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博大精深的汉语却无那般的精准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20:18 发表

正常现象吧,我这里小地方,偶尔是会停电的。

顺带说句,xat,打搅贵地了,抱歉了,呵呵。
其实不用在意,大家对你还是很有好感的。:D


TOP

就这么跑了?



TOP

我靠,才去下了个HEROES就灌到29页了,你们兴致不是一般的好。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20:30 发表


我不会被说服,你们也不会被说服,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义。
你准备说服大家什么,这才是我好奇的地方
实话,日语究竟优良在哪?这一点你也没有表达清楚

TOP

引用:
原帖由 xat 于 2007-5-22 20:20 发表
LZ来了。

谢谢……谢谢大家捧场……

前面吃FISH & CHIPS,花了五个镑子,太冤了,还没有我自己烧出来的好吃。
麦当劳的汉堡包只要1个多镑子。

各国文化实在是太不相同了。

恩,恩。
我本来以为你生气了,想不到还乐和着.....

TOP

引用:
原帖由 借酒一杯. 于 2007-5-22 20:14 发表


刚刚去吃饭了,不好意思

翻译作品,怎么说,读的越多,感触越大

例如约翰.克里斯多夫的5.4版本和译林新版就有很大区别

随手举个例子,例如9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它的开头是这么翻 ...
我有一版70年代末出版的少年维特的烦恼,2手书市场淘的,没注意是哪版的,翻译水平看得我感动得想哭,太高了.之后又粗翻过一遍译文的,相比较之下简直是垃圾.

原来淘来的老书给我印象同样深刻的还有19世纪末翻译的<侠隐记>三部曲(就是三个火枪手),半白话半文言,也是翻译得妙不可言,比现今的翻译版本高出十万八千里不止.

现代人把握语言的能力是比原来的人差太多了,也难怪有人认为汉语不如日语

TOP

引用:
原帖由 madoka 于 2007-5-22 20:34 发表



我有一版70年代末出版的少年维特的烦恼,2手书市场淘的,没注意是哪版的,翻译水平看得我感动得想哭,太高了.之后又粗翻过一遍译文的,相比较之下简直是垃圾.

原来淘来的老书给我印象同样深刻的还有19世纪末 ...
侠隐记是由巴金操刀翻译并校对的
他已经走了
5.4黄金一代全都走了
现在只剩下了工匠

TOP

要说翻译水平,古人的作风可是相当严谨。摘一段古人翻译佛经的顺序,仅供参考:

在译场的东堂,面向西(寓意向西天取经)作一个“曼荼罗”(即“坛”),举行宗教仪式后,便开始翻译。

第一步是由译主“宣读梵文”。

第二步是“证义”、“证文”,勘检译主的梵文佛经是否恰当,有无教义错误。

第三步是“书字”,仔细听译主宣读的梵语,写成汉字。这一程序非常重要,实际上是梵文音译汉,如把sutra,写作“素怛览”。

第四步是“笔受”,把梵音汉字改为汉文意义,即将音译转换成意译,如把“素怛览”译为“经”字。这一程序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翻译”。

第五步是“缀文”,因为“胡语尽倒”,梵文动词放在宾语之后,且有大量的倒装句,(作者按:汉语成语中有“胡言乱语”,乃起源于斯。很多大型辞典都未明示其词源,实属憾事。)所以必须颠倒已译成汉文的句子的结构,使辞句排列符合汉语文法,比如,“佛念”,“钟打”,要改为“念佛”,“打钟”。

第六步是“参译”,对照梵汉两种文字,检查翻译有无错误,即现代的“译校”。

第七步是“刊定”,删削冗长或不合汉语文法的词句,修补增添不太明了的语句。

第九步是“润文”,参详字句,润色文字,使之更具文采。

至此,一篇梵文佛经的汉译方告完成。



译场人员的职称和职务

译主:必须是精通显密二教的高僧。正坐,脸向外,大声宣读梵文。

证梵本:坐在译主的右边,考察梵本原文有无差误。

证梵义:坐在译主的左边,考察梵文意义的得失,使译为汉语后,不失梵文原意。

证禅义:考察佛经中关于禅定的理论有无错误。

笔受:应通梵汉两种语言,对教理也有深刻的认识。听了译主诵出的梵语,结合自己的认识,用笔记录下来。

度语:或称“译语”、“传语”,把梵文用口语译为汉语。

正字:由对文字学有研究的人充任,纠正译文中文字上的错误,也叫缀文。

润文:由通内外佛学的人担任此职,将笔受好的文字加以润色,而不应失原意。人数不定,位置在僧众的南边。

校勘:校对译出的文字与梵文原本是否切合。

梵呗:翻译开始时要奏梵乐,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监护大使:处理译场一切有关事宜。此职一般由政府官吏担任。

所有译场人员,每日都要沐浴。所有服饰费用,由政府有关部门供给。

TOP

引用:
原帖由 常遇春 于 2007-5-22 20:33 发表


我本来以为你生气了,想不到还乐和着.....
不气不气。
有些转进来的东西还是有些看头的。

就是这顿中饭太不对口味了。

TOP

网上查了查,我哪版应该是伍光建翻译的,1907年

TOP

引用:
原帖由 madoka 于 2007-5-22 20:54 发表
网上查了查,我哪版应该是伍光建翻译的,1907年
这个版本,茅盾校注过,岳麓书社出的
上网还能查到,呵呵

TOP

引用:
我有一版70年代末出版的少年维特的烦恼,2手书市场淘的,没注意是哪版的,翻译水平看得我感动得想哭,太高了.之后又粗翻过一遍译文的,相比较之下简直是垃圾.

原来淘来的老书给我印象同样深刻的还有19世纪末翻译的<侠隐记>三部曲(就是三个火枪手),半白话半文言,也是翻译得妙不可言,比现今的翻译版本高出十万八千里不止.

现代人把握语言的能力是比原来的人差太多了,也难怪有人认为汉语不如日语
道理很简单,在汉语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极端的导向问题,丢失的东西太多了
老一辈的文人虽然提倡的白话,但古汉语功底要比现代人深得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kyosuke2004 于 2007-5-22 18:54 发表


はは ふふ えっへん へへ くぉ~くぉ~
中文里面没听过吼吼的笑声。


有ふふ的笑声?fufu?

TOP

至今没有中日兼修的达人战翻 K某,TGFC无人啊!

乃们在帖子里的统统扣300分!

TOP

你们这些说中文不如西文的人国文素质太差!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谁给我翻成西文?
MB中文基本上是外来词直接音译最少的,是个外来词都可以翻出适当的意思。
你那几个词算毛啊,光是炒、煸你的西文里有现成词?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