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周传基真的牛逼大了--原来是西游记杨洁导演的爱人啊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周老的课一部分是基础
现在也不是不教
周老对很多事儿的态度都略偏颇
和电影商业化的发展阶段不和
本体论传人都去法国深造了
努力专心把电影当艺术拍的也有
只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

另一方面 作为理论基础对商业片也一样有用的部分
你国观众现阶段看电影既不在乎、也不懂视听啊 没有那能力
只在乎故事有没有意思(还不是剧本 剧本可是不懂的)
只在乎打的炫不炫多不多
只在乎煽不煽情煽不煽动
懂视听也不知道啥时候的事儿
反正还是比前几年只看明星好点儿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sakerping  于 2019-2-19 16:59 发表
我今天扒了很多百度上他相关的资料看,觉得我自己说的什么剪辑剧本都是扯淡。我觉得老爷子的很多说法在专业领域肯定是有各种理解,但在重新认知电影的技术属性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影评界这些人应该看看再反思一下自己到底喷的是些什么粪。

我自己写过几篇影评,后来发现写不下去:我个写影评的人连电影的镜头怎么拍出来的都说不清那还写个狗屁啊。就算是拍私房片也会说说用的是佳能索尼,就算是夹私货带节奏也得有个底垫着,现在各种空谈都理直气壮,毒sir都成公知了,这都完全脱离电影本身了,学了半天写影评写的都是这些狗屁。实际上这也是西方电影和当代中国电影(不包括二三十年前的中国电影)最大的差距所在。如果对这个专业技术都不懂,那中外影片的对比就只能是普世价值这些敏感带了,就只能是屁股了。西方的影评很多是不涉及专业技术的,因为人家在专业技术方面本来就一直不差而且越来越纯熟,中国就直接把西方影评浮皮表面的东西学来了。当然专业技术这个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学完了再来评更是没人看,真面对现实就是自绝生路了。

真推荐大家都看看,就百度搜周传基就很多东西可看,包括他写的三封公开信其实也没那么偏激,本文摘取的都是最偏激的那几句话。当然也别拿理论家学者的话作为攻击别人的依据。不过看完了之后我更坚决的得买个上万块钱的音响去了,就电视自带这点都不算完整的的观影体验。
因为在西方 发端于纸媒上的所谓专业影评 本质上是导购
这注定了它的局限性
后来被一些佼佼者加入了社科杂文的要素 地位稍微上升
但基础功能也还是导购
技术分析和理论专著本就不是给大众看的
除了教学研究 都在工会期刊里

我国早前没有电影产业 也不需要导购
所谓的影评就是爱好者的读后感
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体
内容混杂 拉片和彩虹屁并存 各种档次的都有
看拉片的人当然远远没有彩虹屁多
到了互联网爆发后的时代
人人都有发言权
尤其电影在艺术之外也同时作为大众消费品
屁随处可闻之后 评论电影 在大众眼中成了完全没有专业门槛 谁都可以干的一件事儿
你不会听到有路人评价火箭的设计 却连狗都在评价电影
对于没有经过专业知识训练的他们来说
只要一句审美是主观的就可以发言了
更别说到了反精英时代 谁也别说谁的审美可以高过谁
这一点甚至在西方也是一样的

公众号时代就更别提了
像毒舌这个例子
我可以告诉您
他们的很多人都懂技术 会理论 有过专业或者非专业的训练
甚至12楼这些内容他们也能讲个七七八八
问题是 写那个并没人看 养活不了自己
毒舌现在写的那些东西才能火
这就是新时代的影评—他也不是导购 只是一种对娱乐消费本身的再消费

所以中国影评原本就不存在 现在更不存在
不做电影这行 但爱电影的人
当你觉得自己对电影的认知到了一个瓶颈
愿意去系统的读读书—这也算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好处
能对自己解释自己喜欢的段落为什么好
已经是对电影很大的尊重了




哦对了 前几天看到有个微博说毕志飞写的影评好 像博士的学术水平
学术个大几把水平
就是你国体制内套话大全
也就骗骗无辜的群众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