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技术好的活下来——剩下的去死(本文可能引起非街机FANS反感,入前请慎重!)

本文的观点以及标题完全真实反应了当年街机房的规则
凡是从街机房开始自己游戏生涯、经历过一段时间街机生活的玩家相信都会有同感
以家用机为主的玩家确实会难以接受某些观点,但也请不要急着反驳
现在传统街机虽然势微,但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几十年,街机房法则确实磨练出一大批技术派高手玩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ppz2001 于 2007-10-28 12:42 发表
街机仔飘过。机厅的确是藏龙卧虎的地方,经常会有很多民间高手----他们很多都不买游戏杂志、不上论坛吹牛B的......
正解



TOP

1993年已经是街机后期了
1983到1993年这十年被13喜喜41忽视了?
街机文化的形成就在这十年,很多规则也是那时候定下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truedream 于 2007-10-28 21:54 发表
这就是投币理念的改变。
为了接纳更多低手,让他们不要产生自卑心理,可以觉得:高手又怎么样?还不是一币只能玩一局?
然后也可以让高手不至于一币霸占机台太长时间,降低了机房老板的收入。
这话很有道理,这也是现在游戏的趋势
无双系列其实也正是按照这个思路演变的
早期的352还是典型的街机风格,以CU作标准,后来为了接纳更多低手,同样也让他们不要产生自卑心理,让他们觉得:高手又怎么样?还不是经常会被秒杀?我低手怎么样?也不是照样能打通关?
所以现在的无双就越做越弱智了

TOP

上海是这样的:(就我玩到的地方)
1981年,青年宫开街机房,面积很大,价格1角1币
1982年,卢湾区文化馆开街机房,只有3台机器,价格1角5,1币
1983年,复兴公园内开街机房,同年应该还有很多公园也开了,比如人民公园等。另外各文化馆也都纷纷开起街机房,我去黄浦区文化馆应该也是这一年。因此我把这一年作为街机繁荣开始期。价格1角5,1币
1984年,各电影院也纷纷开出街机房,价格2角1币,那个时候是我们最快活的日子,因为到处都可以玩到街机。那时候满上海寻找、发现街机房、并在那里留下最高记录,是最大的乐趣
此后价格涨到3角1币,并维持了很长时间

TOP

笑脸兄弟就此打住
这帖本来就是街机FANS自得其乐用的,若是道不同,不理会就是
莫伤和气

TOP

我家经常聚会打街霸、VF
看来还是保留了一点街机房的氛围

TOP

是啊,越来越怀念当初街机黄金时代的氛围
那种到处寻访新游戏,争强好胜、以武会友的感觉真好啊

而且1987年之前中国还没有FC,电子游戏的概念就等同于“街机”,
那时我买FC的理由现在看来很可笑:我以为FC游戏跟街机游戏是差不多的,可以在家里练好了再去打街机,这样就不用多花钱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bushsq001 于 2007-10-30 10:54 发表
不会吧

摇杆应该是街机主流的操作方式

其他专门的控制器类型也会对应家用机版

玩了这么多年街机

怎么会出现对摇杆的不适应
会的
我用惯SEGA的6键手柄之后,打街霸对手柄的适应程度就超过了摇杆

TOP

引用:
原帖由 kimjihye 于 2007-11-21 16:25 发表
to opeth:
以前去街機廳每年都有新遊戲可玩所以很快樂
但是自從最近這幾年開始去街機廳就變成1件痛
苦的事!

因為看來看去永遠固定都是那些鬼遊戲
ex:kof.n百合1.eztouch.籃球機.賭博台子.賽
車.抓娃娃機.飛機 ...
现在的“街机”和我们当年所说的“街机”完全是两个概念了
所以现在“街机规则”早已被很多人漠视
现在很多游戏就是鼓励投币,就算能一币通,也最多只能玩几分钟
比如打鼓、跳舞、赛车之类……

TOP

楼上的建议很好,我一直想做一部表现街机玩家生活的片子

TOP

楼上给我个面子
不要再进这个帖,行不?

TOP

Smilebit说得当然有道理,但是这个帖就是写给街机玩家的,所以没必要在这个帖子里争论
就如同不适合跟回族朋友争论是否该吃猪肉问题一样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