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业评] 日本市场何处去 [打印本页]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7-10-10 02:19     标题: 日本市场何处去

我对现在的日本市场状况很感兴趣

ds推出到wii推出的这几年里,游戏软件市场可以说开始复苏
能够达到200w以上热销的游戏比之前多些了,甚至有不少400w~500w等量级的怪物
但绝大部分还是捏在n和个别第三方手里

而同时,就算是ds硬件大卖,第三方在ds上的表现也只是和同时期psp/ps2上的差不多少——略好?可能是,但却远不是n那样的“复苏”
有人说ds/wii是三坟,那么大的硬件普及量却不能像以往ps/ps2时期那样买出高销量来,好,就算这怪ds/wii本身有问题
回头来看psp/ps2/ps3上的第三方,说不行吧,其实却和ds上的销售程度差不多,十几二十万,好的六十到八十万
认真想想,单纯把现象理解为“因为装机量少所以这个成绩就不错“这样的程度就够了么?

如果跳出主观意愿的狭小思考圈子,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的是:第三方们在各个平台上显示出来的非常均衡、稳定的表现
换言之,无论所处的平台状态如何,第三方们的表现现在就是如此

我在考虑,如果不去为他们的各种表现找理由—— 如“一流大作所在的主机普及度不高;普及度高的主机只是二流外传“之类的
我们只看结果,只看各个平台上第三方们的成绩总览
是不是可以将第三方的总体表现原因归结为日本市场的变化呢

因为如果真的如此,真的日本市场变化了,真的第三方们不像以往具有那么强大的号召力了
那么第三方们不会去全力支持在市场变化下获利最大的任天堂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然由此而生的另一个问题更加尖锐
如果真的如此,日本第三方还能够回到如以往对日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么,如何才能回去呢?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7-10-10 02:28

类似的老问题:日本经济何处去?

饱和了必然萧条。如果没有新的泡沫,冲破瓶颈,那么平静的萧条也是一种稳定状态。

一定要日本市场繁荣干什么。那是无形的手支配的。世界在向右转,左右电子娱乐业风向的是欧美企业和市场,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觉得日本市场的现状很好。包括360在日本的萎靡,我觉得很正常。360的定位和游戏阵容在日本大卖才怪。Wii和DS在日本这样的市场大卖是有道理的。欧美市场未来也可能走向类似的休闲化道路。作为动漫游戏业的出口大国日本的地位不会旁落,只是会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日本本土市场晴雨其实未必就和日系第三方的繁荣度与创新实力完全挂钩。日本市场的萧条和所谓“社会老龄化”、“无子化”有很大关系,实际上这个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动漫输出大国本身正在变得越来越老态龙钟。

与其关心日本市场何处去,倒不如看看日系第三方何处去。日系第三方也在不断地国际化。国际化是必然的,怎么走好,有人已经获得了成功经验,有人仍在徘徊。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10-10 02:44 编辑 ]
作者: acoolbat    时间: 2007-10-10 02:54

目前日本市场是走休闲路线的,这也是大部分人的需要,这是由任天堂领导出来的风潮,而且我认为会一直持续下去,过去以针对CU的游戏为主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为什么任天堂的软件就能买好几百万,第三方做的就了不起几十万呢?我觉得还是在把握玩家需求这方面,第三方没有老任拿捏的准确,当然第三方技术力有限也是原因之一。从ds和wii上的第三方表现来看,跟风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跟风又没有老任的游戏做的好,当然卖不好。

从ds开始,我已经习惯性的对第三方不报什么期望了,因为第三方和老任的差距过于明显,反而在第三方对老任放弃的GC时代,我对GC的第三方游戏还是很有兴趣,这是能说明一定问题的。

我想,随着wii的装机量进一步扩大,第三方会更多的汇集在wii旗下,好游戏会慢慢多起来的,但是数量绝对比第三方在PS2上的优秀作品少很多
作者: hanzo    时间: 2007-10-10 03:02

文化和经济都在走国际化全球化的道路,西域大开发是一台上演中的好戏

传统日本市场早已逐渐式微,没有市场就没有大手笔投入。生生不息,各安天命,与其担心老厂怎么活,不如关心优秀制作人的去向和潮流的涌动变化,还好造出异质主机的是老任而不是别的厂,否则真要担心传统日式游戏是否会没有平台续命,现在净靠复刻版和不咸不淡的续作苟活着的SEGA和KONAMI就是例子。
作者: CN    时间: 2007-10-10 03:10

靠不咸不淡的续作苟活着的厂商其实很多,其中还包括不少欧美大厂。
那些每年必不可少的体育游戏就属于此类。
作者: 藕是张力    时间: 2007-10-10 03:13

换代期,阵痛,阵痛:D
作者: hanzo    时间: 2007-10-10 03:14

引用:
原帖由 CN 于 2007-10-10 03:10 发表
靠不咸不淡的续作苟活着的厂商其实很多,其中还包括不少欧美大厂。
那些每年必不可少的体育游戏就属于此类。
销量大不一样,现在无双每作卖多少MADDEN卖多少,体育游戏在欧美更多是个应景的需要,人家的卖点是跟现实的球队和赛季信息同步
作者: sweden    时间: 2007-10-10 03:22

日本人支持自家产品天经地义啊.....相对来说 欧美游戏的重口味也不适合大多数日本玩家 本土化最高
作者: chovosky    时间: 2007-10-10 03:23

引用:
原帖由 CN 于 2007-10-10 03:10 发表
靠不咸不淡的续作苟活着的厂商其实很多,其中还包括不少欧美大厂。
那些每年必不可少的体育游戏就属于此类。
是否是苟活还是市场说的算,不然怎么同样也是靠不咸不淡的续作,有的卖的出去,而有的卖不出去
作者: CN    时间: 2007-10-10 03:27

如果你指的不咸不淡完全是指销量的话,那根本不是和我说的一样东西。
作者: hanzo    时间: 2007-10-10 03:29

引用:
原帖由 CN 于 2007-10-10 03:27 发表
如果你指的不咸不淡完全是指销量的话,那根本不是和我说的一样东西。
我的重点明显是“苟活”俩字儿
作者: chovosky    时间: 2007-10-10 03:31

苟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 CN    时间: 2007-10-10 03:32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07-10-10 03:29 发表

我的重点明显是“苟活”俩字儿
但是你的苟活明显是和前面的几个字联系在一起的,包括不咸不淡的续作,我只能看作是因果关系。
作者: hanzo    时间: 2007-10-10 03:34

ɡǒu huó

苟活


--------------------------------------------------------------------------------

ZDIC.NET 汉 典 網

苟且偷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南内凄凉几苟活, 高将军 去事尤危。”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
--------------------------------------------------------------------------------

ZDIC.NET 汉 典 網

◎ 苟活 gǒuhuó

[live on in degradation;drag out an ignoble existence] 苟且活命

仆虽怯儒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 本帖最后由 hanzo 于 2007-10-10 03:36 编辑 ]
作者: ryuetsuya    时间: 2007-10-10 04:17

这贴神在:凌晨还有这么多人。。。。
我只是醒来上厕所
作者: ryuetsuya    时间: 2007-10-10 04:23

顺便赞同下顶楼的看法:
我觉得任的游戏卖的好的原因是开拓了新的市场,但新的市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市场,所以获利的只有任和极少数的第三方

在UCG里看到的:本届TGS的参照阵容达到历年之最,但参观人数实际上是减少了,在增加了一个媒体日的情况下,仅比上届多了600多人,观众日首日比上届少了2万人,甚至比TGS2005的人还少
作者: AZOE    时间: 2007-10-10 07:56

没有老任参展当然少了:D
不过说笑归说笑,TGS实在太多人了,一个人一天才能玩一到两个游戏,给偶偶都不去了~~还要排队站着几个小时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07:57

根本问题不是什么休闲风啦,跟不上潮流,主要是第三方们制作的态度问题,俗话说得好,自作孽不可活,现在日本厂商就是这个德性。再则恰好在开发便利的wii/nds平台上,抱着便利=廉价想法的不在少数。

举个例子吧,在自寻死路上冲在最前头的日本电玩厂商中当属光荣,最近出的战国无双KATANA的消息估计都有听说过,用比制作PSP游戏更不负责任的态度在目前日本最主流的平台上推出挂着百万招牌的作品,作为一个任饭,看着这种作品在店里面占着新作销售TOP3的位置,估计和当时索饭看到高达无双大卖是一个心情(说实话,高达无双虽然垃圾,但比起KATANA的渣来来简直可以算神作),这种作品多卖出去一份不但对光荣自己,而且对平台都会有负面的影响,要知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作者: steshen    时间: 2007-10-10 08:27

日本的第三方追求国际化的道路为XB360或者下一代主机在日本的命运提供了一些希望。
作者: 责任编辑    时间: 2007-10-10 08:37

销量大就好?这里会隐藏一些危机
作者: tdkgtm    时间: 2007-10-10 08:37

引用:
原帖由 CN 于 2007-10-10 03:27 发表
如果你指的不咸不淡完全是指销量的话,那根本不是和我说的一样东西。
ea这两年混得不好,至少还有孢子,crysis,army of two这些新势力
konami就算了吧...
作者: 铁西瓜.    时间: 2007-10-10 08:48

只不过是日本的第三方的代理人不肯向现实低头罢了,对于许多第三方目前的代理人而言,任天堂目前的强势令曾经经历n衰落期时过于肆无忌惮的他们感受到时过境迁的恐惧,他们难以想象当年羞辱过任天堂的自己在任天堂重新掌权后将面临怎样的选择。因此他们心照不宣地对n的市场进行各种大作的禁运措施,绞尽脑汁要把ps3扶成日本市场的主流,只有这样,他们中的很多人才认为自己的生存和尊严能够得到保障。

只有让这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日本第三方代理人们像当年bio0事件那样撞一个头破血流,他们才能醒悟。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08:48

引用:
原帖由 Ashley 于 2007-10-10 07:57 发表
根本问题不是什么休闲风啦,跟不上潮流,主要是第三方们制作的态度问题,俗话说得好,自作孽不可活,现在日本厂商就是这个德性。再则恰好在开发便利的wii/nds平台上,抱着便利=廉价想法的不在少数。

举个例子吧, ...
个人认为阁下说得过了。

无疑战国无双KATANA是渣,应该但不全是光荣的制作态度问题。其实可以对照一下战国无双KATANA早期与发售时的视频。可以发现KATANA系统前后亦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想象发售时的KATANA是光荣经过多次推倒重来的结果。KATANA的渣应该制作实力问题,不全是态度问题。话又说来,要在Wii做无双游戏,在系统把握方面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难题!或者说一直就不被看好的项目。光荣第一次做渣,应该可以原谅。

至于那个蛋蛋——嘛!光荣只负责发行那样的。制作阵容相当豪华的说,决不存在制作态度问题。有就只有玩家的偏好问题。——我同样不喜欢!
作者: 马甲007号    时间: 2007-10-10 08:49

日本市场的排外性是人所周知的,日版xo卖不出去就说人家市场萎缩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D
作者: dogsoldier    时间: 2007-10-10 08:55

市场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因素
但反过来说,平台放在那里,有人赚到大钱了,你没赚到,这说明什么
作者: cold    时间: 2007-10-10 09:06

日本市场在3,4年前的高潮过后,早就进入了不应期.
对正常的刺激,没啥反应.对SM之类的新奇玩艺儿,倒可能让它稍微的硬起来。
但是,是不是它从此就彻底这么ED下去了,还有待观察。
:D
作者: James    时间: 2007-10-10 09:08

日本市场现在一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这是我来日本6年第一次看到
有这么多不同层次的人在光顾电玩店。现在只要是一个日本人,我就能
和他(她)轻松地聊游戏(聊对方知道的游戏-_-)杞人忧天没有必要了。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我不担心自己在未来会玩不到自己喜欢的游戏。

在日本苟活的主机倒是有一台。。。。。。。。。。
作者: leon_shao    时间: 2007-10-10 09:10

N在改变游戏规则
作者: 为何不分手    时间: 2007-10-10 09:11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7-10-10 08:48 发表
只不过是日本的第三方的代理人不肯向现实低头罢了,对于许多第三方目前的代理人而言,任天堂目前的强势令曾经经历n衰落期时过于肆无忌惮的他们感受到时过境迁的恐惧,他们难以想象当年羞辱过任天堂的自己在任天堂重新 ...
恐怕没你想的这么复杂吧 其实我觉得只要能赚钱的事 制作人都会低头 比如说硫酸脸在NDS上的作品
作者: wsxz9    时间: 2007-10-10 09:11

神了,我看这贴有种在看股评的感觉
作者: LimEsaka    时间: 2007-10-10 09:18

日本玩游戏的人目前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包括各种年龄段.次时代机种里男女老少都知道有wii,也有部分人对ps3价格过高抱怨.不过几乎没有人了解xo
作者: firesun    时间: 2007-10-10 09:18

日本第三方吃老本又不是第一天了。看看DS前两年的作品阵容,甚至到目前为止的DS的作品阵容,第三方有过多少辉煌?借DS庞大的硬件装机量,把自己的垃圾游戏卖个好价钱而已。

按我说,这种垃圾厂商就应该继续合并再合并,收购再收购,破产再破产,真正有能力的才能活下来。SFC/PS时期把这帮厂商养的太滋润了,以为自己真是大爷了。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09:19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7-10-10 08:48 发表
只不过是日本的第三方的代理人不肯向现实低头罢了,对于许多第三方目前的代理人而言,任天堂目前的强势令曾经经历n衰落期时过于肆无忌惮的他们感受到时过境迁的恐惧,他们难以想象当年羞辱过任天堂的自己在任天堂重新 ...
是否向现实低头是一会事

但第三方能否适应同时玩家能否接受也是一会事。玩过刚出不久的Wii版的龙珠流星否?的确不少Wii玩家大叫“爽”,而且可以用NGC手柄作传统操作。与但ps2版销量比就是8 比2!玩家还是不能接受“新操作”的格斗。以现在第三方实力以注定其未来一段时间内对Wii的“态度”。当然随着Wii的强势,第三方制作经验的增加,相信Wii的第三方强作很快会接踵而来,如NDS。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09:37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10-10 02:28 发表
类似的老问题:日本经济何处去?

饱和了必然萧条。如果没有新的泡沫,冲破瓶颈,那么平静的萧条也是一种稳定状态。

一定要日本市场繁荣干什么。那是无形的手支配的。世界在向右转,左右电子娱乐业风向的是欧美 ...
基本赞同阁下所言

但我不认同马银是“社会老龄化”、“无子化”产物。个人偏向认为NDS、Wii是社会求新、求变的产物。“悠闲化”不过是新产品发展初期成本风险回避表现形式。
作者: mame    时间: 2007-10-10 09:42

新超级玛丽——标准的水管工造型,熟悉的蘑菇世界——400万。

现在假设,同样是任天堂出品,操作、关卡设计、难度、流程,GAMEPLAY上的东西完全不变,只改游戏标题和图像——这不是MARIO系列,而是一个原创人物在一个原创世界里蹦跶,这个原创人物的身材长相并不逊于水管工,这个原创世界的风光并不亚于蘑菇世界。那么,能卖多少?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过50万?

进一步:在上面假设的基础上,很不幸,这是一个第三方出品的游戏,哪怕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第三方,比如KONAMI,比如NGBI。那么,又能买得了多少?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过得了20万?

再进一步:在第一条假设的基础上,相当不幸,这是一个欧美舶来的游戏。那么,还指望能卖出多少?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过得了10万?

巨大到匪夷所思的反差从何而来?

一个并不由游戏本身素质所主导的“游戏市场”,一个并不由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鬼知道它要往何处去……随风飘吧……

[ 本帖最后由 mame 于 2007-10-10 09:59 编辑 ]
作者: 枉凝眉    时间: 2007-10-10 09:49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09:42 发表
新超级玛丽——标准的水管工造型,熟悉的蘑菇世界——400万。

现在假设,同样是任天堂出品,操作、关卡设计、难度、流程,GAMEPLAY上的东西完全不变,单改图像——一个原创人物在一个原创世界里蹦跶。那么,能卖多 ...
支持!!!
作者: shangchi    时间: 2007-10-10 10:04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09:42 发表
新超级玛丽——标准的水管工造型,熟悉的蘑菇世界——400万。

现在假设,同样是任天堂出品,操作、关卡设计、难度、流程,GAMEPLAY上的东西完全不变,只改游戏标题和图像——这不是MARIO系列,而是一个原创人物在一个原创世界里蹦跶,这个原创人物的身材长相并不逊于水管工,这个原创世界的风光并不亚于蘑菇世界。那么,能卖多少?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过50万?

进一步:在上面假设的基础上,很不幸,这是一个第三方出品的游戏,哪怕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第三方,比如KONAMI,比如NGBI。那么,又能买得了多少?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过得了20万?

再进一步:在第一条假设的基础上,相当不幸,这是一个欧美舶来的游戏。那么,还指望能卖出多少?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过得了10万?

巨大到匪夷所思的反差从何而来?

一个并不由游戏本身素质所主导的“游戏市场”,一个并不由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鬼知道它要往何处去……随风飘吧……
如果你的意思是说现在大卖的游戏都是在吃老本,那么请看看任天狗脑白金
作者: 网上的final    时间: 2007-10-10 10:07

日本人的消费观已经畸形了
怀念PS1时代的 辉煌!!
作者: 酱油帮我打妈妈    时间: 2007-10-10 10:14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10-10 02:28 发表
类似的老问题:日本经济何处去?

饱和了必然萧条。如果没有新的泡沫,冲破瓶颈,那么平静的萧条也是一种稳定状态。

一定要日本市场繁荣干什么。那是无形的手支配的。世界在向右转,左右电子娱乐业风向的是欧美 ...
说的对,中国在往最大游戏外包国前进,同时也是最大网络游戏市场所在地,真不明白那些烂的可以的游戏还有很多人玩,玩倾家荡产的人大有人在,拜倒
作者: tales    时间: 2007-10-10 10:18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09:42 发表
新超级玛丽——标准的水管工造型,熟悉的蘑菇世界——400万。

现在假设,同样是任天堂出品,操作、关卡设计、难度、流程,GAMEPLAY上的东西完全不变,只改游戏标题和图像——这不是MARIO系列,而是一个原创人物在 ...
这就是品牌效应。。难道lv的一个包真的值几w,把商标换成别的什么的,你标个几w有人会买?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10:25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09:42 发表
新超级玛丽——标准的水管工造型,熟悉的蘑菇世界——400万。

现在假设,同样是任天堂出品,操作、关卡设计、难度、流程,GAMEPLAY上的东西完全不变,单改图像——一个原创人物在一个原创世界里蹦跶。那么,能卖多少?有谁敢拍着胸脯说能过50万?

再进一步假设,一个原创人物在一个原创世界里蹦跶,很不幸,这是一个第三方出品的游戏,哪怕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第三方,比如KONAMI,比如NGBI。又能买得了多少?有谁感拍着胸脯说能过得了10万?

巨大到匪夷所思的反差从何而来?

一个并不由游戏本身素质所主导的“游戏市场”,一个并不由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鬼知道它要往何处去……随风飘吧……巨大
PS/PS2时代,确实是由并不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现在的市场可是一向鼓吹游戏性的任天堂所主导的,就是连核心所鄙视的脑白金系列,都可以看出任天堂往里面加了多少优秀的游戏性要素

踩在巨人肩膀上前进事半功倍,开发厂商们又不是傻子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日本厂商也没有全体傻到认为只要推出名作后面加上数字的系列作品就能一生无忧的脑残境界,也没有厂商会创造了辉煌后完全抛弃重起炉灶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优秀如Capcom,任天堂在不断的充分利现有黄金品牌挖掘潜力的同时不断有新系列的游戏诞生并且销量捷报频传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0:30

在真正接触之前没有人会知道游戏的实际素质。

问题来了,游戏摆上货架,人们凭什么花真金白银购买呢?

品牌效应、广告宣传、市场热点等等因素影响实际销售情况。简单来说,左右着产品销售也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产品素质也不过是提高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前提保证而已。
作者: conroe6050    时间: 2007-10-10 10:34

引用:
原帖由 ryuetsuya 于 2007-10-10 04:23 发表
顺便赞同下顶楼的看法:
我觉得任的游戏卖的好的原因是开拓了新的市场,但新的市场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市场,所以获利的只有任和极少数的第三方

在UCG里看到的:本届TGS的参照阵容达到历年之最,但参观人数实际 ...
WII和NDS都没来,怎会多人??不过今年和动漫一起展,我还以为会来更多宅男
作者: 爱你一棒陲    时间: 2007-10-10 10:35

NDS和WII可是日商救星啊:D :D不过个别喜欢堆CG和摆POSE的例外。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10:38

引用:
原帖由 262674 于 2007-10-10 10:30 发表
在真正接触之前没有人会知道游戏的实际素质。

问题来了,游戏摆上货架,人们凭什么花真金白银购买呢?

品牌效应、广告宣传、市场热点等等因素影响实际销售情况。简单来说,左右着产品销售也就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产品素质也不过是提高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前提保证而已。
比起广告宣传轰炸,原创游戏的销量主要还是看厂商,比如任天堂出品,品质有保证;Capcom出品,必然硬派等等...

其实说到底要游戏品质好,购买者交流后引起热潮能够长卖才能开创新品牌啊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0:40

引用:
原帖由 Ashley 于 2007-10-10 10:25 发表

PS/PS2时代,确实是由并不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现在的市场可是一向鼓吹游戏性的任天堂所主导的,就是连核心所鄙视的脑白金系列,都可以看出任天堂往里面加了多少优秀的游戏性要素

踩在巨人肩膀上前 ...
所谓名作续作在未发售前甚至还不过企画中的时候,就已经在消费者当中形成较强心理预期,如FF13。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转化成厂商的销售预期,同时也为厂商加大成本预算提供前提基础——相对的也保证了最终成品的质量。
作者: 八子    时间: 2007-10-10 10:41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09:42 发表
新超级玛丽——标准的水管工造型,熟悉的蘑菇世界——400万。

现在假设,同样是任天堂出品,操作、关卡设计、难度、流程,GAMEPLAY上的东西完全不变,只改游戏标题和图像——这不是MARIO系列,而是一个原创人物在 ...
说得真轻松,除了任天堂还有谁能做出来?
人家卖得少的素质就是不如mario,你怎么知道有谁做出了素质媲美mario的销量会少?自己不出力能怪谁?
作者: 铁西瓜.    时间: 2007-10-10 10:46

实际上,我们只要参照口袋的成功就能明白。

这个游戏的初作FAMI通评价很差,宣传力度也并不很大,首月销量不过二十几万。

但神奇的是从发售后居然十几个月没下过榜前十!从20多万变成100万,又从100万变成200万……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10:49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7-10-10 10:46 发表
实际上,我们只要参照口袋的成功就能明白。

这个游戏的初作FAMI通评价很差,宣传力度也并不很大,首月销量不过二十几万。

但神奇的是从发售后居然十几个月没下过榜前十!从20多万变成100万,又从100万变成200万 ...
口袋太遥远,说脑白金就行了...

有时候,期待那些所谓的数字大作,倒还不如尝试些原创小品呢
作者: 八子    时间: 2007-10-10 10:49

和pm相反的例子是乐可乐可
作者: 司徒正美    时间: 2007-10-10 10:52

世界上还是小厂商,小开发组居多,比如中国,它们只能在开发成本最便宜的平台上推出游戏,这次香港也来渗和一份,不证明了XO的通用性非常可行吗?
PS3连控件都要自己开发,而且是9个核,如果不是高手不知如何分布资源
Wii和NDS从开发上来说当然是最简单的,但它们毕竟是异端,举个例子吧,玩惯网游戏的中国玩家会认同这种画面吗?大妈大婶虽然拥有购卖力但不具持续购卖力,小P孩都是跟风的多,而且购卖力受大妈大婶的限制。
作者: 八子    时间: 2007-10-10 10:54

玩惯网游戏的中国玩家连ps3都不鸟~~
作者: 铁西瓜.    时间: 2007-10-10 10:56

引用:
原帖由 司徒正美 于 2007-10-10 10:52 发表
世界上还是小厂商,小开发组居多,比如中国,它们只能在开发成本最便宜的平台上推出游戏,这次香港也来渗和一份,不证明了XO的通用性非常可行吗?
PS3连控件都要自己开发,而且是9个核,如果不是高手不知如何分布资 ...
至今没见过几个国内网吧内常设的网游有画面好的。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10:57

有人看我玩老滚4,问我这个是不是WOW的最新版本...

对于LU来说,还是Wii的操作比较有吸引力
http://tgfcer.com/club/thread-5911937-1-1.html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0:57

引用:
原帖由 Ashley 于 2007-10-10 10:38 发表


比起广告宣传轰炸,原创游戏的销量主要还是看厂商,比如任天堂出品,品质有保证;Capcom出品,必然硬派等等...

其实说到底要游戏品质好,购买者交流后引起热潮能够长卖才能开创新品牌啊
产品不能形成市场热点,即使产品“素质”再好,后期也不可能大卖。

要成为市场热点必须靠产品初期用户口耳宣传、发售后厂商广告宣传以及社会热点。假设产品初期销量不佳预示着:用户交流有限,从而直接导致厂商不敢加大后期广告宣传。除非社会热点的突然爆发,否则市场热点实在难以形成。

以上仅对第三方来说

对第一方不适用(懒码字)

[ 本帖最后由 262674 于 2007-10-10 11:08 编辑 ]
作者: shangchi    时间: 2007-10-10 11:05

引用:
原帖由 司徒正美 于 2007-10-10 10:52 发表
世界上还是小厂商,小开发组居多,比如中国,它们只能在开发成本最便宜的平台上推出游戏,这次香港也来渗和一份,不证明了XO的通用性非常可行吗?
PS3连控件都要自己开发,而且是9个核,如果不是高手不知如何分布资源
Wii和NDS从开发上来说当然是最简单的,但它们毕竟是异端,举个例子吧,玩惯网游戏的中国玩家会认同这种画面吗?大妈大婶虽然拥有购卖力但不具持续购卖力,小P孩都是跟风的多,而且购卖力受大妈大婶的限制。
小厂商小开发组正合适在Wii和NDS这种低投入的主机上做东西。另外Xbox360的开发成本很低?
大妈们的持续购买力虽然不能和CU相比,但是基数在那摆着。至于是不是异端,看看日本市场就清楚鸟~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1:06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7-10-10 10:46 发表
实际上,我们只要参照口袋的成功就能明白。

这个游戏的初作FAMI通评价很差,宣传力度也并不很大,首月销量不过二十几万。

但神奇的是从发售后居然十几个月没下过榜前十!从20多万变成100万,又从100万变成200万 ...
第一方的宣传方式对第三方是不适用的


初作的FAMI通评分应不算低,还什么年代,黑白游戏还有28分!据说FAMI通的口袋专题研究实为初作的热卖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期老任为口袋的宣传力度应该算是天文级吧。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1:11

引用:
原帖由 司徒正美 于 2007-10-10 10:52 发表
世界上还是小厂商,小开发组居多,比如中国,它们只能在开发成本最便宜的平台上推出游戏,这次香港也来渗和一份,不证明了XO的通用性非常可行吗?
PS3连控件都要自己开发,而且是9个核,如果不是高手不知如何分布资 ...
注意
万贯网游的更加不适应手柄操作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11:14

引用:
原帖由 262674 于 2007-10-10 10:57 发表

产品不能形成市场热点,即使产品“素质”再好,也不可能大卖。
要成为市场热点必须靠产品初期用户口耳宣传、发售后厂商广告宣传以及社会热点。假设产品初期销量不佳预示着:用户交流有限直接导致厂商不敢加大后期广告宣传。除非社会热点的突然爆发,否则市场热点实在难以形成。
这就要看你说的市场热点指的是销量多少了,要知道形成了羊群效应以后追加宣传投入营造雪崩模式几乎是固定的

如果按照现在PS系的标准过10万就算大卖的话,NDS上面好些几乎没有宣传的原创作品就是鲜活的例子,比如:应援团(1代良好口碑让2代受益),世界树(已经决定了2代制作)
作者: mame    时间: 2007-10-10 11:24

引用:
原帖由 Ashley 于 2007-10-10 10:25 发表

PS/PS2时代,确实是由并不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现在的市场可是一向鼓吹游戏性的任天堂所主导的,就是连核心所鄙视的脑白金系列,都可以看出任天堂往里面加了多少优秀的游戏性要素

踩在巨人肩膀上前 ...
PS/PS2时代,确实是由并不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

我只知道,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马里奥可以卖几百万,足球可以卖几百万,赛车可以卖几百万,对战可以卖几百万,RPG可以卖几百万,AVG可以卖几百万,就算是当时已显疲态的动作类和射击类也还可以凑合个几十万。或体现互动对抗精华、或体现互动感受精华的各类型游戏都有市场,哪像如今日本这种变态的死气沉沉?
这难道就是“并不热爱游戏的人”所主导的结果?可能吗?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7-10-10 11:27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10-10 02:28 发表
类似的老问题:日本经济何处去?

饱和了必然萧条。如果没有新的泡沫,冲破瓶颈,那么平静的萧条也是一种稳定状态。

一定要日本市场繁荣干什么。那是无形的手支配的。世界在向右转,左右电子娱乐业风向的是欧美企业和市场,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觉得日本市场的现状很好。包括360在日本的萎靡,我觉得很正常。360的定位和游戏阵容在日本大卖才怪。Wii和DS在日本这样的市场大卖是有道理的。欧美市场未来也可能走向类似的休闲化道路。作为动漫游戏业的出口大国日本的地位不会旁落,只是会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日本本土市场晴雨其实未必就和日系第三方的繁荣度与创新实力完全挂钩。日本市场的萧条和所谓“社会老龄化”、“无子化”有很大关系,实际上这个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动漫输出大国本身正在变得越来越老态龙钟。

与其关心日本市场何处去,倒不如看看日系第三方何处去。日系第三方也在不断地国际化。国际化是必然的,怎么走好,有人已经获得了成功经验,有人仍在徘徊。
不是一定要日本市场繁荣,而是日本市场就是很繁荣,而且比过去更繁荣
我这个“日本市场何处去”的确是个比较委婉的提法
其实市场的走向不可逆转不好逆转,但第三方的动向是可以有变化的

日本的休闲游戏大抬头只是一个表象,本质上还是由此反射出由于日本第三方的裹足不前在市场面前表现出如此的无力和迟缓而带来的被动局面
经过这2、3年的变化,xo/ps3/psp这些n主机以外的硬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不难看出
n一直在做的与其说是“开辟”新的没有竞争的市场,不如说是在改造原有的市场——因为即使是更有活力的欧美市场,也确实受到影响了

只不过这个改造的进程,日本更快一点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7-10-10 11:33

引用:
原帖由 James 于 2007-10-10 09:08 发表
日本市场现在一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这是我来日本6年第一次看到
有这么多不同层次的人在光顾电玩店。现在只要是一个日本人,我就能
和他(她)轻松地聊游戏(聊对方知道的游戏-_-)杞人忧天没有必要了。
只要有 ...
市场变化了不等于杞人忧天
日本市场现在确实很繁荣,这也是我提出“日本市场有所变化”的最主要出发点
繁荣才能证明日本市场是在变化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11:36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11:24 发表
PS/PS2时代,确实是由并不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

我只知道,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马里奥可以卖几百万,足球可以卖几百万,赛车可以卖几百万,对战可以卖几百万,RPG可以卖几百万,AVG可以卖几百万,就算是当时已显疲态的动作类和射击类也还可以凑合个几十万。或体现互动对抗精华、或体现互动感受精华的各类型游戏都有市场,哪像如今日本这种变态的死气沉沉?
这难道就是“并不热爱游戏的人”所主导的结果?可能吗?
拜托,PS时代的好景气是因为CDROM媒体革命下短暂的盛开,各种类型都有市场的是SFC时代,而PS2时代才导致了过去一段时间日本这种变态的死气沉沉,“热爱游戏的人”会强把蓝光的成本强行压在游戏厂商和广大游戏玩家身上?
还好,现在日本的游戏业已经开始全线复苏了,中小厂商也时来转运开始抬头...
作者: James    时间: 2007-10-10 11:41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09:42 发表
新超级玛丽——标准的水管工造型,熟悉的蘑菇世界——400万。

现在假设,同样是任天堂出品,操作、关卡设计、难度、流程,GAMEPLAY上的东西完全不变,只改游戏标题和图像——这不是MARIO系列,而是一个原创人物在 ...
这是品牌效应,要构筑这么一个品牌需要厂商不断地努力才能达成的,没什么可以眼红的。
作者: James    时间: 2007-10-10 11:45

引用:
原帖由 阿西达卡 于 2007-10-10 11:33 发表

市场变化了不等于杞人忧天
日本市场现在确实很繁荣,这也是我提出“日本市场有所变化”的最主要出发点
繁荣才能证明日本市场是在变化
其实你只不过是想问,我们这些遗老遗少怎么办?:D
作者: GAYBL    时间: 2007-10-10 11:51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11:24 发表


PS/PS2时代,确实是由并不热爱游戏的人主导的“游戏市场”?

我只知道,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代——马里奥可以卖几百万,足球可以卖几百万,赛车可以卖几百万,对战可以卖几百万,RPG可以卖几百 ...
那是SFC时代,一个射击游戏都能卖50万.PS辉煌的时代反而是日本市场开始衰退的时候.PS和PS2时代恰恰是日本厂商倒闭和合并最多的年代.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7-10-10 11:51

引用:
原帖由 James 于 2007-10-10 11:45 发表

其实你只不过是想问,我们这些遗老遗少怎么办?:D
呵呵,我不关心这个,我只是对老第三方和新市场的关系感兴趣
作者: SuperContra    时间: 2007-10-10 11:52

日本厂商对技术进步有点措手不及,机器进化了,开发技术有点跟不上,创意也就比较难发挥出来。而且现在大众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网络化了,单纯的传统游戏模式走下坡路是很正常的事情。
作者: GAYBL    时间: 2007-10-10 11:52

引用:
原帖由 James 于 2007-10-10 11:45 发表

其实你只不过是想问,我们这些遗老遗少怎么办?:D
大清要灭亡的时候,遗老遗少怎么办?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1:54

引用:
原帖由 GAYBL 于 2007-10-10 11:52 发表

大清要灭亡的时候,遗老遗少怎么办?
当官去了
作者: GAYBL    时间: 2007-10-10 11:58

任天堂改变日本市场,改变得很快.
作者: mame    时间: 2007-10-10 11:58

引用:
原帖由 Ashley 于 2007-10-10 11:36 发表


拜托,PS时代的好景气是因为CDROM媒体革命下短暂的盛开,各种类型都有市场的是SFC时代,而PS2时代才导致了过去一段时间日本这种变态的死气沉沉,“热爱游戏的人”会强把蓝光的成本强行压在游戏厂商和广大游戏玩家 ...
呵呵,仅仅“CDROM媒体革命”就能让各种游戏类型都一片繁荣?那么,如今的“补脑养狗大革命”为何不能让其它各种类型沾上点光,稍微重现一下当年的辉煌?
“短暂盛开”?从1994到2002,八年光景,叫做短暂盛开?搞清楚,日本的大萧条是从PS2中后期才开始凸显的。

各种类型都有市场是SFC时代?没错,SFC时代游戏卖得不错,但是,PS时代却是一个更加繁荣的鼎盛时代,游戏类型比SFC时代多,而且不论新老游戏类型都能大卖,这种全面繁荣,并非SFC时代可比,更遑论如今这种可悲时代……

至于什么蓝光,我不知道阁下这里举出这个东西对我们的讨论有何帮助?要知道,阁下推崇的SFC时代用的可是卡带啊……
作者: GAYBL    时间: 2007-10-10 12:03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11:58 发表


呵呵,仅仅“CDROM媒体革命”就能让各种游戏类型都一片繁荣?那么,如今的“补脑养狗大革命”为何不能让其它各种类型沾上点光,稍微重现一下当年的辉煌?
“短暂盛开”?从1994到2002,八年光景,叫做短暂盛开? ...
开什么玩笑?SFC时代才是各个类型的销量最鼎盛时期.SFC的三国4都能卖个60万,KONAMI的STG游戏更是40-50万的样子.SQUARE的作品更是百万的常客,进入PS时代呢?SQAURE在PS时代的日本市场是其百万作品最少的年代.
作者: mame    时间: 2007-10-10 12:04

引用:
原帖由 GAYBL 于 2007-10-10 11:51 发表

那是SFC时代,一个射击游戏都能卖50万.PS辉煌的时代反而是日本市场开始衰退的时候.PS和PS2时代恰恰是日本厂商倒闭和合并最多的年代.
不懂历史别来乱喷。
一个射击游戏都能卖50万的唯有大业初创射击称王的FC时代。
“PS辉煌的时代反而是日本市场开始衰退的时候”??如果你愿意把PS和PS2两大时代混为一坛,并把繁荣期一笔带过,只着力宣扬PS2中后期的衰退,那么你的理论倒是能够成立,不过,这真的没什么意思。
作者: mame    时间: 2007-10-10 12:05

引用:
原帖由 GAYBL 于 2007-10-10 12:03 发表

开什么玩笑?SFC时代才是各个类型的销量最鼎盛时期.SFC的三国4都能卖个60万,KONAMI的STG游戏更是40-50万的样子.SQUARE的作品更是百万的常客,进入PS时代呢?SQAURE在PS时代的日本市场是其百万作品最少的年代.
天啊,你去翻点历史书再来喷也不迟啊……
作者: James    时间: 2007-10-10 12:07

市场就好比土壤。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长出更多的物种,如果变沙漠的话就只能种仙人掌了。

而现在日本的市场空前的繁荣,Wii,DS,PSP,以及仍在努力的PS3,可以说大家
都占有市场一席之地。技术力牛的公司可以去制作PS3游戏去体现自己的实力,小公司
则可以选择DS这样的小制作也可以活得滋润。

在市场活跃的前提下,特别是小厂也能占有一席之地,游戏的品种类型会越来越丰富。
很多担忧其实是不必要的。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12:11

引用:
原帖由 mame 于 2007-10-10 11:58 发表


呵呵,仅仅“CDROM媒体革命”就能让各种游戏类型都一片繁荣?那么,如今的“补脑养狗大革命”为何不能让其它各种类型沾上点光,稍微重现一下当年的辉煌?
“短暂盛开”?从1994到2002,八年光景,叫做短暂盛开? ...
数据说明一切,PS的下坡路到PS2,在日本PS帝国彻底宣告OVER

SFC的软件销量
http://takoweb.com/~kingest/html/SFC.html

PS的软件销量
http://takoweb.com/~kingest/html/PS.html

PS2的软件销量
http://takoweb.com/~kingest/html/PS2.html

NDS的软件销量(截止到今年5月貌似)
http://takoweb.com/~kingest/html/NDS.html
作者: 铁西瓜.    时间: 2007-10-10 12:32

引用:
原帖由 James 于 2007-10-10 12:07 发表
市场就好比土壤。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长出更多的物种,如果变沙漠的话就只能种仙人掌了。

而现在日本的市场空前的繁荣,Wii,DS,PSP,以及仍在努力的PS3,可以说大家
都占有市场一席之地。技术力牛的公司可以 ...
技术力牛,是靠什么?

靠钱来维持。

花了大钱,卖了小市,亏本谁来付账?

能有赚一百万的生意面前,非要去做亏本买卖。要是我身边有这样的商人我肯定说他缺心眼。
作者: GAYBL    时间: 2007-10-10 12:35

现在缺心眼的很多.
作者: James    时间: 2007-10-10 12:44

如果怕亏本,就不要开公司了,找个稳定的工作拿死工资得了。:D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7-10-10 13:00

引用:
原帖由 James 于 2007-10-10 12:44 发表
如果怕亏本,就不要开公司了,找个稳定的工作拿死工资得了。:D
话也不是这么说

做些小成本的作品,确实能够保本,但是公司的实力得不到展现,品牌得不到开发,从长远角度看是目光短浅,对公司将来的发展不利
但是如果只会投入高成本,去开发可能90%以上勉强保本的东西,公司也不怎么愿意,PS2时代日本制作人要提案在XB上开发游戏很少得到批准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日本厂商都采取了全平台策略

现在嘛,PS3代替了当年XB的位置,比XB唯一有力的大概就只剩下“养育之恩”和“黑船之耻”了吧(笑)
作者: civic    时间: 2007-10-10 13:01

电视总是在向1080p过渡,硬件总是在往高频大容多核发展
不太相信日厂会短视到埋头再在低清主机上脱节欧美5年。至少是两手抓,一面在wii/ds赚钱,一面也要在高清上写写引擎练练技术,尽管出的title少些进度慢些
以后一段时间进入战略收缩也是很正常的选择,高端低端上各要投多少资源就看各厂取向了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3:05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7-10-10 12:32 发表


技术力牛,是靠什么?

靠钱来维持。

花了大钱,卖了小市,亏本谁来付账?

能有赚一百万的生意面前,非要去做亏本买卖。要是我身边有这样的商人我肯定说他缺心眼。
就算厂商要做游戏,也要考虑自己的专长,以及将要面对的市场效应。

现在Wii是大热,但不代表什么游戏都能往去冲。前面已说的Wii龙珠流星,游戏是够爽。但销量呢?现阶段Wii就是不适合作格斗游戏——这是现阶段玩家的一个共识,也是我之前所说的消费者心理预期。

同时市场需要慢慢的培养、形成,厂商也会慢慢适应。始终认为未来的Wii,还是现阶段人们所无法想象(包括老任)。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3:08

引用:
原帖由 civic 于 2007-10-10 13:01 发表
电视总是在向1080p过渡,硬件总是在往高频大容多核发展
不太相信日厂会短视到埋头再在低清主机上脱节欧美5年。至少是两手抓,一面在wii/ds赚钱,一面也要在高清上写写引擎练练技术,尽管出的title少些进度慢些
以后 ...
十多年前,不少人们认为游戏应该往虚拟现实方向发展。VB下场不用说了吧。
作者: GAYBL    时间: 2007-10-10 13:09

莫非PS3的龙珠销量很好?
作者: silence    时间: 2007-10-10 13:19

引用:
原帖由 262674 于 2007-10-10 08:48 发表

个人认为阁下说得过了。

无疑战国无双KATANA是渣,应该但不全是光荣的制作态度问题。其实可以对照一下战国无双KATANA早期与发售时的视频。可以发现KATANA系统前后亦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想象发售时的KATANA ...
这些话说得很在理。
无论如何,为wii量身打造的一款新作,将过去的系统全部推翻,这如果都算不上诚意,那就无话可说了。对照一下光荣在微软主机上出的那些完全照搬的无双看看?
至于游戏素质,以这种题材来配合体感操作,没有光标瞄准会累死玩家,有了光标瞄准被形容为fps。也为难得很。
作者: GAYBL    时间: 2007-10-10 13:24

应该说战国无双KATANA一开始就走错了.
作者: silasong    时间: 2007-10-10 13:26

DS取得了好成绩,任饭们就觉得老任可以只手遮天了,什么第3方的成绩就是这样?看看PS2时代吧。

百万以上作品18款,跟DS一样,但是DS仅5款是第三方作品,而PS2则有15款第三方作品。

为什么呢?

老生常谈了,DS是掌机,的确,老任在掌机上一直都有非常强的开发实力,而第三方则一直忽视掌机的开发,即便是GB,GBA时代,第三方的掌机开发实力也是很弱的,所以DS的兴盛,第三方无法适应过来。

而电视主机则完全不一样,第三方大作频出,FF,DQ,MGS,BIO,WE,GTA,三国无双,王国之星,乃至传说,机器人大战等等系列,都是拥有无数FANS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多少人说能够都不需要它们?

WII的未来,还是要看第三方,即便是新颖LU化的理念能够吸引一定用户,但是也会如DDR一样昙花一现,能够得以传承十年,二十年的,只有那些靠无数游戏制作人的精力汗水和玩家拥护的传统大作。

一根筷子再粗,也可以折断,但是一百根筷子捆在一起,是无法用人力折断的。

日本人比我们更懂得这个道理。

另:直到现在还有人以为DS的异质是其成功的关键,DS上的作品有几款是真正利用到笔的,利用到双屏的?!那只不过是市场宣传的噱头而已,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老任在掌机上非同一般的开发实力,以及第三方对掌机市场的不重视。

[ 本帖最后由 silasong 于 2007-10-10 13:36 编辑 ]
作者: odin_cp    时间: 2007-10-10 13:28

我看日剧经常发现他们还在用录像机
这玩意在中国也已经淘汰很久了吧
为什么日本还在用?
作者: 八子    时间: 2007-10-10 13:55

为什么第三方对掌机市场的不重视是ds成功的关键?
作者: 262674    时间: 2007-10-10 13:59

引用:
原帖由 odin_cp 于 2007-10-10 13:28 发表
我看日剧经常发现他们还在用录像机
这玩意在中国也已经淘汰很久了吧
为什么日本还在用?
就一个“录”字
作者: 铁西瓜.    时间: 2007-10-10 14:06

引用:
原帖由 silasong 于 2007-10-10 13:26 发表
DS取得了好成绩,任饭们就觉得老任可以只手遮天了,什么第3方的成绩就是这样?看看PS2时代吧。

百万以上作品18款,跟DS一样,但是DS仅 ...
传统大作……真是惊诧人寰!

阁下知道什么叫传统吗?

阁下知道诸如脑白金类的智力谜题类游戏在游戏机上出现的时间远远比您口中所谓的无数汗水的“传统大作”古老得多吗?

哎呀,流传这么久,怎么销量就是不如人家呢?

游戏原来还是和犬类宠物一样,需要某些人认定的“名种”才好。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7-10-10 14:34

短时间不可能回去,需要新鲜事物

比如近年的MH
作者: 弓越长越好    时间: 2007-10-10 16:26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07-10-10 03:14 发表

销量大不一样,现在无双每作卖多少MADDEN卖多少,体育游戏在欧美更多是个应景的需要,人家的卖点是跟现实的球队和赛季信息同步
对,体育类游戏如果不出续作不和现实的球队赛季信息同步那才真别扭。

所以楼上那位说靠不咸不淡的续作维持应该要把体育类游戏排除在外讨论,否则的话你是不是也觉得欧洲五大联赛欧冠也是这样不咸不淡的维持?
作者: silasong    时间: 2007-10-10 16:37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7-10-10 14:06 发表


传统大作……真是惊诧人寰!

阁下知道什么叫传统吗?

阁下知道诸如脑白金类的智力谜题类游戏在游戏机上出现的时间远远比您口中所谓的无数汗水的“传统大作”古老得多吗?

哎呀,流传这么久,怎么销量就 ...
您不是在掌马里奥,口袋妖怪的嘴么,这可是名种中的名种啊。
再说脑白金不是出续作了么,难保不会一代代传下去哦。

为什么有些话在您嘴里出来味道就大不一样呢。
作者: 铁西瓜.    时间: 2007-10-10 16:59

引用:
原帖由 silasong 于 2007-10-10 16:37 发表

您不是在掌马里奥,口袋妖怪的嘴么,这可是名种中的名种啊。
再说脑白金不是出续作了么,难保不会一代代传下去哦。

为什么有些话在您嘴里出来味道就大不一样呢。
我们可没有按种分类的习惯,马里奥也好口袋妖怪也好,我们玩它仅仅是因为它好玩,值得我们玩,如果我有一天觉得马里奥和口袋妖怪不好玩了,我不会因为它是谁谁的名种而强迫自己说“这才是真正好玩的,真正让制作人流汗的作品”。我们比得是哪个游戏好玩,能满足我们,不是比哪个游戏让制作人出汗出得多。懂吗?
——————————摘自《邮票上的决斗》————————————
    汉斯飞快地将犁套在肩上,开始耕地。只见他低着头,一步一个脚印,使出
全身的力气前进。汗水滴答滴答地掉进泥土里,犁头翻卷着土花。.....舒克根本
不会耕地,他哪儿拉得动犁呀,不过这难不倒他。舒克熟悉集邮簿里的地形,他
知道哪儿有拖拉机。不一会儿,舒克驾驶着拖拉机开进了他的十亩地。舒克悠闲
地坐在驾驶座上,一边哼歌一边驾驶,一滴汗没出。
    当汉斯耕完一亩地时,猴子示意他停止。
    "怎么?"汉斯不解地问。
    "舒克已经耕完了。"裁判通知他。
    "胡说!"汉斯叫起来。
    猴子掏出黄牌警告说:"请尊重裁判!"
    汉斯卸下犁,跑到舒克那十亩地一看,天那,真的耕完了。
    舒克正坐在拖拉机上跷着二郎腿哼小曲呢。
    "你。.....你这是偷懒!"汉斯跳了起来。
    "地,耕完了。"舒克笑笑。
    "你。.....你没流汗!"汉斯一晃头,他脑袋上的汗珠掉在地上摔了八瓣,"
啪啪"直响。

    "地,耕完了。"舒克还是那句话。
    "我抗议!"汉斯找到裁判。
    "你又没说比流汗。"猴子提醒汉斯。
——————————分割线——————————

对吧?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您,我们眼睛中看到的只有实际成绩,不是漂亮的过去,不是豪迈的旧皇历。当年是好汉的,现在未必能做的比软柿子更坚挺。市场才说大实话,甭管名种杂种,进去练练,能练出来的才是好样的,吹往日成绩吹上天,现在的市场不鸟你,照样是无用之材。
作者: langke888    时间: 2007-10-10 17:19

得了吧,还真有人拿PS/PS2来谈事情啊~虽然也不能说不风光,但看看各个厂商倒闭的倒闭,合并的合并,被收购的被收购,真的是游戏发展史当中比较辉煌的时期(最辉煌的应该算雅达利事件了)
不说其他厂商了,看看史克威尔吧,当年跟着索尼那是相当的威风,到最后是个什么样子呢,自身到了破产的边缘,之前那么多名作居然在PS系主机上越做越臭~到最后还合并给艾力克斯~到现在除了原有的那几款作品外还有多少名作能拿出来继续发热发光呢?连当年的游戏大老史克威尔都这样,其他中小厂商的命运就更不用说了...这些辉煌的事迹我也就只在PS系发展的历史当中看到~
作者: 爱你一棒陲    时间: 2007-10-10 17:42

引用:
原帖由 odin_cp 于 2007-10-10 13:28 发表
我看日剧经常发现他们还在用录像机
这玩意在中国也已经淘汰很久了吧
为什么日本还在用?
高清晰录像带效果比多数DVD还好;录像带租赁很多也很方便(特殊国情,老美是VOD多,去年DVD才超过VOD的市场份额)。
其实好录像机质量也比碟机过硬多了,磁头可比光头皮实。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7-10-11 00:46

引用:
原帖由 firesun 于 2007-10-10 09:18 发表
日本第三方吃老本又不是第一天了。看看DS前两年的作品阵容,甚至到目前为止的DS的作品阵容,第三方有过多少辉煌?借DS庞大的硬件装机量,把自己的垃圾游戏卖个好价钱而已。

按我说,这种垃圾厂商就应该继续合并再 ...
日系厂商在上个次世代的大规模合并已经基本上完成,足以应付本世代的格局。个人觉得大型第三方不会有大规模合并,但现有和新增的中小厂商一定会越来越少。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7-10-11 00:47

引用:
原帖由 262674 于 2007-10-10 09:37 发表
基本赞同阁下所言

但我不认同马银是“社会老龄化”、“无子化”产物。个人偏向认为NDS、Wii是社会求新、求变的产物。“悠闲化”不过是新产品发展初期成本风险回避表现形式。
“社会老龄化”、“无子化”是社会大背景。未必适用所有游戏案例。毕竟日本还是有少男少女的。

我不认为“休闲化”只是阶段性现象,Wii 会不断提醒业界甚至非游戏行业的有识之士注意到休闲游戏的价值。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