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无透] 以艺术之名所做的裹挟:关于吴宇森导演的脱线史 [打印本页]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7-11-30 16:25     标题: 以艺术之名所做的裹挟:关于吴宇森导演的脱线史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78665033328586

这是一篇忍无可忍的文章——如果你只想捞钱,而没有真正的付出,那迟早有一天观众会叫你离开。
昨天在确定买哪部电影票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然后还是买了《追捕2017》。

一是因为原作的经典,而是因为吴宇森导演的名字。

最后的结果证明:

到了这个阶段和年纪,任何让你犹豫的瞬间其实都是提醒你的时点,并不仅仅在于经历带给你的包袱,也有经验带给你的嗅觉。
一是不希望你浪费时间,而是不希望你浪费钱。

《追捕2017》怎么样,实在不想去说了,扑街的票房和低位的评分足以说明很多事情。

同去的朋友也一脸郁闷:

吴宇森导演不是还拍过《英雄本色》、《碟中谍2》这种经典片子吗,怎么现在拍出这种东西?
我撇了撇嘴:

陈凯歌导演还拍出过光芒四射的《霸王别姬》呢,可他后来拍的《无极》那是什么玩意儿?
普通人脱线可能只会带来一件事的失败,大导演的脱线则可能带来一连串的悬崖。

这是一篇免费文章,全文4500字,欢迎转发。

.

.

1

说起吴宇森导演的脱线史,真的有太多故事。

七年多以前我正在一家影视公司工作,那时候中国大陆的影视行业正在迅速进入快车道,票房连创新高,资本不断涌入,很多之前一直把根系扎在好莱坞的导演明星们,也开始转向中国大陆。

当时公司展望最多、期待也最大的就是由吴宇森导演执导的《太平轮》。

在进入中国大陆影视市场的脚步方面,吴宇森其实比大多数海外同行都要早,他在中国影视市场刚刚显露出红火苗头的十年前就拍了《赤壁》,并且分成上、下两部,分别发行上映。

这种类似电视连续剧的电影操作方法当时并不得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认可,包括电影的宣发领域,一直都有不同声音,但是吴导非常坚持,后来这部《赤壁》还是按照上下集,在2008、2009年分别上映了。

尽管有不同声音,但是两集《赤壁》市场表现尚可——

2008年上集《赤壁》大陆票房3.12亿,2009年2.7亿,总票房5.8亿元人民币。

除了中国大陆市场,《赤壁》更大的斩获在国际市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占据了华语电影票房冠军位置,尤其是日本市场,上下两集夺得票房105亿日元(超过1亿美元),总票房为2.51亿美元。

放在近十年前的电影市场,这个成绩足以让人叹服。

但更有趣的,是在赤壁上映前后的中国市场上那种很微妙的氛围:

一方面电影上映后大家觉得“好像没那么好”,分成上下两集的做法也让观众觉得差了点什么,但另一方面亮眼的票房又让心有疑问的人不敢问出来,生怕是因为自己刚刚开化、没有见过真正的世面。

查找一下当时的报道,特别是《赤壁》下集在国内上映的时候,媒体对影片除场面之外在故事性和艺术性上的疑问已经很多了,但是每次吴宇森导演都很有底气地回应和化解。

他的底气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名气,一方面来自于《赤壁》的票房。

名和利,常被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两件事。

.

.

2

之所以要交代《赤壁》的前情,因为它是引发后面一系列吴宇森导演脱线表现的开始——尽管它当时藏在一堆线头中,并不显眼。

《赤壁》之后,吴宇森导演的计划便落到了《太平轮》上——这就是文章开头我说的那部被公司寄予厚望的电影。

在拍《太平轮》之前,吴宇森导演已经以某种形式和公司达成了“固定的合作关系”,这种形式的达成公司方面当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但在当时群雄并起的中国影视市场,如果你不愿意付出,自然有别人愿意付出,所以这也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对于整个项目的实际操作和具体把控。

从当时公司内部会议披露的情况看,《太平轮》项目从一开始有比较严重的拖延和成本额超出。

接触过影视行业的人都知道,延期在这一行当其实很常见,问题关键是这些延期是不是可控的。

如果可控,那还罢了,如果不可控,那就会伤筋动骨。

最初看起来还是可控的——那时候我们得到的信息是,项目的延迟更多体现在吴导对于场景要求的精益求精,对于设计的尽善尽美,对于剧本的一再要求方面,这其实也是影视项目延期中的常见因素,任何投资方都会有所提前准备。

但是原定项目开机的时候,这些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开机看起来还是遥遥无期。这种情况下,集团高层开始进行协调,但每次协调吴宇森导演方面都很坚持。

如果这种坚持是吴宇森导演本人提出来的,倒也能够理解为“对艺术认真负责”,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要求的绝大部分并不来自于吴导本人,而是他的身边人。

以吴宇森当时的名气、地位和忙碌,有一个精干的团队其实也很正常,只要这个团队能够保证投资方和吴宇森导演之间的沟通和衔接顺畅正常即可。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太平轮》项目前期筹备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只一次这样的情况:通过吴导团队传递过来、“必须完成”的信息,到了下一次沟通过程中,就会被完全推翻,变成了180度大转弯。

这种情况发生次数一多,便让人不禁产生了疑惑:这是什么情况?

.

.

3

眼看着项目到了约定时间,忽然发生了一件让人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吴导身体出了问题,检查出了肿瘤。

如果说之前的情况只是疑惑,吴导身体出状况就是非常确凿的事实了,因为这个原因,《太平轮》项目正式延期。

尽管项目延期,但是相关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依然需要继续进行,当时一些演员已经谈好的档期需要重新协调,场景也需要重新调整,赞助和植入也要相应变化。

这个过程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了我们一个侧面的机会,去了解吴导、他的团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们就发现,有时候传递到给投资方的信息,其实真的未必是吴导自己的意思,而有可能是他身边人的意思——

吴宇森毕竟是成名导演,他的周围聚集着一群希望借助他光环或者得到他提点的业内人士,其实也算正常,但是能否以日晕月晕代替日光月光?

这种情况经常造成投资方和主创方之间在沟通和项目推进上的问题,只不过大多时候公司选择了妥协。

一方面不愿意因此影响双方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在真正需要的时候,造成和吴导本人沟通渠道的堵塞。

阎王好办,小鬼难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这种情况一多,公司内部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已经从原来的百分百有信心,发生了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微妙变化。

项目一度到了停滞的阶段,这时候集团老板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了,他是个做实事的人,并不怕花时间,也不怕花钱,他怕的是认真的投入换来一个不认真的结果。

老板在他的层面和吴导有了直接沟通,很快下面的进展又顺畅起来。只是顺道了一定阶段之后,再度发生问题。

总不能什么都靠老板亲自出面去协调吧?

.

.

4

又过了一年多,吴导的身体据说已经恢复了,《太平轮》的项目重新上马。当时我们还很高兴,不管怎样对于一个商业公司来说,没有拳头产品的产出肯定是不行的。

《太平轮》项目的重启这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内容制作方面的事情了,在拍摄制作的同时,植入、宣传、发行、海外版权、衍生产品开发这些商业项目重点板块都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集团为此召集了相关业务部门多次会议。

差不多就在那时候的一次集团内部会上披露,吴导方面提出了《太平轮》分为上下两集上映的想法。这个消息一出来,集团内部就有不同意见——

这个时候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迅速冲入“红海”,无论是竞争还是票房压力都远远高过《赤壁》拍摄的时候,如果再拿那个时候的经验套用到现在,显然是不合适的。

持不同意见的业务部门主要来自影业、宣发、新媒体团队,因为如果《太平轮》分成上下集上映,客观上也会造成宣发资源的捉襟见肘,在新的影片类型不断涌现,市场热点快速切换的现实专精中,谁能够保证现在的观众可以用这么大的耐心去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去看电影?

吴宇森团队方面传递过来的信息也很坚持:

当初《赤壁》要分两集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但是事实又是如何呢?
可是《赤壁》所属的三国背景人尽皆知,市场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太平轮》却是一个完全新创的项目,市场的了解和接受度并不能如此简单地与《赤壁》相比。

这些不同意见和声音,最终是否传递到了吴宇森导演耳朵里,我并不确认,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照旧,而每次“代表吴宇森的意见”,同样来自他身边的人。

后来我们还得知了一个情况,《太平轮》拍摄进度与预期相比迟缓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吴导的要求的确是高,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吴导团队要求的变化也非常多。

其中一些要求是合理的,但也有很多要求是不合理的。

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这些要求背后都是需要大笔投入的资金,你投还是不投,导演都不管,都是投资方的事。

中国影视领域的投资方,绝对不是有钱就能安稳当上去的。

.

.

5

在《太平轮》项目过程中,还有一些让人侧目的变化,之前说请的都是大明星,但后来大家发现:

吴宇森导演给一个原本不怎么重要的角色增加了不少戏分,有人曾经提出疑问,别人连忙打断他,说“这是吴导的女儿”。

当时心里就一咯噔,能为自己女儿这么加戏分的电影,是真的认真和精益求精吗?

除了项目迟缓之外,分成上下集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吴导拍的内容太多了”。

如果你看过《太平轮》最初的剧本和最后上映的电影,就会发现前后几乎是两个产品,这部电影的节奏和内容真的有“注水”的嫌疑。

因为内容太多而分成上下集,和因为太精彩不得不分成上下集,是两码事。

这时候更大的意外出现了。

2014年1月2日,集团老板突然去世,在中国影视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这件事的影响至今未消,但是放在《太平轮》项目上的最直接结果就是:集团再无可以制衡吴宇森导演团队的决定性人物。

这之后关于这个项目,很多事情就已经逐渐不再受投资方控制了:

《太平轮》一再超期,拍摄过程不断生变。由于超期严重,后期投入不断增加——最开始集团内部开会时总投资是1亿元人民币,当时候已经是非常大的手笔了,可是到了这时候,总成本已经上升到了近3亿元人民币。

公司高层只得不断引入新的投资方,不断稀释原有股份,不断增加新的投资。

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松一口气,因为老板突然离去,外界众说纷纭,大家对这家公司都有感情,都希望这部重金制作的作品在这个特殊时期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

.

6

最终《太平轮》还是被确定为上下两集上映。

另一个说法是,因为制作成本太高,如果不这样做,根本无法收回成本——

但是能否收回成本,不是简单靠把一个东西一分为二就可以计算并且宣布成功的。

我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说,在《太平轮》项目中后期,吴宇森导演和他的团队其实正逐步走向脱线和失控的境地——

这个失控是相对于投资方而言,但当时已经没有可以扭转这种失控的人和力量了。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2015年《太平轮》上下集先后上映,票房惨败,两部的总票房还不如投入的成本,口碑也低到无以复加。

这时候,吴宇森团队那边却无人再提《赤壁》如何如何的辉煌了。

老板离开后的那家公司,也终究没有迎来定海神针,反而日益风雨飘摇,巨变迭生。

在这个行业工作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一种说法“资本的裹挟”,其实资本只在你没有名气的时候才能够产生裹挟的力量,一旦你功成名就,又没有自省、清楚的意识,其实只可能你去裹挟资本,就像我看到的吴宇森和《太平轮》项目那样。

任何以艺术追求为理由做出、不尊重内容创作规律、不尊重观众接受程度的决策,其实都可以视作“艺术的裹挟”。

资本的裹挟贻害多多,艺术的裹挟也遗毒深远。

如果说《太平轮》是资方对主创方的失控,是主创方对资方进行“艺术的裹挟”,那么这部《追捕2017》就是主创方自己的失控,是导演对自己进行“艺术的裹挟”。

这样一部电影,最让人失望的并不仅仅是索然无味,而是其中你看不到作为一个导演不断求索、求变的意念,甚至看不到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

就像当初的《太平轮》一样,明星的确在卖力出演,技术的确极其娴熟,但是内容……了无吸引力。

那么能看到什么呢?当然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大把金钱,以及有些人以艺术为名呈现出的捞金心态。

可惜现在的观众跟十年前不一样了,那时候还能用上下集圈钱,现在只会给你打低分扑街。

吴宇森导演,您真的可以考虑退休了。
作者: wpang    时间: 2017-11-30 16:4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说老东家的事儿不太好呢...还是那么惨的老东家...
炒新闻惯了去做经纪人的...就是总这么...不让人待见...
作者: 真忘私绵    时间: 2017-11-30 17:11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票房破亿可以啦
作者: linkzzy    时间: 2017-11-30 19: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唉,当年新闻不是说太平轮是资方要上下集吗?我们这些圈外人真是看不懂啊。
作者: 错乱僧    时间: 2017-11-30 20:35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本来就只能拍B级动作片吧,偏偏要去拍什么战争片,历史片。
作者: 北德文斯克    时间: 2017-11-30 22:43

他的碟中谍系列最差
作者: neio    时间: 2017-11-30 23:25

太平轮讲的是一群残兵败将跑路的故事,而赢家就在大陆,天生就没有代入感。怎么火?
作者: naughtyben    时间: 2017-11-30 23: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历史剧就没人爱看,电影还要分两集,又不是什么悬疑惊天动地的剧情,一堆破事搞笑呢,电视连续剧还说一天一集看完
作者: majian1    时间: 2017-11-30 23:45

引用:
原帖由 错乱僧 于 2017-11-30 20:3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本来就只能拍B级动作片吧,偏偏要去拍什么战争片,历史片。
很赞同这个观点,我就觉得此人只能拍拍枪战片英雄片,他拿手的也就港片里警匪大战黑帮相残兄弟义气江湖热血那一套,去好莱坞混了一圈镀了层金,混成了“国际大导演”,搞得非要实现人生价值,去拍历史片战争片,这东西他是实实在在没能力拍出来,偏偏自曝其短,拍的东西就像老奶奶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味道极其酸爽。

[ 本帖最后由 majian1 于 2017-11-30 23:47 编辑 ]
作者: wpang    时间: 2017-11-30 23:4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neio  于 2017-11-30 23:25 发表
太平轮讲的是一群残兵败将跑路的故事,而赢家就在大陆,天生就没有代入感。怎么火?
太平轮本来要讲的是各种阶层的不同人在49年动荡的命运
交汇在一条船上 最后一起沉入海里...
作者: affeii    时间: 2017-11-30 23:52

吴宇森有颗台湾心!格局和气量太小,能骗一时骗不了一世。港台的所谓大师基本就是这么个路数。
作者: ruler510    时间: 2017-12-1 05:2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纵横四海 喋血双雄 变脸格局小?妈的都是九零后。楼上是他的碟中谍最垃圾?喷了。
作者: 超叔    时间: 2017-12-1 07:46

2000年之后他拍过什么好片,现在看到他就躲,投资方才真傻逼
作者: saintshiryu    时间: 2017-12-1 08:07

只能说风格过时了,而且年纪也大了,转型也难。

那种暴力浪漫风格在这个时代不受落,拍其他风格非他擅长,无奈。话说他的碟中谍2还拍得挺浪漫,就是那个黑妹装美女太煞风景。
作者: 占戈人尔    时间: 2017-12-1 11:20

70岁的动作片导演,不是人人都是东木和雷德利斯科特这种大师

沃夫冈彼得森,理查唐纳,约翰麦克蒂南,包括威廉弗里德金。这些动作片大师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创作能力把控能力就是衰退了。人要服老,该退休退休。也就国内这几年风口上还有外行给你投钱。吴宇森血赔之后,应该真是带着他的闺女退休吧
作者: Nemo_theCaptain    时间: 2017-12-1 14:08

引用:
原帖由 saintshiryu 于 2017-12-1 08:07 发表
只能说风格过时了,而且年纪也大了,转型也难。

那种暴力浪漫风格在这个时代不受落,拍其他风格非他擅长,无奈。
John Wick占了他的坑

作者: GAYBL    时间: 2017-12-1 18:02

吴宇森的风格其实就是张彻风格的延续。你们看张彻到了后期,拍的那些电影也基本上不行了。主要是他们岁数大了以后,对其他风格不擅长,而擅长的风格不是老一套就是能力衰退了。其实有时候人不服老不行。
作者: 坚定的左派    时间: 2017-12-2 08:33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小马奔腾的人写的啊……为大狗默哀三分钟……好人
作者: GAYBL    时间: 2017-12-2 11:57

当时太平轮上上映后票房和口碑都砸了,投资方直接取消了吴宇森下部的剪辑权。后来找的徐克剪辑的下部。可惜之前拍的就一塌糊涂,徐克再怎么剪辑也无力回天。
作者: qq2355113    时间: 2017-12-2 13:07

丢掉自己赖以成名的东西就啥也不成,还不如彻底回归还能卖个情怀
作者: ailiketian    时间: 2017-12-3 20:10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7 Edge
说真的,当时我是以为能看到类似泰坦尼克的剧情去看的,当然电影也是这么宣传的,结果上部看完还没上船,剧情也是喷了……金城武那个就是mv剧情,被我老婆吐槽了好久。
作者: SHAN    时间: 2017-12-3 21:01

讲真太平轮惨败后还给吴宇森投钱的投资人,心里怎么想的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