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代发】【游戏城寨】【城寨茶馆 LV32】讨论征集——Wii,拓展游戏业

对这话题有兴趣

对某杂志面向的读者没兴趣

so

路过……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碧辉煌 于 2007-6-13 20:17 发表

丫的就是那个BD的马甲吧
我看BD没这水平……



TOP

引用:
一个产业向更多受众伸展的时候,它的技术门槛必须放低,价格必须首先被接受
引用:
■ iPod从来就不便宜,iPod的成功不是低价的成功。相反,在MP3便携播放器效仿者铺天盖地兴起之后,iPod几乎成了数字音乐播放器的价格顶端。但为什么iPod还能占到最大的份额?根本靠的是技术创新。
我更同意索饭的观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卖哥 于 2007-6-13 12:35 发表
国外照样存在对于游戏的额外限制,电影有分级制度,游戏也有,但不同的是游戏的分级经常出现争议,而且一般都是说之前定低了的,社会舆论就对游戏特别不放心。而且没有听说谁要禁书禁电视禁电影的,但是一年总会有一两个SB议员会提议禁游戏。德国电影可以有死人场面,游戏里就不行,僵尸围城据说要被改成全是机器人,不是分级制度的问题了,是直接枪毙掉不允许这种存在。
说好不参与这个话题。

以下只是对卖哥的一部分认识稍微做点辨正:

分级制度和内容审查是两个概念。

分级制度,比如我们熟悉的ESA(全美互动娱乐软件协会)推出的“ESRB”系统。

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政府主导的分级系统。实际上ESRB并非政府强制的分级系统,而是非政府的行业组织ESA推行的分级制度。ESA由美国娱乐软件发行商自愿加入,其会员的销售总额占了全美娱乐软件73亿美元销售额的90%。所以这个行业性组织占有绝对的代表性和公信力。

(ESA前主席Doug Lowenstein接受采访时称):“美国游戏发行商支持ESRB的分级系统,是因为他们相信志愿的分级系统比政府的强制规章更有效。为游戏定级是收费的。ESRB体系也是独立于ESA的团体。”

可见,定级不但不强制,而且反而还要向非政府组织缴纳费用。如果因为评级而影响了游戏的销量,后果发行商自己承担,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由此可见美国商业文化的民主性和“企业公民”的意识是多么地完善!分级完全是软件商的自愿、自主行为。

德国的案例也是这样,卖哥存在误读。那个事件的具体详情我翻译过一篇报道。简单地说,《僵尸围城》不能上市,是因为德国的游戏评级机构拒绝对这款游戏做出评级。而没有评级的游戏,是不允许以“合法出版物”的身份上架销售的,只能以“原版引进”的方式卖。所以德国政府或机构并没有“查封”这款游戏,在德国也是可以买到引进版的《僵尸围城》的。

由此可见,尽管暴力话题成为了电子游戏内容的一个“话柄”,在欧美主要电子游戏产业发达国家,宗教势力、政治团体、舆论传媒都在以各种方式或客观、或无知、或出于种种目的以“反暴力”为借口,但实际对电子游戏产业的销量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这点从GTA SA中爆出“热咖啡”事件之后的处理也可以看出。游戏并没有被“封杀”,经过“技术处理”之后,依然以合法的途径继续销售。

美国那些议员虽然提交“禁止暴力电子游戏”的议案,但要知道每年美国议员提交的五花八门怪里怪气的议案多了,大部分甚至都不会被列入讨论程序。更不用说要从法律角度影响乃至瓦解美国已经十分成熟的“开发商-发行商-零售商”软件发行体制几乎和美国限制枪支贩卖一样困难。

所以,恐怕电视新闻里出现“接某部委通知,查封以下网络游戏”的场面只是极其个别国家的个别现象。而“暴力影响了电子游戏的体面”这种论调,恕我直言,客观上是在给那些政客捧场。这番话从猫叔嘴里说出来我也不奇怪,因为显然他并属于美国那个体系,身在其外,说话轻松罢了。

TOP

德国的事情我原文找到了
引用:
僵尸游戏《僵尸围城》遭“封杀”事件得到澄清
发布时间:2006-07-21 15:24:30
文字提供: TGFC RestlessDream

  日前有媒体报道德国的游戏评级机构 USK 将在德国境内 “封杀”Capcom即将发售的Xbox 360僵尸游戏《僵尸围城》Dead Rising。好在目前已经有多个相关机构的官方人士就此事向GamesIndustry.biz网站做了澄清。

  评级机构USK的官员 Marek Kingelstein说:“USK没有封杀一款游戏的权力,我们只是对有可能在推向市场后遭到封杀的游戏,事先就拒绝做出评级。但没有评级的游戏依然可以上市销售,可以做广告。在游戏发售前就封杀是一种内容审查,而在德国这种审查是违法的。

  但是,Kingelstein继续解释到,游戏在发售后则有可能遭到封杀。另一个负责审查的机构BPjM可以禁止该游戏的包装在店头展示,并只能通过“柜下销售”卖给成年人。

  BPjM的这些权力不适用于经过USK评级的游戏——也就是说,如果USK拒绝对一款游戏评级,那么这款游戏的展示、销售,乃至通过各种渠道的广告都有可能受到BPjM的管制。

  根据德国这套复杂的审查和评级机制——也因为没有经过评级的游戏内容会违反Xbox 360内建的“家长控制”系统——所以微软不会允许任何发行商发售没有经过评级的Xbox 360游戏。

  微软的Xbox平台经理Boris Schneider-Johne在其个人blog中写到:“《僵尸围城》可以在德国合法销售,但不会被出版发行。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荒唐。去和政治家们理论吧。”

  他还写道:“一款没有年龄限制评级的游戏是很罕见的,而且对消费者和发行商来说都是个麻烦软件。微软(在我看来)不会随便打破严格的年龄限制制度——因为这等于破坏了(360中内建的)家长控制系统,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的。”

  “Xbox 360中的家长控制系统允许成年玩家充分享受游戏内容,而确保孩子不会接触到不合适的内容。这套系统和各个国家的游戏评级制度相匹配。只要我们对每款游戏做出评级,那就天下太平。”

  所以,这次的事件有个奇怪的结果——《僵尸围城》没有在德国被“封杀”,但因为USK拒绝对这款作品评级,所以事实上取消了这款游戏在该国出现的可能性。这可能是一个技术和政治制度上的讽刺……但德国的玩家只好和僵尸kiss goodbye了……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