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业评] 【纯杂志贴】饿不死就别去做编辑 [打印本页]

作者: 5158    时间: 2008-10-7 18:08     标题: 【纯杂志贴】饿不死就别去做编辑

本文版权归TGFC所有,涉及版权的任何行为请事先联系TGFC管理人员。

忘记是哪一年了,或者说我根本就不记得是哪一年,国内的游戏杂志,确切的说是非电脑平台的游戏杂志,基本上就跟中国足球一样,人人喊打,但似乎关注度却一直不低。在人人喊着我不看杂志很多年的新时代,每个月似乎都偶尔有那么一两帖有实质内容的讨论主题发出来,自然,骂声居多。

想来有爱才有牢骚,要不是对游戏杂志还有感情,我估计根本都不会跳出来踩那么几脚。但其实,游戏杂志会怎么样,说不定也跟中国足球差不多,只不过可以闹腾的东西少些罢了。

本人虽然也是做杂志编辑的,但却并非电视游戏杂志的,不过说些此类媒体基本都会遇到的牢骚,再加上点儿朋友那边听说的事情而已。

其实,游戏媒体编辑这行当,当真有些凄惨的味道了。

追忆那个有爱的时代吧
就国内目前的状况来说,电视游戏和掌机根本不成产业,没有产业做依托,媒体的前景自然也不会与光明贴边。这个大家都清楚,无需细讲。电软、UCG、游戏日等等,注定要靠发行量过活,虽然电软在广告业务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能搞到网游厂商的投放,硬广+软文的合作也算是比较常见,不过终归算不上是“核心业务”。一个没有产业依托的媒体,其读者数量的成长和总数的再生很都是缺乏保障的。在行货毫无前景可言的15年来,家用游戏杂志跟水货市场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从整个国内环境来看,无论是曾经的辉煌还是目前的销量水平,电软和UCG都有属于自己的相当难得的成绩。看看现在低落的平媒市场,就算销量有所下滑,电软和UCG都能拿出让不少电脑类游戏杂志眼馋的销量。当然,他们没有那么多广告投放;当然,他们的前景是游戏媒体中最不靠谱的。

没有产业依托,杂志只能靠卖量维生,而游戏杂志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学生。成年人是如何离开游戏杂志的,看这帖子的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媒体要培养自己的读者,首先是要有那么一个媒体无法控制的大环境来培养用户。其实,杂志卖得越来越少,做得越来越差,首先该想到的应该是后继无人。

就中国而言,有爱才有电视游戏杂志。当年电软、电电创刊乃至做到鼎盛时期,靠的就只有一个爱字。这行当,当年平媒市场红火的时候,发行量比现在多了去了,正刊好卖增刊也好卖,但编辑的收入似乎也不比现在高多少。那时候编辑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相当之高,现在似乎连精神上的优势也没有了。好吧,编辑听起来至少是个挺不错的职业,是有文化的人。但光有文化没有钱有啥用?电视游戏媒体,做一年两年可以,做三年四年凑合,再往后,出路是什么?想来我在游戏媒体圈子里也是晚辈,当年那些前辈,想得起来的已经没有人再混电视游戏媒体了,认识的还在这个圈子里的,要么在网络媒体任职,要么在网游公司任职,就算还在游戏平媒做的,也跟电视游戏没什么关系了。

爱用得差不多的时候,生活显然变得更加重要了。

编辑的能力,不管是写作还是编辑还是选题视野,实力问题其实并不能对杂志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游戏杂志永远不是上等杂志,终归除了工具书外就是看个乐的东西。对编辑能力的要求其实非常低,只要编辑对游戏有爱,对杂志这个行当有爱,完全是可以通过个人的热情来弥补的。当年那批老编辑做杂志的时候,很多很多人加入这个队伍的原因都只是我太喜欢玩游戏了,我就是工作也得做游戏相关的。而杂志恰好又是他们传递自己对游戏的感情最好的平台,有那份热情做支持,才可能做出现在看起来都很棒的杂志,即便她的外表很简陋。

但热情是难以长久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与压力都围绕在每个人身边。而经营者各种不适当又几乎不可避免的错误举动,一样可以加速爱的消耗。有爱的一批人不可避免地会离开,这是正常的人员交替,但替换上来的年轻人,已经没有那份爱与追求了。现在可以代替电视游戏的娱乐手段多了很多,现在可以赚更多钱的行业同样多了很多,有那份对游戏坚定的爱的人也少了很多。就算你是真的对游戏热情爆棚,面对差别巨大的待遇,有几个人敢抛弃可能属于自己的光明前程?

做杂志与做其他事情一样,也需要物质激励才能维续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一个没有产业依托的媒体,每个月只能给那么一点儿工钱同时又没有前景,凭什么让新人有以前那种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

做游戏杂志,就好像做游戏专题站一样,爱是做出好货的核心动力。

非本地户口不要的哟!?
以前在某些帖子里看到过,说是杂志招人只要北京户口。有人说,这是歧视,是自己装大爷的行为。实际情况我是不知道的,就我能接触到的情况来说,就这个行当来说,很多时候北京户口=低工资。外地人要交房租,这个对于刚工作的人来说基本会占到收入的三分之一到半数。北京户口大部分情况下等于本地人等于不用交房租,工资给少一点儿也有人干。

当然,确实也有拿很高工资的人。但似乎大部分情况下,工资越高的人,跟杂志最后的质量,关系并不大。

如今对杂志的指责大约集中在:编辑不负责任,大把错别字,排版错误,内容错误,内容没可读性。理想状态下,对于自己负责的版面内容,我(这是代词,还代替的不是作者本人)不知道的东西,可以找明白的人问,熬夜用google、维基查,翻外刊翻精华帖,再不行我可以回避实在不清楚的地方,认真写好我知道的东西。为了准备文章而导致的时间消耗,可以通过通宵赶稿子避免拖稿。到校对的时候了,为了读者,我死也得仔细校对出每个错误。

好吧,在深更半夜通宵加班的时候,心中无爱,手中没钱,眼中还看不到远大前途,理想状态要是出现了我估计老板八成抱着真·死亡笔记在那里写名字呢……
在一定的编辑能力基础上,支撑杂志质量的热情、物质激励和监督体制。对于靠发行量吃饭的杂志来说,比对手早上市一天都可能多卖很多本书。在人不够多的时候,在时间不够的时候,在缺乏物质激励编辑去加班以维护读者权益的时候,在质量监督体制要为出刊日让路的时候,甚至编辑想去做好某些事情都没有时间的时候,质量显然是必须要牺牲的事情。饮鸩止渴,很多人都会这么说。但是不喝毒药,可能已经死了。

做杂志有轻松的时候,比如月刊时代,除了出刊那几天累些,时间安排好也不会出现通宵之类的情况,生活着实很轻松。但对于半月刊的时代,制作周期变短,成本限制下人员安排也不可能充足,一个月拼死做那么多版面,比很多职业辛苦甚多,却也挣不到几个钱,心中苦闷,大抵也只能用敷衍塞责弥补了。

很多时候,熬了几天拼死赶出稿子扔给美编后,却发现还有要消耗与做稿相当甚至更多时间校对,合眼睡觉可能比一箱金砖都有诱惑,尤其是每个月都有那么好几次的时候……

你们这杂志再不好好搞就死掉了
在网络时代,平媒该怎么做?我想每个做过平媒的人,甚至关心平媒的人都想过,不晓得谁有答案没有。其实就最近网友批斗DR那次,风林“挖苦”找毛病的人说得很诚恳,谁要真是能有更好的想法,现有领导谁都会十分“满足”地离开。谁都知道平媒必须要有变化,求变二字在每本刊也都有过尝试。已经离开的编辑,正在干的编辑,在面试中的编辑,都会要考虑改革二字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只不过受制于纸媒体的制作周期、成本和时间限制,想抵挡网媒、往当年的光辉靠近点儿那都绝对不可能了。夹缝求生存的时候,在保住原有发行量的基础上,怎么便宜怎么来,怎么好挣钱怎么来,发展那是解决生存问题之后的事情,跨时代的事儿就别想了。

那么我们就来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吧。

就编辑自身而言,很少有人是不想做出好内容来的。但是每到开选题会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非工具类(新游戏介绍、攻略)之外的内容相当难以定夺。以专题为例,很多人说现在杂志的专题都是瞎凑撑版的,不是老掉牙的回顾就是十分无趣的周边延伸介绍文。当年自己看杂志的时候,知道的少,网络也不发达,杂志说什么是什么,看什么都长知识。网络发达了,80后的人也都看了那么多年杂志了,想来该知道的也差不多知道了,如果没有业界大事发生,这专题的选题就很难让两个时代的人都满意。

拿本外国刊来看看吧,从结构到选题,其实跟国内刊也没本质区别,怕是想学也学不到什么了。大学写论文的时候,导师说你先整理下手上现有的资料,再适当搜集一些,从现有资源里看自己能写出什么东西来。做杂志也是一样,国内电视游戏杂志做内容基本是靠拿国外媒体的东西。攻略之类的都好说,非实用性的内容做起来无疑捉襟见肘,就算如今一般人还是没有外刊看,但网络的发达让更多人接触了更多的资源,而杂志在内容上的资源无疑少了很多。虽然凭借编辑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偶尔闪现的新点子,可以做出一两次有闪光点的内容,但大部分时候也只能找个还算靠谱的选题撑版面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国外杂志异常上等,无错,人家能直接接触到厂商,能深入开发一线,能坐到高层对面采访出一手资料,所以人家能自己创造资源做出看起来很上等的专题,而我们就只能拿过来翻译一下了。至于日本那几本刊,很多新游戏发布的时候网络上都只会放出少量消息,详细内容都留给了纸媒,这种近似约定成俗的资源优势,对于没有产业支持的国内媒体来说,除了扫图翻译外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即便如此,国外倒掉的游戏大刊,还是比我们多很多的样子。
全球游戏杂志都在过冬,相对来说,大陆的行情其实好了不少。

其实我想做个好编辑
不是所有的编辑都在应付工作,但很多时候他们想做些好东西出来也没有条件。相对来说,想做本受好评的杂志并不难,比如就做本深入的游戏攻略刊,编辑各盯几个游戏,再找些有爱作者写深入研究,还有外国攻略站提供大把的资料。大家精力集中,工期也不是那么长,出来的东西就这10来年的情况看很容易受好评。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般观点看来游戏杂志是为玩家玩游戏服务的,那么就应该是攻略这类工具书一样的内容做好做快做强,那么这杂志就应该最有市场的。但至今,攻略做的最好的杂志,从来没能成为市场的领头羊。

杂志走实用工具书路线,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苟且活着的宅书不可能大卖。做文化类,做评论类,看起来很高端,最后消费人群也确实很高端,也只能卖一个比较基础的量。其实买杂志的人,在攻略之余还是想看点儿别的东西,毕竟大部分不是每个看着不错的游戏都要玩的。所以综合类杂志销量最好,编辑的数量有限,编辑的知识范围也有限,但却要做到最广的覆盖面,这时候矛盾又出现了。自己懂但没时间写的还好,作者稿子来了还能看看有没有硬伤;如果是不熟悉的内容,有硬伤也看不出来。好吧,请接受网络上的广泛批评……

月刊改半月刊,看起来只是翻一番,但就制作而言,其实压力远比多找一倍的编辑要大。做月刊的时候,编辑选题和组稿的时间至少有三周的时间,这还意味着作者写稿的时间也充裕;半月刊的时候,如果是两支队伍交替做那确实跟月刊几乎一样(有这么干的么?),但似乎大部分情况是大家分担更少的页数,用一周多一点儿的时间做杂志(相传这也是理想状态了)。编辑就那么几个人,作者就那么几个人,不管多短的时间都能做本刊出来,然后你就看吧……

好吧,我现在还有个好想法,质量是根本,我去跟老板说,杂志应该XXX做才能XXXX,但我需要XXX的资源才能实现XXXX的效果。嗯,老板第一句话难说不是销量能涨么?那么就国内这么个情况,质量好了真能涨量?难道现实不是用更好的质量保住销量么?无需大投入的改革一般见不到实质成效,微调就出大成绩的事情终归是少数。最后都还是在走老路,然后一个月赶两位数的增刊弥补亏空。相传鼎盛时期,做本动漫类的增刊(尚还不是电软、UCG这类大刊背景)编辑就能发数千元的工钱,如今不算编辑工资也就能挣到五位数。

据说,真正想做本刊的投入是这样的:有钱大老板拿出千万级别(人民币就好)的投资兜底,先拿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赔本赚吆喝,招揽编辑并给他们条件做好内容,以此慢慢积累读者,然后是各种优惠手段冲发行量。等前面投的钱差不多搞完了,可能才会有成规模的广告进来,才会有成规模的发行量。

国内的游戏杂志,谁敢或者谁能这么干?大家心里都还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辉煌时代的怀念,一个处于饱和阶段并即将迎来负增长的产业,等有爱人士发家致富吧……

梦想+怨念=游戏批评
最后的牢骚。其实很多人的梦想与怨念都是叫做《游戏批评》的那本书,不管是日刊还是电软出的那个,只要能做一本那样的书,对于混游戏媒体做内容的人来说,多少有些怨念散尽的感觉。

其实电视媒体也还好些,这恐怕也是没有产业依托惟一的好处。管你怎么说都没人来“威慑”你,我只要大部分内容写读者乐意看的,然后少部分内容展示下编辑自身的性格,丰富杂志的层次就好了。不需要考虑媒体职责之外的事情,对于虽有产业依托但却没有绝对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的媒体来说,话语权其实是个渴望已久的东西。

而类似于《游戏批评》那样的刊,当真是把全部的话语权留给了编辑,可以说是展示编辑能力最理想的平台。以前,本以为这只是我自己无聊时自慰的幻想罢了,未想熬夜出刊时跟即将离开的同事聊天时,却也能有如此的共鸣。遂转问其他朋友,大致也会有类似的向往。

只可惜,没有钱,这些都是空谈。

相传曾有极富正义感的同行因为无法报道心中的“正义”而离职,再想想自己刚入行时尚未被“洗脑”便欣然接受所谓的行业潜规则,不免又心生悲叹。
也不知将来真要有心怀真爱的富有人士烧出这么本正义刊物时,是否还会有纯真有爱的编辑投身其中,或许泡论坛里任随己意去踩两脚才更为有趣吧。

[ 本帖最后由 5158 于 2008-10-7 18:14 编辑 ]
作者: zafm0861    时间: 2008-10-7 18:09

回帖再看。
作者: dio1982    时间: 2008-10-7 18:13

居然赶上了精华贴的前排
作者: 这里好像很搞笑    时间: 2008-10-7 18:14

晕啊,受气了?
作者: 没钱的命    时间: 2008-10-7 18:16

金融风暴波及到国内了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作者: yangzhicai    时间: 2008-10-7 18:18

精华帖?
作者: rocktyt    时间: 2008-10-7 18:20

看完了。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7 18:20

任何行业都是这样,编辑当然也这样~~

我也曾经当过编辑,说不定未来还要调回编辑岗位,有的事情只能尽力而为,编辑没有决定权,即使有决定权,首先要做的依然做出最有利于生存的决定!
作者: zy_zlj    时间: 2008-10-7 18:22

坐下再看
作者: shinken4503    时间: 2008-10-7 18:25

而类似于《游戏批评》那样的刊,当真是把全部的话语权留给了编辑,可以说是展示编辑能力最理想的平台。以前,本以为这只是我自己无聊时自慰的幻想罢了,未想熬夜出刊时跟即将离开的同事聊天时,却也能有如此的共鸣。遂转问其他朋友,大致也会有类似的向往。

这话有点扯,批评不过是内涵文多资深撰稿多乃至扯淡文多而已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8-10-7 18:25

游戏批评冬季版就愣是没憋出来!!!!!!!!!!!
作者: 水星的爱    时间: 2008-10-7 18:26

现在在论坛踩两脚的,有几个达到宝宝的热情和爱的?
作者: 火影五代目    时间: 2008-10-7 18:26

都不容易,反正买杂志已经成习惯了。
作者: 便秘的耶酥    时间: 2008-10-7 18:28

写的不错....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8-10-7 18:30

除了莎木,就从来没有为攻略买过杂志
什么重头攻略之类,在我看来其中有一半都是浪费版面的**玩意
ps2时代大量3流没名气没口碑也没质量的日文RPG攻略了,还占特大篇幅,**的不能再**了
作者: 5158    时间: 2008-10-7 18:30

引用:
原帖由 shinken4503 于 2008-10-7 18:25 发表
而类似于《游戏批评》那样的刊,当真是把全部的话语权留给了编辑,可以说是展示编辑能力最理想的平台。以前,本以为这只是我自己无聊时自慰的幻想罢了,未想熬夜出刊时跟即将离开的同事聊天时,却也能有如此的共鸣。 ...
其实,就是那样的结构,放到任何一本游戏刊里,都是不可能做的,这种编辑的选题和结构安排一定会被砍掉。
太多内涵文对于杂志来说,是自己埋自己的……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7 18:33

其实也就是说说而已

什么最重要?是生存权利,没有生存权,哪来的话语权?

特别是在你想把自己的话表达给大家的时候,你就要想好如何在这个平台上活下来!

是不是编辑都无关紧要,任何一个职业都有这样那样的难处,换成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说:饿不死就别去做XX~~
作者: 户愚吕(兄)    时间: 2008-10-7 18:34

切身体会,能有一个掌握足够资金量的老板是最幸福的

否则连谈话语权的机会都没有,编辑实际上屁也不是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7 18:35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8-10-7 18:30 发表

其实,就是那样的结构,放到任何一本游戏刊里,都是不可能做的,这种编辑的选题和结构安排一定会被砍掉。
太多内涵文对于杂志来说,是自己埋自己的……
当年的电脑商情报游戏版怎么死的,为了内涵而内涵,一些东西看上去表面是很深奥,结果谁关注呢?所谓的内涵文,一方面要看是不是符合上面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要看是不是符合消费大众的意思~~

如果本身就是一个小众的东西,比如说游戏批评,那么死亡是本身可见的东西,也不会意外!
作者: shinken4503    时间: 2008-10-7 18:40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08-10-7 18:35 发表


当年的电脑商情报游戏版怎么死的,为了内涵而内涵,一些东西看上去表面是很深奥,结果谁关注呢?所谓的内涵文,一方面要看是不是符合上面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要看是不是符合消费大众的意思~~

如果本身就是一 ...
批评到死也是书号不是期刊,压根就没准备大众化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7 18:42

引用:
原帖由 shinken4503 于 2008-10-7 18:40 发表


批评到死也是书号不是期刊,压根就没准备大众化
这个和我说的并不矛盾,即非大众化,也非什么固定人群的高端奢侈品,迟早都是死的!
作者: wants    时间: 2008-10-7 18:42

我吃个饭回来再看,楼主辛苦了
怨念美
作者: Wuhaok    时间: 2008-10-7 18:43

好长,洗个澡睡个觉吃完早餐去上班回来再慢慢看
作者: no1cat    时间: 2008-10-7 18:45

想不到我居然看完了
作者: shinken4503    时间: 2008-10-7 18:48

游戏批评这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纯粹一液内装B书,宗旨就是找茬开喷,连投稿和观众来信都是这个
作者: silasong    时间: 2008-10-7 19:02

游戏杂志编辑不就是翻译么,知道这点后我就不买杂志了,对了,还有抄袭事件。
作者: 网上的final    时间: 2008-10-7 19:18

看完了,确实很无奈
以后少骂些了
作者: player_lee    时间: 2008-10-7 19:21

一标题打死整个行业编辑....加个"游戏"好不.........
作者: 北四环斟茶员    时间: 2008-10-7 19:24

握握LZ的手,写的是这么回事。
我也是做编辑的,当年有进入厂商的机会时,让老婆去应聘了那个职位,现在老婆在那家网游公司做得顺风顺水,还是编辑的我在家中地位可谓急转直下……
哈哈,真是令人嗟叹。
作者: 比卡丘    时间: 2008-10-7 19:27

文章很灵
作者: wanghujin    时间: 2008-10-7 19:33

购买也就是习惯了
作者: 5158    时间: 2008-10-7 19:33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08-10-7 18:35 发表


当年的电脑商情报游戏版怎么死的,为了内涵而内涵,一些东西看上去表面是很深奥,结果谁关注呢?所谓的内涵文,一方面要看是不是符合上面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要看是不是符合消费大众的意思~~

如果本身就是一 ...
所以我说游戏批评那种书就是个梦呀。

今天厂商的朋友说要跳槽,游戏行业只有跳来跳去才能涨工资。好吧,我想编辑们跳的就相对少一些,待遇上可提升的空间太小了。还是想办法去做厂商靠谱呀。
遂,北四环斟茶员,你为啥不去追随你老婆……
作者: 冬雷震震夏雨雪    时间: 2008-10-7 19:49

也许你还算负责的吧,我朋友游戏杂志一个月就干10天,平时都在玩儿,赶稿才忙会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8-10-7 19:53

一个见证着楼主从纯情世嘉青年一步步滑向游戏编辑深渊的人飘过……
作者: wants    时间: 2008-10-7 19:57

看完,写得很深刻很有道理
我曾经也想当编辑来着,后来觉得确实没前途,很多编辑水平又一般般无形自降身价,而且受压迫和剥削太多,遂放弃。
后来又觉得投稿不错,但心想我这种无逻辑的乱喷很没有发行的价值,于是又放弃,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因为罗老师的醋都能卖钱,于是觉得有时候抽空写点发篇拿得出手的文章就再好不过了,算自己给自己一个精神奖励,好歹也算是国内权威杂志,也不枉这些年来对游戏的爱……

[ 本帖最后由 wants 于 2008-10-7 19:59 编辑 ]
作者: 北四环斟茶员    时间: 2008-10-7 19:57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8-10-7 19:33 发表

北四环斟茶员,你为啥不去追随你老婆……
我是个有骨气的人……我在家常气势汹汹说的一句话就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哈哈,这就叫头可断,血可流,死要面子不可丢。

作者: segame1214    时间: 2008-10-7 19:58

看完回帖
作者: 5158    时间: 2008-10-7 20:00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8-10-7 19:53 发表
一个见证着楼主从纯情世嘉青年一步步滑向游戏编辑深渊的人飘过……
从深渊到深渊么……
作者: AllenDang    时间: 2008-10-7 20:11

很久很久没看到这么有内容的帖子了,死了也要顶一下!
作者: zhrflyhigh    时间: 2008-10-7 20:20

太长了,回家后慢慢看
作者: 5158    时间: 2008-10-7 20:27

引用:
原帖由 冬雷震震夏雨雪 于 2008-10-7 19:49 发表
也许你还算负责的吧,我朋友游戏杂志一个月就干10天,平时都在玩儿,赶稿才忙会
其实,如果是做网络游戏杂志的话,倒也还好,基本都是月刊而且一般业务集中在杂志上,不出增刊的话确实不忙。不忙的时候善交际的可以跟厂商拉拉关系,谈谈合作,至少有个前景和有实际用处的关系网。不善交际的,也可码字赚外快或者自己学点儿什么。
电视游戏媒体之类的编辑,就苦在没有产业依托,不停出刊忙了半天也没多少收入。做网游刊的,最不济可以去厂商做个媒介/文案,也就变甲方了,混得开的很快就是媒介主管这个级别的职务了;电视游戏平媒,编辑再有水平,换别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除了文字功底外,大多就是业内新人的起点了。
作者: youngwilly    时间: 2008-10-7 20:29

LZ主要谈的还是DR
作者: MysterioJr    时间: 2008-10-7 20:30

看完了。
作者: youngwilly    时间: 2008-10-7 20:33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8-10-7 19:33 发表

所以我说游戏批评那种书就是个梦呀。
其实也并不是如此

当年都比较纯,游戏书市场也比较纯,所以游戏批评出来后立即被奉为圣物

出的又慢,一共就18本,跨度大约三四年

之后迎来了大陆游戏书刊市场的表面繁荣(虽然没有产业依托,但由水货D版ISO三大基石的保障,日子过的依旧滋润,虽然无版权,但可以把日本版权物本土化不断榨钱)

这些年来我在游戏书刊及擦边内容的消费越来越多,翻来翻去,发现曾经的圣物<游戏批评>也不过如此,能有此地位,无非是当时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吧
作者: 2001914    时间: 2008-10-7 20:33

得,好帖,写得透,评得美,放松休闲慢慢看

不过觉得LZ把这死胡同说得太黑暗了,其实里面的空气还是不错的:D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8-10-7 20:42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8-10-7 20:00 发表
从深渊到深渊么……
感觉你这篇说的是:只有爱不行,只有钱也不行。要有爱+有钱。
不过文章看下来,结论貌似是:现在钱景(不论是个人职业生涯还是整个产业格局)不妙的情况下,爱都会变得稀薄。

记得你说过,对游戏有爱,不要来做游戏编辑;对游戏没爱,也不要来……这个矛盾似乎还没看你走出来。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有一种生物以深渊为最佳栖息地,非深渊而不能活,那也是一种了断当下的智慧。就好像有人说,朋友,我看你印堂发暗,恐怕你有问题。那只有回答他:是,我活着,还要活下去——这就是唯一的问题,也是问题的全部。
引用:
相传曾有极富正义感的同行因为无法报道心中的“正义”而离职,再想想自己刚入行时尚未被“洗脑”便欣然接受所谓的行业潜规则,不免又心生悲叹。
也不知将来真要有心怀真爱的富有人士烧出这么本正义刊物时,是否还会有纯真有爱的编辑投身其中,或许泡论坛里任随己意去踩两脚才更为有趣吧
嗯,红字部分正是本人现在的叵测心态!总结的很好~~

作者: 北四环斟茶员    时间: 2008-10-7 20:57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8-10-7 20:42 发表
现在钱景(不论是个人职业生涯还是整个产业格局)不妙的情况下,爱都会变得稀薄。
是这样的,时间一久,发现爱敌不过不妙的钱景,那是件满无奈的事。
时间再一久,发现爱都快把钱景给搞没了,那就不是无奈,是有点凄凉了。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7 21:08

当年俺做一本游戏杂志小主编的时候,日子过得滋润,当时是老板外包,老板在北京,编辑部在重庆,每个月2万元,小杂志随便我怎么做,那个滋润啊,虽然不说找多少钱,但是胜在自由,杂志发行量虽然也不算大,但是老板有钱赚,我们几个人每个人做着自己的事情,那本杂志还是一个兼职……话说起来,DARK BABY当年也为这本小杂志写过一些稿子,这里真要感谢徐老师成名后还能惦记我俩交情,能放下身份为当时的我们撰稿!

那个时候,编者和作者都很自由,一些好作者的稿子只要给我说说提纲,我觉得能上,就上!可惜最后那个老板太抠门,现在还差老子2万多块钱呢~~那个时候,我觉得做游戏编辑还是很有乐趣的~~主要是没啥压力!现在可不同了,前几年就不同了!

不管怎么说,现在做游戏编辑绝对不是一种乐趣,在经营压力和生存压力下,编辑只是一个可怜的棋子而已~~怎么走还是要看上面的头头!
作者: 5158    时间: 2008-10-7 21:28

引用:
原帖由 2001914 于 2008-10-7 20:33 发表
得,好帖,写得透,评得美,放松休闲慢慢看

不过觉得LZ把这死胡同说得太黑暗了,其实里面的空气还是不错的:D
其实吧,关键是不能拿出去跟别的行当比,不比,也就看着顺心些。
作者: waterbei    时间: 2008-10-7 21:29

好文顶个贴~
作者: 5158    时间: 2008-10-7 21:30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8-10-7 20:42 发表


感觉你这篇说的是:只有爱不行,只有钱也不行。要有爱+有钱。
不过文章看下来,结论貌似是:现在钱景(不论是个人职业生涯还是整个产业格局)不妙的情况下,爱都会变得稀薄。

记得你说过,对游戏有爱,不要来 ...
我那话你还记得呢……
其实吧,就是爱磨得差不多了也就该出来了,你看,连爱都没过了……

阿卡当年那样的日子当真是好呀。其实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也不要求投多少钱,有多么长远的眼光,就怕出钱的不懂还乐衷于瞎指挥呀……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7 21:53

说实话,如果是纯游戏杂志,网游限制远远大于TV游戏或者单机PC游戏,所以说从自由角度而言,TV游戏杂志应该大于网游杂志,因为说白了,网游主打的游戏杂志都是枪文和无聊的文章而已,而且这种杂志相对较多,不但同类平面媒体争夺激烈,网络部分早抢去了大部分汤喝!

相对来说,TV游戏杂志竞争没有这么厉害,不过TV游戏杂志注定在国内不会太滋润,因为没太对路的广告,你总不可能希望日本鬼子和美国佬把游戏广告投到一个他们根本就没涉足的市场来吧?你看看,无论是电软还是UCG,有多少摆得上台面的广告……这样一来,就要靠发行找钱,但是你觉得DR和UCG发行能找得到多少钱?整体上能打平我觉得就很不错了!无论老板是想洗钱也好,还是怎么也好,其实从开始就注定TV游戏杂志编辑不会过得太滋润的下场啊~~UCG不少老编辑我也认识,好几年前也谈到这些问题,借用某自以为是的人一句话:哑然失笑,扼腕叹息!

某朋友给我说,有几期杂志有阿迪达斯的一些广告了。分析了一下,虽然阿迪达斯是运动品牌,但是这种价值观和买游戏机的人其实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在中国买游戏机的人不多,无谓两种人,喜欢玩游戏的,这可能还少数一点,另外就是钱多的,像TV游戏这种玩意,也只有年轻人以及钱多的人才来玩,没钱的都找饭吃去了,哪还有多余的钱和时间玩游戏?阿迪达斯就是看准了这些人吧!其实这未尝不是TV游戏杂志在国内稀少的广告中求点汤水的办法!我现在电脑报工作,电脑报也有一些广告是非IT类,虽然是很少数,不过也出现了吉列剃须刀的广告~~电脑报封面还写上了“时尚逸志”几个字,据说全国也只有108家媒体才有,玩个电脑能称得上时尚么?多玩电脑的是宅男吧……哈哈,有一些共通点吧?

很多人做游戏杂志,特别是TV游戏杂志,实话说是因为爱,不过爱不能当饭吃,爱游戏不如爱自己,虽然在外人眼里看来,不少人既能找钱又能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工作,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哪有这么风光!一个没TV游戏市场的国家来做TV游戏杂志,不管做什么,怎么做,最后结果都不会太理想,与其LZ说要求老板不投多少钱,只怕瞎指挥那种,我想,还不如老板多投钱,随便你瞎指挥!要不你就让我滋润一点,要不你就让杂志活得久一点!这点对于任何杂志都适用!
作者: senna    时间: 2008-10-7 22:13

看了大家的,长知识了!!!
作者: polaris918    时间: 2008-10-7 22:21

太长了太长了,22的显示器都占了三屏幕。。。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8-10-7 22:39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08-10-7 21:53 发表
某朋友给我说,有几期杂志有阿迪达斯的一些广告了。分析了一下,虽然阿迪达斯是运动品牌,但是这种价值观和买游戏机的人其实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在中国买游戏机的人不多,无谓两种人,喜欢玩游戏的,这可能还少数一点,另外就是钱多的,像TV游戏这种玩意,也只有年轻人以及钱多的人才来玩,没钱的都找饭吃去了,哪还有多余的钱和时间玩游戏?阿迪达斯就是看准了这些人吧!其实这未尝不是TV游戏杂志在国内稀少的广告中求点汤水的办法!我现在电脑报工作,电脑报也有一些广告是非IT类,虽然是很少数,不过也出现了吉列剃须刀的广告~~电脑报封面还写上了“时尚逸志”几个字,据说全国也只有108家媒体才有,玩个电脑能称得上时尚么?多玩电脑的是宅男吧……哈哈,有一些共通点吧?

很多人做游戏杂志,特别是TV游戏杂志,实话说是因为爱,不过爱不能当饭吃,爱游戏不如爱自己,虽然在外人眼里看来,不少人既能找钱又能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工作,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哪有这么风光!一个没TV游戏市场的国家来做TV游戏杂志,不管做什么,怎么做,最后结果都不会太理想,与其LZ说要求老板不投多少钱,只怕瞎指挥那种,我想,还不如老板多投钱,随便你瞎指挥!要不你就让我滋润一点,要不你就让杂志活得久一点!这点对于任何杂志都适用!
说到这点,其实广告也是个风向标。哪里有万众瞩目的生活方式,哪里快速消费品广告就蜂拥而去。

电玩杂志广告类型狭窄,说明电玩还没被我们这个主流社会接纳为主流生活方式之一,虽然在70后80后城市宅男的生活里必不可少。反过来的例子也很有趣,《男人帮》等时尚杂志也长设电玩专栏,尽管错漏百出(还是译稿)。

A Boy's Room,床下有色情小画报,书包里没个掌机,没个枪车球主机说不过去……说到底还是没把杂志是什么给参透。杂志说到底还是生活方式。有些人执着于墙纸的颜色,于是乎Wallpaper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人执着于内裤的穿法和上厕所是不是该坚持跑过三个街区去私人会所里享受专属服务,于是乎GQ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否是电玩杂志,如果没把电玩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要素,都不会树立起长久的价值。所以我说DR再做几年还是DR,UCG再做几年还是UCG。三联生活周刊都知道喊一本杂志和一个群体的成长,新周刊敢说自己十年是见证了中国的时代体温。没见哪个宅男拿本ucg拍胸脯标榜自己是快乐宅男。或许《游戏批评》可以举到一半,又放下了……玩家在成长,停止生长的是杂志本身。再过几年如果男人装还是眼下这种“比底线多遮掉1、2mm”的尺度,也快跟不上蓬勃的商业社会男性荷尔蒙分泌速度了……

这是我对杂志的一点看法。杂志大小,内容排版接近杂志风格的“那种印刷品”,其实很多人能做……但真正能称得上杂志的,寥寥。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8-10-7 22:43 编辑 ]
作者: 我爱电玩    时间: 2008-10-7 22:44

饿不死就别去做编辑
作者: dc0773    时间: 2008-10-7 23:15

潜水员的我,也被这旷世好文给惊醒了,看来楼住是业内人士?
作者: dfd    时间: 2008-10-7 23:25

楼主真有爱,大概30或以上的人才能这样感慨吧
作者: Pires    时间: 2008-10-7 23:29

要凭着一个扭曲的大环境来实现自己的爱与理想么?
想dr早期凭一系列愤青文章倒也惹来一片喝彩,但后来还是惹到一身蚁,那类型的文章放在今天也许还是不得待见吧
我也期待自己会再有购买游戏杂志动力的那一天
作者: silence    时间: 2008-10-7 23:31

没有产业支撑,还能想怎样?还能图怎样?

每个昏天黑地混过杂志编辑部的人都会知道那时的黑暗,看不到尽头。
很多人也因此最后转了行。

但是从工作形态来讲,纯粹为了兴趣而贡献自己消磨的青春,或许真的不多。

所以,我决不会再回去,但也决不会后悔……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7 23:36

游戏机和DR的销量在IT杂志是几乎是无敌的。特别是前者。只是内容特殊性导致没有广告,或者广告很少。就游戏机那个印刷质量,本身卖杂志12元我估计都是亏本的。没有广告就是死路一条,但人家还是做到了IT杂志的销量第一位,不容易,要知道,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有时候当老板的甚至认为发行量少点好。
游戏机的广告,出了传统的商家意外,什么移动啊,MOTO,SONY以及阿迪耐克之类我记得好像都在这上面打过广告。这说明一个问题,在中国买游戏的大都是高消费群体,说白了就是有钱人,所以才能吸引这些大厂来打广告。只是今年全球经济不好,平面媒体被互联网杀得厉害,据说中国移动的奥运宣传费用,没有一分钱投放到平面媒体。。

中国TV玩家的构成很简单,估计一下大致可能这样分配,只是估计。
核心但没钱:30% (学生占绝大部分)
有钱人LU:65%
核心但有钱:5%(有些学生其实也很有钱)

[ 本帖最后由 sxyzero 于 2008-10-7 23:49 编辑 ]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7 23:43

TV游戏的确如任天堂老板说的,是金字塔的最顶端,只有吃饱了饭才会玩游戏。在中国,汽车更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美国地广人稀,汽车非常需要,日本相反,所以公共运输发达,我们正好介于美国日本之间。但是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把汽车当作了生活必需品,我身边大量的人都是先考虑花10万买一部车,也不会先花1500买个PSP。这说明大部分人能买得起PSP的人是能买得起车,而且还有多余的闲钱来消费的群体。
当然这部分消费群体除了有钱,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年轻。
所以出现阿迪达斯的广告,一点都不奇怪。。。
作者: 5158    时间: 2008-10-8 00:26

LS,大部分人能买得起PSP的人是能买得起车,而且还有多余的闲钱来消费的群体。
这句看得我泪流满面啊,为什么我认识的有PSP的基本都买不起车呢......同在中国,果然只有游戏机的宅男身边的人,跟有车的人身边的就是不一样啊。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8 00:31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7 23:43 发表
TV游戏的确如任天堂老板说的,是金字塔的最顶端,只有吃饱了饭才会玩游戏。在中国,汽车更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美国地广人稀,汽车非常需要,日本相反,所以公共运输发达,我们正好介于美国日本之间。但是大部分的年轻 ...
这个逻辑有问题吧……你没有任何论据来反证买的起PSP都是买得起车的~不能因为你身边有人能买车而不买PSP来反证这个观点……至于你之前的那个在中国汽车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实际上是这样,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包括一些有经济能力买车的人,包括你我,不买房子等等,供辆车每个月还2000元,也不是不行,但是我们两个认为汽车是我们必须或者说一定要买的么?

[ 本帖最后由 阿卡 于 2008-10-8 00:34 编辑 ]
作者: 平胸绫    时间: 2008-10-8 00:39

我宁愿考虑多买几台PSP也不会先考虑买不买车,买车不买PSP的那个层次,对我们这些宅来说层次太高了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8 00:41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7 23:36 发表
游戏机和DR的销量在IT杂志是几乎是无敌的。特别是前者。只是内容特殊性导致没有广告,或者广告很少。就游戏机那个印刷质量,本身卖杂志12元我估计都是亏本的。没有广告就是死路一条,但人家还是做到了IT杂志的销量第 ...
实际上并不见得,包括像游戏机和DR的销量,现在是半月刊或者旬刊,他们的销量在IT杂志中也不是无敌的,远望旗下一些杂志、电脑报旗下一些杂志,一些北方IT杂志,如电脑爱好者,我大概是知道每月的具体发行量的,当年我在电脑迷的时候,负责发行的公司曾经把国内销量较好的杂志发行量都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比较的,我也知道其中大概!包括了电软,虽然过了几年,但是我想其走势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当时游戏机还比电软差不少,现在就不清楚了!

你在这个大楼上班也应该了解一些!作为消遣的TV游戏杂志都能卖得不错,有较大的发行量,一些普及型的IT杂志,本身积累较多的就更不用说了,何况TV游戏还是有固定圈子,而普及型的媒体的受众理论上是永远无限并扩大的,因为人口越来越多,用电脑的人越来越多,菜鸟越来越多,这种普及型媒体往往比TV游戏更有受众这种普及型的媒体即使随着读者的水平提升而无法保证一直拥有老读者,但是新读者却是应该慢慢增加,当然,我所说的这种普及型媒体,不单说平媒,也包括了网媒!

当然TV游戏玩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在国内嘛,本身产业尚未成型的时候,这个大氛围就注定了它的局限性,也包括阅读者的局限性,毕竟你到处都能见到电脑,却不能到处都见到TV游戏或者游戏机!

[ 本帖最后由 阿卡 于 2008-10-8 00:44 编辑 ]
作者: WoodySp    时间: 2008-10-8 00:50

厉害~~~支持楼主~
作者: Dagou    时间: 2008-10-8 00:51

与大众媒体相比,游戏媒体是一个相对单纯、相对自由的发言平台,虽然游戏本身的确承载了不少意识形态的东西。所以,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只要还有想说的话没说完,只要这个平台还允许自己说话,还是会考虑留下的吧。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8 00:57

引用:
原帖由 Dagou 于 2008-10-8 00:51 发表
与大众媒体相比,游戏媒体是一个相对单纯、相对自由的发言平台,虽然游戏本身的确承载了不少意识形态的东西。所以,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只要还有想说的话没说完,只要这个平台还允许自己说话,还是会考虑留下的吧。
面对次贷危机,面对下岗危机,面对生存危机,还有理想主义者么……当然我这个不仅说一本杂志的游戏编辑吧

还是当现实主义者好啊,至于游戏,还是让它成为一个纯粹的娱乐,这样才能真正娱人娱己!

反正总有菜鸟怀抱着希望投入这个圈子,然后绝望离开,然后又来一批新的阳光菜鸟,周而复始,才是王道!
作者: bushsq001    时间: 2008-10-8 01:16

游戏杂志还是要买来看看的

不管质量多么不满意

大陆也就只有这么几本可看了

非主流的东西

还奢望什么呢
作者: Pires    时间: 2008-10-8 01:38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08-10-8 00:57 发表


面对次贷危机,面对下岗危机,面对生存危机,还有理想主义者么……当然我这个不仅说一本杂志的游戏编辑吧

还是当现实主义者好啊,至于游戏,还是让它成为一个纯粹的娱乐,这样才能真正娱人娱己!

反正总有 ...
对于没有一批固定员工的企业,我感觉就是:总经理是不是准备退休了?
作者: Kitor    时间: 2008-10-8 01:42

看一看,今天才遇到一些事情 ……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2:08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08-10-8 00:31 发表


这个逻辑有问题吧……你没有任何论据来反证买的起PSP都是买得起车的~不能因为你身边有人能买车而不买PSP来反证这个观点……至于你之前的那个在中国汽车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实际上是这样,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 ...
靠,只是说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又不是说全部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2:10

引用:
原帖由 阿卡 于 2008-10-8 00:41 发表


实际上并不见得,包括像游戏机和DR的销量,现在是半月刊或者旬刊,他们的销量在IT杂志中也不是无敌的,远望旗下一些杂志、电脑报旗下一些杂志,一些北方IT杂志,如电脑爱好者,我大概是知道每月的具体发行量的, ...
你自己去每个报摊观察一下,游戏机实用技术到新的都是放在最前面的待遇的。你说像什么电脑迷,电脑爱好者这种低价杂志销量可能超过游戏机到有可能,但那纯粹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什么微型计算机,新潮电子,这些杂志的发行量和游戏机比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2:13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8-10-8 00:26 发表
LS,大部分人能买得起PSP的人是能买得起车,而且还有多余的闲钱来消费的群体。
这句看得我泪流满面啊,为什么我认识的有PSP的基本都买不起车呢......同在中国,果然只有游戏机的宅男身边的人,跟有车的人身边的就是 ...
这个要看消费群体,有PSP买不起车的人当然很多。只是这部分占绝对数量恐怕并不多,如果你真说要多,那应该是学生群体。我不反对这个观点,我也没有统计数据。但是很多LU买得起车买不起PSP的,在电脑报系统里面,多如牛毛,而且很多还不是说不想买PSP,都还是有兴趣di,我开店同时也遇到的这种情况也非常多。。我感觉差不多接近一半是这种情况。

[ 本帖最后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2:14 编辑 ]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2:16

电脑报的某人在我这里买了个360,还是拿东西来抵押,余款还是分期付款,其实人家都换第二个车了。。。而且这位仁兄我想我还可以把它归为玩家范畴。。

[ 本帖最后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2:18 编辑 ]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8 02:19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2:10 发表

你自己去每个报摊观察一下,游戏机实用技术到新的都是放在最前面的待遇的。你说像什么电脑迷,电脑爱好者这种低价杂志销量可能超过游戏机到有可能,但那纯粹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什么微型计算机,新潮电子,这些杂 ...
你不是废话么……我自然说的是电脑迷、电爱以及文摘这种杂志了~~你又没有分高中低档~~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8 02:19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2:16 发表
电脑报的某人在我这里买了个360,还是拿东西来抵押,余款还是分期付款,其实人家都换第二个车了。。。而且这位仁兄我想我还可以把它归为玩家范畴。。
老子正想提醒你,你还改得快也!其实他也不算玩家了,据我所知,就是买回去放着,基本没玩!他哪有时间!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2:25

玩得少并不代表他不是玩家啊,根据他对这些电玩的知识来看,归为玩家还是可以的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2:26

我的意思是广告商就是看中这一点,买游戏机的很大部分是有钱又舍得花的年轻人,所以游戏机做什么耐克,阿迪的广告还是有前途的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2:27

只可惜现在整个平煤大环境不好。现在看游戏机这些广告又没了
作者: 阿卡    时间: 2008-10-8 02:28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2:25 发表
玩得少并不代表他不是玩家啊,根据他对这些电玩的知识来看,归为玩家还是可以的
这哥们没事就下楼来找我抽烟,然后一直问我相关的问题,他现在不玩游戏,不上游戏论坛,不看游戏杂志~~我说的是TV哈~~

唯一几次上TGFC,还是我给他说了,让他看看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比较适合他!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8-10-8 04:54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2:26 发表
我的意思是广告商就是看中这一点,买游戏机的很大部分是有钱又舍得花的年轻人,所以游戏机做什么耐克,阿迪的广告还是有前途的
没看出能说服广告主的必然逻辑来……
作者: arex    时间: 2008-10-8 08:27

这说明大部分人能买得起PSP的人是能买得起车,而且还有多余的闲钱来消费的群体。


作者: ps2boy    时间: 2008-10-8 09:12

这贴在TG必然转型
作者: 贾志新    时间: 2008-10-8 09:23

呵呵~

“做游戏媒体就是和玩家一起意淫”

话是没错

可是最近几年,大陆电视游戏人群其实已经扩大很多了,
想做个好媒体没有产业都是空谈,想做出好内容没有经济基础来培养稳固的经营模式也是不可能
可要是要想赚钱,恐怕现在的环境比前些年要好太多了

在时代日新月异的年代,抱着 平 面 媒 体 的老思路固步自封,过得不好又怨得了谁呢~

我在国内一家大刊里也做过事,可是让我惊讶的是,即使这本杂志的销量可以上到百万,却仍然不知长进,成天拿网络冲击平媒来说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每一类媒体也都有各自的核心优势。新时代、新技术、新环境……不想着去适应去利用,反倒天天埋怨这埋怨那。是不是把电视电脑广播报纸都烧了你才满意?

现在有不少刚毕业的甚至在读的学生都能靠游戏赚到比一般“白领”多等多的人民币,北方牛逼烘烘的游戏杂志吃不饱饭,又能怪谁?

[ 本帖最后由 贾志新 于 2008-10-8 09:25 编辑 ]
作者: 贾志新    时间: 2008-10-8 09:27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7 23:36 发表
游戏机和DR的销量在IT杂志是几乎是无敌的。特别是前者。只是内容特殊性导致没有广告,或者广告很少。就游戏机那个印刷质量,本身卖杂志12元我估计都是亏本的。没有广告就是死路一条,但人家还是做到了IT杂志的销量第 ...
你还是多了解了解再说事吧
作者: 贾志新    时间: 2008-10-8 09:31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8-10-7 19:33 发表

所以我说游戏批评那种书就是个梦呀。

今天厂商的朋友说要跳槽,游戏行业只有跳来跳去才能涨工资。好吧,我想编辑们跳的就相对少一些,待遇上可提升的空间太小了。还是想办法去做厂商靠谱呀。
遂,北四环斟茶员 ...
我也干过编辑,在我看来大陆的《游戏批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作者: 茄子    时间: 2008-10-8 09:35

转行吧哥们......


劳资正在考虑了...并实施中 - -


麻痹再不转年纪再大点就更纱布了...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9:40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8-10-8 04:54 发表

没看出能说服广告主的必然逻辑来……
可人家就是来了。这不是什么必然逻辑。电子广告商看中的更重要的是目标消费群体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9:41

引用:
原帖由 贾志新 于 2008-10-8 09:27 发表


你还是多了解了解再说事吧
哪里不对咯?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9:45

有些人身边玩家多,玩家当然不一定会先买得起车才考虑PSP,老子这种所有机器都买全了也买不起车,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我这种人是极少数
作者: 贾志新    时间: 2008-10-8 09:47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9:41 发表

哪里不对咯?
你知道那些什么移动啊,MOTO,SONY以及阿迪耐克,给了UCG多少广告费?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9:49

引用:
原帖由 贾志新 于 2008-10-8 09:47 发表


你知道那些什么移动啊,MOTO,SONY以及阿迪耐克,给了UCG多少广告费?
你的意思是有些是交换广告,有些是什么什么之类的吧?那也是没办法,但是人家也至少吸引到了,有些地方,免费估计都没人来打。。还有就是UCG那个广告代理,似乎。。。
作者: 贾志新    时间: 2008-10-8 09:49

还有,杂志的发行量越高越好,这个其实也是不一定的,特殊时期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说一杂志原本10块一本,现在涨到20一本,除了发行量之外还会影响到什么?

说句不中听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时候还不如一二都不知呢

[ 本帖最后由 贾志新 于 2008-10-8 09:55 编辑 ]
作者: 贾志新    时间: 2008-10-8 09:50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9:49 发表

你的意思是有些是交换广告,有些是什么什么之类的吧?那也是没办法,但是人家也至少吸引到了,有些地方,免费估计都没人来打。。还有就是UCG那个广告代理,似乎。。。
~
别想当然了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9:53

这是一方面,当然不能随便涨价。可惜10元涨到12也是不得已啊,现在的印刷费,你也也知道。
我粗略估计下 如果算UCG那个杂志的成本每本7元,大概估计。光盘成本1元。总共是8元,拿出去卖给书商6折。12*0.6=7.2元。从这里算大概就亏0.8元。然后其中还要算上运费,发货费等费用,这到亏几乎是免不了的。倒亏还不说,上游书商很有一部分还要给你拖款,一拖就是三个月……

[ 本帖最后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9:56 编辑 ]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9:54

偶最近才和他们那个广告代理打过交道
作者: 贾志新    时间: 2008-10-8 09:56

引用:
原帖由 sxyzero 于 2008-10-8 09:54 发表
偶最近才和他们那个广告代理打过交道
说了别想当然你不听我没办法~和他们的广告代理打过交道就有底气了?

哎………………………………………………………………………………
作者: sxyzero    时间: 2008-10-8 09:57

每个地方印刷费不一样,用的纸不同差别也很大,UCG那个成本最低估计也要6.5左右吧。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