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都说现在国内烂片云集是观众给惯的,但你不去看一遍怎么能得出这片是烂片呢

引用:
原帖由 leyoung 于 2017-10-8 12:0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这就是现在某些水军或者审美不够硬要装逼的“影评家”的调调。很多垃圾,看海报,看演职员,看预告片,基本就有个判断了,还用得着去看?
所以我连影评都不看他们的。

水军不说了,那根本就是假的。这种影评家说的不是假的,而是伪的,就是人家是真自己拿钱买票或者是媒体赠票去看了的,看完了写的影评各种空洞的词往上套,实际内容都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说到底就是支离破碎满篇空话。就这些垃圾片子就得需要这种垃圾影评,这是匹配的。因为找认同和找信息是人的基本诉求,于是不仅发行方,连普通观众都需要有这种捧臭脚的影评人,因为希望能从电影里好歹找到一些好的东西,说服自己“我看的这片子也没那么差”。现在大量的网媒平媒上都是这些玩意,经过这些媒体的采用,这些影评家就更理直气壮,这种搅屎的活总要有人干,你清高你不干那就找乐意干的干,就这么个循环。

说到底还是电影作品本身是根源。空洞的措辞只能用在垃圾上,读者看不出来。等真正的好作品出来大家一起写,读者一眼就看出来你这写的什么玩意扯了半天扯不到点子上。好作品多了,这种伪影评家自然就被淘汰了。

这种屎电影和伪影评还带来另外一个后果:好电影衍生的真影评水平一直提升不上来,因为本土电影水平太低,那些想写好影评的人是真的写不出来,无米之炊的节奏,于是要么转向国外作品,要么只能在国内自己的圈子层面自说自话。对国外作品的影评除非走技术流,否则永远是隔靴搔痒,文化差异太大,海外作品票房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很难解释。而自说自话的一般都会从吐槽发展到输出价值观进而碰意识形态的红线。最后活的滋润的还是这些伪影评家。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