不是我发明的,不是2k Boston发明的,更不是X包发明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生物学名词“质粒”。

你们BS金山词霸可以,GOOGLE你们BS不?试试搜索plasmid看看是什么结果?再看 ...
翻译不是拿着金山就可以做的工作, 很多时候要根据前后文背景来判断翻译成什么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叉包是资深译者了, 有独立译本, 他对英文的理解不是拿着金山就能体会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07-8-23 12:00 发表
感觉编辑玩得有点浅啊,拍照狂人会很快发现战斗的爽快度直线上升,霰弹枪轰一般敌人基本都是一击毙
一击毙直接玩easy mode就好啊=.=+
bioshock如果能60fps就好了,操作不够爽滑,开了unlock framerate好一点但是还是不够滑...

TOP

我是先hard再normal的,初期碰到big daddy实在缺乏手段,这点上我觉得存在问题,而且萝莉不容错过,PK得太痛苦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Jabberwork 于 2007-8-23 11:01 发表


我并非生物学专业,我也不是要批评,我只是觉得“质粒”比“离子灵力”要正确得多。

这个版以战为乐,有时容易误解人原本的意思。
从你前一帖强硬的态度来看,也没误解你

翻译什么的应该尽量以官方为准,金山词霸说质粒,bioshock是金山词霸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07-8-23 12:00 发表
感觉编辑玩得有点浅啊,拍照狂人会很快发现战斗的爽快度直线上升,霰弹枪轰一般敌人基本都是一击毙
其实Jeff这篇写得不太好,比较松散。翻到一半差点没动力了。所以拖了一天才发出来。
不过Jeff还是抓住Bioshock的真正软肋了——

并不要求玩家熟练运用技巧的战斗过程缺乏满足感(unsatisfying no-skill-required combat),本作如果仅凭这一点是很难引起一般HALO饭的兴味的。

重生频繁且没有死亡惩罚和敌人种类这些环节的确不够硬核。很多玩家可能会选择廉价的赖招,而不是去主动挖掘折腾敌人的玩法。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Jeff这种资深软饭的口味刁钻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