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冈本吉起:因为5510日元,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abiao  于 2025-4-2 01:20 发表
80年代能拿10万日元啊,怪不得一个人上班可以养一家了。
显然十万不多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25-4-2 01:39 发表
多的

当年游戏很贵是因为卡带成本真的高
光碟时代开始游戏占工资的比例就很低了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被称为“泡沫经济时代”。这一阶段的日本收入和物价水平呈现出以下特点:

---

1. 收入水平
- 人均年收入:  
  - 1980年约 200万日元(约合1万美元,按当时汇率),到1989年增长至约 400万日元(约合3万美元)。  
  - 白领阶层(如大企业员工)年薪可达 500万~800万日元,部分高管或金融从业者收入更高。
- 国际对比:  
  - 1987年日本人均GDP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 普通工薪族的收入足以支撑购房、购车和海外旅行。

---

2. 物价水平(代表性商品价格)
- 食品:  
  - 一碗拉面:300~500日元  
  - 1公斤大米:500~700日元  
  - 1升牛奶:200日元  
- 住房:  
  - 东京市区公寓(60㎡):3000万~5000万日元(泡沫后期价格飙升)。  
  - 租房月租金(市中心1DK公寓):8万~15万日元。  
- 消费品:  
  - 索尼Walkman随身听:2万~4万日元  
  - 丰田卡罗拉汽车:100万~150万日元  
- 服务:  
  - 出租车起步价:500~600日元  
  - 电影票:1200~1800日元  

---

3. 经济背景与泡沫特征
- 资产价格膨胀:  
  - 地价和股价疯狂上涨,东京银座地价在1989年达到 1亿日元/平方米的峰值。  
  - 日经指数从1980年的约6000点飙升至1989年的 38915点(历史最高)。  
- 消费狂热:  
  - 奢侈品(如LV包、劳力士手表)成为身份象征,海外购物潮兴起。  
  - 企业高额年终奖(如“年终奖1000万日元”的新闻常见)。  
- 物价稳定性:  
  - 日常消费品通胀率较低(约1~2%),但资产价格(房地产、股票)泡沫严重。  

---

4. 汇率与购买力
- 汇率波动:  
  -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从1980年 1美元≈240日元升至1989年 1美元≈120日元。  
  - 日元升值提升了日本人的海外购买力,但也打击了出口行业。  
- 实际购买力:  
  - 普通家庭可负担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但泡沫后期房价远超工薪阶层承受能力。  

---

5. 泡沫破裂后的影响
- 1991年泡沫破裂后,地价股价暴跌,日本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收入增长停滞,物价通缩,但80年代的高收入和繁荣景象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

总结  
80年代的日本是“高收入、相对低物价(日常消费)+ 天价资产”的组合,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泡沫经济也为后续的长期衰退埋下伏笔。


工资10万显然是太低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