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2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博大精深的汉语却无那般的精准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3:04 发表
因为我的结论来自于现代中日文的比较,而且是在普通文学上的表达。
诗词歌赋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拿例子出来没意义的,一来不是我领域。二来就算证明了诗词歌赋方面较之日文(只是假设)语境表达更好,但这也无法证明中文整体超越日文,更何况是现代中日文的比较
不是我的一亩三分地不插葱论

超越论

现代论

试问一只跛脚鸭说它自己认为“一只脚走路比两只脚走路更好”,其他摇摇摆摆两只脚走路路过的鸭子们会信么?

嘎嘎……

(嗯,我知道我又误解你了……唉……)


TOP

引用:
原帖由 erduoyan 于 2007-5-22 13:06 发表
夏木漱石到了英国一趟,对西洋文学彻底失望,所以要发扬日本人自己的文学,结果成了重镇
这也说明好的文学不能脱离语言和文化的母体环境
至于纯文学到当代集体SBL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也不单是日本
没错。当然那种失望可能也和一直折磨他的胃病和不怎么样的经济状况有关……

所以中西双修是很高的境界,越深入他种语言文学,越对自己的母语和文学传统有更深的认知

这方面说起来,“中西方的原典总算是都读过了”的钱锺书应该能奉献出更华丽的文学创造,而不仅仅是连他自己都不满意的《围城》,和机灵有余深刻不足的《人·兽·鬼》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3:13 发表
就事论事,一只脚走路有一只脚走路的好处。
你如果没有日文修养的话请你闭嘴,你没这个资格。这个台面上要讨论这个日文知识是必需的。
如有失礼望谅解,礼尚往来而已。


小朋友生气了……

好吧,我就不打扰了。不再回复你的发言


TOP

这么多页,说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真TMD浪费论坛资源……

法文的某些时态,包括阴阳性,英文和中文都无法表达,then what?

TOP

吃完饭洗完澡,这贴还在造楼……

玩C&C3去了,嗯~

TOP

嗯,某人退散后清净了不少

还是谈LZ要谈的中英互译吧

转篇以前的老文
引用:
本来是临时写的一篇小文章,想谈谈游戏相关的评论、资料的翻译……  
最近大家对汉化的讨论比较热烈,所以也奉上拙文,供大家参考~~  
要汉化游戏,工作量和技巧还要远远超出本文的范围
update: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回复,特别是pscj还特别置顶,
写的时候没有想太多,比较草率。而且是从老论坛过来,格式不太好,看起来很累吧~~
特别修订了一下,修正、美化格式,增加了更多例子和一些新的想法。
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发帖,讨论关于翻译的一切问题!
(叉包2006.03.23上)
============================

〔叉包饭斯的游戏英语翻译杂谈〕
=chinaavg06修正版=

首先,为什么从翻译开始?
叉包自己的翻译要比原创多。理由很简单,叉包认为,原创是容易的,但要有质量地原创是不易的。
翻译,是种学习的过程。看看老外是怎么写评论和功略的,是怎么在行文中表述观点的,对一个有志
于创作游戏评论、功略等文字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启示和积累。
所谓“厚积薄发”,希望各位能在翻译中体会到思考的乐趣,丰富自己的游戏观点和眼界。

= Part I〔基础翻译技巧〕=

1. 抛弃代词
the,this,that,his,her,its,one...诸如此类的指示代词,能省则省。
英文的语法有体现的要求,但中文只要上下文指代已经明确,就不用再翻。
这也是译文中最常见的毛病。

2. 的的不休
余光中先生曾特别撰文针砭这一行文大忌:一碰到形容词就上“的”,为了保证中文阅读时  
的流畅感,一定要会省“的”。实际上,汉语的形容词也是非常丰富的,不妨在选择形容词时
好好搜索一下脑袋里的库存,挑选那些最准确的形容词,他们往往都不带“的”。

3. 活用词性
有时形容词和动词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充当谓语。关键是看原句的意思重点在哪里。  
动词往往是一句句子最重要的成份,所以可以在翻译中按照汉语的习惯,用动词去强调原句
最重要的意思。


原句:对你的座驾的改装会提升你的车的性能以及级别。  
改句:改装自己的座驾,提升车的性能和级别。

4. 拆分挪移
汉语的语序和英文不同,要以我为主,不要受制于英文原句。原句如果连绵不断,就要砍,  
把长句拆成多条短句。一句话说不完的,宁可加个逗号另起一句。意思原来是堆放在一起的,
可以挪动。只要保证完整性即可。

长句的拆分可以从结构上把握(常见的各类从句),也可以从意思入手。

5. 抓大放小
翻译的功力,不在于你的单词记得多,也不在于你的文笔特别出众;而在于积累一种良好的语感,
能够迅速地抓住文章的文理逻辑和语言风格。大的基调把握准了,再推敲细节往往也就抽丝剥茧,
游刃有余。

与其纠缠于一字、一句,不如通篇概览一番,获得总体印象。也就是所谓的对“意群”的把握。


原文:Sounds like the Revolution is happening.
译文:“革命”看来蠢蠢欲动

6. 把握风格
不管什么文章,译者在理解了作者的意思以后,翻译的时候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将原作风格体现出来。
比如是开玩笑的,一定要注意用我们熟悉的方式向读者体现幽默的内涵。要把原文遣词造句所要营造  
的阅读效果再现出来。


原文:Gamers of all ilk—hardcore and casual alike—are chomping at the bits to revisit these famous games.
译文:上至铁杆死饭,下至菜鸟新手——形形色色的玩家们都在咬牙切齿地等着回味这些久负盛名的昨日大餐。

7. 选择字典
鲁迅先生说过翻译的时候: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虽然鲁迅的翻译不怎么样,太受原文限制,欠通达:p)
一本可信的好字典的确是必不可少的,金山词霸不是一本可信的好字典,只是最方便最流行的一本。
如果大家有类似“好易通”之类的PDA字典,大可不用金山。因为其中错漏百出,很容易误导译者。
如果单词量有一定积累,那么一般文章翻译中翻字典的频率并不高。因此时间充裕的话,英英字典  
也是不错的选择(从学习英语的角度说,应该培养自己只用英英字典的习惯;但为翻译故,看看英中字典里的表达和
用词做参考也是必要的)。

推荐大家使用干净清爽无残留的电子词典软件:Babylon,不但是免费的,还有更多在线词典可以无限扩容。有中英-英中词典。

8. 重新润饰
翻译完了一后,不看英文原文,忘掉自己是译者。尽可能以读者的身份把译文通读一遍。  
只要是不舒服的全部按照汉语的习惯改掉,哪怕损失一些忠实性也无大碍。关键是通畅合理,易读易懂。

除了语言习惯,还要注意前后呼应。有质量的Review或Preview,文章本身的结构比较合理,
翻译的时候要前后照顾。往往有一开始搞不明白作者在说什么,翻译到后来才明白的情况。
这时候就要对前文做订正保证前后文的统一。

好的译文和原文一样,不但通顺,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会让读者爱上你的唯一理由。
当然,也要注意润色的场合。如果太过强加自己的主观理解,反而会“文过饰非、画蛇添足”。

例1
原文:Groundbreaking, huh? But if you think about it, this “less is more” approach is pure Nintendo. It’s betting that this wireless marvel—which can track and translate subtle hand movements into onscreen actions—is enough to fill in for the missing buttons. Want to blast a zombie? Aim at the screen and pull the trigger. Need to hit a home run? Swing that Revolution controller, baby, just like the real thing.
译文:感觉不可思议吧?但是如果你仔细想一下的话,这种“少即是多”的做法正是典型的任天堂风格。任天堂把赌注都押在这个无线的宝贝疙瘩上——它能够跟踪微妙的手部动作变化,并将其转换成屏幕上的动作——足以替代那些被赶走的按键。想让僵尸爆头吗?直接瞄准好,然后扣动扳机。想打出一个全垒打吗?挥动革命的控制器就可以了,哇噻,这就和真的一样!

例2

Fable  寓言
(BigBlueBox主页小诗一首   Translated by 叉包饭斯DKCK)

Create your life story from innocence to death       创造你生命的传说,从天真无知到垂垂将死
Grow from an inexperienced youth                       成长吧!从未经世事的少年
Into the most powerful being in the world            到这世上最孔武有力的存在
Choose the path of righteousness                        选择吧!是踏上光明正义之途
Or dedicate your life to evil                                  抑或出卖灵魂,投身邪恶
Muscles expand with each feat of strength            力量的每次增长,都让肌体益发坚实粗壮
And force of Will increases with each work of wit    意念的每回灵动,都让智慧更加行者无疆
Obesity follows gluttony                                      贪食放纵难免脑满肠肥
Skin tans with exposure to sunlight                       肤色渐黑只因曝晒骄阳
And bleaches bone-white by moonlight                 拜月色之赐,如白骨苍苍
Earn scars in battle                                             身经百战,总要留下疤痕创伤
And lines of experience with age                          莫愁那皱纹蔓延,随着年势渐长
Each person you aid                                           每个你出手相助的路人
Each flower you crush                                         每朵你肆意践踏的花朵
Each creature you slay                                        每只你涂碳杀害的生灵
Will change this world forever                              都会永远地改变这世界,不复从前
Who will you be?                                               你将是谁?

= Part II 〔进阶翻译技巧〕=

9. 提升速度
如果拖拖拉拉地翻译,一来没有效率,二来也断了文气。所以,只要篇幅合适,尽量留出足够的时间,
一气呵成完成翻译。甚至适当地给自己加以时间限制。这样会对自己的翻译速度有较大提高,
也会让你越来越有自信。

10. 强化中文
中文写作能力是一篇好翻译的基础,如何把中文的表达力转换为译文的表达力,需要一定翻译量的积累。
中文词汇运用的丰富性,往往是译文添彩的重要一环。所以,学好汉语语文,才可能把握好外语翻译,呵呵。
强化中文没有别的办法,多看多写。阅读、写作、翻译,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参考一些汉英对照的书,
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仔细揣摩一下,进步会很快。

= Part III 〔游戏英语的翻译技巧〕=

11. 了解这款游戏
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对游戏完全没有了解,那翻译起来自然会困难重重。
你对游戏越了解,对文章在写什么就越有把握。

12. 冷辟词、生造词的翻译
常常会出现一些评论中有生造词、连缀词。对于生造词,可以根据构词法来猜,要求译者有一定的词汇量和英语
词根的知识。

比如Xbox游戏Forza赛车中有个词,是可以通过学习玩家驾驶风格的一种人工智能,经过训练后,
就可以使用它来代替玩家开车完成比赛。这个AI系统叫“ drivatar ”。如果不翻,这个词出现频率很高,
对读者来说,夹杂在汉语里也有损中文的严肃性和易读性。怎么翻呢?

Driv,自然想到Driver;vatar是什么呢?联想到英文中“化身、替身”这个词是avatar——
恍然大悟!原来是Driver+avatar拼合而成。所以可以大胆放心地翻成“替身驾驶”,行文中可以
直接写“让替身为你驾驶。”这样就比较流畅了。钥匙就是你对游戏的理解。

当然不是每次都能灵机一动。实在没有太大把握可以不翻。如果你愿意尝试一下,那么之后还是要在
括号注明原文,以方便读者对号入座。(自己有更好的主意也可以替换)

13. 游戏名称的翻译
这是个难题,总体来说,简洁明确,体现作品和标题内涵。意译第一,兼顾音译。
港台官方的资料可以参考,但不用迷信。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

好的例子
Devil May Cry 鬼泣(意译)
Sudeki 宿敌(音译)
Baten Kitos 霸天开拓史(音译的典范;意译为“鲸之腹”)
Tonic Trouble 麻烦大了(意译,也体现了原文的节奏感)
Half-Life半条命(原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就是那个“入”的符号。译文体现了FPS游戏生存的紧迫感)
Fallout 辐射(兼顾音、意;比台译的“异尘余生”感觉更客观,没有那么多个人化的感叹)

反面教材
Dead to Right “死到右边去”、“右边的先死”、“右派去死”、“死是权力”、“死了才对”等等莫名其妙的翻译……是个恶搞经典……
Dead or Alive(是死是活、要死要活、生不如死)应该是“死或生”
HALO 最后一战(SliverBlue注意,台译是把HALO整个译成了最后一战,没有出现光晕/光环字样……纯粹是改头换面的译法)
Final Fantasy 太空战士(最古老最无耻的翻译……)

……太多莫名其妙的翻译(台湾的译者特别喜欢意译,而且和原文差得比较远;有时候能体现原作的意思;更多时候有文过饰非之嫌)
-----------

以上只是关于翻译的冰山一角。翻译是门大学问,特别是不同领域的,往往专业性极强。  
以上是一些基本和常见的tips,想到就写了,很不完整。欢迎大家不断补充。
具体问题可以参考网上的一些文章。关于游戏文章的翻译,叉包也很愿意和大家交流,共同进步!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5-23 05:5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lawson 于 2007-5-24 22:20 发表
我得佩服自己先,居然花了一个小时把贴看全了。

R版本的才华我是折服的,各方面都能有所得益!

至于争论到中、日、英等之间的差异,我觉得是否总在兜圈?

单既然谈开,小人也添加点意见。本人一直喜欢参看大量的人文历史资料,我觉得就世界上来说,各类的语种都有本身存在的特定环境,谁可以淘汰谁?小语种虽然是日益没落,这不是因为谁更难学的缘故,各种的客观原因都让语言不断演变。上面有些朋友还是有必要在争论语言谁高谁低前先搞清一个概念:语言和文字是诞生先后顺序不同的两种东西,人类是绝对先有语言再有文字的。但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不能用文字记载的语言呢,何况是有文字的语言?你们要争论语言还是文字呢?

某朋友说到的日语在表达的意境上更高,如果说日语能表达的意境很高,那就没必要每年都要增加外来语词汇辞典的量了吧?英语也就没必要不停增加新词组了,中文也就更没必要产生不同的组合词汇。我虽然没学过日文,但我也知道中文的博大精神恐怕不是我这类只认基础字所能完全了解的。回过头来,中文再博大精深,但也能让一般人用更低的水平就能记载自己的观点。而且更关键的是你忘记了咱们国家的地大,各种不同的方言融洽了大量的用词精华,虽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对于日常单地域的交流来说缺是完全无损的,要说咱们国家的文字根底不行?恐怕不是一两句就能批判的吧?

我不清楚外省如何,我尝试用广东本地的语言去表达某朋友所谓的意境,虽然只是口语的直接书写很粗俗,但也是文字传达的一种最好例子,恳请版主别见怪:

例句:昨晚我碰见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真想和她交个朋友!
1,寻晚睇到个靓女,索就一个字!好想去沟!
2,寻晚我撞见个女神,哇!唔沟对唔住自己!
3,寻晚发现件正菜,心思思想上!
4,寻晚揾到件笋嘢,靓到发癫!好想郁!
5,寻晚见到个女仔,我嗒晒糖!唔沟就执输啦!
6,寻晚见到梦中情人,真系想上去表白!

(对不懂粤语的朋友表达歉意,SORRY。)
以上6种日常粤语的表达方式(其实还有更多例子),表达的目的就是一致的,但意境就完全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而且变化还完全不只那么多,不同人用的组合也不同。例句子里的“很漂亮的女孩子”在粤语中能表达的词汇量历经多年演变已经汇聚了相当多的词汇:靓女、女神、正菜、笋嘢、笋货……太多了!不同的心态环境也可以搭配出不同的效果。所以如果非要说死某一种语言在表达上明显低下的话,我觉得这纯是个人的偏见。不了解自己母语的总体情况,何来敢断言外人的就是最好呢?

TG里上海的朋友比较多,我不清楚上海方言如何,但我肯定上海方言是保留着很大特色的,上海的方言里的引用外来语也是极度强,全国范围来说,上海引用外来语的能力应该是首位的,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因为开放的缘故,更能包容更多不同的文化。

最后还是举一个广东的外来语经典。我还是在不久前才引证了这个词的来源。

咕哩:音同(GU LEI)两字都发第一声。
粤语方言里,这个词是特定指做苦力工作的人,例如搬运工、打杂工等。

我从小就以为这是粤语里的特有词组,后来我才发现,咕哩这个词,原来是印度语来的。但这个词并不是诞生在印度本土之上的,而是诞生在非洲的毛里求斯。那时候一些印度人被卖身为奴,去到了毛里求斯,当地一些先到的印度人,管新来的卖身奴叫“咕哩”……有趣吧?不知道最后是谁传到广东来呢?而且也能够在口头上和文字上都完全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各类文化的包容能力了。

每种语言和文字的来源都是很有深究余地的,就算是现在,国内很多学者都还在对古代中国的文字作更深的研究和考证。但不管之前的文言文也好,白话文也好,语言融汇贯通到生活使用中去才是最根本方便人类沟通目的,文字又负责记载了这些行为,但纯片面的考证谁的意境更高?这是否有点虚无??
所谓无中生有,便是这贴的精华所在

TOP

 22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