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给两位提供论据,2008年NPD游戏销量 PS3 VS Wii

引用:
原帖由 黑龙 于 2009-4-4 06:46 发表
这里的重点不是第三方软件销量,也不是第三方软硬比,而是软件类型。

我早说过,Wii在蓝海是有优势的,但在红海就不行了,楼主帖的软件销量证明了我的观点:高清机攻不进Wii的蓝海,Wii也攻不进高清机的红海,Wii ...
怪了,既然如此,为何赛老师如此坚定地不肯用同属于红海游戏的bh和mh来比呢?为什么到这个地方张老师您的红海优势论就被所谓“mh高涨的人气、渐升的销量”等等这些要素给打趴下了呢?按说既然是优势,既然是攻不进红海,应该不存在这些能导致例外的要素才对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silence 于 2009-4-4 10:11 发表
你们也好,我们也罢。

既然都各取所需,各玩各的,那么这些过时了的第三方遗老作品也入不了诸位任饭法眼的。既不入法眼,何必关心,何必yy,何必发酸?就让索饭和软饭的对喷来得更猛烈些吧。
是啊,现在可不是我们发酸,而是某人死活要用种种理由回避wii的红海游戏完全可能比ps3这些红海主机卖得好的事实。这就让人感觉十分疑惑了。

也就是说,某一些人一边说:“第三方厂商无论用什么样的办法,怎样大投入,怎样诚意的制作,也不可能在wii上用传统游戏做出好成绩”(为wii的风格不适传统游戏论,wii的第三方坟论做铺垫),而另一方面却又承认:如capcom这样的第三方公司,用投入mh这样品牌的方式,用公认的高规格投入,以及相当的诚意制作,却可以作出连ps3上的bh5(同日本地域)都难以争锋的好成绩。这种自相矛盾,自抽耳光的做派,实在非常令人莞尔。

既然承认capcom这样的第三方,用mh3这样的品牌,投入相当的诚意(最大的诚意就是绝后路,迄今为止没有公布其他平台的版本,告诉玩家,要想现在玩,除了wii外没别的选择,断绝一些人的投机之念),以及合理的宣传就能在wii上取得佳绩,那么大家就要问,以前那些厂商干嘛去了?它们为什么不早几年学capcom?投入和mh3相当程度的牌子,用capcom制作mh3那样的诚意来制作wii上的传统游戏,它们为什么不能早早当上现在的capcom呢?嗯?



TOP

引用:
原帖由 黑龙 于 2009-4-7 02:21 发表

自抽缩卵王你又跳出来丢人现眼了……

wii攻不进红海是指市场的整体情况,不是指任何一个wii的红海游戏都卖不过高清机任何一个红海游戏,根本谈不上什么例外。就好比有人说ngc攻不进ps2的市场,你却拿某个n ...
张老师,请一定想清楚了再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说按您所说,不是例外,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既然wii上这个红海大作比得过那个ps3上的红海大作,那么之前所谓的三坟问题又该怎么解释呢?”不要忘记,人家并不是拿别人的上驷来对你的下驷,并非是随便挑一个三流的作品比得过就算成功,人家比的可是bh啊?张老师不会现在说bh已经被您老人家算在那“随便什么游戏”之中了吧?

张老师,现在要去医院的还真不该是我,因为我至少记忆未出问题,我从不记得ff13什么时候被我定成顶多几十万级别的游戏,不知道张老师是发挥了哪次轮眼大法穿越出这个平行世界的内容的,能不能把这个原链接找出来,好好地羞辱一下邪恶雷?您找出来后,倘若真如此(而不是我在调侃或者说反话等等),我一定和您打这个赌。要是您找不出来。张老师,您的称号大概也只有您自己接受比较合适了。哈哈哈哈哈哈


TOP

张老师大概忘了超级猴球是ngc首发游戏。您拿着一个首发游戏和一个移植作比,是不是已经说明张老师黔驴技穷了?

张老师,您别再丢人了,赛老师说什么不同游戏不公平还情有可原(据他说前段日子他不在这里),张老师,您是参与三坟大战的直接方,以往用什么游戏互相比可不用我提醒你吧?

哎哟哟,不知道战无双3,mh3这些高清游戏都被谁抢走的来着?

张老师,我真是太佩服你的断章取义大法了,就在原句,明示昭昭,您居然都能不加掩饰的亮出来丢自己的人,我又要对您重新评价了。

看清楚原话中有前提条件了么?“以250万的销量”



张公啊,您急切也不至于急切到把这样的丑丢出来让我们笑啊,我原话是一个条件复句,条件达成才能引出后面的结果,您不会不知道现在ps3日本多少万台了吧?这个条件已经不复存在,也亏您又刻舟求剑到这一步。实在太有意思了啊。

[ 本帖最后由 铁西瓜。 于 2009-4-8 08:0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entdk 于 2009-4-8 08:1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赌这些说明不了什么,mh3超过bh5,就和gtalcs超过gtactw一样
侍道3超过天珠4一定也如此吧?

TOP

哎哟,首发游戏往往是代表性游戏,是不能决定其最终命运的。就像马里奥64卖千万也改变不了现状一样。这个道理张公会不明白,让我再度领略张公的神采啊。

同一个游戏的问题我早就说过,根本不能代表任何事情。这是我一贯的立场,感谢您张公为我证明了这一点,抽了赛老师狠狠一击耳光。但张公您的“同一个游戏不能代表,所以不同游戏就更不能代表”这个逻辑关系是怎么出来的,我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不同的游戏,往往因为其游戏的不同,使厂商在诸如投入、力度等等的倾向性上不至于特别明显,反而能比较。我想这也是我早就说过的吧?张公啊,真费心您拼命证明出“同一个游戏不能简单比较”这个事实,不过这对于我的论述没什么影响。哈哈哈哈哈

总体?何为总体?譬如战双3?mh3?dq10?哈哈哈哈

张公啊,您继续发挥您的为别人找论据的优良品质,我担心大家会怀疑您的智能是否到达了人类的一般标准。

我们就拿您拿出来的这两个帖子来说,看清楚别人辩论的是什么话题了吗?

在前一个帖子,我所辩述的恰恰是se不可能在“明年”推出,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说ps3装机量不够。一定要再拖延,到2010年,ps3的装机量相对来说足够了,才可能考虑推出。对不对?

而250万销量,正是我对于“明年推出”这一可能驳斥的根据,也就是说,如果se急着在2009财年的某一时刻推出,那么当时的ps3在日本的销量可能只在250万上下,按照这个比率,ff13能不能达到日本的百万销量是个未知数。(这一点张老师也不会不承认吧?就算是按照张老师所给出的数据,到2009年1、2月ps3的日本销量也不会超出二百五六十万太多吧?从现在的接近4月才刚刚超过300万的数据看来)。所以这才是我辩驳的主要观点——ff13的发售应该不会在se所宣布的2009财年,而是会在更晚的时候。(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目前日本企业界计算财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溯前法,例如:将2008年4月~2009年3月31日前视为2009财年;一种是采后法,例如:将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31日期间视为2009财年。在日本业界两种财年记法都存在,不知道se采用的是哪一种。)

综上所述,张老师啊?您看出问题在哪里了吗?对头!这个帖子,我实际上说的恰恰是一个和您主张意思完全相反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因为在2009财年发售,ps3的日本装机量可能达不到要求,所以我认为se会挑选在更晚的时间发售才对”而您自以为得计的选帖,实际上只是我在辩论这个话题中所提出的“倘若se急着一定要在2009年的某一时期发售,所可能会产生后果”的设想。(你也应该看得见,说250万的那一帖子发表日期在前一帖之前,证明这个帖子是作为后面我论述的理据之一,对不对?)

张老师,您不会连这两个帖子谁先谁后都搞不清楚吧?您家的日历莫非真的是先11号后10号这么翻着看的?您搞清楚我说的是什么复句了吗?我已经跟你说了,这是条件复句,也就是说我在12月10日说的那帖,其目的并不是在预测ff13的销量,而是在跟大家讲述“如果se一意孤行要选择在ps3如此装机量孱弱的时候发售ff13,结果会怎么样”的问题,张老师不愧为一代断章取义+刻舟求剑之国学大师,将别人用于阐述“如果怎样,结果怎样”的条件复句,断章取义理解为别人正在预测ff13的销量,打个比方,就好像一个人看着面前的盐碱地说“要在这块地上种粮食,估计会歉收,按我们手头的粮种的情况,一亩地能出几十斤已经不错了。”而后另一个人立即跳起来“啊!你在预测这个粮种的准确收成啊!一亩地几十斤?好,这是你说的,要是我在其他的地上种出一亩地一百斤你就是自抽!”是不是特别滑稽啊?张老师?

其实不滑稽,张老师那是断章取义惯了的人。怎么会觉得这个比方滑稽呢?哈哈哈哈哈

TOP

我不需要阻止其首发,我只要证明首发游戏不具备代表性就可以了。这有什么问题?

wii的第三方首发暴不暴死跟我又有何干?既然先前的首发也不具备代表性,后来的首发就更不具备了,对不对啊?

是不关你的事,所以我才奇怪你到这里又蹦又跳的干什么。同游戏比较有种种弊端不公平,不同游戏由于跳出倾向性可能很公平,这到底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

哎哟,又开始耍赖了,不管怎么说?我还说不管怎么说都是你胡说八道呢。

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把当时的情况和我说这些话的动机阐述的十分明白,不过张老师理解力差,这一点我们是需要原谅张老师,让张老师在重读完小学初中后慢慢理解的。

我的原帖中,已经把上述的观点阐述的十分明白,我为了要让理解力不够的张老师明白,这才用更通俗更易懂的话重新复述一遍,让张老师这样的人也能明白。唉,不想张老师还不懂,居然开始温习对比两种说法是不是同句这样的小学三年级课题。张老师,我真可怜你。

张老师如果怀疑,可以自己去查阅一下日本方面的资料,看看是不是有两种财年记法,别坐井观天。您骂得再难听,也不能让您的形象有所提升。还是好好去学学基本的常识吧。

您大概也发现了,这两个帖子虽然不是同一个帖子下,但回复的却是同一个人——ff神,而且日期相隔一天,这已经证明在当时这两个帖子我们探讨的其实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是两个不同标题)。ff神搞不明白的问题,我在两个帖子都为他做解答,这又如何?难道触犯了张公的论坛法?

张公,别再难看的蹦脚叫骂了,您越骂,越显示您理屈词穷,因为理直气壮的人是没有必要通过骂人来显示自己的。骂人,是最没出息的表现,它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有文化,只要是个在街头痞巷摆过饭碗打过竹板的人都能骂得出彩。不过越是骂,越是显示您素质低。当然,我们不妨把您当个猴子耍。倒也能为tg带来几分热烈的气息。哈哈哈哈哈哈哈

TOP

哎哟,那是为何啊?您怎么证明的?要说证明首发软件没有代表性,我们这里至少还有马64,vr战士,以及不少游戏都能做出例证,您证明“被mhp带动的家用机mh已经不具备公平比较的基础”这件事举出什么同类例证了?还是有什么权威断定?相反的例证我倒可以举出不少,如口袋妖怪,禽兽森林什么的,都可以证明被掌机版带动起的所谓人气对据置主机版来说微乎其微。我非常好奇张老师能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您的观点。快快。

张老师您大概忘了,我说的首发游戏这个因素,要证明的是首发游戏有这样或那样的先决条件,使得它无论出现怎样的销量都不能证明什么(无论好还是坏,都属于正常),因此,您要证明首发游戏有可代表性,必须证明该首发游戏即便是主机发售一年或几年后,在大家对该主机的兴趣已经趋于平常的阶段仍能保持在一定的销量(也就是必须证明该软件并非借助首发时所形成的风潮,而是要证明该软件在什么时间发售都能达成这一业绩,你举出有多少首发游戏暴死,只能证明这些首发游戏的素质之低下令主机首发高潮也不能挽救其命运,却不能证明这些软件是符合或者不符合主机的风格需要,懂了吗?),这才能证明您的观点,而不是去举出有多少首发游戏也一样坏的例子,懂吗?

哎哟,张老师就这点见识啊?现在居然还问这个问题?

我记得早在数天前,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解答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9-4-1 15:21 发表
我自认为我在前面说了很多解释为什么您的这个“重要作品正统续作同时推出wii版和ps3版的,都能合适的被用来比较第三方日本市场回报的高下问题”提法作为赌局来说是不可行的话(因为牵扯到各方各面。这作品以谁为基准,厂商想通过这作品体现什么游戏内容,由此而生的制作人或者厂商的倾向性比较接近于哪个平台,制作人和厂商对平台的主人有无恩怨等等,都是不可预知的——当然如果只是简单的要名字一致,那基本上就不用比了,就像我绝对不敢用ffcc去和ff10相提并论一个道理,虽然它们的名字都是ff,但制作态度,投入力度,宣传深度,我根本不报ffcc能企及ff10项背的幻想——我们只能根据那些直观的,可视的,能说明厂商态度和品牌名气的那些要素来大体取衡。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名字之间的比较,而是要证明“厂商投入同样多的心力,同样大的功夫,是不是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就这一点而言仅靠“一个厂商在两个平台上推出同样一个名字的作品”这个事实是不能确保的。对不对?相反,如果说我们知道了两个作品厂商所给予的希望差不多,且两个作品的卖相也类似,那么即便是不同的两个厂商的作品,也可以比较。是不是啊?就像很多人用lbp和wm来比较,完全可以。虽然它们并不是一个系列,但双方厂商对它们各自的期待近似,也都以吸引相似的客户为准,宣传上心程度也差不多,那就可以来比一比,没什么问题),到现在我也是只能确保我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如脑白金的例子),并不是您所替我构想的那种“原因”。如果一定说“是”,那么我完全可以比较脑白金在nds上和在psp上的不同境遇,并得出结论psp是三坟,我想这个结论即便是最愤青的任饭,也不会同意的吧?那么反言之您的提案,又和这种性质有什么不同呢?我想把这个问题留给我们每个人,好好地想一想。不必作答,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
...
张老师眼神不好,最好去看医生。

请您证明一下se采用的是您所说的财务统计法。

而且就算是,我在原帖也说得很清楚我的本意是什么。我已经铺设了前提,并在这个前提下才会有结论,即便是ps3借助3月的软件大潮达成300万的装机,那么也和我的“倘若在装机量250万的环境下才不大可能达到百万”不相矛盾。您最多能证明我低估了ps3的3月软件大潮的影响,却不能证明我说“ff13不是百万游戏”是现实,对不对啊?

非常好,张公竟然看到这两个人不一样,那就好办了,既然这是两个帖子,是我对两个人的发言回复,又这么切合张公辩论的本意,而且张公还十分清楚这两个帖子的地址,那么张公,我就不明白了,如此能证明您观点的两个帖子,您为什么不索性把地址贴出来,并以附带我发言的方式展现给大家?要知道,张公您可是个自诩有出处的大人,像这样的现行典范,若按照另一个帖子的风范您不是早就把源地址贴得明明白白了吗?(如这一贴36楼:http://club.tgfc.com/thread-6063755-3-1.html)为何到了此处,张公却仅仅是把我的几个帖子拿出来呢?我以为是张公出于某些系统化的原因不愿意,可现在经张公之口我们证明,两个帖子既不是一个大帖下的内容,又不是回复一个人的问话,张公到底出于何种心态不能把这两个帖子系统示人呢?张公,能否给我们一个解答?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