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杂谈] 老生常谈,鸡蛋与鸡蛋 鸡蛋与石头

有个屁道理,你不变形不等于你承受撞击力(撞击能量)。
把谁变形等同于谁承受能量,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错误立足点。

车头软当然车损会大一些,但是换来的是减低人员损失。

例如两车相撞,A车车头硬,B车软。
总共100的撞击能量,A车承受30,B车承受70。这好吧?(不要以为你车头硬不变形就等于对方承受了全部冲击)
A车因为没有吸能设计(或者溃缩区较硬,吸能效果不大),30撞击能量里面车头承受了10,剩下的20传到乘员舱。
而B车吸能充分,70的撞击能量溃缩区承受了60,只有10传到乘员舱。
结果如何?

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左手戴个铁拳套,右手戴海绵拳套(拳击比赛的那种),双拳对撞,哪只手会比较疼?


TOP

引用:
原帖由 f1king 于 2008-4-17 16:55 发表
有点极端了,不是差那么多的

又不是说一点都不溃缩。特别是在低速碰撞下,硬一点的还好修理,太软的就只能报废了。

而且钢板也要区分是主结构的还是蒙皮
目前的科技,不通过变形或者溃缩就能减弱力的传播,这样的材料还没有吧?
溃缩区要卸力,只能通过变形,但是车头空间有限,要尽量减小纵向变形,那么考虑的方向就是把力卸向其他方面,通过各个方向的变形来共同减弱冲击力。
溃缩区的变形程度低,后果只有一个,冲击力无法得到有效减弱,大部份传到乘员舱。

现代汽车的车身结构安全考虑,不论是欧洲车还是日本车,都不是考虑碰撞后的维修费用(也就是车头硬,变形小),而是考虑乘员的人身安全。
所以车头烂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人没事就好。
再者,欧洲车跟日本车低速碰撞,欧洲车看起来或许损伤没那么大,但是到厂里修理就知道了。
欧洲车的东西很多都是总成化,有一点损伤都要整个换掉。我上次撞车大灯表面无伤,打开车头盖仔细看发现底座塑料壳子有几毫米长的裂痕,同样要整个大灯更换。
又比如307的车头盖是铝合金的,原意是轻量化和减少对行人撞击的伤害,结果就是加重对车主钱包的伤害。撞车后车头盖只有一点点凹了,但是铝合金是无法扳金的,只能整个更换。
当然,现在日本车也是这个趋势,Xcar上的G35,后门蒙皮被撞凹了,铝合金无法修复,更换蒙皮16000。换了是铁皮的不会超过1000元。
总的来说,欧洲车、高档车在低速碰撞下,你不要看它貌似结实,其实维修费哭死你。



TOP

引用:
原帖由 隆子的三少爷 于 2008-4-17 17:35 发表


目前的科技,不通过变形或者溃缩就能减弱力的传播,这样的材料还没有吧?
溃缩区要卸力,只能通过变形,但是车头空间有限,要尽量减小纵向变形,那么考虑的方向就是把力卸向其他方面,通过各个方向的变形来共同 ...
更正:爱卡上那辆是M35,右后门蒙皮和右后翼子板维修费16740元。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7243602&extra=&showthread=&page=1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