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电脑] 新号攒分艰难,写个分体水冷的零基础入门教程吧,希望有人愿意看(2月20日更新) [打印本页]

作者: 铁观音    时间: 2020-2-17 16:16     标题: 新号攒分艰难,写个分体水冷的零基础入门教程吧,希望有人愿意看(2月20日更新)

2月20日更新在14楼

过去几年大号阵亡了好几个,如今淘宝上也买不到号了,新开个号从头来过,却发现水区门槛早已变得高不可攀。今天看到有人也对分体水感兴趣,就是不知道怎么入坑,遂心想写个新手入门的教程吧,如果感兴趣的人看了觉得有帮助也算是有点意义了,希望玩分体水的道友越来越多
注1:本教程面向零基础新手,尽量使用极简的语言,部分地方可能表述不够严谨,老手勿怪
注2:级别不够没法上传图片,用的是免费图床,速度较慢,请耐心等待图片加载

1.水冷的意义;
1.1. 优势:好玩,好看,心理满足,比风冷好那么一点点的散热效果
1.2. 劣势:贵,麻烦,有风险(漏水导致部件或整机报废)

2.分体水冷主要部件简介;

2.1水泵;为冷夜循环提供动力,是水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
2.1.1 水泵的种类
  —D5泵,便宜的长这样
贵的长这样
总之屁股圆的就是D5泵
  —DDC泵,便宜的长这样
贵的长这样
(这俩看着好像也没啥区别)。总之方方正正的就是DDC泵
2.1.2 水泵的主要指标:一个是流量,指单位时间内能泵出的水量;一个是扬程,指能把水泵到的最高高度。D5的特点是扬程高,DDC的特点是流量大。至于多高多大才算好,新手不必太在意(因为你们的水路也复杂不到哪儿去,水泵不大可能成为瓶颈),一百多的够用,两百多的就挺好了
2.1.3 水泵的孔;水泵最少有两个孔(一进一出),多的有四个孔(两进两出),根据水路布局和走向选择合适位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多余的口用堵头堵上(“堵头”后面会提到)。
2.1.3 水泵的可更换附件;水泵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泵盖、电机、后盖,其中厂家会提供材质更好的泵盖和后盖单独出售
  —泵盖;按材质分为亚克力/POM/金属,单独出售的泵盖在出入水口的布局上会和标配泵盖有所不同,可以给玩家提供更多布局水路的选择
  —金属盔甲(即金属后盖);辅助电机散热。另外金属盔甲通常带有水泵支架安装的螺孔,方便玩家在机箱内的各种地方安装水泵,如果原装后盖是塑料的则往往没有。
总之,更换水泵附件主要是为了美观和折腾,并不会带来额外的性能提升。

2.2 水箱;非核心但必须有的一个部件
2.2.1 在机箱空间范围内,水箱的原则是越大越好,因为水路里的水越多散热效果越好啊——如果水足够多,比如用一个外置的大水缸,你甚至可以不用冷排和风扇,靠水在一个循环内的自然冷却就足够了。
2.2.2 水箱的选择
  —最常见的是圆柱水箱,箱体材质为亚克力,两端(箱盖)材质按价格升序分为塑料/POM/金属
箱体直径主要分50/60mm两种,如果组一体式泵箱,注意尺寸搭配。箱盖入水端最少两孔,多的四孔,有各种用途,下文会提到。
箱盖一般可卸可更换,少数便宜的是粘死的塑料盖。
  —非圆柱水箱,包括有长方体、正方体、六边形等等,此新手教程就略过了
  —水道板,这几年高玩和土豪流行的,相当于一个定做的板子,内有水路和出入水孔,对应指定机箱和主板(基本上都是高端的机箱/主板款型),上机效果很好,管路横平竖直。
2.2.3 与水泵的连接;
—使用对丝将水箱出水口与水泵入水口连接并紧固(对丝,一种中空接头,两端外螺纹,用于连接两个部件形成水路)。
泵盖平整,只有一个或两个内螺纹孔,如图,这类水泵须用对丝连接水泵和水箱

—螺纹一体式紧固。泵盖有螺纹,如图
可与水箱直接连接形成一体式泵箱

注意,水泵为内螺纹,须搭配外螺纹水箱;水泵为外螺纹,则搭配内螺纹水箱。另外泵盖和水箱的直径必须一致方可。

—使用水管连接。比较少见,多是因为机箱内部空间限制,或者一些美观上的考虑,导致水箱和水泵必须分开安装,此处不推荐

2.3 冷头;水冷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将CPU/GPU的热量传递给流经的冷液,并带走热量起到散热效果
如上图,两个孔,一进一出(注意有区分,在冷头表面或说明书中会提示,水路不能接反)
2.3.1 冷头的结构与材质
  —冷头的核心是底板(贴合面),一般使用铜做材料,好的用紫铜,便宜点的用黄铜,少数廉价的用铝。
  —微水道;目前市售的冷头基本都采用了微水道的结构,即在铜板与CPU/GPU的贴合部位刻出细微的纹路
目的一是增加冷液与铜底的接触面积,二是形成喷射水流、加快冷液的通过速度,都是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效率。微水道有不同间距,普通的多是0.5mm,高级的有0.2甚至0.1mm的。理论上来说间距越小散热越好,但过小的间距也容易造成微水道堵塞。水道一旦堵了,散热效率会大幅下降,必须拆开清洗。
  —上盖;现在流行的是亚克力,高档的依然倾向于金属,另外还有POM的。不同上盖的材质对整体散热并没有显著影响,主要是迎合不同的审美(比如光污染党必须亚克力,有钱又老派的则非金属不要)。
  —附加功能;光效、温度显示等等
2.3.2 冷头的选购;对于新手来说,量力而为就行了。几个国产品牌比如bykski, barrow, freezemod在150-250元这个价位都可以,符合自己的审美即可。只要不是特别大功耗的CPU,比如9900KS/3950X这类,两百来块的冷头都足够压了(如果压不住,就很可能是冷头以外的因素)。百元以下,尤其是杂牌的不推荐,材质和密封性都没保障

2.4 水冷排;也称水排、冷排,核心部件之一,使带有热量的冷液形成与环境的热交换
2.4.1 冷排外观如图,
两个孔一进水一出水。还有些三孔四孔的,用作水路维护时的排水口。
2.4.2 冷排结构和散热原理;如上图,扁平竖直的是水道,横向波纹的是鳍片。冷液从入水口进入水道,与水道贴合的鳍片将热量带走并传递给空气,冷液降温厚从出水口流出。冷排的面积越大、水道越多、鳍片越密,则散热效果越好。
2.4.3 冷排的材质;和冷头一样,好的用紫铜,差点的用黄铜,最便宜的用铝。还有些水道用铜,鳍片用铝。
2.4.4 冷排的规格;冷排规格都是对应风扇尺寸的,常见的单风扇冷排有80、120、140,分别对应8/12/14厘米的机箱风扇。多风扇冷排则是N*120或N*140,比如240,360,480,或280,420,560

另外冷排厚度也分为30/45/60mm这几种。其中最常见的、也是对机箱兼容性最好的就是30mm厚的120或240冷排。
2.4.5 注意:铜+铝+冷液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杂质,导致冷头微水道堵塞或冷头冷排锈蚀。虽然这种反应非常缓慢,但预算足够的情况下,建议避免铜铝混用。当然也有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的,比如很多大品牌的一体水冷,都是铜冷头+铝冷排的组合。见仁见智吧。

2.5 风扇;吹冷排用的,帮助冷排的鳍片快速降温,从而冷却流经的冷液
2.5.1 风扇尺寸须和冷排一致,比如12厘米风扇对应120冷排,140冷排对应14厘米风扇
2.5.2 吹冷排的风扇要求有一定的风压和风量,一般用25厘米厚的标准机箱风扇。超薄扇风压较低,大多不适合吹冷排(风会被弹回来,所谓“吹不透”)。理论上冷排的风扇越多越好,比如夹汉堡式,冷排两侧均安装风扇,一面吹风一面吸风,
比如这样

或这样
不过对于最常用的30厚度的冷排来说,一侧风扇足够了
2.5.3 冷排安装风扇时的风向可以是吹风也可以是吸风,大多数情况下吹风的散热效率高于吸风。若非空间或风道受限,只安装单侧风扇时建议为吹风。

(未完待续 连接件/紧固件的介绍、水路规划与搭建、各部件的安装方法与注意事项)

[ 本帖最后由 铁观音 于 2020-2-20 21:44 编辑 ]
作者: voodoo    时间: 2020-2-18 00:3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排版一泡污,相帮你加分都不行
作者: vany    时间: 2020-2-18 00:4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这是刑满释放人员么
哈哈
作者: 铁观音    时间: 2020-2-18 01:08

听老大的,尽量排了一下版
作者: javainjars    时间: 2020-2-18 01:31

posted by edfc, platform: iPhone 8 Plus
漏液还是最大的顾虑
作者: scourgen    时间: 2020-2-18 09:13

不是为了侧透rgb装逼的话直接买一体式就行了,自己diy的坑太多,水冷说到底优势只有一个,就是电脑高负荷下可以做到电脑还是很静音,当然这个静音是相对的
作者: kamuiyay    时间: 2020-2-18 09:28

我的fury因为水冷漏液挂了,连带贡献了主板一套
作者: asd316    时间: 2020-2-18 09:52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500块买个猫头鹰它不香么
作者: 平凡的幸福    时间: 2020-2-18 11:35

没有不导电的冷却液可用吗,这样就不用担心漏液了吧?
作者: 铁观音    时间: 2020-2-18 14:36

引用:
原帖由 平凡的幸福 于 2020-2-18 11:35 发表
没有不导电的冷却液可用吗,这样就不用担心漏液了吧?
有很多冷液号称不导电,但实际上不可能达到完全绝缘的,漏液渗液只能自求多福
作者: hyaigy    时间: 2020-2-18 17:58

引用:
原帖由 平凡的幸福 于 2020-2-18 11:35 发表
没有不导电的冷却液可用吗,这样就不用担心漏液了吧?
有的,目前用的比较多的绝缘冷液是3M电子氟化液,绝缘性能非常好,可以做浸没式冷却。

显然,是有缺点的,一是价格太高(一升至少7、800块钱),二是性能一般,同平台的满载温度,对比蒸馏水能高出去10℃。
作者: munin    时间: 2020-2-18 20:59

安全性能堪忧,没错,就是漏
作者: 春熙    时间: 2020-2-20 09:24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一体式的方便,diy适合动手能力较强的玩家
作者: 铁观音    时间: 2020-2-20 21:43

2月20更新

3. 管路部件

3.1 水管

3.1.1 软管(此处仅指目前最常见的PVC管,不涉及其它特殊材质的软管)
—优势:方便。无论是裁剪、连接,还是组水路、抗漏水,都比硬管方便一万倍
—劣势:不好看。软管凹出的水路很难做到规整,整体往往显得凌乱,而且时间长了管壁会发浑、发黄
软管的规格是用“分”做单位,比如2分3分,但一般也会以更直观的“内径*外径”来表示。常见规格为8mm*12mm、9.5mm*12.7mm、9.5*16mm三种,其中9.5*12.7属于电脑水冷中最常用的规格。


注意:水管的连接件(快拧、宝塔,下文详解)必须对应规格

3.1.2 硬管
—优势:美观
—劣势:贵,麻烦,无比麻烦

3.1.2.1 硬管分类
—PETG管;

有一定的弹性,可用管剪直接剪切,易于造型。但不耐高温,临界温度只有65度。不过考虑到绝大多数水冷系统中的水温都很难超过50度,所以也不算是个大问题。

—亚克力管(外观和质感和PETG基本一样)

硬度更高,只能用锯子裁切,且加热弯折需要更高的温度。但同时也比PETG更耐高温,高玩基本上都用亚克力管。

—金属管;有铝管、钢管、铜管。

金属管的缺点是裁剪麻烦(专用金属切管器),无法弯折造型(需要弯折的话只能买预弯管)。


一般电脑水冷用铜管,巨贵,最大的好处就是好看,特别适合整机走金属风造型。

3.1.2.2 硬管规格;PETG/亚克力硬管常见规格为 8*12,10*14,12*16(单位毫米)三种,最常用的是10*14;金属管常用规格是12*14。由于硬管快拧只要求与管子的外径一致,所以10*14的PETG管和12*14的金属管在快拧上是通用的。

3.2 宝塔/管箍;宝塔和管箍其实是两样东西,但是必须配合使用,所以放到一起
—宝塔是一种软管接头,因为与软管连接部分的外形像“塔”,故名为宝塔。其连接原理是水管内径略小于宝塔外径,通过外力将塔头塞入水管内,靠水管内壁的弹性与塔头形成密闭,再通过卡箍锁紧外壁,构成双保险。
一般水暖工程使用的宝塔通常有三四道塔圈


电脑水冷的水压没那么大,所用的宝塔通常突起只有一圈



至于卡箍,就是下面这样的,套在水管连接宝塔部位的外壁并拧紧,防止水管脱落

注:宝塔规格须对应软管内径


3.3 软管快拧


软管快拧的本质其实就是宝塔+一体式卡箍,拧开后如下图(各种接头的安装方法下文详述)。相对而言比宝塔更方便一点,而且最终要的是——比宝塔更美观

注:软管快拧仅适用于软管,且快拧规格须与软管内径外径对应。


此处提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螺纹直径。如上图拧开的软管快拧,上端为宝塔,下端螺纹是用来与冷头、水泵、水箱或其它部件连接用的。目前电脑水冷通用的螺纹直径是G1/4(四分之一英寸),所以下文不再强调螺纹(包括外螺纹和内螺纹)或螺孔规格。

3.4 硬管快拧


硬管快拧拧开前看起来跟软管快拧差不多,但拧开就会发现,其紧固方式完全不同



如上图,1内有两至四层胶圈,胶圈内径略小于硬管外径。将硬管插进1时,胶圈被撑开并夹紧水管,同时形成密闭。然后再将2拧上1,通过2内部的胶圈再加一层保险。

3.4.1 防脱快拧
如果你对上述文字描述快拧的紧固方式不是很理解的话,实际操作一次就明白了。硬管快拧不是一种牢固的接管方式,它只是靠几层胶圈的摩擦力夹住水管。事实上只要稍微用力一点就能将硬管从快拧中拔出。所以就有了防脱快拧


普通快拧用的是细胶圈,无论三圈还是四圈,始终摩擦力有限,所以水管比较容易拔出来。水路内部压力升高,或者管路受重力影响下垂,或者维护时的不小心,都有可能引起水管脱落造成严重后果。
而防脱快拧则去掉了细胶圈,改用大面积的胶环,大大提高了水管与接头的胶着力。比如某品牌号称能抗20KG的拉力,所以称为防脱快拧。


如上图,某品牌的防脱快拧甚至还增加了一个爪扣式防脱环,可以说是非常安全了


:硬管快拧规格对应硬管外径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铁观音 于 2020-2-20 21:50 编辑 ]
作者: aweiwei    时间: 2020-2-20 23:58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关键是静音么?
作者: squallssck    时间: 2020-2-21 00:4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那种把温度压的死死的安全感只有分体水冷能够做到,等忙完今年一定搞一套玩玩
作者: 范闲    时间: 2020-2-21 05:06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超频爱好者必备吧
作者: 铁观音    时间: 2020-2-21 09:42

引用:
原帖由 aweiwei 于 2020-2-20 23:5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关键是静音么?
风冷的噪音源是风扇
水冷也有风扇,而且往往不止一个,另外还有水泵,所以单从音源上来说,水冷并不一定比风冷更安静
作者: 铁观音    时间: 2020-2-22 09:49

玩水冷的还是少啊...
作者: refo    时间: 2020-2-22 23:18

我记得LINUS做了个测试,低端水冷,还不如常规风冷
作者: Davidsesd    时间: 2020-2-22 23:39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范闲  于 2020-2-21 05:06 发表
超频爱好者必备吧
真超频用液氮去
作者: 铁观音    时间: 2020-2-22 23:49

引用:
原帖由 Davidsesd 于 2020-2-22 23:3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真超频用液氮去
你这“真超频”的定义也未免太狭隘了
用液氮的都是挑战极限,而且是短时极限——因为液氮很快气化,所以超频、调教、跑分的过程中要不断添加液氮,根本就不是为了稳定使用的
而且不少知名的液氮超频玩家都是和厂家合作的,就是一项工作,一场演出,甚至一门生意

完全不是我们平时说的超频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