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口味太重,有什么不对?!——“暴力游戏”的自我辩护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引用:
原帖由 handsomeken 于 2007-6-24 17:56 发表
那ESRB和MPAA性质相同咯?
是啊,但是要进店卖和进院线公映就必须有MPAA评级,包括预告片,有为了分级砍内容的,这个跟内容审查性质一样还是只是分级呢?

MPAA的分级制度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的。因为 ...
电子游戏的发行制度就是参考电影业而建立的。原理上说是一样的。
你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所以就说两句好了

除了正常的主流发行体制,还有各种渠道让开发商的东西见到消费者。
ESRB也是发行商联合会ESA推出的评级体系,资源的,非强制。

评级是要收费的。其实很多小开发商/电影公司、独立电影不愿意评级、被拒绝评级,乃至根本没钱去评级

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独立发行、网络销售等方式向公众传播。

这个说来话长,你自己google好了

p.s. 你对“内容审查”太天真了。这和文字狱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不杀头而已。但是不让作品公开发行,无异于谋杀胎儿。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6-24 18:0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我要玩游戏 于 2007-6-24 18:02 发表
游戏和电影不一样的是,主机开发商会考量主机上的游戏数量和种类评级对用户和市场的影响。如果一味的依赖分级制度,并不能很好的限制某些游戏的数量,此类游戏数量多了,会给用户造成不好的印象,比如SS和DC末期 ...


说的好

但是作为一个自由主义战士,我要高呼……言论自由……

希望Postal 3顺利而邪恶地降生在Xbox 360上~~



TOP

引用:
原帖由 jump 于 2007-6-24 18:12 发表
我必须要指出,广义的文字狱是合理的。
你是什么阵营来着,守序邪恶?守序中立?我又忘了

反正无视你~


TOP

引用:
原帖由 我要玩游戏 于 2007-6-24 18:15 发表
在充满了无数思想狭隘的人类的地球上,真正的百花齐放还需要走很远很远………………
话说我一直想不通困惑的浪漫为什么被禁,难道恋尸癖就不能有自己的爱情电影么??:D
Dead Leaves?

DVD我收了~~恩~~

Not Rated~

TOP

引用:
原帖由 jump 于 2007-6-24 18:17 发表
秩序是高于盲目的个体诉求的。
嗯,我总是忘记这一点。

一定要警惕你

TOP

引用:
原帖由 我要玩游戏 于 2007-6-24 18:25 发表
数十年前,某电影里两人接吻。电影被禁了,有人告诉我“秩序是高于盲目的个体诉求的”。
今天困惑的浪漫被禁了,又有人告诉我“秩序是高于盲目的个体诉求的”。
人永远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盲目的个体诉求:D


他们会盲目地接吻么?

TOP

在泛道德论者面前,我想起了王二的话:想都不让想,恐怕真要干出来了

有些人是以精神禁欲为乐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262674 于 2007-6-25 00:20 发表
美国校园枪击案
这个“论据”终于被祭出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262674 于 2007-6-25 00:35 发表
还是请正视问题
正视什么问题?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maxzjc 于 2007-6-25 00:38 发表
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吧,分级都是按照年龄的,总不能规定党员可以玩那些,白领可以玩那些,学生干部可以玩那些,版主可以玩那些吧?
再说一遍,MAPP也好,ESRB也好,这些内容分级除了对受众年龄群进行必要的划分外,提供必要的“有价值的内容信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中立道德标签”。比如说,这部电影被标为PG13,提示“本片有色情场面”。这条消息本身不对“色情场面”做删减或道德评价。主要功能是告诉公众最好有家长陪同观看13岁以上的片子——这种信息其实是提供给家长、监护人的,并非少年儿童本身,内容分级的假设前提是“如果家长需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家长对孩子不负责,孩子在家里就能看到色情录像带,那不是内容分级出了问题,而是家长出了问题。

内容审查是直接阉割,无视年龄和受众群体,一律咔嚓。何种更符合现代文明,无须多说。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6-25 00: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xzjc 于 2007-6-25 00:51 发表
答非所问,人家是说年龄和受众群体能不能画等号,如果不能,为什么所有的分级都是针对年龄?
这帖里很多人所谓的“问题”,还是在于没有理解分级制度的运作

内容分级的对象是针对年龄的,但内容分级要发挥作用,是靠成年人的。而不能指望那些受限年龄的人主动“自我保护”

所以问题不在内容分级制度上,也不在游戏开发商上,而是社会公众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上。

简单地说,政客、媒体和公众合谋,有意无意把责任推了电子游戏。实际上,并不是电子游戏的错。

TOP

引用:
原帖由 maxzjc 于 2007-6-25 01:03 发表
推出限制级的内容而不标明当然是错的,

大量的推出限制级内容,然后说我标明了,我没非让你买,但客观上把这个市场和社会的视野都用这些限制级内容充斥了,这也是不负责任的。

批判的是后面这种情况,要不然毒品也可以标明请谨慎消费然后就进超市了。针对的不是分级制度,而是游戏厂商的态度,你们做一两个偶尔玩玩当然没关系,一窝蜂都来做,还越来越带劲,越来越夸张,还要自我辩护,那对不起,当然要敲打了。
首先,反复说了,ESRB是非政府组织,而且正式北美90%的发行商组成的行业协会推出的评级系统。去评级是资源的,还要厂商自掏腰包。
所以ESRB本身就是一种行业自律,是游戏业在承担自己的一部分社会责任,想公众进行明确的内容告知。

其次,游戏厂商对游戏当然有态度。Take2的GTA系列算是近年来有关“暴力游戏”话题的风暴眼,但实际上即便这两年的GTA-Like游戏“一窝蜂都来做,还越来越带劲,越来越夸张”,但销量、评价和对街头暴力文化的展示并没有一个超越GTA3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就回归了顶楼文章一个重要的落点:游戏毕竟是游戏,没有人能制作出一款纯暴力的游戏,还让它大卖。玩家买账GTA3,不完全是因为暴力,更是因为这款游戏开创了自由探索的模式,有其作为电子游戏的产品价值。

而封杀、过度的道德评价,会抹杀新游戏的创新意义,仅仅是因为“太血腥了”。实际上标为AO的游戏能推出的平台已经很有限,主机厂商也在维护和承担他们的社会责任。

一款Manhunt 2 被封或许是个案。但是GameSpot为什么立刻就采访了Postal 3的主创,谈起这些话题?因为“泛道德论”的危害和黑手面向的是整个游戏业。一个教堂都能为自己在一款架空历史的《抵抗》里露脸而把游戏公司告上法庭,卫道士们假借“道德”之名,还能干出些什么来?

TOP

各位的辩证法都学得好用得熟

不亏是社会主义祖国

TOP

引用:
原帖由 maxzjc 于 2007-6-25 01:22 发表
因为很多玩家,尤其是重度的玩家(重度的Hgame玩家也一样)都有被迫害妄想吧。国家因为版权问题禁了生化危机不还有很多很多人跳出来以此为暴力游戏喊冤么?

也许其实他们心里多少觉得这样的游戏有些过分,所以才会敏感的在任何风吹草动下都出来为自己忙着自我辩护,欲盖弥彰。
显然你对心理分析更有兴趣,而不是讨论分级制度的优劣利弊

这帖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大赞ESRB,大赞分级制度。还有就是要说,没有游戏开发商会蠢到把暴力作为唯一卖点而无视游戏自身的“乐趣第一”的规律,所以英国因为“暴力”去封杀游戏这种行为本身就很愚蠢。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6-25 01:2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xzjc 于 2007-6-25 01:30 发表
你过虑了,包含色情暴力血腥成分的游戏多了去了,像GTA和Manhunt这样被AO掉的有几个?GTA在游戏发展上地位因此被否认了吗?去掉那些内容之后GTA就被人超越了吗?没有吧,导致AO的根本就是些无谓的“越界”的内容。这些措施都是要对社会平均的价值观负责,而不是个别重口味玩家或者游戏开发商。这不是个仅仅是因为“太血腥了”的问题,被挑出来当出头鸟打的,都没什么问题,确实是过分了,不值得去辩护。

至于抵抗那个笑话,根本就是索尼现在喝口凉水都塞牙。这和现在大行其道的暴力色情游戏到了需要一点压制程度的情况有什么联系呢?
红字部分赞

其他不知所云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