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9 12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PSN二三档会员一周年,再谈订阅制

虽然之前写过几篇帖子,我的立场似乎是挺微软的,不过我实际上更偏向于挺游戏订阅制这个模式,我认为订阅制是可以在买断制和免费游戏之间做出很好的补充,只是微软在这个模式上更加坚定,投入更多而已。

我认为游戏的发展模式其实跟影视行业有种莫名的契合
初期:电影靠票房→买断制与销量
发展:免费电视靠广告,广告商付费制作节目,部分电视用户会买广告商产品→免费游戏与付费模式
衍生:订阅制流媒体靠付费用户→订阅制与会员

所以部分订阅制游戏模式的可能性也会在订阅制流媒体中找多共同点。


《赛博朋克:边缘行者》与《完美音浪》
《边缘行者》是去年高评价的奈飞动画,如果你问我这作品最大的印象是什么,我认为是拥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OVA全盛时期的特点的作品,包括较高质量的作画水平和大尺度的内容展现,也就剧情可能相对欠缺一些新意。如果不是订阅制,《边缘行者》几乎没有办法可以同时保证“较高质量的作画水平”和“大尺度的内容”两个优点,毕竟正规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是不可能有大尺度内容,而深夜时段又不可能有大投入。订阅制流媒体相当于把全世界小众题材的用户资源集合起来,让小众的内容也有其生存空间。

虽然《完美音浪》不是订阅制下的产物,但却是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订阅制优势的作品,我认为《完美音浪》就很有PS2时期游戏的特点,有创新,完成度高,也很好玩。有人认为,看XGP的游戏库时,就像PS2时期淘碟一样,这也是很好的说法,订阅制上有公认的好游戏,有小众精品,更有很差的作品。对比一下PS1,PS2时期各大厂在游戏推出的数量和类型丰富度,这种百花齐放的行业形态,不比现在大厂都追求四平八稳的3A游戏形态要有趣得多?


买断制有其自身的弊端,订阅制也从来不是大锅饭
正如开头的比喻,买断制现在的问题就跟电影院上好莱坞大片一样,大部分精力都在高投入高回报,不敢创新。有人还说,买断制下的索尼对游戏还有所追求,我真的很想问,像《往日不再》《地平线》《蜘蛛侠》甚至《战神 诸神黄昏》在游戏上除了销量外有什么追求?简直就如同《速度与激情》和漫威大片一样,用最成熟产业的模式,面向最大众化的市场,赚最多的钱。说到有所追求,这几个游戏加起来,可能还不如XGP上《隐迹渐现》。

在以前,一个《生化危机》转一下形式,可以变成《恐龙危机》,《鬼武者》和《鬼泣》,换成现在,巴不得什么游戏都叫《生化危机》。开发《鬼武者》赚30%,开发《生化危机》赚50%,作为公司会怎么选?哪个游戏赚钱,哪种类型赚钱,就加大投入,久而久之,变成恶性循环,这就是买断制目前衍生出最大的问题。这种情况,几乎遍及除任天堂外所有大厂,不是3A,就是年货,或者是年货3A。


至于大锅饭,我认为在资本市场从来就不可能有大锅饭,订阅制的出现,不过把工作室的业绩评分从销量的作为主要评价,打散成更多维度的评价,比如媒体评分,玩家评分,玩家人数和时长等等,从某个方面来说,多维度评价显然比销量为主要评价要合理和公平一些。作为比较,订阅制下的影视作品同样有被砍掉,而在XGP的微软工作室也不等于铁饭碗。如果你认为一个工作室可能因为游戏销量而裁掉,为什么你不会认为一个工作室可能因为游戏评价差和游玩人数少而裁掉呢?如果认为"收保底"的制作模式不可能出好作品,那么一直是"收保底"的电视剧制作是不是也没有好作品?

反过来,在没有销量压力下,作为创造者是不是有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不需要为销量去迎合更多的人而做相同的作品,而做一些可能小众但高评价的作品?跟买断制不同,订阅制赚钱机制靠会员数量,会员扩大靠的是丰富的内容而不是重复的内容,游戏制作导向方面肯定是更鼓励多元化而不是只追求大众化。

在买断制主导下,游戏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几乎都落到独立游戏上,但独立游戏有个问题就是可能因为缺乏资本推动或人手不足,成功的作品之后往往难产,看《空洞骑士》《蔚蓝》《inside》等等,续作都是5年以上。反过来正规公司,直到PS3的开发规模下,《恶魔之魂》发售到《黑暗之魂》的发售也不过2年半时间。虽然即使有订阅制,大公司也肯定以买断制的基准制作游戏,但正如订阅制流媒体也模糊了电影与电视的界线,让一些电影演员和导演参与剧集制作,说不定等到订阅制游戏取得一定成果时,大厂也会愿意投入部分资源用作创新或培训人才的目的去制作符合订阅制模式的游戏。


在我看来,XGP就是office,XBOX就是windows,b社动视相当于excel,《星空》等独占作品就相当于AI功能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XBOXONE就是惨败了,所谓穷则变,XGP就是这个“变”。虽然XGP肯定不可能有office那么成功,但微软的目标肯定是把XGP按office的方式去打造。可能很多人,依旧用传统观念把主机大战的输赢去考虑微软的策略,但如果你把微软现在的模式,看成是一个有自己主机的第三方厂商,会不会有种更豁然开朗的感觉?《星空》的独占不是为了XBOX,而是为XGP可以进入更多的平台。有多少人会认为,微软是不愿意让XGP加入PS和NS平台?就像office不能在IOS或者安卓上使用一样?

至于微软会不会因为XGP垄断游戏市场,其实我觉等XGP能够有office一半成功再考虑吧。



从某个角度看,索尼的订阅制策略或者是更加符合买断制和订阅制功能互补的效果,但如果没有了微软那么激进的推广XGP策略,游戏订阅制也不可能在几年间快速发展,半桶水的态度说不定甚至可能已经让XGP惨淡收场,PSN的二三档会员都不会出现,游戏订阅制形式也就像前几年的VR一样昙花一现。我也希望订阅制游戏模式能出现更多有趣和创新的游戏作品甚至是游戏类型,给游戏界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而不是像电影院一样剩下各种特效大片和IP续作。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3 10:3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任何类比影视的问问自己,乃飞是让你订阅前,它提供的内容是不是都是自己买断了,主机可能吗?微软买断xb 版gta 6,只要订阅就白玩?
所以微软收购b社和动视,本质就是为了让XGP的内容更丰富,而不是给XBOX独占。



TOP

引用:
原帖由 Zechs 于 2023-5-24 08:3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杯赛被收购2年多了 XGP跟2年前比内容丰富了么?
不是只看新作的吧?成功收购后的21年3月,20款b社游戏就加入了XGP里面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08:4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答非所问,微软怎么收购,他也无法做到乃飞模式
1除订阅外对绝大多数用户无其他费用,主机要买游戏,还要内购
2基本所有内容都在订阅里,你觉得可能么
难道奈飞模式就等于全部?你用奈飞,也看不到HBO和迪士尼的片子,也可能要上电影院看新片,要上免费电视看新闻报道。

何况我也没有认为XGP等于奈飞模式,我说的是“部分订阅制游戏模式的可能性也会在订阅制流媒体中找多共同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Zechs 于 2023-5-24 08:5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21年已经有13款杯赛的游戏在PSnow里了,杯赛老游戏进XGP和“收购能丰富内容”有关么?
这些游戏上PSnow不上XGP,那微软只能买下这些内容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08:55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如果游戏订阅和影视订阅在根本模式上有这样的差别,那么谈两者相似有啥意义呢?人和鱼都是2只眼,人能在水里呼吸吗
奈飞发展到13年《纸牌屋》之前,都没有自己的原创剧,没有人知道XGP发展到最后微软能不能靠自家内容就撑起整个XGP。

如果你已经用到人和鱼做诡辩,就没有值得讨论的空间了。
引用:
原帖由 Zechs 于 2023-5-24 09:0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老游戏进各家订阅是确定的事 即便杯赛现在属于微软了以前的老游戏也还在PS+里
这和“收购带来内容加强”有关么?难道今天收购动视是为了把2023年以前的动视游戏放进XGP么?
收购杯 ...
买下公司,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的内容都可以成为XGP的内容库,我不太明白你想反驳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09:1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很奇怪啊,纸牌屋和订阅有啥必然关系吗?难道以前电视台或者付费频道比如HBO 不投资制作影视?
是啊,确实很奇怪,《隐迹渐现》跟XGP有啥必然关系吗?难道以前免费游戏或者买断制游戏比如索尼 不投资制作RPG?

《Pentiment》在最近已经发售了,而这款游戏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1992年。
微软收购Bethesda和其他公司是Pentiment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部分原因还在于Xbox Game Pass。Sawyer对于历史小说类游戏的愿景仍然非常小众,但这也是为什么他认为《Pentiment》是一款理想的game Pass游戏。当玩家已经订阅了Game Pass时,他们便能够毫不犹豫地尝试像《Pentiment》这样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微软和Xbox的易用性部门帮助像《Pentiment》这样的小众游戏获得了更广泛的用户。《Pentiment》从概念到发行经历了30年的时间和一些挫折;然而,它的热烈欢迎证明了等待是值得的。(转自XBOX比价)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09:2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用鱼和人打比方就是说明游戏和影视差别很大,相似点不足以证明两者的订阅有可比性,热门剧集是吸引用户订阅的主力,你想第一时间买断都不行,需要等未来可能出影碟,而热门游戏你想 ...
我的帖子就是“部分订阅制游戏模式的可能性也会在订阅制流媒体中找多共同点”,用回你的诡辩,我想说的是人和鱼都能在水里游,原理都跟动力学有关,你非要说人和鱼都有眼,人不能在水里呼吸,你觉得这有意思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Zechs 于 2023-5-24 09: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所以微软收购b社和动视,本质就是为了让XGP的内容更丰富,而不是给XBOX独占。
收购让XGP内容丰富了么?
只是为了增加XGP的内容花70B美元收购游戏发行商微软董事会能亮绿灯?
XG ...
很多投资本身就是炒预期,只在乎眼前的话,14年微软就不会以25亿美元收购《Minecraft》开发商Mojang。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09:5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乃飞拍纸牌屋目标是爆款,结果你类比penitent
真看不懂你想说啥了,人和鱼都是动物,明白了233
《纸牌屋》只是说明奈飞的内容,最早也不是买断。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10:0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都是买断,即使不是自制,比如friends ,乃飞就是自己掏钱买几年的版权,订阅用户就可以看,而微软绝对做不到买断gta 给xgp 用户玩
那买几年版权跟现在第三方入库有什么区别?微软绝对做不到买断gta 给xgp 用户玩,现在奈飞也不可能播迪士尼电影。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10:0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233

所以你根本不在讨论啊,自己告诉自己说的对有啥意义…

我第一帖就说了,乃飞让你看friends, 就是自己买断,订阅者看不看,花费不变,微软让xb 用户玩gta, 就只能靠用户自 ...
你确定你明白我的意思?GTA6就是《复仇者联盟4》,你第一时间想看,肯定是去电影院(买断),之后可以在迪士尼+上看,当然GTA6可能是几年后才上订阅制了,也不一定上XGP。

XGP是订阅制不是包括了所有买断制的好吧?

你现在的意思是把XGP等同于XBOX商店了。

[ 本帖最后由 亿个亿 于 2023-5-24 10: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10:1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那么两者还有啥可比性?你订阅乃飞后还在乃飞上买另外付费点播的电影吗?乃飞主打的热门影视是不是都不需要另外付费?
你把XGP等同XBOX商店啦,你有没有搞清楚两者关系?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10:1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问题是,影视订阅就是如此啊,乃飞会在自己的热门影视上做付费点播而不是订阅即看吗?
原来你一直把XGP等同XBOX商店?你在XGP上游戏不是订阅即玩?你在XGP的订阅不等于你拥有XBOX商店上所有游戏,你已经基本逻辑都搞错?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10:2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所以我问你觉得游戏订阅能首发大作吗,乃飞自己的旗舰影视都是首发订阅的
只要收购了就行,所以要收购b社和动视,如果R星愿意被收购而且价格合理,GTA6也不是不可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yfl2 于 2023-5-24 10:2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为啥要收购呢?乃飞就不需要,它可以买断某片版权,这就是两者差别
R星愿意卖,难道微软不愿意买?你先搞清楚,收购公司都是最后办法,收了公司不用养人啊?你不愿意加入XGP,但愿意被收购,价格合理,就收了。

TOP

 19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