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我觉得任天堂最终要走上这条路“弃硬从软”

微软、谷歌等软件巨头都在砸钱走软硬结合的道路,就连国内的乐视之流都要推出机顶盒了,lz你跟我说让任天堂放弃硬件业务??这才是逆时代而行吧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zdljxy  于 2013-11-6 11:03 发表
微软、谷歌等软件巨头都在砸钱走软硬结合的道路,就连国内的乐视之流都要推出机顶盒了,lz你跟我说让任天堂放弃硬件业务??这才是逆时代而行吧
为啥弄个垃圾配置超便宜的机顶盒都有的赚,任天堂卖更贵的配置更垃圾的游戏机反而大亏?(任天堂软件这块还是赚大钱的,可见硬件这块亏得有多厉害)



TOP

说股东的麻烦去查查任天堂的股东是谁


TOP

引用:
原帖由 psi 于 2013-11-6 11: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为啥弄个垃圾配置超便宜的机顶盒都有的赚,任天堂卖更贵的配置更垃圾的游戏机反而大亏?(任天堂软件这块还是赚大钱的,可见硬件这块亏得有多厉害)
只盯着利润表上的数字看,不觉得太短视了吗?
我不是专业人士,乐视盒子赚没赚到钱姑且不论,但硬件业务本身给内容提供商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很大的:“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者”的行业地位和公众形象、渠道体系建设、与制造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带来的议价能力...等等,这些都对企业长期存续和发展大有裨益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黑莓应该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而不是和苹果拼触屏手机。会死的。

TOP

任青说行不通就行不通,楼主你洗洗睡吧:D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OS
引用:
原帖由 @zdljxy  于 2013-11-6 11:37 发表
只盯着利润表上的数字看,不觉得太短视了吗?
我不是专业人士,乐视盒子赚没赚到钱姑且不论,但硬件业务本身给内容提供商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很大的:“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者”的行业地位和公众形象、渠道体系建设、与制造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带来的议价能力...等等,这些都对企业长期存续和发展大有裨益
硬件制定行业标准?微软谷歌苹果哭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ingzhoutgfc 于 2013-11-6 12:1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OS

硬件制定行业标准?微软谷歌苹果哭了
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能否详细表述下?谢谢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exus S

楼主这种90后纯家用机黑你们去搭理他纯粹浪费时间,从来没发过一个好好讨论的帖子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引用:
原帖由 @不知所谓无所谓  于 2013-11-6 11:4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黑莓应该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而不是和苹果拼触屏手机。会死的。
触摸应用是大趋势 就像游戏网络化是大趋势一样 物理键盘依然会有人爱 但不会再成为主流了

老任不是没有可能倒掉
落后的机能 糟糕的网络服务 缺乏第三方大作支持 wiiu将是老任继gc后的又一个严冬
游戏再好玩也挡不住糟糕的战略眼光
wii和ds巨大的成功让老任过于盲目的自信了 手里大把的现金 却在wii彻底不行了才急忙推出wiiu 游戏素质也下降许多 结果青黄不接 被索尼微软联合绞杀

仔细想想 干翻老任 苹果功不可没 如果不是iphone和ipad 3ds和wiiu说不定依然是客厅的最佳选择

TOP

引用:
原帖由 zdljxy 于 2013-11-6 12:20 发表


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能否详细表述下?谢谢
没有硬件业务照样可以当上行业标准制定者,谷歌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任天堂没那个能力

TOP

能让索尼把自己的游戏移植点出去好嘛?成天尼玛讨论任天堂软件变第3方烦不烦啊~
我想在3DS上玩到怕他碰能不能让索尼给移植一个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mingzhoutgfc 于 2013-11-6 19:03 发表

没有硬件业务照样可以当上行业标准制定者,谷歌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任天堂没那个能力
你说得对,有能企业毕竟是少数,我在37楼也只是一般论而已

TOP

标题是说的不吃软饭 投奔巨硬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我认为任天堂恰恰是死在软件能力太弱,这个软件能力不光是游戏开发,还包括网络建设,
方便的应用商店,社交圈,甚至和在线视频的合作。
这个问题我感觉所有日本企业都无解,日本人没有这种分享平台的基因,或者说日本在互联网时代的软件创新基本为0
我一直很奇怪这一点,就连开源运动日本人都参与的很少,ruby是个例外。。。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