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FF16的剧本又是王子复仇的故事么?

https://note.com/arua_verse/n/n927589e6f406

作者“豆腐”在通关游戏后,表达了对剧本的极度失望。他认为FF16的剧本存在诸多硬伤,与游戏宣称的“故事为卖点”背道而驰。

核心论点

文章的批判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剧本缺陷明显:

角色行为不合理: 作者多次指出角色(尤其是吉尔)在关键时刻行动迟缓或缺乏主动性,显得不合逻辑,例如吉尔在克莱夫遇险时呆立不动。

设定解释不清或滞后: 重要的设定(如阿尔蒂玛有多个本体、时间跳跃的突然性)在后期才揭示,且解释仓促,导致玩家困惑。

台词粗糙: 许多台词生硬、不自然,甚至在关键高潮部分也显得平淡无力,例如巴哈姆特战中克莱夫对约书亚的呼喊。

主题处理失衡: 游戏触及了奴隶制、优生学、环境破坏等宏大主题,但作者认为剧本未能深入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在魔法消失后,这些社会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却没有给出任何积极的展望或解决方案。

与宣传不符: 作者指出,FF16在宣传中强调“故事”,但实际体验与期待相去甚远,甚至比喻为“真人版《科学小飞侠》或真人版《进击的巨人》级别的糟糕”,认为制作团队在剧本上缺乏认真态度。

主角的“器皿”设定: 作者认为克莱夫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如奥丁和阿尔蒂玛),其说服力仅仅在于他是“容器”的设定,缺乏角色自身成长和羁绊的力量支撑。这使得最终胜利显得单薄无力。

对吉尔角色的不满: 作者特别批判了吉尔这一女性角色缺乏主体性和行动力,除了序章外,鲜有高光时刻,并多次被俘虏,认为这种塑造在当今时代显得“时代错误”。

与《最终幻想14》的对比: 作为FF14的忠实玩家,作者反复提及FF14(尤其是晓月篇)剧情的成功,并暗示FF16剧本作者前广和丰(曾负责FF14新生到苍天篇)的水平不如FF14后期剧本作者石川夏子。

肯定之处

尽管批判犀利,作者也提到了FF16的优点:

游戏性: 战斗系统和玩法体验是愉快的。

视听呈现: 画面、角色设计和世界观设定都很好。

巴哈姆特之战: 认为这是整个游戏的最高潮和亮点,展现出“盖纳克斯主义”的热血和魄力,令人印象深刻。

音乐: 祖坚正庆的音乐依然出色。

总结

作者认为FF16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剧本的粗糙和逻辑漏洞,这些远比QTE或最终BOSS战的表现形式更具致命性。他呼吁如此规模的游戏应更重视剧本质量,聘请专业编剧并加入剧本医生。文章最后,作者表达了对FF16的失望,并“回归”到《最终幻想14》的世界。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