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专题讨论] 主机硬件制造成本和手柄模具的问题,不知是否有朋友明白。

这是PS、SS的三张主板图片,PS那个有独立RCA端子的是初期型号,改为复合式端子的是5001型号,SS的板子型号不详。
这三张图我看了很长时间不太理解,都说PS更新型号是为了节约制造成本,PS的两张图,除了取消RCA端子改为复合式,主板上的芯片位置换了地方,貌似也没什么大改动,那么成本省在哪里?据说后期型号的电容、电位器等原件换了价廉质优的型号,但是我实在看不出来。
另外土星的芯片数量与PS也差不多,为啥说土星的制造成本很高?难道是因为零件自产率低,参与硬件组成的厂商太多,想改结构简化设计无法协调那么多的厂商?据说PS的零件自产率能达到80%,所以改结构方便很多。另外SFC的索尼零件占整机比例好像是90%,我拆过SFC,板子上很多标有sony的芯片。

还有就是关于手柄的模具和贴纸,这是PS的无振动手柄(不喜欢震动柄,太重)和Ps3手柄。机身背面的铭牌,PS是模具直接版刻灌注的,而PS3是用贴纸的,哪一种方式节约成本?把贴纸粘到手柄上,这道工序是人工完成还是机器完成?

[ 本帖最后由 werety 于 2015-4-5 15:4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lemonninja 于 2015-4-8 00:04 发表
不同的IC芯片价格完全不一样,其中CPU的价格相对最贵。SS光32位的CPU就用一颗SH1加两颗SH2三颗成本怎么会不高。
PS的R3000 CPU后来好像也出过改版的,比如内部负责多边形顶点坐标矩阵运算的GTE单元改名叫什么GTE2了,估计是改进了生产工艺之类的,或许节约了成本。
想不通土星为啥乱用硬件乱花钱,给光驱还要单独做一个cpu,其实弄个廉价的DSP控制光驱完全可以的,PS也是这样做的。还有用68000来做声音部分的处理芯片感觉多余奢侈,价格应该比PS的SPU高处很多吧?或许32路PCM音源应该用68000来带,但问题是32路由必要吗,24路就有用了。世嘉是用街机的设计思路来设计土星,如果当年是2D当道,那么土星完全是个青面獠牙的大怪物,能用2d活动块砌出3D画面,可见2d之强,不过PS的设计思路有更有针对性,而且索尼自己做自己产,没有什么外来厂家参与,调度上比较容易,在产品成型后期重新设计集成度很自由,反观土星的芯片太多了,真的没办法做二次集成,再说参与的公司太多,无法协调,真是吃了大亏,感觉土星的板子过于“傻大粗”,或许还可以再把面积缩小五分之一。
看啦7501的板子,貌似把之前的快页模式内存芯片做到了一块芯片上,而老型号是单独分成四块。芯片少了,电容少了,成本低了。总的来说索尼早些年在家电领域的技术积淀用在电玩领域是非常合适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wyswlg520 于 2015-4-8 00:53 发表
SONY一直都有自己的工厂,有自己的设计生产人员,SONY的电器主板全是自己设计生产的,例如日本的SKZ工厂,墨西哥工厂,看主板颜色走线就知道是出自SONY本身,企业经营成本巨大不是SEGA可比的,土星的主板要说多差,集 ...
早年看过一篇长文“久多良木的PS革命”,文中提到Ps发售之后久多良木也没有解散设计队伍,因为要考虑到日后的硬件精简问题,因为设计、硬件、生产,全都是索尼自己的,所以二次精简设计比多家公司参与的土星要来得容易。
早年索尼参与的SFC也是精简的不错,老版主机独立的声卡到后来也变成集成的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angjuniori 于 2015-4-9 00:0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说的是  经常看到PS PS2读取的时候 画面会显示半个场   瞬间垂直分辨率减半  SS DC就不多见
最近玩PS的恐龙危机1,全3D背景的那个,发现每次进状态菜单之后再退回到游戏画面的时候,游戏画面会瞬间成网格状,好像是分辨率降低了,然后又马上恢复了,不知道是不是您说的那种原因。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