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家电] VCD情结

国内当年显示器的分辨率都很低,播VCD并看不出太多不妥,而且d版碟量大管饱,记得有去青岛出差的同事论斤买碟,背回好几斤VCD影碟。后来VCD质量越来越差,误码率高,爱多这种主打”超级防读死“的碟机就出现了,还有超级解霸也拿这个当主要卖点。DVD时代,显示器升级,尤其是换了LCD后,VCD那满屏马赛克就完全不能看了,很快被淘汰出局。


TOP

我是庆幸当年VCD没买几张,后来奔腾4时代开始DVD买了不少。那时的显示设备回看VCD全是渣渣,几张电影碟全扔了(我一般很少扔东西),玛丽亚凯莉和MJ的几张MV和演唱会没扔但也没再看,后来都洗版买了DVD版本。DVD的画质到现在还能接受,VCD那大颗粒马赛克是一眼都不想再看。



TOP

对了,当年我还买过2CD装的雅尼卫城演奏会正版VCD,这玩意还出过VCD正版。现在也同样是辣眼睛,但因为是买的正版,没扔,收藏了。


TOP

vcd画质比录像带差远了,就是垃圾级别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edream 于 2025-4-5 21:4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以前的crt显示器无所谓点对点,所以低分辨率的vcd在高分显示器上效果很好
没错,我的第一台电脑也是14寸crt,当年看雅尼、MJ,还有樱花大战OVA的那些vcd觉得画面相当不错了
等升级显示设备之后才发现各种大颗粒马赛克简直不能忍,自此vcd该扔的扔该压箱底的压箱底,从此没再碰过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00 于 2025-4-6 09:41 发表

说几遍了,SAKURA为樱假名,樱花读音为OHKA(日本有其姓)
国内译名通常都是以讹传讹,沿用通行译名大家意会就得了,没必要较那个真
最开始译名是樱大战,后来译成樱花大战不知谁起的头,有可能是国内当时的正版引进代理商天人互动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00 于 2025-4-6 15:16 发表

VCD出现远晚于VHS,我以为无疑更先进。当年TV普遍小(≤21寸),掩盖分辨率低。当年电子游戏才什么分辨率,比如《电神魔傀2》为304×232。虽说TV之后换大了,若DVD碟买或租价高,我宁看VCD。包机生意店见到MD,甚至 ...
说落后是从后来的观点看,当年只有VCD的年代无疑是先进的
国内最早可以家庭放电影的设备是VHS录像机,但那个年代一是机器售价高,初期上万,几年后也得五六千,根本不是一般家庭承受得起的,而且录像带资源相对匮乏,就是靠租靠借也找不到多少
VCD火爆的那些年,至少盗版资源丰富,量大便宜管饱,可以说第一次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观影饥渴症
记得当年高中同学家里买过三碟连放的机型,泰坦尼克号三张VCD碟片放进去,播放过程中可免手动换碟之苦,那时觉得这机型真是高大上
但是从现在的观点看,VCD画质确实不如录像带,这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跟后来的DVD比,画质不用再提,就连音质都完全不是一个档次。VCD的音频部分我记得就是MPEG-1吧,可DVD基本配置就是PCM,多音轨碟更有杜比环绕、AC3这些。我当年买过很多古典音乐DVD,里面的PCM音轨单独抓出来再压缩一下完全可以当CD听。相比之下VCD就差多了,不是一个档次
只能说充分享受了vCD那个时代的人会很有爱,我是基本错过了,回头也觉得没啥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