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0 12
发新话题
打印

爆《赤壁》内外混乱之内幕

1. 梁周辞演,是谁把《赤壁》熬成一锅乱粥


     京城入夏,气温虽未攀至最高,但电影界却已然凭连番的热炒将诸事烧得火爆。随着那号称6亿投资,有中、港、台、美四方联袂的创历史大片《赤壁》开机,一番话题也随着风生水起。此前连番有资方矛盾浮出,而后又有重头主演相继辞演。眼看着一个号称世界级主创阵容、好莱坞模式的大手笔,就要剥下外衣而蜕变成一个《英雄》式的国产大片,这其中的内容当真是让人云里雾里,无法摸清底细,一系列的细节都表明,在这个创历史大制作的背后,确实存在着一重重人为缔造的暗幕。

     曾一度被当作《赤壁》炒作招牌的梁朝伟与周润发,都考量再三之后选择退出该片的阵容,一时间,媒体与坊间都在猜测其动机何在。是影片不够吸引大牌眼球,还是参与的条件实在苛刻,我们都未曾可知。但从制片方特地描黑周润发,以及剧组相关人员透露出的内幕看来,《赤壁》确实是在开机之前就已陷入到一团混乱的境地,各种矛盾几乎是一触即发,若以此延续下来,就不光是梁周辞演这么简单,甚至会被遭遇更大的市场尴尬,被人利用为炒作工具而全盘毁掉。


罪因一:资方不明,谁来执局谁做主

    《赤壁》一直都在以美方主导制作做对外宣传,定位也是向好莱坞模式看齐。但事实上,根据知情人透露,因合作细节出现问题,影片的美方投资并未到位,而且目前与创作方的分歧已经逐渐拉大,势必会影响两者在今后的合作。然而,影片草草开机,却是给予美方投资公司以压力,根据此前协商约定,美方资金只有在开机后才能支付一部分,到拍至一半时才能支付半数。而且,实际商议数目对比于此前宣扬的3500万美圆有很大落差,最多只能保证一半。这样,内地出达2000万美圆的橙天与中影,已经是绝对意义上的控股。

    为了讨得第一票资金而草草开机,《赤壁》剧组势必要担上天大的风险,把自己送到一个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绝路。目前,剧组主演未定,剧本也未完成,上下制作环节混乱得惊人。而且,橙天也并未将投入资金完全交付,当中还要扣除该公司旗下艺人的片筹当作入股资金,还有公司所承担下来的影片宣传等各项费用。至今为止,剧组拿到的拍摄资金不足千万美圆,除去场景与服装,还要供养日渐庞大起来的创作团队。光群众演员以及附属阵容的开支,就已经令人头疼。根据在京与其合作的某电影厂的负责人透露,被租借的器械以及服装等等项目都没有现金结算,而是由中影提供担保后采取的赊欠。也就是说,剧组刚一开机就已负债,目前而言难以预料前景如何。

    在短缺资金的前提下,剧组已无力支付周润发的片酬。按照好莱坞的制作模式,影片开机后就应该由制作方根据演员合约给予结算,但高达四百万美圆的资金从何而来?即便是给了,影片又何以为继?剧组曾主张,将周润发的片酬分期付,采取与内地演员带薪入股的策略,以等待下一比资金的到来。但此建议自然被周润发否决,原因只是这种根本就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支付模式太过风险,演员没有必要为制作方以及剧组共同分担。这样草率的做法,也只有内地一些盲目的娱乐机构才能做得出来,缺乏规则与信誉的制约,显得过于不靠谱。

    谁拿钱,谁说得算。单就目前局势来看,美方在没有前期投入的前提下,是没有发言权的。而已经拿出资金并引演员带资入股的中影与橙天,才是当前真正意义上的主脑。剧组上下满是橙天的艺人,而且越发趁剧组的资金祸乱而乘虚而入。梁周的辞演,对于影片以及剧组是噩耗,但在橙天的眼中却是天大的利好。自己旗下的艺人又多了一重冲锋上前的机会,而对于剧组目前的环境来看,舍去高薪的国际明星,而退选内地这便宜透顶而且不占用制作经费的演员,确实是宗看起来尚划算的生意。


罪因二:剧本摇摆,左右上下皆糊涂

    传言说剧本已易了七稿,而且正在赶第八次修改工程。但影片既已开机,哪有未见完整剧本的道理,而且被邀请的主演均不知自己分量轻重,连具体的作用都未可知,更甭谈在前期进行怎样的细节准备与剧情把握了。剧本为什么迟迟不交工,难道这创历史的大制作当真就大到连剧本都成了五一工程。事实上,这其中的细节很明了,编剧们并不是没有按要求达标,而是制作环境与制作规格的不确定性与摇摆性,令剧本根本就不可能在影片前期拿到。

    美方资金不确定,内地资金不够用。到底是攒个创历史的国际级大制作,还是草草弄个内地惯有的古装大片,都是由钱这不可缺却又招人恨的东西来决定。在前几稿的剧本里,无论是片长,还是阵容都是按照好莱坞的标准来做,后来在资金短缺的前提下,当然就不会被采纳。而后来的几稿剧本,又是由于演员阵容的不确定而难产,如果有梁朝伟与周润发的加盟,剧本就会被做成两人的龙虎戏,戏份多半由两人分担,而他人退其后。但若两人舍其一,或舍其二,那剧本将又得改了又改,将此前的计划全部推翻,力使两人的龙虎戏蜕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无主群戏。

    另外,内地资金控股,而且大量演员带资加入,这势必会给予剧组更多的创作压力。根据携艺人投资本片的公司内部人员透露,在剧本创作环节里,公司对剧组施加压力,力争让旗下艺人多出镜有更多戏份。这样,剧本的再度权宜则横生变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越演越烈,从一个单纯的电影创作演变成一场变了味的商业斗争。

    周润发确实有些冤,制片人张家振坚持周润发很早就看过剧本,但事实上,那份剧本只是尚未完成的第一稿。此后,剧本大大小小经过了七次修改,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且残乱得至今都拿不出个囫囵文本来。周润发在每次修改剧本甚至重写之后,都向制片方讨要全本过目,但无一不被搪塞回来。在这期间,为了敷衍发哥,甚至以剧本为名,只复印了一份长长的故事大纲给他,让人涕笑皆非。


罪因三:徒生变故,已然架空原计划

    原计划的投资不到位,原计划的演员不如愿。丧失了无数机遇的大片《赤壁》,已经在连番的挣扎中变了颜色,从一个构想中的国际标准史诗大片,彻底沦为一个跟风内地古装大片风潮的准《英雄》角色。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是谁把这一切搞得一团糟糕。有当事人断言,这是由于不懂产业规则的机构参与决策所导致,原本的创作阵营已经在资金压力下被架空,吴宇森已经丧失决策权利,只能退为一个简单的执行人的角色。

    剧组的一切开支,都已经精简到了极致。不仅以搭建民工窝棚一般搞起了指挥大帐,而且事先就已经放弃了海外后期制作以及洗印等等计划,转而全部由相对低廉而且可以赊欠的内地公司包办。有内部消息讲,吴宇森曾坚持影片在后期细节调整以及洗印等方面送达澳洲或北美处理,但在第一时间就遭到了内地资方的否定,此后,他没有再发表任何意见,而转而将全部决策权交给资方来掌握。

    根据局势观察,影片的泛国际化路线已经被放弃,转而做了针对内地市场以及开发日本市场的工作。例如,剧本以及创作要求,都严格按照内地审查来进行,多采用内地演员,连宣传上也走开发内地市场的路线。失去了梁朝伟与周润发的参与,可以说影片基本已没有了在香港以及在西方的商业砝码。而采用台湾艺人以及日籍金城武主打,则完全是打起了日本市场的主义,况且影片并不是根据中国古本改编,而是来自于流行于日本多年的畅销漫画。《赤壁》之心,路人皆知。在一些商家眼里,日本人的钱,到底还是比一些中国人的脸面有价值。毕竟那是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是他们捞钱敛财的希望。

    世界级的鼓吹,亚洲级的定位,中国级的制作,公司级的阵容。这就是给予《赤壁》的切实定位。也许,这对于一些仍在产业内挣扎的制作机制而言,《赤壁》的蜕变历程是个可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教训,口口声声讲规则的人,不一定就是会实施规则的模范;老老实实搞创作的人,未必就能摆平制片方的翻云覆雨手。


2. 定位不正,内外不分,混乱《赤壁》内外无路

     
     制作经费短缺,制作团队缩水等因素,造成了《赤壁》在筹备之初就已经彰显虚弱。虽然,内地资方仍旧大张旗鼓地以国际化大声势继续炒作,但事实上,吴宇森已经随着环境的变异与恶化而变得焦虑。根据目前的定位来看,《赤壁》的国际化之梦已然歇止,而且连港台市场也难有良好保证,目标仅只剩余下内地与日本两条路可走。但内地古装大片的虚弱症候,以及日本电影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当真就能为《赤壁》带来美好前景吗?想想这怎么可能,一个现如今被搞成一团乱麻的创作策划,如何能够把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中和并缓解下来,日渐流失掉的商业特质,已经不可能在开机以后再伺机拯救。


市场定位萎缩
   
     影片所针对市场开发出的一系列环节,诸如演员搭配、影片定位、泛国际化创作等等谋略,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致命的,当数两位国际级影星周润发与梁朝伟的退出,这不仅仅流失了其开发国际市场的商业希望,而且也难以在港台甚至内地取得观众认同。

     在影片筹备之初,创作方曾考虑启用李连杰。原因就在于开掘欧美市场,使之更具备商业卖点。剧组的邀请虽说是热心,但李连杰却一口回绝,原因只在于他并不想拍摄这种刻意描写杀戮过程的历史片,有违于他当前的创作意愿,而且最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制片方也无法保证他高达千万的好莱坞标准的巨额片筹。在当前华人领域里,能够在北美有些商业认同并能在欧洲保证卖埠的明星,也就只有成龙与李连杰二人而已。但两人均是行武出身,文戏基础薄弱,很难在历史题材的大片里有所作为。更为致命的是,两人的薪金在亚洲都视为最高,对于一部投资数目尚未确定市场定位尚不清楚的《赤壁》而言,都是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找李连杰,是影片在起初尚有做武戏的想法,力图以动作与战争场面做视觉上的商业轰炸。但在投入资金逐渐缩水之后,创作方就不免更改了原本的策略,将剧本修了又修,几易其稿,最终放弃了大量的动作元素与战争格局,逐渐走起了文戏路线。圈定梁朝伟与周润发,就是因两人的文戏尚佳,而且也具备国际影星的名头,至少对于开发亚洲市场有利。而且,两者相对李连杰与成龙的价格就低廉了许多,并在西方也有一定的认知,假若不会具备怎样的票房号召力,至少音像版权的买卖还是能有一定的保证。

     但策划行使之初,两大备用主演也均请辞。骤然使《赤壁》陷入尴尬境地,目前圈定的大牌,也只停留在内地与台湾。不过最为尴尬的是,影片居然已经丧失了中、港、台、美四地的市场认同。目前,影片在美国几乎是无人知晓,不仅是影迷不知有此动作,甚至连关注亚洲方面的杂志报章也不清楚该片的底细。有资深制片人表示,影片的格局与创作阵容,都不是好莱坞的定位,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目前,北美的观众群并没有史诗情结,尤其是这样一个陌生而混杂的战争。香港方面也一样对影片身份表示出了质疑,言称缺少了梁周的加入,如何能够吸引影迷关注,更不用说什么所谓的中港台三地合作。这些年,内地的古装大片已经在香港遇冷,使观众造成审美疲劳,只能越发反感。如今,这部口头上的国际化又跟内地大片又有什么样的区别,无异于是换汤不换药,挂着羊头卖狗肉。

     相比于以上的论调,台湾方面表现得更为激烈,甚至把影片当作内地的主旋律大片来看待。特别是影片打算正写曹操的策略,被视为大逆。多数言论都以为,影片正写曹操无外是宣扬三地统一的功德,有着很强的政治性与刻意性,献媚的色彩招人反感。而且,多数人也都表示影片不会在台湾造成多大的商业影响,林志玲、张震与金城武作秀尚可,放到票房里都不如李连杰的一双鞋有价值,必然会遭遇冷落。


从娱乐到说教

     影片的剧本最初是定义为商业娱乐,以比拼场面与动作为主,目的就是缔造一场视觉风暴。但策划行至最后,资金短缺成了症结,剧本不得不随着环境的改观而一改再改,增添了大量的宫廷戏与文艺戏,把删减下来的窟窿通通填充上。这样,影片的商业元素逐渐在流失,反而越发变得枯燥而乏味起来。影片的战争外壳看似要被剥光,而转而走上了《夜宴》一般的文艺路线,新剧作加重了男女感情的脉络而大搞男情女色,一个林志玲不够还要加上个赵薇,不仅要玩婚外恋,还要玩上两辙三角恋充数。

     剧本的最初创作,是针对梁朝伟与周润发的中文底子,而选取的现代语言路线。所以,找到了与张艺谋有过合作的邹静之写了初本,但语言的生涩还是未令剧组满意,而梁周二人也难以很好把握火候,所以,剧组才会找到《卧虎藏龙》的编剧王惠玲再易一稿,目的就是要再以此前周润发曾尝试过的白话语言获利,助其对白过关。但改来改去改到最终,却又成了一篇如“泱泱大国”般的古今混杂版本。

     最终的结果,想必大家都有数。梁朝伟声言自己古文底子不好,周润发声称自己古文功力不够,这表面看起来是知难而退,但事实上都是在对影片的行文与定位表示出了质疑。梁朝伟不是没吃过这方面的亏,一部《英雄》的“杀、不杀”就已然让他吃了亏,演来演去都不知所谓,只能莫名其妙地在观众当中徒增笑柄。周润发则是不妥协的人,剧本有障碍他决不迁就,即便是玩惯了古今白话文的张艺谋也不例外。《黄金甲》就是个范例,要么我不演,要演就得说“人话”。

     据称,剧本从白话文到古文的改变,原因是在于内地制作方。有人认为,《卧虎藏龙》模式的对白,在内地无市场,而且放在一个史诗级的历史大片里,也会陡然变得不严肃。这种细节表明,影片仍旧是以国产古装大片来定义,不与《卧虎藏龙》看齐走国际路线。而且,影片要正写曹操,将乱世奸雄改为盖世英雄,并宣扬江山一统的大中国概念,更是迎合着主旋律的创作口径,这难免不让人联想起那高喊和平的秦王,难免不让人联想到那“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的《英雄》。

     从参与剧本创作的其中一位编剧口中得知,影片的故事与创作组织并不商业,完全在商业娱乐与历史正剧的摇摆中走进了死胡同。目前,很难看出影片的具体定位是在哪里,根本就不清楚影片到底是针对哪个市场来创作的。
     

演员搭配显混乱

     从剧组目前公布的演员阵容来看,板上钉钉的是出演曹操的张丰毅、演孙权的张震、以及出演刘备的尤勇。其后,还有主演诸葛亮的金城武、主演小乔的林志玲、主演孙尚香的赵薇、和大致定为胡军的赵子龙。这样的搭配,看似豪华,却自里至外显现着一派矛盾与混乱。不仅在外型上都难以取得观众的认可,即便是演绎的方式也难以求得中和。

     按说在《无间道》、《2046》等片中形象沉稳而寡言内向的梁朝伟出演足智多谋、舌战群儒的诸葛亮,倒是个上佳的选择,况且也曾在喜剧片里有诸葛亮形象示人的他,也不愁那超凡脱俗、道骨仙风的造型。但在他辞演后,剧组却偏偏无厘头地选择了金成武来补这个缺,一个成熟稳健的谋士,忽然摇身一变成了现代偶像,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你可以想象一个历来指望形象取胜的帅哥贴上胡须摇着羽扇迈八字方步吗?你能指望一个历来国语对白不清不浑,腔调奇奇怪怪略显笨拙的偶像演员去大殿上力排众议、舌战群儒吗?不用多想,都会觉得这是多么的不靠谱。假若放在茶余饭后,这样的话题会被人当作笑话一笑了之,但若放在一个电影的主演阵容里,你是否会觉得如此荒唐的定位着实出了格。

     尤勇这个五大三粗且一脸横肉的糙爷们,竟是动不动就哭成个泪人的刘皇叔的人选。单从形象来看,他那脸上若粘上络腮胡子再瞪起环眼,都够演张飞的了。土匪、黑帮头子、警察、法官、杀人犯他都演过,特点就是那不怒而威的形象让人心生恐惧,甚至还有人把他定位为中国银幕硬汉的代表。但如今,这样的人却要如刘玄德一般捶胸顿足,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没有主见,真是令世人有点勉为其难了。有圈内人戏言:“刘备变硬汉,公鸡会下蛋!”这话看起来玩笑,却也是玩味中见性情。倘若真是如此,那可就不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场角色革命那么简单了,完全可以说是精心缔造了一个授人以柄的绝世笑柄。

     曹操这个身不满七尺的乱世奸雄,居然确定了由高大武壮的张丰毅来演。且不说,张丰毅身上的草莽味道与其难符,单说横竖不象王侯而象极武夫的他如何能称上奸雄二字。假若剧组扶正曹操,为其平凡并助其转正也就算了,这无非就是电视剧《秦始皇》的一个变相翻版吗!让篡逆天下的奸人变成一个祈望和平的统一者,让包藏祸心变成壮志雄心。呜呼!我们的电影在悄然更改古人孝悌忠仁礼义廉耻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要打造一个符合现代口味具有浓厚主旋律色彩的新曹操,他不仅要随着身材的改变而高大起来,甚至还要随着高歌起的功德而变得不朽。

     孙权找了张震,一个江东豪杰却突然变得有了点文艺气质,略显柔弱。胡军接了赵云,长板坡一席白衣杀到七进七出的儒秀之将,突然成了一个浑身透着重重匪气的莽夫。根本就不会演戏的林志玲,要当个能拿道刺王杀驾的花瓶。小燕子赵薇,摇身一变则成了浑身沾染着悲剧色彩的奇女子孙尚香……

     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还是剧组故意缔造出来的娱乐效果,我们都未可知。但是有一点不可忽视,缺乏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与文学积淀的香港导演,并不适合创作这样历史题材的史诗大片,若如此,无外是又攒了一个当年中港版的《西楚霸王》,又打造了一个戴中国文化帽子而卖西方膏药的《墨攻》。


仓促上阵,后患无穷

     影片内外混乱、定位不明的症结,事实上正是仓促上马导致。由于没有经历稳定周期的成熟策划,创作班子在没有做出考量的状态下就草草作出决议。日前,剧组在涿州基地草草扎营,未作太多准备,只用苫布潦草搭了几个大帐篷,以做剧组下扎的根据地。有摄制组在拍摄期间误入帐篷,还以为是进了民工的休息地,谁知是撞到了导演棚与制片组,令人啼笑皆非。

     一个国际化的大制作,就这样如民营企业承包工程一样上下辗转。不仅未敢大张旗鼓,还把节约的工夫做到了家,无一不小心谨慎。而且影片已经开机,但剧本仍旧未见,只能随便拍拍场面戏与宫廷礼仪戏。也正是因此,大牌艺人均未进组报到,只待其后如何发展,在解决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之后,再视机而动。剧本未到,是否对影片有致命的影响,大家仁者见仁。早在十几年前,张艺谋筹拍《武则天》时,也是遭遇了创作尴尬,当时找来了数位名作家名编剧为他同时比量,可最终折腾了一番,仍然难产,圈定的演员更是一怒之下纷纷退出合作。所以眼见煮熟的鸭子也飞了去。而现如今,影片虽然开机,但仍难保变数。外埠演员纷纷观望,而剧组也是做出了两手准备,对台湾的几位大牌都准备了备选策划,万一有人退出,马上就会有内地艺人进行填补。

     仓促上阵,后患无穷。一派混乱的《赤壁》就这样被当成生米煮下了锅,只见冒泡不见成色,只在尚未燃起的愠火里等待煎熬。在世人眼里,或许有了滔天声势的《赤壁》已是弦上之箭,势必会激起华语影坛的滔天巨浪,但就目前的局势来看,一切还都蒙在蒸锅里,跟本看不清底细。只待有人将这层捂得严实的锅盖揭开,是红是绿是黑是白方可大白于天下,被人知晓。

3. 戴中国文化帽子,拍日本市场马屁,《赤壁》患国产大片淋病


    自《英雄》以来,国产古装大片就患上了一则通病。一边以所谓传统中国文化,大书历史事件作为宣传卖点,而另一边则是迎合日本市场量身度量,无论是美术、服饰、音乐、演员、选材等等环节,都无一例外地取自日本。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搔首弄姿地极尽献媚之功夫,开掘这个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电影市场。

    2006年,由香港导演执导的《墨攻》就是个例子,开机前以发扬墨家文化传播中国历史美德为名,还轰轰烈烈地到墨子家乡搞起了祭拜。但事实上却是,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都对传统墨家文化一无所知,仅凭一辑日本漫画作为摹本。公映后骤起批评,再以源自日本漫画作为推搪,声称这就是所谓的商业所谓的娱乐,再不跟中国文化扯上半点干系。

    2007年,《赤壁》也患上了这样的综合症。口口声声再造中国史诗,以发扬传统文化作为宣传噱头,而背地里,却仍旧以日本作为目的市场大做文章。剧组找来了日籍艺人金成武,让他出演诸葛亮,利用偶像优势拉大人情分,更甚的,则是影片故事完全未以《三国演义》或《三国志》作为蓝本,而仍旧是取材自流行于日本的畅销漫画。


《赤壁》无顾国人口味

    根据参与影片故事创作的一著名编剧透露,《赤壁》由于原基础故事不强,尤其是情感戏太少的缘故,曾被指令脱离原历史典籍的范畴,而去参照日本漫画。这样,才有了影片主演皆年轻化、偶像化的搭配,还横生了小乔与孙尚香的三角恋故事,以及小乔刺杀曹操这般荒唐的情节。该编剧断言,影片故事若按此推演,势必会激起国人的反感,自己不想夹在其中做罪人,被人指责被人唾骂。

    三国无论是传说还是史料,都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财富,自己不珍惜爱护也就罢了,源何还要假日本的手去描黑他。日本漫画固然精彩,但戏缪起中国文化来却怎能让我们如此痴迷,日本人没人敢去如此恶搞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北条氏康、织田信长,也没人去恶搞靖国神社里供奉的一干战犯,却偏偏对中国历史人物横加拆借。而今,日本漫画市场又风行起了美少女版的《三国志》,周瑜、诸葛亮、赵云等豪杰摇身一变居然成了性感娇娃,打情骂俏的好不热闹。难道这样的漫画也能被我们的电影人追捧,也将其改编后搬上我们中国的银幕。假若冠上搞笑喜剧之名也则罢了,若真如当前一本正经地大打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号,那岂不让我辈愤慨,徒添惊世之笑话。

    在《赤壁》的宣传里,以所谓的还原历史、再造史诗、发扬中国文化为幌子,却没有把商业娱乐的目的曝光,也没有将针指日本市场的目的表露,这无疑是为广大中国影迷缔造了一个骗局。难道,与我们中国人的情感伤害与历史文化相比,日本人口袋里的银子当真就有这么大的诱惑力,能让我们的电影人如此痴迷,能让制作方以及某些人如此卖力鼓喝。


电影界媚日局面成气候

    《英雄》请来和田惠美,《无极》请来正子宫野,日本人所欣赏的古典服饰突然在中国电影里被奉为主流,而且一些人仍旧坚持这就是还原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关于服饰这一块,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依据,无论是历史壁画还是传世绘本里,都不止一次出现过,源何非得找来日本人生硬地将其奉为正宗?难道,在见识日本传统服饰之前,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一无所知,看到日本人穿上了木屐,我们就非得相信我们的祖上就一直不穿鞋子?

    从中井贵一、真田广之,到如今的金成武,究竟是日本艺人演技好,还是他们比我们中国自己的演员更能理解中国文化。《卧虎藏龙》没有日本演员,它照样以旋风之势征服了世界影坛,而《天地英雄》、《无极》即便是有了日本艺人,它也未能在日本市场赚个满堂红。那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国人对日本市场如此痴迷?根据目前纪录显示,仍旧是张艺谋的大片做了模板。《英雄》在日本上映后掀起40亿的票房风潮,最终取得了3750万美圆的佳绩。而《十面埋伏》的日本票房也达到了1964万美圆,同样也是个令中国电影票房汗颜的纪录。另外,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也在日本疯卷近两千万美圆,成了影片回利的不二保证。这一系列高额的票房数字都是诱因,是把中国电影人卷入大片风潮的始作俑者。假若不贪图这些,想来《墨攻》与《赤壁》也不会把注意力投向了日本漫画,逐渐针对日本观众的口味大下功夫。

    目前,为了挖掘日本市场的这桶金,各个大片小片都疯魔了似的强调起了日本元素。有的请日本人做电影音乐,如久石让、梅林茂、川井宪次。有的人在服装造型上大打主义,请来了如和田惠美、正子宫野等重量级人物。自2002年中国国内掀起古装大片波澜之后,几乎所有的盲从跟风者都在打日本市场的主义,如《天地英雄》、《无极》、《夜宴》、《黄金甲》、《墨攻》等等。它们之中有人是捞了大便宜,但也有如《无极》一般只取得三百万票房而蚀掉本钱的,但市场差异并未能成为国内电影人的障碍,电影人仍旧疯狂地大踏步向日本进军,在矛盾而畸变的文化异同间丧失了尊严与冷静,彻底沦为一群以贩卖传统文化以换取经济利益的赌徒。


《赤壁》姓日还是姓中

    经济利益显著,但经验教训也有。《赤壁》显然是在拿着巨资向日本赌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如此险恶、如此不靠谱。有人断言,称《赤壁》这样的操作例子实际上更象是面对国人的一次文化欺诈,无异于是“挂着中国文化羊头、卖日本市场狗肉”。以这样的献媚做法,势必会在丧失文化基础的前提下落入商业陷阱,不仅是要被国人,甚至也要被国际市场冷落。

    中国的《赤壁》,还是日本的《赤壁》,这是摆在吴宇森面前的两个选题。假若其仍想保全自身一世英名不沦为业界笑柄的话,那莫不如就此抽身而退。否则,这块已被烧红了苫板势必会将他灼得遍体鳞伤,不仅要被拿出去顶在风口浪尖当作替罪羊,甚至还要承受十万万中国同胞的百般斥责。


TOP

对这片子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



TOP

缺乏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与文学积淀的香港导演,并不适合创作这样历史题材的史诗大片,

这话听起来不舒服。

文章谁写的?怎么感觉上帝口吻


TOP

这文章写的...乱七八糟.

TOP

:D 近几年的事实教育我们开始炒的越凶的,到最后越垃圾。在现在中国电影里是看不到正史的。

TOP

我要看Chiling

TOP

文章写的也是越写越乱……后面彻底没法看了……

关于演员的分析简直是……

TOP

这文章……看了头痛

TOP

这样一个帖子,居然可以写这么长。。。

TOP

小白文章~~

TOP

本来吴于森导演这个片子就不合适,很难想象古装片的慢动作连篇

TOP

貌似是个愤青写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xray 于 2007-4-28 21:59 发表
本来吴于森导演这个片子就不合适,很难想象古装片的慢动作连篇
这个不是什么问题

“慢动作”从来不是现代戏的专利

再说老吴在好莱坞沉淫多年拍的那些片子,慢动作又有多少

TOP

不过此文愤的厉害

最烦的评价就是日本人更懂保护历史资源

就那几个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北条氏康织田信长还恶搞的少么

TOP

分析的还是有道理
业内的很

TOP

 20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