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求助] 看了某人帖子“一个小品级游戏就让软饭高潮了”的疑问

制作规模,市场影响,精品率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5:1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waterfirestart 于 2009-10-12 15:09 发表
还有我觉得你这个“大作”的意思和“优秀的作品”的意思好像有些重复,有些东西够“优”,但不够“大”。。。。。
一线超大作和口碑佳的好游戏还是有区别的

zelda和大神在正式场合显然不能相提并论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28 发表


因为mickey mouse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公平的讲,应该拿某一作而不是全系列来对比。
但是玩家是讲求系列的,你不能抹杀历史啊
由于系列的精品率高,所以人们对新作的期待才更高
所以你所谓的“公平”是不现实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32 发表


所以存在一个媳妇熬成婆的过程。

现在对比两者,一个是100年,一个是一两年,差距很大。

过500年,一个是600年,一个是501年,就没这么大差距了。

姜文关于扮演老毛说过,过100年,没人在乎你长得像不像 ...
【在游戏界,不是所有媳妇都能熬成婆的】
历史可不是走过就行了
历史要自己来写
虽说现在大神与tp口碑不相上下
但大神的第二作还得这么神才行,即使有这么神,还能有那么高的投资么?画面系统还会那么新鲜么?玩家口碑还会有那么高么?又会有多高的销量呢?
现实就是:zeldawii血藏6年,有问鼎系列最高的可能性。  大神憋了3年,憋出个ds版外传

现实中,游戏的年龄越久,与王者的实力相差越大。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39 发表


但作为商品,我只知道,要么以收益来评价,比如大俗片也有好票房,要么以品质界定,比如阳春白雪的。

唯独没有以成本来界定的。

如果要做高成本,太容易了,制作人买套房,买辆车,来个全球旅行,成本马上 ...
成本你得体现到游戏里才行啊。。晕死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49 发表


因为游戏目前还是个消费品,还不像电影可以成为艺术品。

比如你吃完一个螃蟹,再好吃,吃完就没了,你不可能重复消费同样品质的,以后可能都不如这个。但是电影你可以一部片子看100遍。

谁也不会在乎,我在 ...
游戏照样有一辈子难忘的啊,两者区别在于:电影难忘,可以在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不停出拷贝,出dvd,bd,持续创汇
而游戏如果没系列作撑着,这种老游戏翻新基本没人买账。
游戏品牌靠公司经营,有些品牌注定会没落,也就没人追捧了。口碑再好卖不掉有何用?例子不能随便举的==
当然,我是不赞成把列魔女划到为小品级~

前面我说了我对大作的理解:高投入(用心做),市场反映良好,精品率高。
不要总说高成本的垃圾,高成本游戏精品率高的事实,你不能忽略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5:53 发表


这怎么才能看出来?能2段跳的,比不能的成本高?有惯性的,比没惯性的成本高?

菜单有100个选项的,比10个的成本高?

我最近玩了几个fc外星科技的rpg,说实话,制作应该不亚于诸葛孔明传,但显然是烂作啊。 ...
外星科技。。。
拿3d游戏说,画面,细节,贴图质量都能看出成本。
同一个洞窟,普通游戏贴点材质就完了,zelda也许要再贴很多花纹和体现文明的壁画。
游戏流程长的内容多的相应成本就高。10个关卡8小时通关的游戏和架设一个世界让你随意游玩成本能一样么。
02年的ww,看到的必去的到,高处一跳就到低处(大神生化等都有贴图边沿,有跑动动作就是掉不下去),门可以砍,可以烧,敌人武器可以任意捡拾,扔出去咣当三响,吊桥绳子可以砍断可以烧掉(你砍哪根哪根有反应,你要是站在桥上桥会随着你的运动倾斜,绳子被砍的差不多了桥承受不住你的重量会掉下去),风向会影响你的飞行,影响你扔出去的种子的滚动方向,拿个瓶子你可以舀水,可以浇树,有根绳钩你可以荡等等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互动在7年后的今天3D游戏有几个做到了?
这些细节没有大成本支撑着能行么?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6:1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13:46 发表
显然大制作和大作的区别,还没有搞清楚。

电影届,大制作的烂片很多,名导演的个人化片子却成为大作也很多。

大作显然有质地优良的意思。

大制作只是指成本大,而成本大的不一定质地优良。
你的意思是大作必须有【成品精良】这项,这个用事实就可以反驳你了。

我之所以把大作分解为:高成本(用心之作),市场反应良好(期待值),精品率
其中精品率一项就是游戏给人的感觉,系列作品的质量,厂商的用心程度,制作人的选用和人才投入量都和精品率有关。
而大作在未发售前就会给人一种品质可以保证的感觉。
而无论官方还是媒体,很多游戏还未上市就被冠以大作之名,这都是约定俗成的。
不要告诉我等成品上市才能被定义为大作啊,那岂不是让宣传人员倍感头痛?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16:3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ffcactus 于 2009-10-12 16:15 发表


这只能说明你中文学得差,或者思维另类了。
《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电影还没上映, 谁都还没看, 销量、收入如何更是未知, 媒体就将其定义为“大作”, 为什么? 就是凭收集到的信息,比如 ...
更正一下,“叫好不叫座”一般是指观众口碑与舆论评价较高但没取得预期收益,如FC。
而未来水世界那种失败,似乎媒体也没人叫好啊:D
游戏和电影同理。如大神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1:33 发表



我只说一点,你看看对不对。

我们不能保证厂商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合理、理性、有效率。

同一个标准下,找一个优秀之作团队,因为经验丰富和效率高,所以成本还要低于一个水准平庸的制作组。

比如,一 ...
你说的这点对。
只是我不认为大部分高成本游戏的成本高是因为制作组水准平庸:D 即使有不也是少数么?
暴雪做游戏是慢的出奇,但是暴雪的人才能力没人会去质疑。因为最终的结果摆在那儿了,换些人给你,用更多的钱更多的时间去做都不一定出的来那个效果。
如果真像你说的大成本是因为制作人员水准平庸的话,成品质量肯定也就岌岌可危了
那越大的企业越养庸才,业界早就完蛋了
难道你是一个喜欢给庸才开高工资的人吗?显然你也不是。
实际情况则是,越牛b的人才,越给他们更多的资金,以期做出更好的游戏,正所谓钱要花在刀刃上。
越不行的人,越获得不了太多的投资,于是做出些低劣的游戏来填充市场(你以为那些垃圾游戏怎么来的,高成本垃圾吗),偶尔有好想法可能会咸鱼翻身。

而你说的这种最终品质不怎么样产生的费用又很高的游戏,比例很小:D
虽然那些口碑上佳的一线作品都花了很多钱,但是真的换个团队(换一批人)来做,有时可能花更多钱,没准质量还不如原来。看鬼泣,生化~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3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1:33 发表



我只说一点,你看看对不对。

我们不能保证厂商的每一分钱,都花的合理、理性、有效率。

同一个标准下,找一个优秀之作团队,因为经验丰富和效率高,所以成本还要低于一个水准平庸的制作组。

比如,一个清华高材生,做出一道奥数题,所花精力和时间,显然要远远小于我。显然,我的成本大,并不是因为我的能力强,恰恰是因为我的水平低、能力差。

一个新的游戏平台,第一作因为要适应系统和环境,团队需要磨合,所以经常出错和返工,成本很大。

到了第二作,轻车熟路,更少的成本作出更好的效果。

我说的你明白吗?当然,我不是业内。我所指出的,只是表明,你的前提是建立在高效率最合理的基础上,成本越大越好。

而事实上,很多成本大,恰恰是因为低效率和低水平造成的。
红字这点你无法证明咧

如果你能举例说明哪个游戏团队是高材生,哪个是你,我很乐意听:D
我的前提的确是建立在高效率最合理的基础上,因为大作一般都有固定团队,续作的话更是驾轻就熟,越牛的作品越是网聚开发商最优秀的人才,无论技术经验都是最佳的,对任天堂来说,zelda,mario等绝对是业界顶尖的人才在做。生化,mh对于capcom也一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37 发表
但是,一个系列电影或者游戏走向衰落,难道是后来的作品降低成本了吗?

不是,成本是根据前一作的收益决定的。

而本作的低收益,造成下一作的开发计划直接取消。

或是改成小制作,投石问路,看看品牌的效应 ...
一个游戏走向衰落?大的方向只有两种可能
1 游戏类型已经无法引领市场,比如当年盛极一时的FTG,横板过关,之后素质再高市场也无法回升
2 游戏在没有达成坚定的品牌效应时遭遇了滑铁卢,比如鬼泣2的换班子,鬼武者3的开发费不足。。

不过不知道你举这个为乐说明什么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43 发表


不仅有水平问题,还有思路问题。

比如最终幻想电影的大投入,既不是低水准,也不是低效率,而是没摸到电影市场的路子,电影行业经验缺乏。

所以,你的辛苦投入,不一定消费者买帐。

大制作没错,但好心 ...
这么多年游戏业参与电影不也就最终幻想这么一个笑话吗
生化危机和ff7ac不都赚的盆钵满载吗?
虽然你句句不离:大制作——低收益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就是少啊,难道你要否认?:D

大制作——低收益的比率,比小制作——低收益的比率低。
你否认不了这一点,何必对“大制作”那么表现敌意呢?
何况小制作可以拍的出saw,但拍的出本杰明巴顿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3 发表
与狼共舞的成功,造成后来的未来水世界成本暴增,人员阵容没换,但是票房口碑狂跌。
水世界我前面就提过了,15年前的事儿今儿拿来说,还不是说明此种失败的“少见”么
一部电影不能影响业界格局,只能警戒世人:高投资时也不要掉以轻心而已。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1 发表
因为我们都不是业内,谁也得不到内幕,谁也看不到账目明晰,所以只能依靠逻辑来推理。

我拿电影业来做参照物,同样是娱乐业,同样是快速发展,同样经历过低谷,还有交叉,所以很有可比性。
电影投资可是比较透明的,
同时代:
2qw美元以下的成本,100部里有几个好片?
8qw美元+的成本,100部里面有几个好片?

好片定义姑且用:IMBD7.5+,票房不错来论

还搞不懂高成本的用途么:D

[ 本帖最后由 耶稣复临 于 2009-10-12 22:5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2:56 发表
我对大制作没有敌意,恰恰是另一贴对所谓的“小制作”有敌意。:D
这个俺到没注意,新作也好,有想法没资金的新人也好,只能通过小制作来投石问路,只要用心之作,咱都鼓励~:D
我只厌恶粗制滥造

TOP

引用:
原帖由 1945III 于 2009-10-12 23:00 发表


算了,不和你讨论了,有机会建议你去水区股票贴玩一玩。

看看你手握1万资金,和手握100万资金,在投资的心态和投资的标的上有什么区别,慢慢体会。

钱这个东西,看别人玩,或者拿别人的钱玩,和自己拿自己 ...
1 我有股票,对虚拟的没兴趣
2 咱当然是站在玩家立场上说这些事儿
3 名作续篇没有大成本也行不通啊,画面,系统革新,细节调整都是吃钱的。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