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没有周杰伦的fans,勇敢地走进来 [打印本页]

作者: 无名指    时间: 2006-8-26 14:49     标题: 有没有周杰伦的fans,勇敢地走进来

旧帖新说:有没有周杰伦的fans,勇敢地走进来
八月 1st, 2006
原帖写于2005-01-27 01:05

大牛:呵呵,找了半天,发现居然没有一个正经八百地讨论周杰伦的帖子,在胡同里的胡同发的帖子里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108233
大部分都充斥着对周杰伦不屑一顾的言论也不知道他们耐下心来听过几首周杰伦的歌。

大概是大前年或者更早些,我从我那13岁的外甥女那里知道了周杰伦,听了《忍者》和《双截棍》,觉得还不错,但是觉得当时周杰伦的西洋音乐的底子无论嗓音还是作曲没有超过庾澄庆和杜德伟。又过了一年,当周杰伦推出《龙卷风》《半岛铁盒》《爱在西元前》等歌曲,并且带动新一轮的rap音乐的时候,开始尊敬这位歌手,能够让前卫女歌手蔡依林、王蓉等人也凭借rap音乐打败所谓老天后孙燕姿、郑秀文,让所有的天王听见周杰伦的名字退避三舍,凭一己之力扭转港台音乐的颓势,确实值得尊敬。

今年我又听到《东风破》《七里香》,顿时觉得这个周杰伦已经有些伟大了,连续3年不但创作力不减,而且能将国画的意境和生活的气息带入歌词,完全不像许多歌手的无病呻吟。虽然不是他自己操刀作词,是由他的搭档方文山创作,但是词曲天衣无缝的配合,确实让人感到惊艳。《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已经有人帖过了,我就帖《东风破》《七里香》吧。

注明一下,本人今年37了,听流行歌曲的年龄大概从李谷一的《乡恋》开始算起,也得有26年了。

《东风破》和《七里香》自如地运用了中国乐器如琵琶,笛子、编钟等,比他以往的作品更注重了旋律,也没有削弱他的强项:节奏和合声。

特别是《七里香》的高潮部分,小提琴把旋律烘托的极饱满,然后结尾的笛子和开始的笛子声相呼应,贯穿前后的风声音效把人带回了美丽的乡村,整个歌曲写得很大气。

老刀::喜欢就是喜欢,俺就是周杰伦的粉丝,好东西就是好东西,没必要随大溜。

从一个听众的角度来说,周杰伦不容易讨大家欢心,老听众受不了他的吐字,更接受不了这种旋律表达方式。

可是如果你问一个做音乐的人,只要他诚实的回答,周杰伦的音乐怎么样,估计很多人会选择保持沉默,当然,不要脸的,自诩“浸淫西洋音乐多年”的人除外。

至少在流行歌曲汉字吐字上,周绝对算得上一个有贡献的人,之前崔健勇敢的走出了一步。

简单说,我们的好多当下的歌曲,只要是带歌词的,很多都是以词为中心进行旋律创作的,这个是中国民歌的创作基础,连部分音乐教材里都有“夸张的朗诵歌词以找到动机”,所以从音乐创作角度来说,这个动机是否纯粹就不好说了。

后来流行歌曲开始复制照搬,港台靠的就是日本模式,毕竟是东方语系,块状发音都容易模仿,日本从欧美搬过来的时候进行了本地化,然后香港就直接搬,台湾还自己再收拾一下,李宗盛时代的国语歌曲基本也是新民歌的路子走出来,到大陆咱们就不说了,人家嚼了n遍的馒头,还能有啥味道。

要说真正玩出来咱自己的东西,能拿到外面去的,那就是民歌传统了,张广天,何训田搞了,可是曲高和寡。在咬字这个技术问题上,绝大多数流行歌手就是以普通话为基础了,搞摇滚乐的就更歇菜了,连punk咬字都是北京话为基础,换个配器其实和蔡国庆一个路子,张楚,郑钧,许巍都是走的西安方言的路子,后来有胡吗个这样的纯粹方言演唱,现在还有二手玫瑰的二人转路子和杨一的陕北方言路子,窦唯后期的作品,估计就是觉得歌词会影响到音乐表达,干脆放弃了。

但是真要说到完全本土化欧美流行音乐,这个咬字就是个大问题,毛宁哥哥著名的中文版铁达泥咱就不赘述了,恶心死一片人,其他的歌手在嫁接的时候基本就是弱化汉字读音,用音乐老师的话说,陶吉吉的音乐都在“倒字”,丰江周的音乐就是说鬼话。

这个问题上,老崔和周杰伦至少是做的很出色的,他们成功的弱化了汉语发音对音乐旋律的影响,让旋律变的真正自由起来,把音乐本身给解放出来,而不是当你的歌词写完的时候,旋律基本也就定了大概了,无论如何,这种音乐听起来音乐性更强,更能体现创作者本身的意图。

再说了,周杰伦的音乐本身还是非常有灵气的,不论是不是地道的R&B,至少有这样的创作对整个华语地区的音乐工业来说,是一个健康的动向,不然咱们就等死吧,等小崽子们彻底学会了日本话,那个时候就不是哈不哈日的问题,而是哈来哈去,都是鬼子的垃圾,更别提什么发言权了。

自己写过歌的朋友可以自己实验一下,如果你先写歌词,然后写和声,最后肯定旋律就跟着歌词走,如果你先写和声,把套子写好,哪怕嘴里哼哼英文,旋律也比现写好的中文自由,没办法,中国的文字太强大了,强大到压倒一切。

最近听的最多是东风破,有点意思,说我高抬周杰伦的弟兄尽管来发砖,只要你不说谢霆蜂比周杰伦好,怎么都好说,耳朵老被强奸,出了好音乐,新青年,还是要站出来叫好的。

大牛哈哈,老刀的见识比我强啊

张广天,何训田那个所谓汉藏语系的歌,我是不敢苟同的特别是张广天,没怎么着先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弄的老大,其实张广天出名完全是把大伙吓着了,靠,他要搞什么汉藏语系的歌,这话我听他说了10多年了,我耳朵都听出老茧了,歌却没听几首,跟10多年前的歌一样,四六不靠,也不流行,也不民歌,只有恶心。

跑题跑远了,不管什么风格,R&B还是国内新民歌,老百姓喜欢听的才是真好听。音乐上的三个代表,第一就得是老百姓认可。所谓的市场认可其实就是老百姓认可。像刀郎的270万张的销量,像周杰伦的风靡2岸3地,无一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要知道买唱片、买磁带这里面可绝少公款消费啊.

咕咕答:老刀的说法一针见血。

至于要说《七里香》那首歌的音乐怎么出色,那是要算在编曲人钟兴民身上的。周杰伦作为一个符号的成功,背后是有着很多助力的。我说对《七里香》这张略感失望,也是因为他进来在样式上没有更多的突破,这或许苛求了,不过,总是一点期许。

中国的流行音乐自真正成形以来,一直是在西方的音乐体系下展开的。在这个体系里,如果要继续往前走,就只能打破单音节汉字带来的种种桎梏。

单音节汉字体现在音乐上是对旋律的无限需求,而节奏和和声都变成附属产物。我听北京的李小龙的所谓rap,怎么都觉得像油嘴滑舌的数来宝,rap应有的锐利锋芒和无限张力都被单音节的传统抵消掉了。以和声为出发点的创作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我一直很替黄大炜可惜,如果有个方文山或者林夕那样的搭档,他的成就不止于此。

汉字的传统足够强大,在绝大多数人还在说着一板一眼的汉语的时候,这条改良汉语以适应西方音乐体系的的路是不是能够走通,就不是我能看清的了。不过有后来者慢慢前行,就总还有希望。

张广天,基本上我是把他当成行为艺术家看待的。民歌传统和现代音乐的融合,总是貌合神离的状态。早年侯德健的尝试让人欣喜了一下,可惜种种原因不能为继。我曾以为那是一条正道。

大牛以市场论英雄,自然是所向披靡。不过多元化的社会,总不能只有一个腔调。所以热卖的刀郎是必需的,卖不动的林一峰也会有人喜欢。话再说回来,《红太阳》系列当年也曾卖的红红火火,那也是民间需求的一种吧。

老刀::张共射:

引用:
——————————————————————————–
我总觉得一首歌应该是由歌词和旋律组成的。创作者本身的意图应该是通过歌词和旋律来一起配合,相得益彰,共同表达出来的,
——————————————————————————–

我们探讨这个问题站的角度不同,我是站在创作音乐者的立场来看,你是从一个受众欣赏的角度来看。

不知道你有没有创作音乐的个体经验,一个从吉他或者钢琴上摸出来的纯粹的乐段动机,也就是一个旋律片段或者是一个和声进行,那是比较纯粹的,至少是在用声音的长短强弱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流行音乐创作中,我们和欧美的创作方法以及对歌手唱腔的理解和看法是差距很大的。他们多少把人声理解成为一个声部,一个器乐性质的表达,所以很多声音非常有特点的歌手,他们的演唱部分其实就担任着整个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而不是可有可无,比如很多音乐中有

大段的象声词,拉拉拉,嘟嘟嘟的,他们把嗓子当成一个乐器,有色彩的,有效果的乐器。歌词是一个载体,但是绝对是从属地位的。音乐怎么走,和歌词关系不大,关键是他们那种多音节的发音也影响不了旋律,他不干扰旋律走向,很“软”,你怎么捏他都成。

他们大多数音乐人在创作的时候是“先出音乐,然后填词”,从乐手互相找动机,互相发展动机,到逐步完善丰满,最后确定速度和和声走向之后才开始望里面填词,最后进棚前确定编曲方案,歌词承担的就是一个思想的载体,离开音乐本身,歌词可以独立,但是绝对不是“通过歌词来决定音乐”,所以这个角度说,他们是“搞音乐的”,用音符来表达自己的,而不是靠文字的东西来表达。

The Door, Patti Smith,还有Nick Cave,他们首先都是诗人,然后才是音乐人,但是他们的音乐更多的还是依赖音乐形式本身,是速度,音色,气氛和和声架构,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的音乐是“自由的”,不是“依赖文字”的。

我们的音乐人都是怎么干呢,先拿到词,然后琢磨,半念半唱的发展一个动机,这个动机在发展下去,然后旋律就出来了,看旋律上口吗,好听吗,然后呢,把旋律谱一记录,歌曲写好了。然后呢,开始配和弦,也就是根据这个旋律走向来配和弦,确定了和声进行,乐曲基本就丰满了,最后进棚前确定编曲方案,今天录鼓,明天录吉他,后天录键盘,最后都齐活了,歌手进,这个时候歌手知道什么呢,他就全当是卡拉OK一把,这个歌曲跟他有什么关系吗?

所以中国的孩子都有“配和弦”这个习惯,为什么要配呢,我们的器乐都是一个从属地位,都是跟着旋律走的,旋律从那里来,旋律从汉语发音里来,所以我们的歌曲,换个歌词,可能旋律就别扭了,汉字发音本身就有旋律感,北方语系四个音调,南方的就更多了,广东话说话已经可以记谱了,有高低有强弱,遇见夸张的还有休止和切分音,汉语本身的习惯就决定了,他很“强悍”。很“硬”,硬到可以改变和影响旋律,民歌中把汉字发音和旋律抵触的现象叫“倒字”,这个时候基本是改歌词或者是改旋律。

我们和鬼子的玩法刚好是反的,他们可能这个动机就是鼓手的一个节奏型,吉他手写的一个Riff,然后发展。我们呢,这个音乐说到底,还是歌词的汉语发音决定了,不相信,你找个西安人,用陕西话给念念张楚郑钧的歌词,看和旋律有什么关系。

不是说这种创作就不好了,我们有我们独特的创作方法,民族的东西就是这样传成下来了,但是你现在的流行歌曲环境基本是按照欧美的游戏规则来,听众也习惯了流行歌曲这个表达方式,你不找汉语的麻烦,那就是复制日本模式,你拿不到外面去,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国际地位,这个对一个国家的唱片工业来说是个耻辱,因为我们没自己的东西,人家就是觉得你这是配乐诗朗诵,根本谈不到民族性的,你自己的东西。

蒙古长调好听,他就是拆分音节,一个元音发音可以拖很长,可以变好几个音高和时值,可以普通话流行歌曲可以吗?你可以实验一下,立马有人说你象唱戏,这还就对了,戏曲,相对流行音乐来说,音乐性可强的多,藏族,西南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他们的音乐元素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可是这些因素流行音乐中能占多少。

你说《送别》,不光送别,改编成功的多得是,但是能说明什么问题,能说明我们就完全把自己用音乐表达了?

引用:
——————————————————————————–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确为文人常态,可是这是在告诉我们要更加费心的斟酌推敲,提高自己运用文字的水平,并不是说汉语就不能写诗,如果写不出那只不过是自身的功力不够罢了。
——————————————————————————–

其实看到你这个话,我也觉得挺难过的,中国的文字是有霸权的,我们从头到尾在谈论音乐,说到最后,还是要“提高自己运用文字的能力”,这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中国的音乐是“诗人”搞臭的,中国的电影是“作家”搞臭的,中国的音乐教育看的是这个“意境”,一阵文字吹的天花乱坠,中国的电影剧本都带心理描写的,真的是文人垄断了一切艺术行当,这门影象艺术也彻底挂了,咱们的创作者啊,就是“想法都特别好,贼深刻,就是整不出来”这话看来没错,所以中国盼望能出个Jimi Hendrix或者是Ingmar Bergman这种比较纯粹的艺术家,还是需要等待老天给机会的。

大牛:咕咕答:我以市场论英雄,确实没什么错。市场是市场,个人欣赏是个人欣赏。在目前音乐早已经产业化的今天,作为歌手,唱片产业的一个链条,绝对不应该只考虑个人或者是小众的欣赏习惯,必须要做到大众化,否则,唱片行业靠什么盈利?卖一盘赔一盘。

说探索:在流行歌曲汉字吐字上,崔健的《红旗下的蛋》那一步迈得比周杰伦早7、8年。可是市场并不认可,1995年我在崔健的乌鲁木齐演唱会上把新专集《红旗下的蛋》里大部分的歌词唱的滚瓜溜圆,可是大部分观众还是习惯欣赏《一块红布》,之后《红旗下的蛋》在销量上的惨败也证明了崔健的超前是不被认可的。另外一个实践者黄大炜,其实也是词曲俱佳,特别是那个《秋天1944》,8分多钟,一点也不觉得长,真好听。但是,无情的市场依然不认可,也就是不被大众认可。

但是,现在,消费唱片的大众已经年轻化了,他们欣然接受了麦当劳、肯德基、RAP,R&B等非常西方化的东西,他们开始看电视的时候,就有了MTV,各种各样的音乐频道,他们知道后街男孩是怎么唱的。所以,唱片公司(准确地说是吴宗宪)是根据消费唱片的大众欣赏习惯,找到了麦当劳、肯德基、RAP,R&B和华人语言的结合点,找到了他们的代言人,周杰伦、方文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听歌只是个乐趣。对于唱片公司来说,预测和把握受众年龄、心理变化,始终找到这些结合点的代言人和卖点,从而引导大众消费唱片。,《红太阳》系列也是找到这样一个结合点,借老毛百岁诞辰,抓受众怀旧心理,用李玲玉、孙国庆这样的当年大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红星来重新演绎,才达到了期望的市场效果。当然,大部分的中国唱片公司在把握市场、把握受众年龄、心理变化上是失败的,偶尔有个成功的刀郎也是瞎猫遇见死耗子。所以,中国唱片行业缺的不仅仅是钱,缺的最多的是从受众的角度、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观念。

咕咕答:如果把流行音乐和唱片工业等同起来,市场这个东西,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没有这个核心,唱片工业就不可能运转。但是,市场绝不是唯一的评定标准。在唱片工业的链条之外,也还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尺度。我前面举了《红太阳》的例子,就是想说,市场上走俏的,站在以销量论英雄的角度固然是好事,换一个角度看,可能就不那么令人欣喜了。在变成蜡人之后的N年,还会有那么铺天盖地的个人崇拜,是不是很令人欣喜的事情?那些WG歌曲的死灰复燃,多少也意味着中国社会对WG的态度吧?

写历史可以有很多写法,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列举各种数字是一种写法,从小人物的生活开始细节描摹也是一种写法;皇宫大院的刀光剑影会有人记录,文人骚客的登临吟游也会留下痕迹。

也许这个说法比较伤人,不过我还是想说,现今的中国人对于音乐其实是很无所谓的。所以,听歌只是个乐趣,是个可有可无的乐趣。咱们身边的很多人,对于音乐其实是无所谓的,只要流行就可以。掌握流行可以获得认同感,这大概也是流行音乐的原动力。

喜欢摄影的人端起相机可以拍自己的照片,喜欢听歌的人拿起话筒却只能唱别人的歌。现在都市里的人花在KTV的钱可能要比买唱片的钱多得多,即使买唱片,也多半是D版。

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对于音乐都这么无所谓,那就只能出现逆淘汰的状况,音乐上越无趣的,可能越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费一点脑子的,态度严肃一点的,都是狗臭屁。讨好卖乖总是最容易的,谁愿意花钱买苦药吃呢?

以上这些,与周杰伦无关,只是和大牛编辑交交心。半夜三更,随便写随便说,说错的地方请指正。

回过头来说周杰伦。

他的成功,还意味着突破了七十年代以来台湾校园民歌的传统,从而使中文和西方流行音乐直接对接。

此前以台湾为代表的中文流行音乐一直是在校园民歌传统下发展,要做的是中国化的流行音乐。其核心就是以中文歌词先行,辅之以西洋流行音乐的样式。但是这种模式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就渐渐陷入困境,滚石唱片公司的式微可以看作是这场洋务运动的结束语。

周杰伦之前,王治平、陶喆也曾在给陈淑桦等人制作唱片的时候尝试新的音乐样式,但也都是改良主义,而且,风潮的形成是过几年的事情。周杰伦的成功到底是一己之力还是时势造英雄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被广泛认同,而且音乐上走得足够远。

周杰伦样式的成功可能会使很多人的注意力从歌词转向音乐的部分,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只要记住“哼哼哈西”,忘了别的歌词也没什么。如果这股风潮能够延续下去,或许未来我们能听到中国人做出更多样的声音。

中国的文字传统强大到什么地步呢?举个例子吧。现在的教科书上还有宋词元曲,当年那都是能唱的,但是现在只剩下了文字。一个词牌可以填出无数的佳作,但是原先的曲调,却已消失无踪。而文字还坚强的活着,而且活得很好,供人膜拜。这种强大的文字传统对于音乐的限制显而易见。

或者,做自己的;或者,跟别人走。前面那条路短期内不抱指望了,民间音乐的传统在剧烈变革的社会形态下已经破坏殆尽。而后面那条路,似乎也满是荆棘……

老刀::呵呵,这么好的市场调查材料,大伙都说的特清楚,为什么不喜欢,因为“词”听不清。

我小的时候就被一个家伙给搞糊涂过,他总是神秘兮兮的批评某些作品:“他那是歌曲,不是音乐。”我也糊涂,歌曲不是音乐是什么?

后来明白了,不同消费者的诉求是不一样:

首先,歌词要听清在唱什么,欣赏歌曲主要是在欣赏歌词,歌词都听不清,听个P啊!

其次,旋律要上口,跌宕起伏,易于传唱,最关键是可以顺利的卡拉OK,OK不出来的歌曲简直太失败了。

再次,音乐就是陶冶情操的,快乐的,上进的,健康的,明快流畅的,催人奋进的,讴歌的,积极的,才是音乐应该的样子,就算伤感,也得适度,不能鬼哭狼嚎,上天入地的,国事政治更是免谈。

最后,唱歌的吗,不就是一戏子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年轻的时候听听解解闷就行了,还真把他当回事啊,男的一过30还听什么歌曲啊,幼稚,装嫩,没理想,没意思。

呵呵,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大家对周杰伦的批评,Fans们也能够接受和理解了。

祖国的文字真的很强大,祖国的传统文化更强大,所以祖国人民的心灵就犯不着强大了。

大牛:呵呵,看见下面有个回帖说浮燥、堕落、颓废、素质低劣的时代,这就是周杰论这种人走红的原因

让我想起来一个现象,就是中国流行歌曲真是在骂声中成长。

50年代,批判40年代的歌曲(代表作:《何日君再来》)都是反动歌曲。

60年代–70年代,批判50年代的歌曲(代表作:《让我们荡起双桨》)都是大毒草,只剩八个样板戏和《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80年代初,说李谷一的《乡恋》是靡靡之音,邓丽君(代表作:《小城故事》)的歌是精神污染。

80年代末——90年代,摇滚乐(代表作:崔健《南泥湾》《一无所有》)是洪水猛兽,是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典型表现,是亵渎革命歌曲。

现在——周杰伦是浮燥、堕落、颓废、素质低劣的代表(代表作:《东风破》《七里香》)

新一轮的贬低周开始了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346455

现在的矛头直指我们这些大陆的粉丝,说周都骂我们素质低了,我们还安心当周的粉丝吗?

我说:我就是我,我不会因为我喜欢听老贝、老柴就觉得自己的素质嗖地一下子上去,也不会因为我喜欢听周的哼哼唧唧就觉得自己的素质呼啦啦地一下子掉下来。

我还是我,我喜欢什么音乐是我的权力,别人说的不中听的,我只当他放屁

当周的粉丝,不但需要勇敢一点,还需要学会坚韧一点

和还是周粉丝的同志共勉.
作者: fangel    时间: 2006-8-26 14:53

我进来了。。。又飘走了~
作者: Roonyfans    时间: 2006-8-26 15:02

不是饭 但觉得有些歌还不错 每张专辑都要下载来听听的人飘过
作者: realzeus    时间: 2006-8-26 15:05

周的歌很多还是不错的,不过他是不是应该把专集的时间再延长一点
作者: beareve    时间: 2006-8-26 15:48

自己觉得好听就行了,不在乎别人赞扬还是贬低
作者: ztxzhang518    时间: 2006-8-26 15:48

象以前一年两张就好了

现在的速度太慢!少做广告吧!
作者: 路易    时间: 2006-8-26 16:09

出新歌就听
作者: 不会变形的金刚    时间: 2006-8-26 16:41

专辑最好别出的这么勤,两年一张最好
作者: 风之扉    时间: 2006-8-26 16:53

好听就好
饭不饭的都是为战而存在的
作者: DisTance    时间: 2006-8-26 16:53

周董的FANS一般都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
喜欢就是喜欢~
作者: 卡米哇可可    时间: 2006-8-26 16:53

男国语歌手也就听下他的了
作者: 白死之二    时间: 2006-8-26 16:56

http://www.jaycn.com

PS:我是FAN~
作者: 路特    时间: 2006-8-26 17:32

引用:
原帖由 风之扉 于 2006-8-26 16:53 发表
好听就好
饭不饭的都是为战而存在的
这句话说的好...
作者: 双刀的正前方    时间: 2006-8-26 18:04

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周杰伦是谁的2001年初,我百无聊赖,实在没有什么音乐好听的,
就在地摊上捡了一张没看过的唱片《jay杰伦》

从此,成为fan。
==============

现在还是认为其第一张专辑最好听,是厚积薄发之作,做的很细腻;第二张专辑范特西则是飚其才华。

现在以一年一张唱片的速度发片,期间也帮别人写很多歌,到现在第七张专辑,不乏经典。

真是让人感到其的确是天才,才华的确霸道!
作者: radiata01    时间: 2006-8-26 18:16

太长了.
作者: hmds    时间: 2006-8-26 20:10

我喜欢听,就这样
作者: justme42    时间: 2006-8-26 20:18

我喜欢他的歌.从范特西以来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06-8-26 20:20

请听中国风
千里之外
小哥最高!
作者: foxleelz    时间: 2006-8-26 20:22

有些歌曲百听不厌~
但是有些……
作者: edwang    时间: 2006-8-26 22:16

喜欢
就这么简单
作者: adds    时间: 2006-8-26 22:16

fan入,支持下周董
作者: 堕龙    时间: 2006-8-26 22:20

进来了..
作者: 巴伦比    时间: 2006-8-26 22:33

真长。。。。
作者: SolidL    时间: 2006-8-27 00:26

真能码字
作者: 鲜奶杯    时间: 2006-8-27 01:56

部分喜欢~~~
作者: globe    时间: 2006-8-27 03:01

对比来说,我还是喜欢林俊杰一些。
作者: fhqwb    时间: 2006-8-27 07:42

正在听千里之外
不容易,周杰伦总能保持中国风的创作,这点就很了不起了
作者: 刹    时间: 2006-8-27 11:23

好長的文字啊,不看了,飄過,無視周董
作者: 阿毛    时间: 2006-8-27 11:30

live太差,希望再多练一下唱功.
作者: yplxf    时间: 2006-8-27 12:34

引用:
原帖由 DisTance 于 2006-8-26 16:53 发表
周董的FANS一般都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
喜欢就是喜欢~
这点其实和玉米很象~~~~~~我不是周FAN 但还算比较喜欢他写的曲~~~
如果周只写曲然后交给别人去唱~~~当一个作曲的~~~
他应该没有现在这么火~但他应该会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会有很多人从心底里的佩服他 而不是现在所谓的FAN  狂喊 最高 你是神之类的~~~
作者: windchaos    时间: 2006-8-27 12:37

每张专辑必第一时间背出所有RAP的真饭路过
作者: 放浪    时间: 2006-8-27 14:02

有些歌的曲子真是作的非常非常棒!
作者: cbjah    时间: 2006-8-27 20:35

Lz自己写的?真的很不错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周的FAN
但是我知道他对我对于流行音乐的兴趣有很大的影响
他的歌曲我几乎每首都听,当然也不是都喜欢
现在我正在听他和费玉清的《千里之外》
我喜欢这样的曲风,就这样
谁红就贬谁是中国人的传统,这恰恰说明了周的影响力
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但是我们永远支持周…………
作者: tangxin983    时间: 2006-8-27 21:18

如果不是方文山,我可能不会那么喜欢他的歌

爱在西元前的歌词是迄今为止我听过最好的
作者: 九七年後不動心    时间: 2006-8-27 21:32

太长,没法看,另:一般歌都出了半年再听,先听能KTV的,然后再反复听自己喜欢的。。。
作者: cywater2000    时间: 2006-8-27 23:07

我不是fan

不过他的中国风是我在KTV经常唱的
作者: Leonardo    时间: 2006-8-27 23:09

长.长.长
作者: van601030    时间: 2006-8-27 23:11

我大喊 我是~!!
作者: BeastMa    时间: 2006-8-28 00:28

引用:
原帖由 ztxzhang518 于 2006-8-26 15:48 发表
象以前一年两张就好了

现在的速度太慢!少做广告吧!
从来就没有过一年2张,他都是固定暑假发片,只有去年特别,是冬天。
作者: joinway    时间: 2006-8-28 10:11

至少华语流行音乐不能少了周杰仑
作者: dukeyzh007    时间: 2006-8-28 14:11

很多歌都不错,每张专辑都能听上一段时间,而且每张都有特别赞的几首。但是隐约感觉他在走下坡路了……
作者: justme42    时间: 2006-8-28 15:32

引用:
原帖由 dukeyzh007 于 2006-8-28 14:11 发表
很多歌都不错,每张专辑都能听上一段时间,而且每张都有特别赞的几首。但是隐约感觉他在走下坡路了……
走下坡路怎么讲?媒体说的?还是你听出来的,可能我愚昧不懂
作者: tdkgtm360    时间: 2006-8-28 15:35

引用: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06-8-28 00:28 发表

从来就没有过一年2张,他都是固定暑假发片,只有去年特别,是冬天。
头两张
我比较喜欢王立宏最近两张专辑
有谁也敢承认么...
作者: ztxzhang518    时间: 2006-8-28 15:51

引用:
原帖由 BeastMa 于 2006-8-28 00:28 发表

从来就没有过一年2张,他都是固定暑假发片,只有去年特别,是冬天。
JAY和范特西就是一年之内两张

“从来”俩字不好随便说的
作者: 爬行动物    时间: 2006-8-28 16:03

看了一半,帖子里有些观点没法认同。

帖子里有个人说,我们的大部分音乐人是拿着词写曲子,但据我所知,至少是稍微新点的音乐人,其实都和欧美的音乐人差不多,一个乐队或者一个人,通过即兴出来一个RIFF或者主旋,相反歌词才是拼上去的,我感觉周杰伦的音乐也是这个路子。

拼和玄一般是老鸟才玩的,你让一个新手他也拼不出来,新手就是大三小三反复套,套多了就是老手。

当然,周杰伦有的歌很明显也是拿和弦拼出来的,比如那些所谓的“周式情歌”,是我最不喜欢的歌曲类型,我感觉,如果周杰伦出一张全部是HIO-HOP的专辑,可能受众面会窄点,但从音乐来讲可能会纯粹点,而不是现在的刻意追求一些为留住16岁小女生而写出来的慢板情歌。

周杰伦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真的就是拿自己写的音乐当成了玩,然后在玩的时候影响了华语流行音乐的走势。不过对根到底,他是个偶像,所以偶像肯定会有妥协、做作的地方,这个是商业市场的问题。
作者: 爬行动物    时间: 2006-8-28 16:07

他的成功,还意味着突破了七十年代以来台湾校园民歌的传统,从而使中文和西方流行音乐直接对接。



就是这个意思了,在此之前,我们的流行音乐一直在一个很低劣的“抄袭”圈子里兜着玩,偶尔出来的罗大佑或李宗盛也没能真的和世界潮流接上轨。我不是说我们的流行音乐一定要随大流,但随上大流总比检人家的垃圾强太多了。


周杰伦之前,王治平、陶喆也曾在给陈淑桦等人制作唱片的时候尝试新的音乐样式,但也都是改良主义,而且,风潮的形成是过几年的事情。


这句,也就是我对于陶喆的看法总结。从我自己感觉来看,陶喆初期走的路子是美国90年代初的改良后的R&B,当然,那种R&B已经和现在的那些天王天后的R&b又很不一样了,但那样的R&b于当时的华人流行乐坛来看还是很新鲜的,而且陶喆在编曲上也确实很不错,从他近期的几张专辑都感觉出来,但一个人只能在编曲上解决问题恰恰说明了一个最大问题:歌曲本身不行,只能靠编曲和歌词来解决--这样的人还有许巍。根上的问题是,他所代表的歌曲形式,以及他对于这种歌曲形式的掌控能力。

举例:
金属对于他们的音乐类型掌控的高峰就是86年的玩偶之王,88的天下大公已经是一片狼藉,92的黑皮已经是彻头彻尾的流行歌曲,当然,这有一个潮流的问题,那时候金属要突破一下,尤其是商业音乐上,他们需要的是销量和打榜的成绩。但从他们本身来讲,他们对于激流金属的感觉已经在前三张专辑里消耗完了,后面只是为了他们的名声而继续,到了LOAD之类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了个民谣组合。

那么周杰伦?
他现在正是在潮流的最高端,在华人流行音乐现今的一个顶峰,销量、潮流说明的顶峰。就现在来看,他对于他所代表的那种音乐类型还算是比较好的在掌握。

陶喆?
对于他所代表的音乐类型已经开始力不从心,所以在积极求变,他也算是比较有才气的音乐人,所以肯定会找到一条比较好的路继续下去。

最后说的是,周杰伦肯定有力不从心的那天,11月的肖邦已经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调整过来。

[ 本帖最后由 爬行动物 于 2006-8-28 16:27 编辑 ]
作者: RyoH    时间: 2006-8-28 16:21

wo 也是····嘻嘻··
作者: ryoryo    时间: 2006-8-28 16:22

周杰伦相比其他r&b歌手的优势在于他更擅长写旋律,这一点无论是王力宏还是陶喆都是望尘莫及的,尤其是近几张专辑更突现出后两者的黔驴技穷,而周杰伦却依然能写出《千里之外》这样的曲子
作者: 北大青鸟    时间: 2006-8-28 16:29

引用:
原帖由 无名指 于 2006-8-26 14:49 发表
旧帖新说:有没有周杰伦的fans,勇敢地走进来
八月 1st, 2006
原帖写于2005-01-27 01:05

听了《忍者》和《双截棍》,觉得还不错,但是觉得当时周杰伦的西洋音乐的底子无论嗓音还是作曲没有超过庾澄庆和杜德伟。又过了一年,当周杰伦推出《龙卷风》《半岛铁盒》《爱在西元前》等歌曲
时间不对吧."忍者""龙卷风"是1辑,"双""爱"是2辑里的.真不知道lz是怎么听的
作者: tdkgtm360    时间: 2006-8-28 16:37

是啊
不过忍者是饭特西里的
作者: 北大青鸟    时间: 2006-8-28 16:41

引用:
原帖由 tdkgtm360 于 2006-8-28 16:37 发表
是啊
不过忍者是饭特西里的
"忍"记错了.但lz还是把前3张的顺序写乱了
作者: ztxzhang518    时间: 2006-8-28 16:50

发现这帖伪饭数量还是不少的。。。
作者: coin1860    时间: 2006-8-28 19:59

学过一点声乐。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相对于歌手 jay更适合作制作人。
演唱技巧永远是他的瓶颈。尽管这几年的现场比刚出道稳定了许多。
但是高音的缺陷似乎已经根生地固了。用气冲击声门的方法必然会导致咬字不清。不过他很聪明的把这一缺陷变成的自己的特色。但是相对于同样R&B卦的陶喆 曹格。jay的高音显得过于无力和不饱满。
作者: yplxf    时间: 2006-8-28 20:48

引用:
原帖由 coin1860 于 2006-8-28 19:59 发表
学过一点声乐。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相对于歌手 jay更适合作制作人。
演唱技巧永远是他的瓶颈。尽管这几年的现场比刚出道稳定了许多。
但是高音的缺陷似乎已经根生地固了。用气冲击声门的方法必然会导致咬字 ...
同~~这么说比那些喊神呀`吊呀~~~之类的好多了~
也比那些骂周SB的人强多了~~
:fq10::fq10:
作者: cywater2000    时间: 2006-8-28 22:58

最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中国风类型的歌

比如王的花田错
作者: 秦天    时间: 2006-8-28 23:04

周董的好多歌的词不是方文山写得么,听说已经上台湾高考卷上了
作者: 1刀2    时间: 2006-8-29 09:33

留个名
我喜欢jay跟他的r&b技巧没关系
作者: 爬行动物    时间: 2006-8-29 10:57

引用:
原帖由 coin1860 于 2006-8-28 19:59 发表
学过一点声乐。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相对于歌手 jay更适合作制作人。
演唱技巧永远是他的瓶颈。尽管这几年的现场比刚出道稳定了许多。
但是高音的缺陷似乎已经根生地固了。用气冲击声门的方法必然会导致咬字 ...
同意后半部分,第一次看那张好像什么“无与伦比”的演唱会的DVD,那个调跑的。。。。。。直接都不忍心听下去了。

但是,周董对于中文HIP-HOP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