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导致现实世界中暴力行为的因素很复杂。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生物学因素、个人、家庭、同伴、学校和社区都可能为暴力行为的产生推波助澜。2001年美国公共卫生部的一份报告也认为,“主流证据表明,暴力行为很少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
当然,含有暴力内容的电影、电视、电子游戏等(统称媒体暴力,media violence)也可以成为因素之一。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4-17 18:14 发表
即便无关,电子游戏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也应该纳入考察和思考的范围
至少我觉得,这是游戏论坛最适合讨论这个事件的角度
原帖由 江西恐龙 于 2007-4-18 10:15 发表
这个话题应该一分为二:电子游戏和网络。
前者,玩家在游戏中杀了人之后,在现实中效仿的可能性很低。
后者,也就是现在青少年沉迷的网络。我倒觉得危害更大,可以让一些人扭曲自己的心灵,无所畏惧地做出 ...
原帖由 江西恐龙 于 2007-4-18 09:03 发表
其实我觉得世界上最SB的言论之一就是玩暴力电子游戏会诱发暴力冲动。
貌似郑渊杰也说过类似的话。我记得当时童话大王里他说:某新闻媒体报道某少年监狱百分之多少的青年罪犯都喜欢玩电子游戏。郑渊杰回喷说, ...
Death Race:罪恶的种子
![]() |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行人被碾死后出现的十字墓碑,这就是作品最令公众反感的地方. |
Castle Wolfenstein/3D:禁忌的万十字
![]() |
>从图中可以看清在敌人的胸口依稀印有纳粹的万十字标记,自然成了受纳粹荼毒最深的德国的忌讳. |
Duke Nukem:暴力美学的完美典范
Mortal Kombat:ESRB催化剂
DOOM:挥之不去的科隆比纳阴影
DOOM的世界,是血与火的世界,对于某些心智不太健全的玩家来说,的确成为了暴力犯罪的诱因 |
![]() |
>1994年4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科罗拉多州Littleton市的Columbine中学 |
![]() |
>这就是科隆比纳惨案中流传最广的一张图中,可以看到Harris手中的微型冲锋枪的枪口已被剧得非常短,这样便可以方便藏匿于身下. |
>主犯之一Eric"RebDoomer"Harris,由于在现实世界中感觉不到任何友情,在学校里也是四处蓬荜,遭受冷眼与欺辱,结果不仅使他换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还最终使他走上了不归路 |
>另一主犯Dylan"Vodka"Klebold,由于媒体将全部的焦点都集中在Harris身上,因此关于Klebold的着墨很少 |
原帖由 fengxveye 于 2007-4-21 08:52 发表
那个韩国人是因为和女友发生纠纷才发生的枪击事件。
为什么没有人说爱情与暴力?
而是直接跳到风马牛不相及的游戏?
从古至今,“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还少了?从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到近几天的校园枪击案,怎么就没人说呢?
是不是因为爱情而发生暴力事件实在是太普遍太常见太没有炒作价值了。。。。所以才拿出不沾边的游戏来吸引视线啊?
PS:这年头,美国死了32个人,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各大新闻网站头版头条,专题讨论,国家领导人致电问候,凶手的任何鸡毛蒜皮的消息第一时间传上网络,连八杆子打不到的游戏网站也非要扯上点关系关注一下。
中国死了32个人,而且是惨绝人寰的死法,有谁关注过?新闻网站不痛不痒的几条报道,不注意看都被滚动过去了。。。。
原帖由 倚天奸剑 于 2007-4-18 12:26 发表
电子游戏还没传进我国的时候,电影里的暴力、杀戮场面难道就少吗?我们的主旋律“革命战争片”全是这种东西,就连儿童片都不能幸免,枪杀、刀砍、火烧……比比皆是,最糟糕的是观众还没有别的选择。
原帖由 dingdong 于 2007-4-22 17:32 发表
其他不说,就说说这个“国外国内死人的受关注程度”吧。
同学你们要了解这两个“死人事件”的性质啊!一个是人故意而为的丧心病狂的杀人悲剧(事件A),一个是意外造成的人间悲剧(事件B),同样的惨绝人寰,同 ...
原帖由 乌鸦 于 2007-4-23 00:00 发表
赤裸裸的杀戮,头被轰出一个洞,或者被刀砍得鲜血直喷,和那种枪瘩瘩瘩一扫就倒一片,其他什么也看不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起码我看了那么多战争片,但是第一次看蛊惑仔影片的杀人场面,还是觉得太露 ...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