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花,草,树,叶

昏,你居然这几天收了这么多^^
MAMIYA的很不错,色彩比较纯

我的PENTACON 135/2.8退掉了,这次出去的主力镜头是CZJ135
个人也很满意


TOP

到手这个头内镜片边缘状态有问题,我和一个北京的CZ友电话讨论了半天后,决定退了这只头

你的135/2.8的内镜片边缘是什么颜色



TOP

主要是看镜片的边缘镜筒的反光色彩?你的是什么色彩?黄色还是灰黑色?

TO 老D
俄头我实在还是觉得有些浪费钱……只能当作种味道来玩
55/1.8是只好头的,放弃确实可惜了点

至于清洗我觉得这个没必要做还是不要去做比较好,毕竟打开后再还原就差了不少了
少量的微尘没关系的吧,如果是镀膜老化,那就不该要了



TOP

不不不,这个边缘的镜筒反光的色彩对于这只头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仅是成像方面了
而是成色镜头状态方面了

TOP

俄头我还是就觉得85/2好,也要收到F4以后才锐利,不过现在已经炒上去了

威达是出了名的价格被严重低估的牌子,M42是他最辉煌的时代,虽然都是OEM的头子,但是确实不错,威达的135/2.8有合适的我也会拿下,这个牌子我从一开始就在关注

关键是打开后回位都是靠经验装回去,没有原厂的调试标准和仪器,那是很难回到这个头的最佳状态了.开就开吧,反正都是便宜的,装回去能达到什么状态就看师傅的经验了.

beroflex是个邮寄厂商的牌子吧,镜头是在日本OEM的,再进一步我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OEM厂是那家,富士光学OEM的镜头是很牛的.说实话我觉得PENTACON29/2.8比BREROFLEX28/2.8好很多,当然价格也高很多去了,PENTACON29/2.8要收到F5.6后才很NB,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推荐的时候都觉得这个头不太值

TOP

www.wholesaledigital.co.za/m42home.htm

这里有很多M42头的样片和评价

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TOP

好象还是没说清楚……不是镀膜的色彩……而是边缘那一圈镜筒的色彩…………


TOP

这些头子数码上确实差距没那么大,这点是明白的啦
胶片上确实我觉得差别还是有点大,手里2个美能达的头子和三个东菜头拍出来的确实分别很大

俄头那个太阳神85/1.5现在市面上比较多,有兴趣到是可以搞个来玩玩
尤比姐儿85/2全开光圈味道很独特,我还是蛮喜欢这只镜,可惜现在价格觉得不合算

绿标的头不好看见啊…………

那个人的网站只能做参考用啦

我也没用过BEROFLEX,PENTACON29/2.8我大概也不会入,这颗我觉得一般般,所以差别只是从你拍的片子和屋脊里翻过的PENTACON 29/2.8的图片的比较看来的,当然也和我自己对PENTACON的使用的感觉有关.
beroflex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也就是你那颗28/2.8吧,我印象中好象还没见过其他焦段的出现

TOP

绿标的ebay上都难得一见啦

今天发觉在日本还有不少老头子,有个网站上很多少见的东,西德的m42头
不过价格很高,czj35/2.4mc要2w6日元,比国内炒家都高很多

我觉得是没多大必要买一筐镜头啦,从庞大的镜头群里选些精品的就行啦,自己实际需要用到的也就几只啦




TOP

这个镜头的镜片结构是浮动镜片,镜片是卡进去的,所以镜片边缘的镜筒反光色彩只有灰黑色是正常的,如果出现其他的色彩,那就不太正常,我这只就是出现了类似胶一样的黄色,我发现后直接就试都不试镜头就退了.我猜测起码都是打开过做过维护,做糟糕的可能性是动过修理.

跑焦应该和接圈有关系啦,你换个圈试下,国产便宜的50块不到,日本的也就200多

CZJ35/2.4 900多那里能拿到?能拿到我就去拿了,有了这只,这个焦段我就不考虑其他镜头了.




TOP

to calven

其实手里数码的片子还积累了很多,有几个主题都在慢慢整理中,思路通畅了就放出来。
胶片部分,五一出去的,平扫的部分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主要是没时间去做底扫,下周应该就有时间去做了。
唉,现在重回胶片后确实对DSLR的兴趣淡了不少,胶片这效果,DSLR差多了,下半年决定吧。

to Zo

弱光下,胶片没那么好控制了,还是数码在弱光下好用,解开了束缚

to 老D
那个ALPA的卖家不降价,我已经放弃了,你有兴趣就去接这只吧

TOP

主要这个焦段我有太多想要的镜头了,主力镜头是德国兄弟,这只弄来了也没多少可用的时候

这只可能会是颗出类拔萃的好头,也可能是只就值300块的CHINON便宜货

TOP

这种空气感我自己这样去理解

这个概念的本身源于绘画中的空气透视,是种绘画中表示景深的一种方法,在西方源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是发明者之一,当物体距离渐远时,会带有空气的颜色,也就是说物体在一段距离外看起来不同,就在于你是透过空气这层薄纱在观看,而这层薄纱并非是完全透明的,而是一个过滤器,只让某些波长的光线透过,冷色可以轻易通过,而暖色就容易被过滤掉。

而这种技法并非西方特有,在东方的中国山水画和日本屛风绘画中也经常运用。只不过东方的运用技巧更多的并不是依靠色彩,而是巧妙的运用了本身表面质地的色彩.

那么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我们透过老头子的镜片和早期镀膜这层薄纱去拍摄物体的时候,同样这层薄纱因为当时技术和工艺的限制,在允许光线通过的时候没有现代镀膜这么先进,能够最大的限度允许各种波长的光线通过,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空气色彩和层次感更丰富的结果.

空气透视的拉丁文是sfumato=渲染层次

而我们在摄影中理解到的空气感我个人觉得并不单纯的空气透视这一技巧,而是融合了
立体感,重叠,物体相对大小等透视技巧后的综合感觉.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