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想请狂风007来普及下,amoled的优异性能到底表现在何处

posted by wap, platform: JiaYu (G3)
引用:
原帖由 @meidle  于 2012-11-2 13:4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JiaYu (G3)

28楼终于来了,大戏已启,搬马扎坐看双雄斗!
这将会是惊心动魄技惊四座波澜壮阔的一战!奠定交战双方历史地位的一战!相形之下,十扒大都黯淡无光了!


TOP

嫌p排点距大的..
ipad mini还不要疯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cc0128  于 2012-11-2 14:15 发表
嫌p排点距大的..
ipad mini还不要疯了
应该是发色的问题,不是点距的问题吧?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amoled真要黑只有三爽的傻b调色。看看psv的颜色多正常,最起码不会红变橙(看看性浪微博的logo在slcd和amoled的分别)

TOP

终于到家了,不多说,下面开始写

其实我一直都想写点这方面的东西,一直没机会也提不起那个精神,正好楼主给我这个机会说点东西,都是些个人见解,不成熟和不正确的地方请高人指出,感谢!

首先,我也不是搞什么视频专业的,只是一个只知道玩游戏的屌丝+宅男而已,因为前几年对游戏痴迷,所以对电视机呀什么的显示设备很感兴趣,常常网上或者查找各种相关资料,所以自己有点小小的领悟和心得而已,还是那句话,不成熟和不正确的地方请高人指出,感谢!

好了,言归正传,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说,液晶显示设备或者说液晶显示技术,是民用显示设备(技术)发展到现在,画质最差的,没有之一,具体表现在对比度、色彩、画面通透性、画面层次感、画面细节、运动画面清晰度等等很多方面都是最差的。
前面楼主说了我一再提到主动发光设备的优势,并让我讲出主动发光所谓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

好了,那么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叫主动发光,什么叫被动发光。
很多事情你只要了解了本质,就可以轻松的知道事情的真相。
大家别看着等离子、液晶、OLED都是平板一块,其实它们的显示原理是根本不同,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显示技术,就是因为这种截然不同的显示技术造成了画质的差异,具体请接着看。

被动发光显示技术的代表也是唯一,就是液晶显示设备。什么叫被动发光,就是说液晶屏幕自身是不发光的,全靠液晶屏幕后面的灯管照着发光,也就是常常说的所谓背光源,现在所谓的LED电视,其实本质上仍然是液晶电视,只不过背光源从普通的灯管换成了LED背光源而已,本质上仍然是被动发光。

再来看主动发光的显示技术:以前的CRT电视(就是显像管电视)、现在的等离子电视、包括现在的OLED都是主动发光,就是说它们的屏幕可以自己发光,不需要什么背光源在后面照着,这就叫主动发光,也叫所谓的自发光显示设备,一个道理。

好了,知道了主动、被动发光的区别,那么,那一种显示技术效果比较好了?

毫无疑问,主动发光的显示设备效果在各方面都远好于被动发光的显示设备,具体表现最明显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对比度。

什么叫对比度?简单来说,对比度是最白与最黑亮度单位的相除值。因此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对比度就越高。
而对比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对比度越大,图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鲜明艳丽,画面层次感越强,细节表现力更佳;而对比度小,则会让整个画面都灰蒙蒙的,颜色暗淡,没有层次,糊成一片。高对比度对于图像的清晰度、细节表现、灰度层次表现都有很大帮助。
提高对比度有2种方法,1、提高白色画面的亮度。2.让黑色更黑。

现在就明白了,液晶是不能做到100%不漏光的,因为是被动发光,屏幕后面有大大的灯管照着,所以即使调整至纯黑画面,液晶显示器还是会有一些亮度,所以液晶的黑色黑不下去,是灰色,液晶黑色表现力差也是电视机业界内多年公认的。所以液晶提高对比度方法就是拼命提高白色亮度来提高对比度,从而表现更好的色彩和细节,结果就是屏幕亮度过高,刺眼不说,什么色彩都像是掺进了白色一样翻白,因为亮度过高了,所以液晶的色彩永远是高亮,翻白、偏淡,刺眼;而你一旦调低液晶的亮度,那么对比度也跟着急剧下降,结果就是细节丢失,没有层次感,就像前面说的画面灰蒙蒙一片。

而主动发光的设备,就是CRT、等离子、包括现在的OLED,因为没有液晶那样的灯管在背后照着,就像前面某位朋友说的,可以通过完全关闭屏幕像素亮度来显示全黑色,它们提高对比度的方式就是让黑色更黑,其实黑色表现力一直是评价显示设备优秀程度的重要指标,因为优秀的黑色表现力会带来优秀的对比度。
所以主动发光的显示设备,不用拼命提高亮度来提高对比度,画面更柔和不刺眼,而且因为对比度高,所以色彩更鲜艳,不会翻白,层次感强,立体感强,画面更加通透。

所以,OLED比苹果那个液晶屏幕色彩更鲜艳很好理解,对比度更强,色彩更鲜艳,画面层次感更好,更通透,立体感强。
不光是OLED,等离子、CRT电视同样明显色彩比液晶更鲜艳,而且更柔和不刺眼,画面层次感更好,更通透,立体感强。

我不是前面说的什么AMOLED粉,我只是买过一个液晶电视,上了一次当,当时感觉这画面怎么就这么差了,所以几年来我不停的在网上、论坛找相关资料,总算明白了一点。
我就奇怪,明明这个坛子在讨论电视机时都一边倒的支持等离子,大多都说液晶电视画面不行,(其实不光是这个坛子,你去什么高清影视坛子、家电论坛一样的一边倒的支持等离子电视),为什么同样是和等离子显示技术非常相似的OLED,在手机上就受到了这么疯狂的攻击了?

比液晶色彩更鲜艳的就是假就是不真实吗?那么等离子、CRT电视色彩都假都不真实,因为它们都比液晶色彩更鲜艳,这是显示方式决定的,后天改不了。

所以我看见那些说液晶屏幕画面色彩真实,OLED太鲜艳了假,我感觉不可思议。明明就是液晶自己色彩显示有重大缺陷,现在完全是颠倒黑白,好的变成了坏的,坏的倒还是效果好了,真是众口铄金啊。

那什么IPS屏幕,一样是液晶,显示原理决定了,效果一样比不上主动发光的显示设备,色彩、画面层次感、画面通透、立体感都比不上。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不是说CRT、等离子、OLED这些东西就完美无缺了,因为包括液晶在内上面的显示设备我都用过,而且不只一个,就我个人使用情况来看,每种显示设备都有自己的先天缺点,也就显示原理决定的硬伤,每种都有。只不过主动发光的显示设备硬伤基本都出在画质以外,而液晶的硬伤就是--画质差,其他都好,轻薄、分辨率高等等,都好。

先说这么多,我还出去有点事情。

暂时写这么多,再次强调以上是本人自己查找资料和使用心得结合得出的结论,肯定有不正确和不完全正确的地方,想讨论的朋友请尽管提,对我人身攻击就免了,谢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终于等来了这么一大篇,可惜内容……
我总结下吧,只要是自发光的,就有 对比度更强,色彩更鲜艳,画面层次感更好,更通透,立体感强 这些特性
至于amoled为什么好?好在哪?因为它是自发光的,所以它好……原理决定了一切
其他的?没了……
至于大家说的那些缺点?我前面说了,它对比度更强,色彩更鲜艳,画面层次感更好,更通透,立体感强,哪里有缺点了
是这意思吗?

TOP

偏色,黑斑,你说算不算缺点
色彩艳不艳可以有争议,毕竟有人喜欢暖色调有人喜欢冷色调,但是偏色怎么说

TOP

引用:
原帖由 Ravanelli 于 2012-11-2 16:28 发表
终于等来了这么一大篇,可惜内容……
我总结下吧,只要是自发光的,就有 对比度更强,色彩更鲜艳,画面层次感更好,更通透,立体感强 这些特性
至于amoled为什么好?好在哪?因为它是自发光的,所以它好……原理决 ...
虽然不太懂,但是既然很多东西是主观的那又何来绝对好坏呢?更谈不上瞎眼了,倒是某些人喜欢用自己理念去弓虽女干别人思维的态度值得商榷~~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amoled白的不白,lcd黑的不黑
有什么资格好互相嘲笑?

TOP

我们所熟悉的自然界的绝大部分物体,都是用非自发光
的方式来显示的,人眼也最习惯看非自发光物体,一般
都不喜欢用肉眼直接去看各种光源。

所以非自发光方式才是人眼看上去比较舒适的类型。

完全自发光从本质上就是“反人类”的显示方式。

[ 本帖最后由 zcomic 于 2012-11-2 17:50 编辑 ]

TOP

投影看来是最反人类的了,不但不能自发光,还反射了一次,画质差的1B!

TOP

主动发光就是好,被动发光就是渣的理念只是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的表现……

过于执着和先入为主可不好,主要还是看最后效果。

GS3的颜色真的想涂了一层XX一样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理论上是最好的,所以你拿在手里的就是最好的,就是这个理。

TOP

引用:
原帖由 狂风007 于 2012-11-2 16:09 发表
终于到家了,不多说,下面开始写

其实我一直都想写点这方面的东西,一直没机会也提不起那个精神,正好楼主给我这个机会说点东西,都是些个人见解,不成熟和不正确的地方请高人指出,感谢!

首先,我也不是搞什 ...
这种最表层的科普这里应该没人不知道了
基本原理是一回事,具体的实现是另一回事,实现技术的成熟度又是另一回事

TOP

posted by wap

amoled和slcd,ips等,比起来,谁显示出来的东西,色彩更接近现实实物,我就认为谁的显示效果是最好的。

再高深的道理,我就不懂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