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欧洲足球培养体系最前线:天才球员的打造法(卷首语+开题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heartbreaker    时间: 2011-2-6 16:17     标题: 欧洲足球培养体系最前线:天才球员的打造法(卷首语+开题报告)

2011年刚过去一个月。而如果要回顾过去的这一个月里世界足坛的新闻事件,那就不得不提到来自巴塞罗那俱乐部、来自拉马西亚青训营的三人包揽首届国际足联金球奖一事。尽管结果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但日本的所有主流足球媒体还是把封面头条留给了这三个人。而一本名为《Sports Graphic Number》的综合体育半月刊更是在最新一期杂志中,以拉马西亚为切入点,用60页的篇幅介绍并探讨了现在备受关注的欧洲各国和日本的足球青训情况。除了现在并不鲜见的拉马西亚、多特蒙德的案例分析以外,还有并不多见的毕尔巴鄂的故事,甚至包括“英扎吉能靠培养出来吗”这样的新鲜话题。在此我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多地翻译,尽可能多地与球友们分享,同时我也希望如果有懂日语的球友对这个专题也感兴趣的话,能帮我一起挑战这次的翻译,因为光凭我一个人基本没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完成所有60页的翻译。具体内容和合作方式请看这里。
以下是译文。

专题名:Making of Football GENIUS
欧洲足球培养体系最前线——天才球员的打造法

卷首语

    人,是很难培养的。哪怕是有才华的人,如果培养的方法不对,他的光芒也会在一瞬间熄灭。然而近年来,以培养了金球奖前三名的巴塞罗那为首,重视青训的球队逐渐多了起来,也因此培养出众多优秀的足球人才。究竟,他们的才华是怎样被发掘出来的,又是如何被打磨出来的?我们为此深入到了培养体系的最前线。

作者:赤木真二/浦正弘/高须力/高桥在/千叶格/Tony Vilches
摄影:中岛大介/Mutsu Kawamori/高川启太/龙Voelkel

开题报告
The Royal Road to Victory
通往胜利的王者之路
作者:木崎伸也

    透过金球奖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足球最新的成功模式,叫“培养”。从购买球员到培养球员——因为近年来巴萨的成功,许多俱乐部的投入倾向也有所改变,下文将从多个角度观察这一趋势。

几年前,对众多足球豪门来说,比起培养年轻球员,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已经成名的球员才是高效强化球队的手段。

与其“培养”不如“购买”。自从95年12月维护欧盟境内球员的自由转会权力的博斯曼法案得到裁定以来,这个倾向愈发强烈。同时又因为电视转播费用高涨,豪门买起球星来简直不用眨眼。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被称作银河战舰的皇家马德里。网罗了当时世界上最顶级的球星的皇马,从98年起的5个赛季中竟三次捧起了欧洲冠军杯。

00年就任主席的弗洛伦蒂诺虽然提出了“齐达内+帕文”的口号,号称要以增加青训出身的球员数为目标,但实际上球队还是非常依赖花大价钱买来的齐达内、罗纳尔多和贝克汉姆们。结果帕文没能成为皇马的主力,后来只能转会去萨拉戈萨,而从这个赛季起则在法甲的阿尔勒俱乐部无声无息地继续踢球。

直至几年前,还是一个只要花心思“买人”,就能赢得冠军的时代。

但正如战术的潮流每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变化一样,这一被认定为足球界成功模式的理念,也以惊人的速度变得过时了。

一路高涨的电视转播费开始封顶,而且受到07年起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现在哪怕是豪门也不能随便开天价挖球员了。虽然也有像曼城这样的靠着中东的石油金钱发达的俱乐部,但那毕竟只是例外。

那新的成功模式是什么?

那就是与其“购买”不如“培养”。

看看2010年度的金球奖就一目了然了。梅西、哈维、伊涅斯塔,笑到最后的这三人全都是巴塞罗那的青训产物。而巴塞罗那也在06年和09年赢得了欧洲冠军杯,并成为了全球球迷数目最多的俱乐部之一。与之对比的是,“买人”型的皇马,从02年起就再也没碰到过欧洲冠军的奖杯。

从前,“培养”是阿贾克斯或是法国各球队等少数人的专利,有那么点为了存活下去而不得不为之的生存本领的意思。但如今,如果还有哪支欧洲的俱乐部或是国家队不把心思花在培养球员上面,就会被打上“不与时俱进”的烙印。

06年,德国足协在参考了前东德的提高体育水平的做法后,开始了一套叫作“精英学校”的制度。

只要一个地方的“俱乐部”、“学校”以及“地方足协”三者的合作体系运作得当,德国足协就会把该所学校认定为“精英学校”,并给予资金上的援助。像为国家队输送了厄齐尔、诺伊尔的Berger Feld综合学校,就曾在07年被认定为精英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梦想成为职业球员的学生可以免除上午的部分课程,而全心投入到足球训练中。

然而,所谓培养,并不是马上能出成果的东西。这跟买现有的成品不一样,必须挑选原材料,描绘设计图,然后再给予相当的耐心,一步步前进。

德国足协在吸取了98年世界杯和00年欧洲杯的失败教训后,就从00年夏天开始了球员培养体制的改革。足协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足协直属的培养中心,而且规定德甲的所有俱乐部都必须设立自己的青训体系。而改革的第一代成果就是拉姆、施魏因施泰格、波多尔斯基等球员,紧接而来的第二代便是厄齐尔、赫迪拉和穆勒等渐露头角的新星。考虑到代表德国出战南非世界杯的主力成员正是这两代人,可以说从实施培养体制的改革到取得显著成果,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西班牙也是如此。

首先是99年拥有哈维和卡西利亚斯的U-20国家队赢得了世青赛冠军,然后03年以伊涅斯塔为首的队伍也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而以他们为中心的成年国家队,则在08年和10年接连捧起了欧洲杯和世界杯。

西班牙也正是从大约10年前起,先从青年国家队的阶段起逐步取得成绩,并不是突然就变得那么强大的。

另外,在培养体制中,“发掘”也非常关键。

虽然这话说得很残酷,但说到底,所谓年青球员,是分成有天赋和没天赋两拨的。没有天赋的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说,能不能发掘出球员的天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体制的成败。

担任日本足协理事,兼筑波大学足球队教练的风间八宏,正是强调“发掘”的重要性的教练之一。他经常在日本足协的理事会上主张“我们必须在发掘球员天赋这一点上花大力气。”

“在一群孩子中,有个别球员能在传球的瞬间观察到位于远处的对手脚后跟有没抬起来(译注:意为是不是准备往特定方面跑动)。这种能力绝对不是靠教就能教会的,这样的人几千人里,或者几万人里也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但总之我们也得找。然而,想找这样的苗子,负责找人的人也必须具备能观察到球员各种能力的能力。于是,所谓培养,负责发掘的人的能力也非常地重要。”

也就是说,培养球员,首先必须从培养教练和球探开始。

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们的成长,同时还需要培养教练和球探,另外还得继续寻找金刚钻的原石。所以哪怕巴塞罗那已经树立起成功的模式,其他俱乐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效仿的,原因正在于此。

但是,多亏了FIFA的规定,一套能给俱乐部为培养球员而付出的心血带来回报的机制正逐渐在足球界形成。

FIFA规定,当球员转会时,只要存在转会费,其中的一部分必须分配给培养了这名球员的俱乐部。

球员12至15岁时所属的俱乐部可得到0.25% * 所属年数,16至23岁时所属的俱乐部则可得到0.5% * 所属年数的份额。

举个例子,厄齐尔以1500万欧元的身价从不莱梅转会到皇马时,他12至16岁时所属的红白埃森俱乐部就得到了相当于转会费1.5%的22万5000欧元,凭着这笔意想不到的临时收入,一度陷入财政困境的埃森躲过了破产的厄运。

而将来如果香川真司能以15亿日元(译注:约等于1300万欧元)的身价从多特蒙德转会去其他俱乐部,他曾效力过4年的FC宫城巴塞罗那也将得到约2250万日元(译注:约20万欧元)的回报。

最后来介绍一下日本的培养情况。

1月上旬,当笔者前往德国采访,与当地的教练们见面时,他们曾跟我说道“日本的球员培养做得挺不错吧?”随着香川在多特蒙德大放异彩,长谷部诚和内田笃人也在德甲站稳了脚跟,他们都抱有“日本出产了不少优秀人才”的印象。

曾执教日本U-17国家队的城福浩(前FC东京主教练)曾经这么说过:“在日本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倾注了非一般的热情,投身在培养球员的事业中。比方说,有教练会在日落后打着自己车的车灯继续训练。当我看到这番情景时,不禁深感钦佩。我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日本足球。”

在南非世界杯上,虽然赛前的热身赛遭遇失败,一度方向,但球员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晋级到了16强。当然,这其中有冈田武史前主教练的功劳,但这同样可以说是J联赛的教练们、以及日本全国为培养球员而作出贡献的教练们的共同胜利。正因为日本的教练们不懈努力地追赶、甚至是赶超世界,经他们培养出来的球员们才能在实战中适应战术思想的变化。

但话虽如此,日本的培养体制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课题。

虽然像本田圭佑、香川真司这样的富有特点的一流中场不断涌现,但前锋和中卫位置上依然缺乏人材。这也许是因为日本在这两个位置上的培养方法有误,又或者是因为忽略了合适的人材。

而且,哪怕是中场,至今仍未出现能在巴塞罗那或是皇马这样的顶尖俱乐部效力的球员。日本足球在琢磨自己的做法的同时,也有必要放长天线,收集来自全世界的信息。

金钱至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人材培养已经成为强化俱乐部的新常识。
    不能不适应这一新潮流,与时俱进。
作者: smartdog    时间: 2011-2-9 21:59

好文
作者: 百式メガネ    时间: 2011-2-9 22:12

posted by wap

先mark下
作者: leedsun    时间: 2011-2-10 00:15

中下游俱乐部的吸引力最终还是不如豪门,而且他们的青训水平和硬件设施也相对落后,碰上一个好苗子,恰好能培养出,恰好他又能经得起诱惑,恰好在比赛中有良好的表现,但这样的几率真的很小
普通球会想通过体系化逐步前进是个非常艰难的道路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