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小黑屋
Down with BB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原帖由 @逆零00 于 2014-8-8 11:58 发表 所谓的小米模式,表面是抢购、期货,但深层上是对物流、供应链、销售等模式的进一步精简。 假设米4和P7纯硬件成本相同。而小米没有实体店、没有销售商从中再扒皮一层,而且销售模式是限量抢购,基本不发愁库存积压问题(想想surface的积压是多大的灾难),而且小米每周的发货数量都是在分析前几周抢购需求来定的,再加上小米大多靠微薄、微信、QQ空间等零成本的营销方式来做广告。 另外这个模式的做大优势就是对未来市场疲软的抵抗能力,想象一下如果未来几个月销量下滑,由于小米没有实体店运营压力,没有生产线停滞压力,极小的库存积压压力,只是补偿一下富士康减少订单的损失即可,富士康会把那几条生产线给其他厂商使用。 所以,即使纯硬件成本相同,它们的利润也不可能相同,再加上小米的调价周期至少半年,这种期货效果,也决定了,米4即使1999也不可能是低利润。 但其他厂商建立的子品牌,荣耀、红牛、大神等等想模仿小米模式赚钱,前提是必须把量提高起来,走不出量,利润也摊不出来。
原帖由 @逆零00 于 2014-8-8 12:58 发表 小米之家和实体店我觉得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数量少而精,大多提供的是售后维修,而少部分规模稍大的小米之家,也是类似apple store,在一些较大城市开一家体验店而已,提高一下形象。 小米模式靠纯互联网销售,现在看来,大家还是低估了互联网销售的总量。很多人以为能在网上抢购的大多是年轻人,且不说这个人群是换机最快的人群。就算是年纪较大的长辈,也有儿女愿意为它们抢购,还有大量的黄牛,这个量已经非常大了。 雷军早就不提产能问题了,产能问题只会在产品初期比较明显。雷军之后的借口其实是挺有道理的,就是对以后的产品数量不好预估。其实这是大实话,说的直白一些,这周假如我真的提供了1000W台给大家抢购,用了24小时抢光了,你觉得,下周我应该备货多少台?有可能100W都卖不出去了,因为可能想买的人,都已经买到了。而且对于生产线来说,假设我预估米4在一年内可以销售2000W台,那我是用100条生产线在一个月内生产好,还是用10条生产线用12个月生产好呢? 可能这就是互联网销售的主要问题,以往的销售模式,有手机销售的店铺能承担一些库存压力,而在互联网销售时,这库存压力全部都在手机厂商身上,不限量销售,压力很大的。而解决这个办法的另外一个方法,可能就是锤子的排队和小米的预购,说白了,你不买,我不产。而这种模式的前提也是要把量提起来才有的赚。 我的观点就是,米4即使纯硬件成本和OPPO、华为P7相同,售价低,但利润未必小于其他。另外不要小看互联网销售的总量,这个极限还远远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