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阴谋论:任天堂内部大乱斗 密谋推翻岩田聪统治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14-8-4 12:21 发表
在苹果安卓上试水才作数。因为你要做的并不是爱立信那点儿市场,而是苹果手机平板,安卓系统的设备。对吧?

为什么不做呢?
是在安卓上啊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14-8-4 12:24 发表
哦,请告诉我安卓设备上的战神最新正统续作,还有船长的正统续作在哪儿下?

我虽然不感兴趣,不过也愿意去见识一下。
安卓上试水,你怎么越改条件越苛刻...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14-8-4 12:29 发表
不拿出看家作品投入,怎么能试出水深?你真有意思了。

当年FC去美国试水,用的软件可是马里奥啊。
当然可以试出来,都上看家游戏了,试水的意义也没有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14-8-4 12:32 发表
怎么试得出来?那你的意思是当年FC在美国的试水没有意义?
是的,投入大量资源前提下,如果失败也损失巨大,无法体现试水规避风险的用途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14-8-4 12:38 发表
嗯,在这种连你也认为失败则损失巨大的前提下,你却要任地狱把马里奥,口袋妖怪这些看家作品全部丢上手机。居心是不是自己暴露了?

既然自己已经显露了自己的用心险恶,那就不用说什么了。已经什么都明白了。
任现在损失也巨大,本来就是穷则思变,如果能混得好,当然不用转型 比如人说的健身什么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14-8-4 12:43 发表
已经沦落到要卖大楼和SE股份凑财报数字的SONY,有立场说这些话么?穷则思变,这话说得好,什么时候索尼把大楼买回来,股票重新能在英国上市交易,什么时候你再来说这种话吧。

当年PS3仙台大佛之辱何甚,你怎么不去劝SCE穷则思变呢?
索尼一直在变,也是穷则思变嘛
Sce也一样,否则也没有改变思路的ps4了,任宁愿做健身也不做手游,都是转型,比较奇怪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14-8-4 12:48 发表
要变到你希望任地狱变得那样才行,我热切期望能在安卓平板或者苹果手机上玩到战神正统作和船长正统作,你说怎么样?
这当然没问题,只不过我觉得任天堂转型健身不如转型手游,而索尼在手机上处神海不如在ps4上出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8-4 12:55 发表
做什么都得一步一步来,任天堂连其他平台下载游戏15美元的定价都无法接受,你怎么可能跟他们谈手游的5美元甚至免费?
所以任天堂现在连转型主机第三方都不干,更别提做手游了,跑到别的平台就等于别人做主,要遵循别人的规则
说任天堂每一作的素质跟手游一样有点偏激了,但各种奶粉新马只有15美元的素质却卖40乃至60倒是事实
口袋妖怪卖40美元倒还说得过去,好歹是工作量庞大的正经RPG

实际上从今年任天堂已经发现了定价过高影响销量的问题,WiiU的蘑菇队长只卖40美元而不是60美元
如果任天堂不入驻google play,自己单独弄个商店,应该是有自主权的吧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8-4 13:04 发表
任天堂可以不入驻google play不入驻ios,自己弄手机自己架商店
但这样一来就丧失了手机装机量庞大的这个优势,限制了游戏受众群
而且就算你自己出手机,基本也要跟着行业的规矩走,除非你在手机业的能量大到可以违背规矩
任天堂在主机行业有违背的资本,在手机领域显然没有

关于任天堂未来的走向,今年E3前后官方积极放风的只有“下一代主机和掌机融合”这一条,而且是岩田和宫本两个人一唱一和前后放风。健康设备能不能搞成都是个问题,因为这个不取决于任天堂自己,还要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我觉得就算讨论任天堂出手游也不是现在,而是下一代主机和掌机出现以后的事,如果新的硬件成功了,那就没必要谈转型,失败了谈转型,也是先谈转型第三方,直接一路跑到手机上,思维是不是太跳跃了点
况且今年E3任天堂体现的倾向就是弱化掌机恶补高清技术(能补到什么程度另一说,目标上至少补到其他公司PS3/360初期的水平吧),这种倾向就注定了未来转型也是先考虑主机第三方而非手游
像amazon那样自己搞商店也可以吧,手机还是安卓的

我倒觉得现在出才是时候,因为3ds上的游戏差不多出完了,如果任天堂现在安卓上出个动物森林,和3ds版联动,对其平台影响是最小的,等下代机来不及了,因为任天堂的软件销量在大幅萎缩,未来受众基本跑完,对于以游戏为主要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在别人主机上出游戏,等于宣布放弃第一方,但在手机上处则未必

本帖最后由 yfl1 于 2014-8-4 13:11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zafm0861  于 2014-8-4 13:09 发表
原来是lady大战杠神

难怪这么多页
小别胜新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finalx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4-8-4 16:43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8-4 13:15 发表
下一代主机掌机合并就是为了解决开发人员有限无法双线作战导致一头紧一头松的问题

所谓“3DS游戏差不多出完了”的背后是任天堂的开发人员把精力放在了WiiU上,E3公布的那堆新作能卖多少,谁也不知道,但就算卖不出去任天堂也要做,因为不做的话技术上落下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不是销量减少的金钱损失能相比的。任天堂还有现金储备,还赔得起,但技术上继续落后就不是用钱能解决的事了。

所以E3上任天堂透露的近期方向就是重心转向高清,淡化掌机,在这个大前提下谈手游实在很不靠谱
任天堂商业上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技术方面的,再恶补这点也无事无补,或者说为时过晚了,因为自身主机在性能上先天就不足

现在任天堂想办法解决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如何面对受众日益萎缩且得不到新血的问题,做新主机和掌机对此基本没有正面效果

至于磨练开发技术的问题,现在的高端手机平板和wiiu的性能差距也不算大,正好让任天堂开始熟悉所谓跨平台开发,一举两得啊

本帖最后由 yfl1 于 2014-8-4 13:25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8-4 13:31 发表
你去看看E3的游戏阵容,大部分作品都没用到平板,而是回到了NGC时代走传统操作的思路(大乱斗豪华版干脆送了个NGC手柄)
如果任天堂今年就认真考虑转型手游,那你应该看到更多的触摸游戏才对
任天堂现在是当转而没转,所以说形势紧急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东东球.  于 2014-8-4 13:42 发表
这算是3个煞笔为了个小的不能再小众娱乐平台吵得不开交么,这出息
能换个马甲吗?东东球也算论坛名人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8-4 14:12 发表
E3后董事会没有直接把岩田赶跑,这至少证明了目前董事会没有除掉岩田的意思,其他问题我就不谈了

如果他们真想除掉岩田,现在有的是借口,WiiU销量不佳,而且岩田本人健康不好(胆管肿瘤)

没除掉,不能证明他们都跟岩田一条心,但至少证明了没人愿意接手现在这个摊子,那还不如让岩田自己玩。原因也很简单,技术力落后、WiiU销量比Wii大幅下滑这些问题都是岩田造成的,而且都是很严重的问题,短时间内不可能彻底解决。岩田留下了这么多负面问题,哪个接盘的愿意帮他解决?问题不是自己留下的,但新人解决不好一样要滚蛋,还要背上骂名。

这种情况不论是在商场还是政界都不难理解,面对一个烂摊子,主动接盘的人就两种:要么是真正的天才,任何颓势都能立刻逆转;要么是想当官想疯了的人,不论摊子多烂都要当一次,因为自己之前没什么美名,上来刷一次存在感,也就不在乎多一次污名。

显然这两种人在任天堂的董事会里都不存在,所以岩田这个位子暂时还要继续坐下去
你的意思是任天堂现在还不想转手机,而我说的任天堂现在不转就晚了没什么关系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4-8-4 14:16 发表
没关系啊,我说的就是董事会现在的看法
董事会不见得跟岩田一条心,但谁都不想担责任,所以暂时就让岩田继续在这个烂摊子上玩吧
所以我和你说的不是一件事,我也知道任天堂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对路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