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求助] 看了某人帖子“一个小品级游戏就让软饭高潮了”的疑问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1:33 发表



我只说一点,你看看对不对。

我们不能保证厂商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合理、理性、有效率。

同一个标准下,找一个优秀之作团队,因为经验丰富和效率高,所以成本还要低于一个水准平庸的制作组。

比如,一 ...
你说的这点对。
只是我不认为大部分高成本游戏的成本高是因为制作组水准平庸:D 即使有不也是少数么?
暴雪做游戏是慢的出奇,但是暴雪的人才能力没人会去质疑。因为最终的结果摆在那儿了,换些人给你,用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去做都不一定出的来那个效果。
如果真像你说的大成本是因为制作人员水准平庸的话,成品质量肯定也就岌岌可危了
那越大的企业越养庸才,业界早就完蛋了
难道你是一个喜欢给庸才开高工资的人吗?显然你也不是。
实际情况则是,越牛b的人才,越给他们更多的资金,以期做出更好的游戏,正所谓钱要花在刀刃上。
越不行的人,越获得不了太多的投资,于是做出些低劣的游戏来填充市场(你以为那些垃圾游戏怎么来的,高成本垃圾吗),偶尔有好想法可能会咸鱼翻身。

而你说的这种最终品质不怎么样产生的费用又很高的游戏,比例很小:D
虽然那些口碑上佳的一线作品都花了很多钱,但是真的换个团队(换一批人)来做,有时可能花更多钱,没准质量还不如原来。看鬼泣,生化~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3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isis 于 2009-10-12 21:59 发表
XO版算大作, PS3版小品.
360版是黄金,RF感动得去扯面巾
PS3版是狗屎,SF盖上面一张厕纸



TOP

但是,一个系列电影或者游戏走向衰落,难道是后来的作品降低成本了吗?

不是,成本是根据前一作的收益决定的。

而本作的低收益,造成下一作的开发计划直接取消。

或是改成小制作,投石问路,看看品牌的效应还有没有延续。

如果还是不行,这个系列就结束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1:33 发表



我只说一点,你看看对不对。

我们不能保证厂商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合理、理性、有效率。

同一个标准下,找一个优秀之作团队,因为经验丰富和效率高,所以成本还要低于一个水准平庸的制作组。

比如,一个清华高材生,做出一道奥数题,所花精力和时间,显然要远远小于我。显然,我的成本大,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强,恰恰是因为我的水平低、能力差。

一个新的游戏平台,第一作因为要适应系统和环境,团队需要磨合,所以经常出错和返工,成本很大。

到了第二作,轻车熟路,更少的成本作出更好的效果。

我说的你明白吗?当然,我不是业内。我所指出的,只是表明,你的前提是建立在高效率最合理的基础上,成本越大越好。

而事实上,很多成本大,恰恰是因为低效率和低水平造成的。
红字这点你无法证明咧

如果你能举例说明哪个游戏团队是高材生,哪个是你,我很乐意听:D
我的前提的确是建立在高效率最合理的基础上,因为大作一般都有固定团队,续作的话更是驾轻就熟,越牛的作品越是网聚开发商最优秀的人才,无论技术经验都是最佳的,对任天堂来说,zelda,mario等绝对是业界顶尖的人才在做。生化,mh对于capcom也一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37 发表
但是,一个系列电影或者游戏走向衰落,难道是后来的作品降低成本了吗?

不是,成本是根据前一作的收益决定的。

而本作的低收益,造成下一作的开发计划直接取消。

或是改成小制作,投石问路,看看品牌的效应 ...
一个游戏走向衰落?大的方向只有两种可能
1 游戏类型已经无法引领市场,比如当年盛极一时的FTG,横板过关,之后素质再高市场也无法回升
2 游戏在没有达成坚定的品牌效应时遭遇了滑铁卢,比如鬼泣2的换班子,鬼武者3的开发费不足。。

不过不知道你举这个为乐说明什么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21 发表

你说的这点对。
只是我不认为大部分高成本游戏的成本高是因为制作组水准平庸:D 即使有不也是少数么?
暴雪做游戏是慢的出奇,但是暴雪的人才能力没人会去质疑。因为最终的结果摆在那儿了,换些人给你,用更多的钱 ...
不仅有水平问题,还有思路问题。

比如最终幻想电影的大投入,既不是低水准,也不是低效率,而是没摸到电影市场的路子,电影行业经验缺乏。

所以,你的辛苦投入,不一定消费者买帐。

大制作没错,但好心办坏事的例子,从来不少。

TOP

我所说的,永远紧扣“成本高不等于收益高”这一概念,其余的我不懂。

电影方面,我稍微懂一点。:D

电影行业,资金巨大,历史悠久,人才竞争激烈,市场开放,尚且有很多看走眼的时候。

你关于游戏业的理性前提假设,我认为应该只是假设。:D

TOP

因为我们都不是业内,谁也得不到内幕,谁也看不到账目明晰,所以只能依靠逻辑来推理。

我拿电影业来做参照物,同样是娱乐业,同样是快速发展,同样经历过低谷,还有交叉,所以很有可比性。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43 发表


不仅有水平问题,还有思路问题。

比如最终幻想电影的大投入,既不是低水准,也不是低效率,而是没摸到电影市场的路子,电影行业经验缺乏。

所以,你的辛苦投入,不一定消费者买帐。

大制作没错,但好心 ...
这么多年游戏业参与电影不也就最终幻想这么一个笑话吗
生化危机和ff7ac不都赚的盆钵满载吗?
虽然你句句不离:大制作——低收益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就是少啊,难道你要否认?:D

大制作——低收益的比率,比小制作——低收益的比率低。
你否认不了这一点,何必对“大制作”那么表现敌意呢?
何况小制作可以拍的出saw,但拍的出本杰明巴顿吗?

TOP

与狼共舞的成功,造成后来的未来水世界成本暴增,人员阵容没换,但是票房口碑狂跌。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3 发表
与狼共舞的成功,造成后来的未来水世界成本暴增,人员阵容没换,但是票房口碑狂跌。
水世界我前面就提过了,15年前的事儿今儿拿来说,还不是说明此种失败的“少见”么
一部电影不能影响业界格局,只能警戒世人:高投资时也不要掉以轻心而已。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1 发表
因为我们都不是业内,谁也得不到内幕,谁也看不到账目明晰,所以只能依靠逻辑来推理。

我拿电影业来做参照物,同样是娱乐业,同样是快速发展,同样经历过低谷,还有交叉,所以很有可比性。
电影投资可是比较透明的,
同时代:
2qw美元以下的成本,100部里有几个好片?
8qw美元+的成本,100部里面有几个好片?

好片定义姑且用:IMBD7.5+,票房不错来论

还搞不懂高成本的用途么:D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56 编辑 ]

TOP

我对大制作没有敌意,恰恰是另一贴对所谓的“小制作”有敌意。:D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6 发表
我对大制作没有敌意,恰恰是另一贴对所谓的“小制作”有敌意。:D
这个俺到没注意,新作也好,有想法没资金的新人也好,只能通过小制作来投石问路,只要用心之作,咱都鼓励~:D
我只厌恶粗制滥造

TOP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54 发表

水世界我前面就提过了,15年前的事儿今儿拿来说,还不是说明此种失败的“少见”么
一部电影不能影响业界格局,只能警戒世人:高投资时也不要掉以轻心而已。

电影投资可是比较透明的,
同时代:
2qw美元以下的 ...
算了,不和你讨论了,有机会建议你去水区股票贴玩一玩。

看看你手握1万资金,和手握100万资金,在投资的心态和投资的标的上有什么区别,慢慢体会。

钱这个东西,看别人玩,或者拿别人的钱玩,和自己拿自己的钱玩,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

希望你都是大手笔。:D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3:00 发表


算了,不和你讨论了,有机会建议你去水区股票贴玩一玩。

看看你手握1万资金,和手握100万资金,在投资的心态和投资的标的上有什么区别,慢慢体会。

钱这个东西,看别人玩,或者拿别人的钱玩,和自己拿自己 ...
1 我有股票,对虚拟的没兴趣
2 咱当然是站在玩家立场上说这些事儿
3 名作续篇没有大成本也行不通啊,画面,系统革新,细节调整都是吃钱的。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