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求助] 看了某人帖子“一个小品级游戏就让软饭高潮了”的疑问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5:39 发表

【在游戏界,不是所有媳妇都能熬成婆的】
历史可不是走过就行了
历史要自己来写
虽说现在大神与tp口碑不相上下
但大神的第二作还得这么神才行,即使有这么神,还能有那么高的投资么?画面系统还会那么新鲜么? ...
因为游戏目前还是个消费品,还不像电影可以成为艺术品。

比如你吃完一个螃蟹,再好吃,吃完就没了,你不可能重复消费同样品质的,以后可能都不如这个。但是电影你可以一部片子看100遍。

谁也不会在乎,我在某年某月吃了一个螃蟹,一辈子难忘,只会说,今天我吃的螃蟹好不好。但是电影会让你一辈子难忘,反复品味。

当然,最关键的,在于消费者的依赖性和传承性,这和球迷群体有相似之处。

有一些球迷支持的球队,过去10年很牛,现在不行了,但球迷不会抛弃,会等他翻身。

一只新兴的有钱的球队,要获得球迷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是场上比赛,没落豪门输球再正常不过。


TOP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5:47 发表

成本你得体现到游戏里才行啊。。晕死
这怎么才能看出来?能2段跳的,比不能的成本高?有惯性的,比没惯性的成本高?

菜单有100个选项的,比10个的成本高?

我最近玩了几个fc外星科技的rpg,说实话,制作应该不亚于诸葛孔明传,但显然是烂作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49 发表


因为游戏目前还是个消费品,还不像电影可以成为艺术品。

比如你吃完一个螃蟹,再好吃,吃完就没了,你不可能重复消费同样品质的,以后可能都不如这个。但是电影你可以一部片子看100遍。

谁也不会在乎,我在 ...
游戏照样有一辈子难忘的啊,两者区别在于:电影难忘,可以在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不停出拷贝,出dvd,bd,持续创汇
而游戏如果没系列作撑着,这种老游戏翻新基本没人买账。
游戏品牌靠公司经营,有些品牌注定会没落,也就没人追捧了。口碑再好卖不掉有何用?例子不能随便举的==
当然,我是不赞成把列魔女划到为小品级~

前面我说了我对大作的理解:高投入(用心做),市场反映良好,精品率高。
不要总说高成本的垃圾,高成本游戏精品率高的事实,你不能忽略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53 发表


这怎么才能看出来?能2段跳的,比不能的成本高?有惯性的,比没惯性的成本高?

菜单有100个选项的,比10个的成本高?

我最近玩了几个fc外星科技的rpg,说实话,制作应该不亚于诸葛孔明传,但显然是烂作啊。 ...
外星科技。。。
拿3d游戏说,画面,细节,贴图质量都能看出成本。
同一个洞窟,普通游戏贴点材质就完了,zelda也许要再贴很多花纹和体现文明的壁画。
游戏流程长的内容多的相应成本就高。10个关卡8小时通关的游戏和架设一个世界让你随意游玩成本能一样么。
02年的ww,看到的必去的到,高处一跳就到低处(大神生化等都有贴图边沿,有跑动动作就是掉不下去),门可以砍,可以烧,敌人武器可以任意捡拾,扔出去咣当三响,吊桥绳子可以砍断可以烧掉(你砍哪根哪根有反应,你要是站在桥上桥会随着你的运动倾斜,绳子被砍的差不多了桥承受不住你的重量会掉下去),风向会影响你的飞行,影响你扔出去的种子的滚动方向,拿个瓶子你可以舀水,可以浇树,有根绳钩你可以荡等等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互动在7年后的今天3D游戏有几个做到了?
这些细节没有大成本支撑着能行么?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6:15 编辑 ]


TOP

不是大作就是小品,二元化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3:46 发表
显然大制作和大作的区别,还没有搞清楚。

电影届,大制作的烂片很多,名导演的个人化片子却成为大作也很多。

大作显然有质地优良的意思。

大制作只是指成本大,而成本大的不一定质地优良。
这只能说明你中文学得差,或者思维另类了。
《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电影还没上映, 谁都还没看, 销量、收入如何更是未知, 媒体就将其定义为“大作”, 为什么? 就是凭收集到的信息,比如投入啊,演员啊,前集的水准啊等等。
而某些电影,比如今年的《第九区》,之前并不被大众广泛期待,自然也就没人称其为“大作”,那不管你上映后反响如何,销量如何,那都是后话。
“大作”最后销量不好,反响不好,我们称其为“叫好不叫座”。
非“大作”最后销量好,反响好,我们称其为“黑马”。
你连基本的词汇都不会用,还有讨论的意义吗?别跟我说你的定义,你的想法定义毫无意义。


[ 本帖最后由 ffcactus 于 2009-10-12 16:20 编辑 ]

TOP

游戏的成本相对其他项目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一大块是人力,可以以工时计算

一大块是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损耗

还有就是各种授权等等费用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3:46 发表
显然大制作和大作的区别,还没有搞清楚。

电影届,大制作的烂片很多,名导演的个人化片子却成为大作也很多。

大作显然有质地优良的意思。

大制作只是指成本大,而成本大的不一定质地优良。
你的意思是大作必须有【成品精良】这项,这个用事实就可以反驳你了。

我之所以把大作分解为:高成本(用心之作),市场反应良好(期待值),精品率
其中精品率一项就是游戏给人的感觉,系列作品的质量,厂商的用心程度,制作人的选用和人才投入量都和精品率有关。
而大作在未发售前就会给人一种品质可以保证的感觉。
而无论官方还是媒体,很多游戏还未上市就被冠以大作之名,这都是约定俗成的。
不要告诉我等成品上市才能被定义为大作啊,那岂不是让宣传人员倍感头痛?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6:3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0-12 16:15 发表


这只能说明你中文学得差,或者思维另类了。
《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电影还没上映, 谁都还没看, 销量、收入如何更是未知, 媒体就将其定义为“大作”, 为什么? 就是凭收集到的信息,比如 ...
更正一下,“叫好不叫座”一般是指观众口碑与舆论评价较高但没取得预期收益,如FC。
而未来水世界那种失败,似乎媒体也没人叫好啊:D
游戏和电影同理。如大神

TOP

PS的生化危机1算不算大作?

TOP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6:07 发表

游戏照样有一辈子难忘的啊,两者区别在于:电影难忘,可以在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不停出拷贝,出dvd,bd,持续创汇
而游戏如果没系列作撑着,这种老游戏翻新基本没人买账。
游戏品牌靠公司经营,有些品牌注 ...
我只说一点,你看看对不对。

我们不能保证厂商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合理、理性、有效率。

同一个标准下,找一个优秀之作团队,因为经验丰富和效率高,所以成本还要低于一个水准平庸的制作组。

比如,一个清华高材生,做出一道奥数题,所花精力和时间,显然要远远小于我。显然,我的成本大,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强,恰恰是因为我的水平低、能力差。

一个新的游戏平台,第一作因为要适应系统和环境,团队需要磨合,所以经常出错和返工,成本很大。

到了第二作,轻车熟路,更少的成本作出更好的效果。

我说的你明白吗?当然,我不是业内。我所指出的,只是表明,你的前提是建立在高效率最合理的基础上,成本越大越好。

而事实上,很多成本大,恰恰是因为低效率和低水平造成的。

TOP

游戏业我不清楚,但电影界的高成本,很多是源于失控,预算一步步提高,最后难以控制。

titanic后,导演卡梅隆一直没有戏拍,恰恰是因为,他的成本控制太差,而他的成功又难以复制。

所以,没有一家厂商不希望小成本赚大钱。

大成本还又坐怀不乱,稳操胜券的制作人,全世界也不多。

TOP

希望小成本赚大钱,就和希望中彩一样,不影响老老实实高投入的常态

TOP

XO版算大作, PS3版小品.

[ 本帖最后由 isis 于 2009-10-12 22:0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tdk01 于 2009-10-12 21:56 发表
希望小成本赚大钱,就和希望中彩一样,不影响老老实实高投入的常态
同样的收益,成本越低越好;同样的成本,收益越高越好。

企业看的比利润额更重要的,是利润率。

TOP

经济学上讲,不是成本决定收益,恰恰是收益决定成本。

由于前作和系列的成功,使得制作人对未来收益充满信心,才敢于增加投入。

就和现在的房价推高地价一样。

所以,不是地价高了,房价就必然高,没人买,你高不起来。

恰恰是房价高了,造成开发商敢于高价拿地,因为有利可图。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