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内涵习作四】毒瘤大厂捷报传:419一次性强殖 毒瘤增产又增收!

:D

一次性调控施肥 技术增产又增收

2004-06-25 14:14  作者:晋华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2004年第1535期3版


  麦收季节,山西垣曲县传来喜讯,运用一次性调控施肥技术种的1800亩小麦获得大丰收,平均亩增产30%以上。其中上庄村730亩旱地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14.3公斤,同地块同品种比较,增产35.7%,村民张勇武种的5.3亩,平均亩产达到471.25公斤,他高兴地说:“旱地小麦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从来没见过。”
   一次性调控施肥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研究员褚清河经过10多年研究总结出来的一项因作物选择肥料型号与确定最佳施肥量的施肥新技术,被列为山西省“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该技术成果的核心是以测土配肥为手段,以养分平衡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适应不同生态类型区4种肥料配方和更合理的施用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其一,因土因作物定量定比施肥。目前流行的测土施肥,只考虑到单一氮或磷土壤养分量和目标产量即计划产量氮或磷的需要量的平衡,而褚清河从实践中发现粮食作物的产量不仅决定于土壤中氮、磷、钾的供应量,更主要的是决定于氮、磷、钾之间的比例平衡。调控施肥依托化验结果确定最佳施肥比例或肥料型号以及最佳施肥量。因而比目前流行的测土施肥更符合实际,更科学;同时,在解决大量元素供需矛盾的基础上,考虑微量元素,该补则补,重点突出,因此更简单、更经济、更能充分发挥肥效。其二,有正确的施肥期。一次性施足底肥,正好达到苗期需要的供肥强度,保证苗长得健壮,以及满足以后开花结果的需要。底肥不足,苗期供肥强度就达不到需求,这时再追肥,吸收不了,不仅浪费肥料,还会造成减产;其三,要求合理的密度。玉米每亩种植密度至少为3800--4000株,小麦亩播种量在15公斤以上。经在山西省临县、汾阳、寿阳、浮山县等13个县市的100多万亩土地上种植玉米、谷子、小麦等作物。凡做到这三点,增产都在30%--50%之间,不少地块增产70%以上,个别地块产量翻一番。
  今年4月中旬,山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该技术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的关键技术,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垣曲县是一次性调控施肥技术试验较早的县,由县科协一位领导组织人员先在玉米、棉花、西瓜等作物上试验,后又在烟叶等经济作物上试验,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去年小麦播种期间,又部署了1800多亩冬小麦,今年取得了预期效果。
  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调控肥先后在山西省13个市县小麦、玉米、大豆等等作物130多万亩大田示范推广,累计增产1.68亿公斤,增加纯收入1.88亿元,亩增加纯收入152元,社会效益达到5200万元以上。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在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上示范推广,使该项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发挥更大作用。(晋华)



http://www.zh-hz.cn/html/2004-06/4915.htm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