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雪狼 于 2015-11-11 12:39 发表
这就是从好听和不好听来比较一个耳机,很简单的评测
这视频开始一律都说没煲的耳机不好听
但是听了后专业组一半以上的选了全新的耳机更好听
更别提民间的那批的正确率了
原帖由 JULYTC 于 2015-11-11 12:5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eizu MX4
准备两道你从未实用过的食材所做菜,一道使用新鲜的食材一道用不新鲜的食材,让你短时间内找出哪一道用的是不新鲜食材做的,吃不出来说明食材新鲜与否就是玄学,别提民间那批准确 ...
原帖由 JULYTC 于 2015-11-11 13:14 发表
南京每五年就会有一个活动,就是惠声畅想开放大奥试听,俗称排队摸大奥,每次听完总有一群人说大奥不过如此不如我的hd600/dt880/hd800/t1 等等,随着时光的推移,大奥不如的耳机越来越多,可惜二手价格却从07年8w一下 ...
原帖由 532 于 2015-11-11 13:21 发表
什么叫不新鲜啊兄弟,金华火腿这种猪肉木乃伊做高汤,这是煮尸水
现场砍一头猪,赶在屁股上合格证之前赶紧上去咬一口,这是新鲜,是不是这个理儿?
原帖由 532 于 2015-11-11 14:36 发表
怎么无缝切换,你长四个耳朵再来个双联开关热切换?还是学示波器搞同步多路输入啊?这样都不用上人耳了直接交给仪器就行,就算线长差个几十cm也就稍微延迟个一两纳秒
盲测都不合理,短时间几分钟的短期记忆对比 ...
原帖由 532 于 2015-11-11 15:16 发表
呵呵,花个xxx万,毛胚房子交给你的时候毛胚状态除了硅酸盐这大头就基本剩下钢筋了,从头到尾把硅酸盐当石头的也就你一个,这也甚是有趣,射了箭再画靶子原来这么好玩啊
原帖由 JULYTC 于 2015-11-11 15:11 发表
你看你也说了,双盲测试根本不合理,上面不是还有一群人拿来做真理么
实验设计上的按顺序一次听音,没有试听者自己的选曲比较,
两只耳机试听者都是第一次听,都些是造成这个实验结果的原因。
试听者对歌曲、耳机的特性本身不熟悉,相对分辨不同耳机的声音就更难
还有听觉疲劳的问题亦没有考虑
而且这个双盲测试,从实验的角度来说这个变量也没消除
大多数最终答案是倾向于喜欢第二遍用的耳机。
拿一个不准确的实验去证明结论,你觉得合理么
涉及到主观感受的双盲实验本身就很难做到客观地表达事实,特别是听感这种东西所受外界因素影响更多了
而且就算这么一个不准确的实验,专家组的准确率仍然大于普通组
请问下这又作何解释?
原帖由 JULYTC 于 2015-11-11 15:20 发表
说明样本不够大
也就是说这个实验样本不够大,变量没有排除
既然这个实验如此不准确,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口口声声拿去当证据打脸呢
前面说了主观感受的双盲实验本身就很难做到客观地表达事实,况且考虑到个体 ...
原帖由 @532 于 2015-11-11 15:54 发表
不要自己射箭自己画靶子了,孩纸,超无聊的
原帖由 @532 于 2015-11-11 15:53 发表
现代科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实验可重复性。只要进入实验系统里的东西初始状态在某个可测量的精度内是固定的,那么实验结果也是在某个可测量的精度范围内固定的,起码宏观体系内是这样。
如果再测一次,我相信总体对错概率可能波动不大,但是答对答错的人会大换血
原帖由 @JULYTC 于 2015-11-11 13:14 发表
南京每五年就会有一个活动,就是惠声畅想开放大奥试听,俗称排队摸大奥,每次听完总有一群人说大奥不过如此不如我的hd600/dt880/hd800/t1 等等,随着时光的推移,大奥不如的耳机越来越多,可惜二手价格却从07年8w一下子涨到现在18w
想起来第一次听小奥,前段用的是ipc 接hev70听,当时感觉是我听过最有味道的耳机,虽然当时前端只是ipc,可惜当时囊中羞涩就看着小奥从8000彪到现在接近2w5的数字了,最后买了买了个540g yy下
当然,这一切都是装逼
原帖由 @塌方 于 2015-11-11 23:21 发表
是惠声?不是东宇?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