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waistcoat 于 2007-6-13 10:52 发表
06年英特尔为高端用户发布了酷睿2(Core 2 Duo)处理器,下半年面对与AMD的竞争,在为数众多的中低端用户群体中连连失利,如今不得不为这些群体搞一个Pentium E出来挽回窘态。
最近不是amd的日子很不好过么。。
原帖由 waistcoat 于 2007-6-13 11:05 发表
没错。印象里,加上翻了点资料,去年E6XXX和AMD Athlon64 X2对比性价比不怎么样,流失了一些用户(当然Intel还是老大)。E4XXX系列也不便宜,还是流失了一低端段用户的。赛扬D性价比完全不能跟AMD比了,不过 ...
原帖由 firesun 于 2007-6-13 11:14 发表
当前的市场早已不是复杂、深度、品位的市场了。
MP3流行,是因为copy进去就能听,而MD还得自己转录
Wii流行,是因为拿起遥控器挥舞就能玩,而不需要学习怎样按键,怎样恰到好处的按键
好莱坞大片流行, ...
原帖由 firesun 于 2007-6-13 11:14 AM 发表
当前的市场早已不是复杂、深度、品位的市场了。
MP3流行,是因为copy进去就能听,而MD还得自己转录
Wii流行,是因为拿起遥控器挥舞就能玩,而不需要学习怎样按键,怎样恰到好处的按键
好莱坞大片流行,是因为坐下来看就行了,而不用费劲心思的才能触发某情节
传奇、征途能流行,是因为花钱就能当老大,不用花费上千小时时间在Farm里面
原帖由 firesun 于 2007-6-13 11:14 发表
当前的市场早已不是复杂、深度、品位的市场了。
MP3流行,是因为copy进去就能听,而MD还得自己转录
Wii流行,是因为拿起遥控器挥舞就能玩,而不需要学习怎样按键,怎样恰到好处的按键
好莱坞大片流行, ...
原帖由 江西恐龙 于 2007-6-13 11:51 发表
这个结论太极端了。复杂、深度、品位的市场还是很大的,想想HALO2、GTA3都是卖给了哪些人。
别动不动就把我们从小就习惯的游戏方式说成是“已经没有市场”、“没有销量”。WII的确开阔了新的消费群,但你要 ...
原帖由 ayaso 于 2007-6-13 12:07 发表
其实理解来就是保留原有市场的情况下拓展新市场,就如PC和笔记本的发展趋势一样
以前只有专业人士使用的东西现在大量普及了..降低门槛..游戏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才是优势,当然传统的优势并不放弃的
原帖由 卖哥 于 2007-3-13 23:35 发表
我们知道游戏是一种出版物
但是政府观点对于它的限制却一直高于其他出版物,社会舆论也对于游戏有额外的不利看法。
我国是这个特征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一本书需要审批的时间很短,而且里面带一点15X的描述,无论是暴力还是情色,只要不多还是可以上市。甚至一切暴力、情色、不良舆论成分明显的著作,因为其中的内涵,还不断有人帮它们翻案,然后可以作为古典N大禁书正正当当发售,证明现代社会开明。但是游戏,连任天狗都不能在狗年上市,出于宣传或者营销的目的神游绝对不可能不希望赶不上狗年的,问题肯定在审批上,这游戏和暴力、情色、不良舆论成分根本不搭边都如此难产,和书籍受到的限制差别实在是太明显了。
国外照样存在对于游戏的额外限制,电影有分级制度,游戏也有,但不同的是游戏的分级经常出现争议,而且一般都是说之前定低了的,社会舆论就对游戏特别不放心。而且没有听说谁要禁书禁电视禁电影的,但是一年总会有一两个SB议员会提议禁游戏。德国电影可以有死人场面,游戏里就不行,僵尸围城据说要被改成全是机器人,不是分级制度的问题了,是直接枪毙掉不允许这种存在。
为什么会受到这种对待。
首先一点,游戏是参与其中的,比起作为旁观者的其他作品,受到的刺激要大得多。所以游戏更危险,不过我认为游戏好的一方面,积极向上的一方面也因为参与其中受到更大的刺激而被放大了,在事物的两面性上这个不应该单方面只被谴责。
那么,如果去问一个人,这个人是对游戏不怎么了了解的一般人,不过他们属于大部分人,是社会意识的主体。
问他对游戏的看法会得到什么答案,我没有去亲自采访过,但是我认为,“充满诱惑而危险的”应该是比较常见的看法,就是所谓电子游戏是毒品。
对他们而言,除了童年好玩时接触过的游戏外,对游戏的认识来源就是这样一些:社会舆论对游戏的谴责;偶尔看到的游戏广告;某特别出名游戏作品的社会话题。
我得说这类讯息里面负面的总比正面的多吧。
比方说GTA,我们知道他有一个大的城市,里面充满可以玩的地方,自由度很高,游戏性很高,而且也不是真就是十恶不赦的主角潇洒行凶的历程。但是如果是不玩的人,看盒子,暴力游戏;看简介,犯罪游戏;新闻,咖啡店事件让分级升到18禁了;附属信息,吓死人的全球销量千万。自由度,游戏性,对不起,他根本没机会体验到。
他怎么可能会对游戏有好印象。
嗯,不要说注重暴力给游戏减分的现象不存在,猫叔在说实话。
暴力的感官刺激可以增加游戏的销量,对于常玩游戏的人来说,更大的刺激并没有坏处,我的人格没有因此扭曲。但是当别人看到某人稍稍废寝忘食一点玩游戏的时候,联想到的不是电影啊小说看一半放不下,而是仿佛看到这人吸大麻吸得神志不清。Wii的目标是游戏人口扩大化,而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一旦游戏人口扩大化的目的实现,玩游戏的人就会知道,暴力刺激不是游戏的全部,GTA的乐趣有很多嘛,原来只有害处的东西,因为了解所以也变得能看到好处了,当普及度足够高,大家都理解到这点时,我认为游戏和电影待遇同级就没有问题了。
这个整体上的解放光靠Wii,光靠老任不能实现,老任在日本有50%的市占,但是在美国还不及EA。必须所有的厂商,都能主动推出足够多的有利于游戏社会形象的作品,让全民脑白金全民养狗多来几次。并不需要减少所谓暴力游戏的数量,一方面大量健康游戏的正面印象可以给游戏补分,另一方面因为正面印象来玩游戏的人会因为更接近玩家的身份而能看到更多暴力游戏的内涵,就像书籍和电影中的一样。说不定,到时候暴力得可以更放肆一点呢。
原帖由 江西恐龙 于 2007-6-13 12:16 发表 这个专题名字另我想起了国内一些新闻媒体的作风。标题越夸张越好,越容易引起争论人气越高。作者是这么想的,对么?
原帖由 真奥丁神 于 2007-6-13 12:28 发表
Wii抱回家那天,父母非常不悦:“又买游戏机?”
在下:“这玩意非常适合不玩游戏的人。”
父母:“我们不要玩,明明你自己要玩!”
插完线,放进伪运动,抡起棒子打网球。
老妈看了(几十岁人从来没摸过游戏):“这个我也会!”
夺过棒子……
之后充满欢笑……(省略无数废话)
补充:
父母结论——比XO强多了
原帖由 江西恐龙 于 2007-6-13 12:39 发表
傻瓜相机和单反相机相比,优点一是便宜,优点二是体积小,容易携带。
Wii如果是傻瓜相机,XBOX360和它相比就是单反相机。
不同的消费群有不同的选择。
原帖由 NeoB 于 2007-6-13 12:29 发表
发烧友永远不是电脑市场的主流,核心玩家也永远不是游戏市场的主流
想想当年的FC,GB,当年的PS,现在的Wii都是靠什么站住脚的呢。。。
02年MP3市场逐渐兴起的时候,索尼对MP3的音质嗤之以鼻,可是今天,随身听市场就是MP3市场,CD的高音质已经被大众抛弃了(现在的部分MP3播放器已经可以播放无损压缩格式的音频),索尼发现大事不妙,开始拼命挽回市场份额,而Walkman这个经典品牌被乔布什的iPod拔得头筹,早已风光不再。
原帖由 武藏坊弁庆 于 2007-6-13 20:09 发表
楼主对索尼的认识有误区。索尼不支持MP3有多重方面的考量。索尼失败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
■ “集团病”包袱。索尼旗下有Sony Music,而且索尼唱片向来是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中对于版权保护和防止非法拷贝( ...
一个产业向更多受众伸展的时候,它的技术门槛必须放低,价格必须首先被接受
■ iPod从来就不便宜,iPod的成功不是低价的成功。相反,在MP3便携播放器效仿者铺天盖地兴起之后,iPod几乎成了数字音乐播放器的价格顶端。但为什么iPod还能占到最大的份额?根本靠的是技术创新。
原帖由 卖哥 于 2007-6-13 12:35 发表
国外照样存在对于游戏的额外限制,电影有分级制度,游戏也有,但不同的是游戏的分级经常出现争议,而且一般都是说之前定低了的,社会舆论就对游戏特别不放心。而且没有听说谁要禁书禁电视禁电影的,但是一年总会有一两个SB议员会提议禁游戏。德国电影可以有死人场面,游戏里就不行,僵尸围城据说要被改成全是机器人,不是分级制度的问题了,是直接枪毙掉不允许这种存在。
原帖由 江西恐龙 于 2007-6-13 11:51 发表
这个结论太极端了。复杂、深度、品位的市场还是很大的,想想HALO2、GTA3都是卖给了哪些人。
别动不动就把我们从小就习惯的游戏方式说成是“已经没有市场”、“没有销量”。WII的确开阔了新的消费群,但你要 ...
僵尸游戏《僵尸围城》遭“封杀”事件得到澄清
发布时间:2006-07-21 15:24:30
文字提供: TGFC RestlessDream
日前有媒体报道德国的游戏评级机构 USK 将在德国境内 “封杀”Capcom即将发售的Xbox 360僵尸游戏《僵尸围城》Dead Rising。好在目前已经有多个相关机构的官方人士就此事向GamesIndustry.biz网站做了澄清。
评级机构USK的官员 Marek Kingelstein说:“USK没有封杀一款游戏的权力,我们只是对有可能在推向市场后遭到封杀的游戏,事先就拒绝做出评级。但没有评级的游戏依然可以上市销售,可以做广告。在游戏发售前就封杀是一种内容审查,而在德国这种审查是违法的。”
但是,Kingelstein继续解释到,游戏在发售后则有可能遭到封杀。另一个负责审查的机构BPjM可以禁止该游戏的包装在店头展示,并只能通过“柜下销售”卖给成年人。
BPjM的这些权力不适用于经过USK评级的游戏——也就是说,如果USK拒绝对一款游戏评级,那么这款游戏的展示、销售,乃至通过各种渠道的广告都有可能受到BPjM的管制。
根据德国这套复杂的审查和评级机制——也因为没有经过评级的游戏内容会违反Xbox 360内建的“家长控制”系统——所以微软不会允许任何发行商发售没有经过评级的Xbox 360游戏。
微软的Xbox平台经理Boris Schneider-Johne在其个人blog中写到:“《僵尸围城》可以在德国合法销售,但不会被出版发行。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唐。去和政治家们理论吧。”
他还写道:“一款没有年龄限制评级的游戏是很罕见的,而且对消费者和发行商来说都是个麻烦软件。微软(在我看来)不会随便打破严格的年龄限制制度——因为这等于破坏了(360中内建的)家长控制系统,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的。”
“Xbox 360中的家长控制系统允许成年玩家充分享受游戏内容,而确保孩子不会接触到不合适的内容。这套系统和各个国家的游戏评级制度相匹配。只要我们对每款游戏做出评级,那就天下太平。”
所以,这次的事件有个奇怪的结果——《僵尸围城》没有在德国被“封杀”,但因为USK拒绝对这款作品评级,所以事实上取消了这款游戏在该国出现的可能性。这可能是一个技术和政治制度上的讽刺……但德国的玩家只好和僵尸kiss goodbye了……
原帖由 mame 于 2007-6-13 22:03 发表
沧海横流,有些事还真是令人唏嘘……
回想十数年前,索尼以PS横扫任氏江山,创造出一个名作辈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可在国内得来的评价都是些啥?什么“不懂游戏性”啦,“勾引大量伪非参入,降低游戏业的层次 ...
原帖由 mame 于 2007-6-13 22:03 发表
沧海横流,有些事还真是令人唏嘘……
回想十数年前,索尼以PS横扫任氏江山,创造出一个名作辈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可在国内得来的评价都是些啥?什么“不懂游戏性”啦,“勾引大量伪非参入,降低游戏业的层次 ...
原帖由 坂井泉水 于 2007-6-13 22:18 发表
忍不住进来喷一下
这个话题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承认市场最重要,创意为渣
然后结论是Wii如何成功,拯救游戏业
那我问问LZ,Wii是如何成功的,NDS是如何成功的?它凭借的恰恰是被LZ认为是“烂大街 ...
原帖由 waistcoat 于 2007-6-14 09:34 发表
呵呵,命题是说“创意”很多,也就是烂遍大街。但“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很少。Wii、NDS,都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而当年Nintendo的VB就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意。
武藏坊弁庆说得不错,索尼的例子举得不 ...
原帖由 waistcoat 于 2007-6-14 14:45 发表
呵呵,也不是特别疼,做书糊口嘛,需要话题和观点。放到书上对论坛可能有点小的宣传作用(当然我知道都不是冲着这个)。侃一侃反正没什么不好。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