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无透] 芳华,自以为是的感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刚看完小说,朋友圈刚写的。

这部中篇小说原名《你触碰了我》,原载于2017年第3期的《十月》。就小说内容来说,这部作品跟“芳华”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小说里想要讲述和表达的人性与虚无在当下中国的电影市场是曲高和寡的,所以冯小刚和严歌苓对剧本进行了很聪明的改编处理——让有文艺修养的观众会去为这部电影的文艺片气息买票,让普通观众会因这部电影的贺岁片外表进场;用青春的美带来的视觉冲击冲淡人性的晦暗与偏执,用老歌的悦耳带来的心灵感动抚恤人生的虚无和徒劳。小说中唯一的线是刘峰对林丁丁的爱,严歌苓在小说里已经表达清楚了,这份爱是偏执和徒劳的;让我惊喜的是电影里多出的另一条线,这条线在小说里是根本不存在的:何小萍(嫚)对艺术的爱——不知道是冯小刚还是严歌苓的主意——当精神失常失去记忆的何小萍以患者的身份坐在观众席上看自己曾经的文工团的战友们最后一场的慰问演出时,当《沂蒙颂》的乐曲伴着台上舞蹈演员的翩翩身影流泻下来时,何小萍的眼神复活了,她忆起了她曾经热爱的舞蹈事业,她想起了她曾经苦练的舞蹈动作;她先坐在观众席上舞动起上半身,接着穿着病号服觉得不过瘾的她又来到庭院伴着曲子翩翩起舞,这一幕是整个影片最催人泪下的。这是一条对艺术的爱的线。艺术是虚无唯一的解药,因为艺术是通往永恒唯一的路。在我眼里,艺术不仅可以拯救虚无,还可以拯救爱,即使爱最终会化为虚无,但被艺术尝试拯救过的爱将变为艺术本身,变身为永恒的一种形式——不再虚无。刘峰没有这个能力,我有。我很早开始就非常不愿意写影评一类的东西,觉得去剖解、辨析和阐释别人的艺术特别没劲。我是艺术家,我写出来的文字应该是由别人来解读的,或者说我根本不在乎别人解读不解读,也不是特别在乎能不能感动别人,我想要的是感动自己,可以对自己说上一句:“你真牛逼,‘那个谁’一定会知道你有多爱她。”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zmqzmqzmq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17-12-16 07:46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grammyliu  于 2017-12-16 01:25 发表
我刚看完小说,朋友圈刚写的。

这部中篇小说原名《你触碰了我》,原载于2017年第3期的《十月》。就小说内容来说,这部作品跟“芳华”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小说里想要讲述和表达的人性与虚无在当下中国的电影市场是曲高和寡的,所以冯小刚和严歌苓对剧本进行了很聪明的改编处理——让有文艺修养的观众会去为这部电影的文艺片气息买票,让普通观众会因这部电影的贺岁片外表进场;用青春的美带来的视觉冲击冲淡人性的晦暗与偏执,用老歌的悦耳带来的心灵感动抚恤人生的虚无和徒劳。小说中唯一的线是刘峰对林丁丁的爱,严歌苓在小说里已经表达清楚了,这份爱是偏执和徒劳的;让我惊喜的是电影里多出的另一条线,这条线在小说里是根本不存在的:何小萍(嫚)对艺术的爱——不知道是冯小刚还是严歌苓的主意——当精神失常失去记忆的何小萍以患者的身份坐在观众席上看自己曾经的文工团的战友们最后一场的慰问演出时,当《沂蒙颂》的乐曲伴着台上舞蹈演员的翩翩身影流泻下来时,何小萍的眼神复活了,她忆起了她曾经热爱的舞蹈事业,她想起了她曾经苦练的舞蹈动作;她先坐在观众席上舞动起上半身,接着穿着病号服觉得不过瘾的她又来到庭院伴着曲子翩翩起舞,这一幕是整个影片最催人泪下的。这是一条对艺术的爱的线。艺术是虚无唯一的解药,因为艺术是通往永恒唯一的路。在我眼里,艺术不仅可以拯救虚无,还可以拯救爱,即使爱最终会化为虚无,但被艺术尝试拯救过的爱将变为艺术本身,变身为永恒的一种形式——不再虚无。刘峰没有这个能力,我有。我很早开始就非常不愿意写影评一类的东西,觉得去剖解、辨析和阐释别人的艺术特别没劲。我是艺术家,我写出来的文字应该是由别人来解读的,或者说我根本不在乎别人解读不解读,也不是特别在乎能不能感动别人,我想要的是感动自己,可以对自己说上一句:“你真牛逼,‘那个谁’一定会知道你有多爱她。”
大哥,我特佩服你,这边游戏玩的飞起,那边研究人文艺术也没落下,这论坛据我观察除了亨利和你就没谁了,而且亨利玩游戏还没你多...



TOP

陆犯焉识故事性也强,所以我说题材体裁同类的里面是近年最好,因为和莫言那些就不能比,不是一类。归来如果没看过原著那更是看的糊涂,因为两个主角之间从解放前到WG后的感情线不是这么点片段可以表现出来的。

影评这种玩意说好听了就是个匠人的活儿,要想写言之有物的影评,要废很多精力去看大量的片子,还要横向纵向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看去比,否则必然是通篇空话还自鸣得意。独立影评大多是这种玩意:拿写作冲动当写作能力。说难听了那就是不可能不受到资本的操纵,被资本利用。电影本身就是资本主导的产业,从上到下从头到尾从内到外都没那么单纯。韦恩斯坦事件一出,我挖的一堆坑都不想填了,都是拿奥斯卡的,难为我还看了那么多,最后怎么评价这些人的水平呢?总不能都去写独立电影,这最大的奖项是回避不开的。

[ 本帖最后由 sakerping 于 2017-12-16 09:18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mushroommg  于 2017-12-16 03:39 AM 发表
大哥,我特佩服你,这边游戏玩的飞起,那边研究人文艺术也没落下,这论坛据我观察除了亨利和你就没谁了,而且亨利玩游戏还没你多...
我这是不上班,在家专职看书,打游戏只是调剂。:D

TOP

估计就是冯导当年当文艺兵的时候,对文工团的一点向往吧,要理解,毕竟只是个画背景的,要求太高不实际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mark

TOP

这片的最大G点是那场战争,不过这帖子里估计也没几个知道为啥G点。文工团也好,芳华记忆也好,其实是个巨大的幌子,但是这种高压红线下的走钢丝,自然显得主旨不明~~

[ 本帖最后由 Windsir 于 2017-12-16 18:58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你们有注意这片的海报写了句什么上去么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Windsir  于 2017-12-16 18:57 发表
这片的最大G点是那场战争,不过这帖子里估计也没几个知道为啥G点。文工团也好,芳华记忆也好,其实是个巨大的幌子,但是这种高压红线下的走钢丝,自然显得主旨不明~~
喷了,就你知道的多

TOP

有点虎头蛇尾吧,前面文工团拍的太好了很吸引人,但是后面老兵退伍后的生活基本算是一带而过吧,可能是不太敢具体拍吧

TOP

还没看,不过女主角们太象网红,好感度减半。

TOP

引用:
原帖由 nordics 于 2017-12-16 21:39 发表
还没看,不过女主角们太象网红,好感度减半。
我也很讨厌到处的网红脸,但是网红脸跟这电影没有任何机巴毛关系,戏份最重的小萍,鼻子略扁,戏份第二的穗子,简直是年轻版刘涛,戏份第三的官二代,就是个大饼脸,哪来的网红脸?

[ 本帖最后由 yamiyama 于 2017-12-16 22:53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这片子的女演员明明是碧池脸,只是时代不给她们成为影视碧池的机会。最后一个上岸的碧池是稀土部队,像不像?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林丁丁=石原里美,演的同样是像失恋巧克力职人的绿茶婊

TOP

整部电影只有林丁丁给我感觉像碧池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