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音响] 看水区某搞笑贴有感,大家讨论下一个正常人听音乐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主要是很多人没同时听过好的……
原来我电脑用一百多的木质2.1觉得音质挺好,和朋友家那对1k多的区别不是很大……
后来把人家搬到家里放在一起听了一次,一个天一个地啊……
第二天也换了一对一样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sceic 于 2009-10-26 09:45 发表
公司的CD曲库都不惜听,现在唱片灌录越来越渣,出张唱片权当有声名片用,艺人为了省钱租用廉价录音棚,从制作到录音一路电子合成,现在的音乐,选MP3就很好了。
同感,上次一个朋友送我一张某新近歌手的CD,我听了下就问他这张是不是盗版的,他说不是,是在中唱的库房拿的。我就说这CD听上去怎么像MP3翻刻上去的...



TOP

对音质偏执、对线材偏执、对生活的态度偏执


TOP

这贴很搞~~
amm很认真

TOP

耳机第一 音源第二 心情第三

TOP

[posted by wap]

有钱第一,蛋疼第二,炫耀无限。

TOP

人视力不同,有远视有近视,有色弱有色盲。

耳朵也一样。

别人听得到你未必听得到,你听不到就当别人听不到这就属于傻了。

[ 本帖最后由 Demitry 于 2009-10-26 22:26 编辑 ]

TOP

$

TOP

1)窃以为,用火电的力度大点,声音偏暖,用水电的声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电中,以葛州坝的电音色最好,火电中以北仑电厂的电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无烟煤的比例最高

2)同一套器材,晚上8点到10点的时候音色就感觉有点偏冷,晚上11点之后声音明显偏暖,后来才发现高峰电用的是外省的水电,低谷电以本地火电为主,铁证如山!

3)风力发的电层次感很差,听感朦胧,听菜可妇司机的A大调B小调,音场明显收缩,小提琴部都混在一起

4)风力发电的单机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电是三相和两相和音色关系不大,关键是平衡感,三相电播放大编制的交响乐阵脚明显比两相的要稳!核电适合播放《终结者》之类的大片伴音。但遗憾水、火、风、核电都并在了国家电网上了,所以放什么声音都是混论一片。

5)有位烧友为此从上海搬家到广州,声音好很多,因为南方电网以大亚湾核电和两广水电为主,音响既有力度,又比较清澈。最近准备投资建设独立不并网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高山雪原的天水,将使音响脱胎换骨。但可研报告遭到印度的反对。

6)太阳能发电,有何不同?声音偏向温暖,不冷,但是有点薄有个自翔为国内最资深的耳机发烧友,一日试听森海塞尔 HD 650耳机,听着听着突然摘下耳机说“今天没法听了,一定是水电站的水位又涨了”, 令在场其他烧友目瞪口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fari]

1)窃以为,用火电的力度大点,声音偏暖,用水电的声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电中,以葛州坝的电音色最好,火电中以北仑电厂的电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无烟煤的比例最高

2)同一套器材,晚上8点到10点的时候音色就感觉有点偏冷,晚上11点之后声音明显偏暖,后来才发现高峰电用的是外省的水电,低谷电以本地火电为主,铁证如山!

3)风力发的电层次感很差,听感朦胧,听菜可妇司机的A大调B小调,音场明显收缩,小提琴部都混在一起

4)风力发电的单机功率在500w以下的音色都偏薄,电是三相和两相和音色关系不大,关键是平衡感,三相电播放大编制的交响乐阵脚明显比两相的要稳!核电适合播放《终结者》之类的大片伴音。但遗憾水、火、风、核电都并在了国家电网上了,所以放什么声音都是混论一片。

5)有位烧友为此从上海搬家到广州,声音好很多,因为南方电网以大亚湾核电和两广水电为主,音响既有力度,又比较清澈。最近准备投资建设独立不并网的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高山雪原的天水,将使音响脱胎换骨。但可研报告遭到印度的反对。

6)太阳能发电,有何不同?声音偏向温暖,不冷,但是有点薄有个自翔为国内最资深的耳机发烧友,一日试听森海塞尔 HD 650耳机,听着听着突然摘下耳机说“今天没法听了,一定是水电站的水位又涨了”, 令在场其他烧友目瞪口呆!

目瞪口呆!+1

TOP

不是有专门的滤波器还是叫什么的玩意.

TOP

引用:
原帖由 善良的大灰狼 于 2009-10-26 19:12 发表


最大的瓶颈是满大街的MP4 MP5 揣个破艾利和IFP880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有MP6了,带wifi能收网络电台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leica 于 2009-10-26 22:59 发表
1)窃以为,用火电的力度大点,声音偏暖,用水电的声底偏冷,但解析力很高,水电中,以葛州坝的电音色最好,火电中以北仑电厂的电音质最好,因为烧的无烟煤的比例最高

2)同一套器材,晚上8点到10点的时候音色就感 ...
这个就妖魔化了,有些无聊了,虽然我相信肯定有人这样觉得。

但不应该以点盖面吧?

TOP

如果你觉得音响对声音的还原没有好坏之分,不做讨论;
如果你觉得MX-500是天籁,不做讨论;(没有丝毫贬低的意思——真心话,只是没有基础)
如果你觉得音乐只是POP,不做讨论;(也没有丝毫贬低的意思,POP也有POP的好——真心话,只是没有基础)

谈谈个人听音乐的历程(这个词有点大),只分享,不争吵:

1.Q:人必须要音乐么?又不能吃,不能喝!
  A:“饱暖思淫欲”,“吃饱了撑的没事干”,音乐确实不抵吃喝,但是解决温饱了后,人总会有些自己的独立思考。
     所以,音乐还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的时候干的事。
     “歌以咏志”,音乐和任何艺术形式一样还是思想的表达。
     “口水歌”说的就是没有思想的音乐吧,没有思想的照片,没有思想的画,即使再以假乱真,高度有限。
     但是反过来说,即使是“口水歌”、“靡靡之音”、HEAVY METAL,你要让人听,总会说点啥吧。
     所以这就需要音乐,因为有些话、有些事只是一种思绪,真要表达出来、说出口还真不知道怎么说,
     这时候——烦闷、快乐、忧伤、迷茫——找一段符合心情的音乐,排解压力,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总希望自己会种乐器,最好是小提琴,当有心事的时候可以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现在看,只能到退休后再学了····

2.大家听音乐的顺序随着年纪的增长一般都是:POP——ROCK——JAZZ、blues——古典小品——交响乐吧,
到40岁时让你听你20岁买的CD,肯定一大半都听不进去,而音乐本身对音响器材的要求也是
顺着POP——ROCK——JAZZ、blues——古典小品——交响乐这个顺序提高的,这不需论证吧,
交响乐比POP更需要器材好。


上面是音乐,下面说音响器材:

1.个人觉得不存在所谓的“木耳朵”,更多的是因为接触的不够,中国的教育制度音乐课都教什么?起码我那个年代没印象。
所以造成了音乐=POP,而POP是对音响器材品质要求最低的,再加上就像各位楼上说的,华语流行音乐唱片单从音响质量上来说就是粗制滥造。

2.如果你从小就受过真正的音乐教育(只要求真正的,并不要求多高,但也不是中国学校的音乐课),我想就不会产生所谓自己“木耳朵”的担心。
试想,一个从小弹钢琴的人、拉提琴的人,会不知道什么器材出来的声音更真实,更好听?这样的人只会对器材要求更高。
你听不出来,是因为你本身就不知道钢琴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提琴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最后导致中国的奸商卖器材时都是先给顾客放鼓声、爆炸声、碎玻璃声,然后谓之“动态大,低音好,器材好”····
而中国又有多少人进音乐厅听过交响乐呢。

3.题外话,如果你想听交响乐或是古典,但又入不了门,总不知道古典到底好在哪里,
(古典是好东西就不论证了吧,都流传几百年了,300年后还会有人听周杰伦么···)
还是先从贝多芬开始吧(个人意见,不讨论),买一张最大众的,就《命运》吧,
夜深了、安静了下来以后,一个人静静的听,也许一遍后还没什么理解,不要急,静静听上3、5遍后总会有所收获。
还是上面说的,不懂、不喜欢并不是因为你搞不懂、笨,而是中国没有环境让你接触它。
这也不怪谁,中国民乐与西方古典的差距有多大,你多听听就知道了,况且中国才吃饱饭了30年而已····

4.如果你喜欢上了交响乐,《命运》听了5遍后,还分不清哪套器材放的《命运》好听,那可能真是“木耳多”了···


以上只是个人听音乐的一些理解
乱乱的写了这些,也不知道想说啥,见笑
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 本帖最后由 瞬·狱·杀 于 2009-10-27 01:29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楼上赞
除了那句300年后还会有人听周杰伦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