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74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惊现北美市场决胜论

任天堂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视北美市场的
从最早老任涉足电子游戏业的几款街机作品(像"大金刚"等等)开始
北美就成为了很重要的市场

时至今日,失去北美市场的游戏主机是绝无可能成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7-10-30 18:06 发表


获得日本市场的主机,根本不用费力,北米市场就是你手中的馅饼。想怎么切怎么切。

拼命去争北米市场的,日本市场拿不下,就算你吃到嘴里的肉都能让你生生吐出来(如md)。

北米市场是很重要,但对于日本成 ...
根本不用费力?
开玩笑!

你知道任天堂是何时开拓北美市场的么?
你了解SONY为了开辟北美市场做过的巨大努力么?
你知道Nitendo, Play Station在北美玩家中的口碑么?
日本市场需要的是针对日本消费者的产品
美国市场需要的是针对美国消费者的产品
如果没有累年积月的努力,拿下北美市场谈何容易

日本市场的地位已经远不如前
日本游戏厂商已经被欧美游戏厂商拉下神坛
像Capcom, SE, Konami等等日本厂商的游戏风格也都越来越趋于欧美
这是对北美玩家的妥协,对北美市场的重视

现在XO已经逐渐在北美市场站稳了脚跟
接下来就要开始逆袭日本市场了
MS凭借着自身庞大的资本将来也一定会渐渐的打开日本市场

现在世界已经不同了
还妄想日本厂商发力,秒杀北美?开什么玩笑



TOP

引用:
原帖由 铁西瓜. 于 2007-10-31 09:10 发表


任天堂何时开发北米和本题有什么关系?

sony开发北米市场有没有费力气又焉是你能决定的?

我只知道荒川实听到米国小p孩大骂马里奥“这是一堆牛粪”后仍决定大量投入。结果米国市场一下子创造了300万这个让 ...
到底谁在旧时的梦里?

你举的任天堂和SONY的例子不恰恰证明了日本两大主机厂商对北美市场的重视么?
帮助PS2最终奠定北美市场优势的GTA不恰恰正是美国游戏厂商的游戏么?
你想说什么? 日本市场比北美市场重要?
十年前你说话我相信,现在讲,就没哪事儿!

你可以讲,日本主机厂商很强,任天堂和SONY很强,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本土化做的好
日本游戏厂商很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制作出的游戏也可以迎合欧美玩家的口味
但是市场的重要程度是要看容量大小和发展趋势的

现在的问题是,日本厂商都想着办法的讨好北美消费者
你看过WII在北美的广告么?那就是一副"恳请"的态度,你当是君临天下的气势啊

你不就想说,XO还没占领日本市场么,MS没戏唱么
有戏没戏咱走着瞧,看谁笑到最后


TOP

引用:
原帖由 roundcloud 于 2007-10-31 12:27 发表

此番言论还是在说如何讨好北美市场,或者如何重视北美市场,而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谁优先的问题。那些在日本站稳的商家,不去开发北美,那才真的是SB行为。
就好比一直强调会吃的人饭后总是要吃甜点的,但是根本 ...
有人讲获得北美"根本不费力"
我正是反对这样的观点
并且开始讨论游戏主机厂商如何重视北美市场的

至于日本市场和北美市场哪个重要
从规模和发展趋势来讲肯定是北美市场更加重要

至于谁先谁后
日本厂商当然要以日本市场为先了,这个不用讨论吧...
但是像MS这样的美国厂商要以美国市场为先,而且跟以日本厂商以日本市场为先是一个道理

TOP

为什么日本厂商就不可能失败?
那MS还出游戏主机做甚?
大门闲的蛋疼,然后烧钱玩?

任天堂和SONY恐怕不会这么有自信吧

另外我讨论本来就是"重视北美市场"和"北美市场重要性"的问题
我何时说过北美市场可以取代日本市场了?
难道日本市场就可以取代北美市场了?
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不同市场怎么可以互相取代
厂商只能通过本土化来适应和迎合市场

[ 本帖最后由 onmyway 于 2007-10-31 12:5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GAYBL 于 2007-10-31 12:55 发表

有证据可以证明仅仅在北美获得胜利的主机,最后还是完蛋了,而且最后连北美市场一起丢了.那就是ATARI,MD和N64.
ATARI, MD, N64的时代有XO?
你能够断言MS必定失败?

世界在变化

TOP

究竟是谁天真?

日本厂商过去和现在赢了并不能代表它将来也会赢,更不代表它永远会赢
这点道理都不懂的人还有资格谈论别人天真?

三十年前,恐怕没人会认为大门能带领他的MS获得如此的成功吧?
反正IBM是不相信的,结果让MS钻了个大空子
当时也没人相信任天堂会成为如此成功的游戏主机厂商吧?
但是老山内却做到了

3年以前,有多少人为任天堂在N64和NGC上的失败唱响"哀歌"?
可是现在又是怎样的局面?

世界在变化

MS加入游戏主机的竞争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那就是即便不能赢得日本市场,也能够通过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生存下去,然后逐渐蚕食日本市场
如果你能断言MS必定失败
那好吧,您赢了

[ 本帖最后由 onmyway 于 2007-10-31 14: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贰 于 2007-10-31 13:04 发表

那就请等到XO获得了本世代的胜利以后再来争吧.你可以以XO获得了美国市场胜利但日本市场失利后仍然获得霸主地位来反驳日本市场最重要这个论点.

现在胜负都没分,这个根本不能当论据.这点基本的常识都没了?
你的"常识"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但是现在的形势已经和以往不同了
难道你还能以往的"常识"去判断不同的形势?

中国强大了上千年
这是"常识"吧?
可是近代史让人不敢看,又不敢不看
这说明了什么?永恒不变的"常识"?

TOP

引用:
原帖由 ryuetsuya 于 2007-10-31 14:09 发表



有些是业界规律,你主观意识上完全可以不信,但也没有反例可以反驳
"规律"是对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特定情况的解释和描述
现在游戏业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你认为过去的"规律"还能够给人们正确的判断么?
难道我们不需要重新审视新的形势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哈哈笑笑 于 2007-10-31 14:12 发表

就是啊,所以你得等XO占领第一的位置再来说这话不迟
但是就现在而言,你的那些论点确实完全没有一丁点的论据来证明
同样
你也没什么论据来证明MS加入主机竞争后将会失败

你的论据都是基于日本本土厂商的相互竞争
而作为日本游戏厂商,首先获得日本市场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但是你却不能拿这些来解释一个美国厂商如何通过获得美国市场,进而营销全世界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贰 于 2007-10-31 14:16 发表

那么XO获胜了么?这个占领了北美市场的主机怎么就是硬生生被一台晚发售一年的机器给拉平了呢?你解释解释啊?
请问MS退出游戏主机竞争了么?

N64,NGC输给PS,PS2
难道说明老任就无法翻身?

MS进入游戏业界才几年?
任天堂和SONY经营了多少年,
你难道相信他们会让MS轻易的赢取市场?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贰 于 2007-10-31 14:14 发表

蚕食日本市场?靠什么?靠枪车球?靠蓝龙之类等级的RPG?

占领美国市场?你以为MS能占领到几成?难道你从来不看NDP的么?现在美国市场究竟谁的机器更热,难道你要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即便暂时占领美国市场,能占领个几成 ...
这么说SONY也是罗那尔多咯
前些年,没事来趟游戏主机这"混水"做甚?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贰 于 2007-10-31 14:21 发表

规律可以变化在下不否认,但需要让规律变化必须要发生相当重要的条件变化.

现在这个条件的变化没发生,规律自然不会变化.
游戏业界什么事情没有发生?

MS进入游戏主机市场了,XO卖了上千万台了,HALO系列和GTA系列的巨大成功
请问你所谓的"相当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日本游戏厂商和主机厂商集体从地球消失?
别开玩笑了,MS终究是要靠自己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贰 于 2007-10-31 14:25 发表

难道要退出游戏主机竞争了才算输?

难按你的逻辑NGC也没输,PS3更没输.

MS进入游戏业界多少年?告诉你,比SQNY长.当年MS就发售过一台叫做MSX的游戏电脑.你知道么?

但早发售一年,占领新世代主机100%北美市场的 ...
MS有下决心一直搞下去么?
难道它当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退出市场么?

退出主机竞争意味着什么
难道还要用我给你慢慢解释
如果仅仅因为一两台主机的失败就断定主机厂商无救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古兰佐贰 于 2007-10-31 14:36 发表

1.日本游戏厂商也和欧美厂商一样,开始把各种大作都开始跨平台化.
OR
欧美游戏厂商像日本厂商一样开始拼命在销量最大的主机上独占自己的作品.

2.北美的市场也开始单一化,主流主机的市场份额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比 ...
请问日本游戏厂商跨平台的作品相比从前是多了,还是少了?
即便正统独占一台主机,也还是可能会像其他的主机提供外传之类的作品

既便欧美厂商大多采取多平台,甚至全平台的策略
但是我们依旧能够看到一些大作独占某个机种

在北美市场获胜的主机难道没有在市场占据很大的比例和一枝独秀么?

日本市场在主机竞争的初期同样能够出现两台主机,甚至三台主机分庭抗礼的局面

有些是已经发生的变化,有些是正在发生的变化,有些是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变化一定是存在的,只是人的观念却会产生惯性

[ 本帖最后由 onmyway 于 2007-10-31 14:47 编辑 ]

TOP

 74 12345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