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伪文艺片症候群

伪文艺片症候群


作者:湖边的鱼 来源:网易娱乐

2006年中国电影的黑马无疑是《疯狂的石头》,一部以模仿为主要手段的低成本国产片居然能在死水一潭的电影市场中获得叫好又叫座的佳绩,让许多业内行家惊呼意外,继而不以为然。他们的高傲姿态引起广大影迷的反感与不满,“一石激起千层”,电影到底该怎么拍为谁而拍的谈论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无论如何,《疯狂的石头》在中国电影一味制造“华丽大片”之外探索到一条“以小搏大”的路子是值得激赏的。在所有为《疯狂的石头》摇旗呐喊的评论中看到一句令无数中国影迷心酸的话:终于见到一部开始说人话的中国电影啦。可见广大观众对国产片的沦落已经到了何等痛心疾首的程度。而对《疯狂的石头》不以为然的专家教授却对导演宁浩谆谆教诲:应该多拍文艺片,树立自己的电影风格。初听到这样的报道,不禁让人哑然失笑。那些专家教授们眼中的文艺片是怎么模样,中国的广大影迷是心知肚明。

中国影迷曾几何时眼巴巴的指望着那些在国际影展上屡获殊奖,而在国内电影院中缘悭一面的影片能给中国电影带来一股清新之风。皇天不负有心人,近几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号称中国新生代导演纷纷浮出水面,影迷们陆续看到了这些以艺术家自居的近届中年的创造群体的作品(即是专家教授们所称的文艺片)后大失所望。几乎所有打着文艺片旗号的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全都败走麦城,“文艺片”快成为 “票房毒药”的代名词了,以至于影院老板在为电影作宣传时竭力要与“文艺片”撇清关系,文艺片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其实文艺片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某些“艺术家”们以劣质的文艺片败坏了观众的胃口,经济学上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了作用,在伪文艺片横行于世的电影市场中,真正的文艺片却只能养在深闺人不识,因此造成恶性循环。那些伪文艺片制造者则利用东西方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等等因素在西方影展获奖获利,投资、发行皆无困难,哪里还将国内的观众放在眼里。商品要打假,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利,文艺片也一样要正本清源,不能再给伪文艺片立足之地。

识别伪文艺片也不难,该“类型”影片最显著的特征是沉闷单调的长镜头、呆板无趣的图画构成。长镜头是一种电影美学、更是电影创造者观察世界与人生的态度与角度,众所周知,许多电影大师即以长镜头著称以世。看似固定不动的长镜头其实潜流着无穷的张力、多重的讯息,让观众不是被动的消极地接受画面的讯息,而主动参予与抉取,既而产生观影的乐趣。由于长镜头的简单易行便为许多年轻导演所乐于使用,他们似乎并不愿深入了解长镜头的意义,只是贪图方便省钱拿来就用了,其后果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台湾电影的长镜头运用在侯孝贤之后曾泛滥成灾,有人感叹说:徒剩美学,宁可去看好莱坞电影。可悲的是在某些国产片连美学也没剩下,只是简单枯燥的人物影像记录而已。比如王超的《安阳婴儿》,从头至尾充斥了大量能令观众昏昏欲睡的长镜头。男女主人公吃面时,镜头就这样一动不动对着他们,似乎是要以悲天悯人的眼光注视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生活,可惜的是镜头之间缺乏必要的张力,长镜头只能是徒劳地消耗胶片,观众却无法为之动容。没有丝毫艺术感染力的长镜头最终当然只有催眠的效果。画面构成的呆板无趣也是让观众觉得影片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某些伪文艺片连最基本的美感都不存在,更不要提艺术上的审美了。王小帅的《青红》在戛纳获了一个安慰性质的奖项,以此作为卖点马不停蹄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展开宣传。也许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影片的确提供了让影评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个体的人面对历史、环境的困境及自身的局限等等,但是从电影本身来说影像画面显得呆滞乏味,缺乏艺术作品所必要的创作灵性,这恐怕不能简单的以艺术上的妥协来作为辩解吧。

从电影题材上来说,某些伪文艺片号称关心中国底层民众,直面社会现实,以此与主流电影划清界线。但看多了此类影片会发现,他们表现的题材大同小异,并不真正触及中国社会现实,创造者更多的是虚构了一个假想中的中国社会底层生活。其中的“妓女情结”更是成为影迷们的笑柄。始作俑者或许是贾樟柯的杰作《小武》,小偷爱上了三陪小姐,小姐最后却跟着有钱人去了大城市,影片中表现三陪小姐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困境的确真实可信。但从此以后,每一部涉及底层生活的影片似乎都要扯上小姐,小姐最终成为一个干瘪的符号,而不是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创作者借此欲表现的救赎主题也成为最令人难耐的俗套。伪文艺片还有“文革情结”,可他们并不打算真实而深刻反映文革,只不过以文革为背景表现“落难公子”的故事,从《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美人草》到最近的《芳香之旅》,故事情节惊人的一致,男主角最后大都出国镀金、功成名就,女主角则成沦为他们落难时的安慰。《美人草》中居然还有女主角自惭形秽羞于见海外归来的男主角的桥段,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文艺片本是一种含蓄内蕴的电影艺术形式之一,它通常风格多样、感情细腻、思想深刻,在艺术表现富有创新精神,深受一部分影迷的喜爱,当仁不让地在商业电影作为主流的电影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当伪文艺片代替真正的文艺片招摇过市时,大家要拿出眼光来识破他们的伪劣本质,揭露他们的丑陋面目,让他们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中国的文艺片才可能迎来复苏的那一天。



(首发于06年8月8日《北京青年报》)

本文版权为原作者与网易共同所有,本站已经获得网易授权转载,其他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OP

非常认同文中观点,诸如家长可王小帅之流,每天口口称称追求真实代表民众地下独立先锋实验,但拍出来的电影却各个都是难看无比自以为多先锋多美丽其实却把电影存在的意义扼杀。没有娱乐,想要表达深刻的内涵却也是力不能及,很多年前看他们的访谈,口口声声现实主义没事就把费里尼抬出来说费里尼前期是怎么现实怎么深刻,真让费里尼看见这帮人拍的片子,怕是一脑袋直接撞死。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