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有谁真正的读过《蓝海战略》一书吗?

那书我还没读透。

至于是不是白读,得日后观察。

只会背书的当然是废柴,但是连背书都不会的是不是更算废柴呢?

========================================
首贴问的答案,我已经知道了大概了。

最后提醒wants朋友,以后最好不要坚持“蓝光是一种蓝海策略”这个观点,不大安全。

睡觉


TOP

请仔细看我原来那文
我原来也认为蓝光明显是红海产物,现在多少觉得有些蓝海的意思了,毕竟新的垄断体系又无中生有了,但是由于1080P,GB这些红海参数的缘故,故骨子里还是有红海血统的,也就是说像“黄海战略”,即建立保留部分红海特征的全新市场的战略。
还有,我并不是想说蓝光就是蓝海,而是说我认为蓝光这种新标准的实质性建立是蓝海战略一直追求和寻觅的东西,未来的功耗,几X速的光驱,体积,价格都是红海的事情了,但是就蓝光的胜利而言,是蓝海战略的某种验证

[ 本帖最后由 wants 于 2008-2-23 01:27 编辑 ]



TOP

蓝海战略又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看这种东西的人往往忽略一个基本事实

靠这战略成功的只是金字塔尖的极少数

至于下面那些炮灰,是没人在意的


TOP

和wants朋友的对话比较符合我心目中的交流标准,忍不住想再回来发言。

============================================
你的文章我已拜读,其中有不少关于技术革新的资料,使我受益匪浅。

然后我也许找到了我俩意见分歧的一个根本矛盾点——那就是,创新之于蓝海是否为充分条件。


创新,就是无中生有,也势必突破旧的垄断体系。
wants朋友的发言里,我理解出的意思是,“有创新即可称为蓝海”,是充分条件。

但是我的看法有些许不同,我觉得创新是蓝海的“必要条件”。

=======================================
如果我提出的这个根本分歧点是明确的,我想我已经理解了你开始认为蓝光也是一种蓝海策略的原因了。


之前那篇文章说到了“双核”和“多磁头硬盘”,我觉得它们和蓝光一样,同属于技术革(创)新,但是新技术一般都附带有【高成本】的特征,所以双核的CPU都要贵一些,多磁头的硬盘也要多花点银子才能享受到。

于是这些例子并不能满足蓝海官方定义——即同时追求【低成本】与【差异化】。



另一方面,拓展需求与市场方面。
“双核”与“多磁头硬盘”此类搭载新技术而推出的新产品,其瞄准的用户群,也许还是原PC市场的高端用户,需求并没有被重组与新创,而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换得更先进了。

从这个角度分析,“双核”、“多磁头硬盘”,还有“蓝光”,
也并不满足官方蓝海策略的定义——【创造并获取新的需求】。




========================================
呵呵,也许我的反驳确实给人以吊书袋的感觉,但是作为一名普通人,引经据典似乎是我加强发言可信度的唯一手段,见谅。

TOP

尽信书不如无书

楼主,蓝海关键字还是在差异化竞争。

至于你非要纠结于这个“海”字,其实是未必的。

TOP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我信。

但是我更信,开卷有益。

====================================
“蓝海关键字还是在差异化竞争”,
听了这句话我觉得您需要找本《蓝海战略》来读读,
不贵。




顺便,补充说明一下wants朋友那篇文章末尾的一个不妥的观点——“蓝海是赌博”。

蓝海战略一书中提供了一套工具,
利用这套工具作为指导,能使企业尽量的规避风险,
即便该书作者亦承认——任何一种策略都存在不可规避的风险。

只是如果硬要以赌博作为比喻,蓝海应该坐在庄家的位置上。

TOP

谁有电子版

TOP

我认为yak还是没有理解我提到的“我的蓝海战略”的核心,即,打破既定的规则,寻找全新的出路去开辟新的市场去扩大甚至覆盖原有消费市场,不是有创新就是蓝海战略的表现,也不是蓝海战略一定要有创新,而是用销量或者声誉强制全新的行业规则出现,并引领下一个时代的潮流。我认为所有为未来的行业标准作计划性投资和宣传的行为均可以理解为蓝海战略的表现,因为其抛弃原有的竞争模式,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地开创新的事业。比如FC,PS的手柄输入模式就是蓝海战略的具体表现,DS和Wii的新输入系统同样是蓝海战略,再比如N64的振动包……这些跟创意好像同时出现,纯属巧合。例如收藏粮票的人也许很早就知道收藏可以有很多种类,但是未必知道粮票也值得收藏,第一批收藏粮票的人就多少有些识别蓝海的眼光了,他们知道下一个收藏的目标是什么,该如何收藏,这也就是我提到的规则问题。第一次把女人比喻成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喻成花的就是庸才,第三个则是白痴。这句话能把蓝海战略行为到红海战略行为的问题解释得淋漓尽致,即便那个白痴说的是有很长很多华丽修饰成分的花,也只能无奈地叫他一声白痴。也就是说,制作游戏规则的人就是扮演蓝海战略第一总指挥的角色,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缔造者微软就是一直进行着蓝海探索,而那些所谓的adobe,赛门铁克等等大公司不过就是在红海中给微软打工罢了,竞争对手多成啥了。但是,微软一直没有停止利益的扩大,因为他知道一点,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规则我当家,值得注意的是Vista的新蓝海战略则多少有些失败。

再重新举一个例子,比如双核的CPU的蓝海战略和继续在单核CPU的频率,效率,功耗,成本上竞争的红海战略之间的区别不是双核有没有创新,而是是否制定了一个适应市场的全新的架构规则,打破常规的单核的束缚,放眼浩瀚的蓝海。我现在在电脑打工,深知很多小白对双核的莫名的喜爱,原因不是其性能强大,而是因为他们感觉双核好些或者会流行一些,这个是规则带来的利益,也就是蓝海战略所寻觅的东西。但是我们又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制造新技术标准靠版权费过活就是蓝海的精髓,而是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像杨利伟并没有多大的功劳,但是却被视为英雄一样。很多东西如果已经是既然了,那么另外的也就好办了,就像PS,PS2的一边倒局面一样,虽然你N64,DC,SS,XBOX,NGC有很多创意和亮点,也许PS和PS2也垃圾到了极点,但是他们是主流,是标准缔造者,所以他们能成为主宰。当然,也不是说蓝海战略纯粹是个规则制造指南,而是说要通过一些非惯性的思路和方法来实现一些常人意想不到的产品效应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赢取更大的市场。只要是计划把有利于大家(特别是自己)的规则和更富时代气息的产品放到台面上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就可以叫做蓝海战略。

以上我的理解

至于赌博,在规则没有得到认可,更大的市场没有获得的时候,一切蓝海战略都是纸上谈兵,不是赌博是什么。顽固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清除的,至今仍然有使用FC玩游戏的人如果不是出于纯粹的怀旧就只能证明蓝海战略不是足够的成功,规则定得也不够彻底和完善,没有完全迎合市场和消费者。万年既定规则岂是三岁小儿说改就能轻易修改的?存在即合理

[ 本帖最后由 wants 于 2008-2-24 01:08 编辑 ]

TOP

市场经济,不是你想蓝海就蓝海,你想红海就红海

TOP

唉,众说纷纭的【蓝海】啊……

也不多说了,话说到这里,只剩一个意思了。

想知道一个孩子的姓名的含义,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为孩子起名的人。

=====================================================

权当这帖是在推荐书籍好了,《BLUE OCEAN STRATEGY》,值得一读的书。

最后,蓝海的英文名是blue ocean,不是blue sea,似乎很多人弄混。

TOP

TOP

引用:
原帖由 youngwilly 于 2008-2-22 23:30 发表
理论要用活,别去钻牛角尖

WII的出发点就是蓝海战略

但现在占据蓝海后又逐渐杀回红海了

经典理论可以变通的理解问题解释问题

不过不用去和无视WII中的某些人谈理论联系实际,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断章取义是 ...
我个人倒不认为是NINTENDO刻意去按照蓝海战略去打造WII~~

蓝海战略4个字简单~~但风险一点不小~~有的时候红海战略可能还能有一席之地~~胡乱用蓝海却可能直接被清场,蓝海更象一种赌博~~一个成熟市场各竞争者对市场熟悉程度自当了然于胸~~但盲目的去刻意改变产品属性更有可能一无所获~~NINTENDO确实是比较典型的蓝海成功的案例~~但其中最大偶然性其实是产业中SONY两大死穴给了NINTENDO发挥的机会~~第一是PSP在初期火暴发售后长期得不到游戏支持,事实上PSP的发售初期,NDS的销量相当不好~~部分地区销量甚至达到冰点,说明NDS并没有通过其创新的游戏方式能做到开拓出新市场并反噬老市场,但正是PSP自身的问题给了NDS喘气的机会造成NDS成为流行掌机~~给了它展示创新的机会。

WII的前任在3大主机中垫低,似乎WII更能体现出蓝海的优越性,其实也未必,在PS3和360走高清路线后~~PS3和360也把自己和高清电视绑在了一起~~微观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忘了怎么表述:大意就是当一个产品需要和另一个产品有共生关系,那么此产品的发展也会被另一个产品带动或拖累。很明显,PS3和360不仅仅价格比WII高出很多,同时PS3和360还需要看HDTV普及的速度来带动,这给很多玩家带来很大困饶~~同时PS3初期相对与过往任何一台成功游戏机的价格更是高的离谱,360也正是质量问题大面积出现的初期,这些都给了WII机会,而价格和质量红海战略中作用显然也质关重要~~WII的表面看是蓝海杀回红海~~但更有可能是从红海走向蓝海~~

如果没有SONY和MS的这些失败策略~~无论是WII还是NDS~~能否走出红海~~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

TOP

引用:
原帖由 先知 于 2008-2-24 10:28 发表

我个人倒不认为是NINTENDO刻意去按照蓝海战略去打造WII~~

蓝海战略4个字简单~~但风险一点不小~~有的时候红海战略可能还能有一席之地~~胡乱用蓝海却可能直接被清场,蓝海更象一种赌博~~一个成熟市场各竞争者对市 ...
这书我没看,我觉得不用看

我对这四个字的标题有多种理解,一种就是星际争霸里的较早开分基地/或者无奈了开/或者兵分几路开....反正是重点发展分基地战略(以主基地为饵).这和你说的赌博有些异曲同工~~

另一种理解干脆就是,蓝海战略=WII,蓝海战略=DSL:D

TOP

看过,还不错,对我这种对BUSINESS的知识只有初步了解的人很适合

TOP

这种商业书籍的思路即不新鲜, 也没有操作性。红起来的原因不过是创造了一个新鲜的名词而已。
现实其实是, 根本没有蓝海战略的操作空间。
当你出现一个点子的时候, 自以为创新或者是突破, 其实到市场上一看, 不是这个点子的空间太小, 就是其实已经被巨头被占领掉。

说回任天堂:
难道任天堂是因为避开竞争而获胜的吗?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