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日本市场何处去

我对现在的日本市场状况很感兴趣

ds推出到wii推出的这几年里,游戏软件市场可以说开始复苏
能够达到200w以上热销的游戏比之前多些了,甚至有不少400w~500w等量级的怪物
但绝大部分还是捏在n和个别第三方手里

而同时,就算是ds硬件大卖,第三方在ds上的表现也只是和同时期psp/ps2上的差不多少——略好?可能是,但却远不是n那样的“复苏”
有人说ds/wii是三坟,那么大的硬件普及量却不能像以往ps/ps2时期那样买出高销量来,好,就算这怪ds/wii本身有问题
回头来看psp/ps2/ps3上的第三方,说不行吧,其实却和ds上的销售程度差不多,十几二十万,好的六十到八十万
认真想想,单纯把现象理解为“因为装机量少所以这个成绩就不错“这样的程度就够了么?

如果跳出主观意愿的狭小思考圈子,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的是:第三方们在各个平台上显示出来的非常均衡、稳定的表现
换言之,无论所处的平台状态如何,第三方们的表现现在就是如此

我在考虑,如果不去为他们的各种表现找理由—— 如“一流大作所在的主机普及度不高;普及度高的主机只是二流外传“之类的
我们只看结果,只看各个平台上第三方们的成绩总览
是不是可以将第三方的总体表现原因归结为日本市场的变化呢

因为如果真的如此,真的日本市场变化了,真的第三方们不像以往具有那么强大的号召力了
那么第三方们不会去全力支持在市场变化下获利最大的任天堂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当然由此而生的另一个问题更加尖锐
如果真的如此,日本第三方还能够回到如以往对日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么,如何才能回去呢?


TOP

类似的老问题:日本经济何处去?

饱和了必然萧条。如果没有新的泡沫,冲破瓶颈,那么平静的萧条也是一种稳定状态。

一定要日本市场繁荣干什么。那是无形的手支配的。世界在向右转,左右电子娱乐业风向的是欧美企业和市场,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觉得日本市场的现状很好。包括360在日本的萎靡,我觉得很正常。360的定位和游戏阵容在日本大卖才怪。Wii和DS在日本这样的市场大卖是有道理的。欧美市场未来也可能走向类似的休闲化道路。作为动漫游戏业的出口大国日本的地位不会旁落,只是会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日本本土市场晴雨其实未必就和日系第三方的繁荣度与创新实力完全挂钩。日本市场的萧条和所谓“社会老龄化”、“无子化”有很大关系,实际上这个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动漫输出大国本身正在变得越来越老态龙钟。

与其关心日本市场何处去,倒不如看看日系第三方何处去。日系第三方也在不断地国际化。国际化是必然的,怎么走好,有人已经获得了成功经验,有人仍在徘徊。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10-10 02:44 编辑 ]



TOP

目前日本市场是走休闲路线的,这也是大部分人的需要,这是由任天堂领导出来的风潮,而且我认为会一直持续下去,过去以针对CU的游戏为主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为什么任天堂的软件就能买好几百万,第三方做的就了不起几十万呢?我觉得还是在把握玩家需求这方面,第三方没有老任拿捏的准确,当然第三方技术力有限也是原因之一。从ds和wii上的第三方表现来看,跟风作品占了很大的比例,跟风又没有老任的游戏做的好,当然卖不好。

从ds开始,我已经习惯性的对第三方不报什么期望了,因为第三方和老任的差距过于明显,反而在第三方对老任放弃的GC时代,我对GC的第三方游戏还是很有兴趣,这是能说明一定问题的。

我想,随着wii的装机量进一步扩大,第三方会更多的汇集在wii旗下,好游戏会慢慢多起来的,但是数量绝对比第三方在PS2上的优秀作品少很多


TOP

文化和经济都在走国际化全球化的道路,西域大开发是一台上演中的好戏

传统日本市场早已逐渐式微,没有市场就没有大手笔投入。生生不息,各安天命,与其担心老厂怎么活,不如关心优秀制作人的去向和潮流的涌动变化,还好造出异质主机的是老任而不是别的厂,否则真要担心传统日式游戏是否会没有平台续命,现在净靠复刻版和不咸不淡的续作苟活着的SEGA和KONAMI就是例子。

TOP

靠不咸不淡的续作苟活着的厂商其实很多,其中还包括不少欧美大厂。
那些每年必不可少的体育游戏就属于此类。

TOP

换代期,阵痛,阵痛:D

TOP

引用:
原帖由 CN 于 2007-10-10 03:10 发表
靠不咸不淡的续作苟活着的厂商其实很多,其中还包括不少欧美大厂。
那些每年必不可少的体育游戏就属于此类。
销量大不一样,现在无双每作卖多少MADDEN卖多少,体育游戏在欧美更多是个应景的需要,人家的卖点是跟现实的球队和赛季信息同步

TOP

日本人支持自家产品天经地义啊.....相对来说 欧美游戏的重口味也不适合大多数日本玩家 本土化最高

TOP

引用:
原帖由 CN 于 2007-10-10 03:10 发表
靠不咸不淡的续作苟活着的厂商其实很多,其中还包括不少欧美大厂。
那些每年必不可少的体育游戏就属于此类。
是否是苟活还是市场说的算,不然怎么同样也是靠不咸不淡的续作,有的卖的出去,而有的卖不出去

TOP

如果你指的不咸不淡完全是指销量的话,那根本不是和我说的一样东西。

TOP

引用:
原帖由 CN 于 2007-10-10 03:27 发表
如果你指的不咸不淡完全是指销量的话,那根本不是和我说的一样东西。
我的重点明显是“苟活”俩字儿

TOP

苟活是什么意思?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07-10-10 03:29 发表

我的重点明显是“苟活”俩字儿
但是你的苟活明显是和前面的几个字联系在一起的,包括不咸不淡的续作,我只能看作是因果关系。

TOP

ɡǒu huó

苟活


--------------------------------------------------------------------------------

ZDIC.NET 汉 典 網

苟且偷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南内凄凉几苟活, 高将军 去事尤危。”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
--------------------------------------------------------------------------------

ZDIC.NET 汉 典 網

◎ 苟活 gǒuhuó

[live on in degradation;drag out an ignoble existence] 苟且活命

仆虽怯儒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 本帖最后由 hanzo 于 2007-10-10 03:36 编辑 ]

TOP

这贴神在:凌晨还有这么多人。。。。
我只是醒来上厕所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