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正经严肃调查贴]你们为什么不买游戏杂志了?

国内做游戏杂志的位置很尴尬,国外的杂志一方面是提供攻略之类的信息,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提供评分和review,也就是和市场密切挂钩的。他们对玩家来说代表了一种权威的观点,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就算玩家不养媒体了,厂商也要养媒体。

国内游戏杂志从诞生起就一直扶植盗版产业,扶植的结果就是国内玩家根本不需要有人指导他们怎么买游戏,因为5元一张你每个月大可把5分到9分的游戏全收下,玩一张飞一张。另一个结果就是到现在国内还是没有像样的游戏机市场,所以也没有人鸟做杂志的,你们瞑目吧。


TOP

我个人觉得
先做好杂志的网站,然后杂志销量才会好。



TOP

游戏的业内内幕,游戏的研究,游戏的preview,还有厂商,业界专题。总之,要有网络上没有的东西


TOP

引用:
原帖由 blackism 于 2009-12-3 18:05 发表
最讨厌 玩家交流 和那些编辑自我感觉良好的文字,这些版面浪费纸张。
恩,小编寄语之类的看着很反感,你谁啊,装什么大尾巴鸡,真当自己是一号名人了?不过游戏日那风格我还是很喜的

TOP

2楼说得很好
不管新闻也好攻略也好交流也好
网络都有了,我买了干嘛?


现在我一定会买的书就是三联

如果LZ能往这个方便做的话,那还有希望

TOP

坚持买电软、游戏机、游戏人等杂志的人飘过~~~

TOP

放弃吧,纸媒拼不过网络的,纸张印刷成本就在那摆着呢,时效性更差得远。
还不吃广告,不吃广告靠什么回印刷的本儿?现在办得好的杂志哪个不是吃广告。

更别谈内容,有什么内容是你独家有,人家没有的?
推广的是人家国外的游戏产品,从人家那拿不到1分钱推广费用,义务劳动?

我觉得倒不如就办个游戏广告杂志呢。

TOP

为什么必须买游戏杂志?

你以前看游戏杂志是为了什么?业界?新闻?攻略?邪道秘技?看编辑搞基?

TOP

作为用户来讲,能不花钱拿到的内容,凭什么非得花钱拿?

以前经常买杂志,现在P杂志都不买的飘过~
想解决你的问题,先说服我们这类用户群体,给我们个买你杂志的理由。

TOP

太贵!如果降到3块左右可以考虑。

不是开玩笑。

TOP

有好的攻略会买的

TOP

UCG 实话说 就是惯性购买了

好的栏目 没有坚持下来

懒得再说其他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5158 于 2009-12-3 17:42 发表
好吧,这本新刊,比如说会放弃掉平面无法企及网媒的新闻内容,可能只有大事件的评论。甚至看起来有点儿类似三联生活周刊之类的刊物。再比如,我们不放广告,我们不做奸商的工具,纯卖内容,卖得出钱就活,卖不出钱就死,但不食广告这等食物。

那么,你们觉得,有什么内容是你们想看,但杂志能提供但目前没有提供的
制作人访谈。
制作人与制作人之间的对谈。
有深度的研究攻略。
文笔优美的剧情小说。
数据DVD收录热门游戏的全部CG动画、壁纸和OST。
业界评论就算了,国内撰稿人的评论我从1999年以后就当笑话集锦看了。

TOP

电软和UCG一直都在买,虽然网络上也能看到相似的内容,但我更喜欢杂志捧着手中的实体感。
话说目前为止下载取代不了光盘是不是也是因为大多数玩家更喜欢这种美妙的实体感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ZENITHknight 于 2009-12-3 19:05 发表
放弃吧,纸媒拼不过网络的,纸张印刷成本就在那摆着呢,时效性更差得远。
还不吃广告,不吃广告靠什么回印刷的本儿?现在办得好的杂志哪个不是吃广告。

更别谈内容,有什么内容是你独家有,人家没有的?
推广的 ...
谈媒体价值

媒体   2009-10-16 20:28   阅读148   评论4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某一个大人物,孜孜不倦地打算用技术的手段来代替编辑工作,将“低效率,对编辑个人严重依赖”的媒体从地球上抹消去,转换为冷漠而精确,永不失误,永不怠工的资讯搜索排行榜。

当然,他失败了。他努力了很多次,最终还是失败了。当然,他很不甘心。

博客的兴起,为这个愿望提供了第二条途径。如果技术上的分类-筛选-聚合不能成功,那或许能通过用户提供内容,进一步通过用户来分类-筛选-聚合这些内容,对传统媒体进行更彻底的颠覆。Web2.0拯救了他的梦想!

不少人和他有着同样的看法,即“低效率,对记者、编辑有着严重依赖”的传统媒体,迟早会被2.0时代热情洋溢,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独立作者所取代。RSS浏览器和Twitter取代了资讯门户与内容频道

大概在2个月前,我和别人讨论过这个话题。由于我是媒体出身,自然成为了防守的这一方。对方问:如果把时间拉长到5年这个期限,到底还有什么价值是传统媒体独具,而2.0产品所不具备的呢?

我回答说,至少有三点。

第一,比如伊拉克打仗了,弹片横飞,媒体立刻派勇敢的记者过去,独立作者能不能冒险同赴疆场?比如奥运会开始了,媒体记者扛着几万十几万的一套长焦牛头上场拍摄,普通单反万马齐喑,独立作者弄不弄得到这么牛逼的器材?当然,或许恰好有不怕死的独立作者也去伊拉克,或是伊拉克本地恰恰就有几个独立作者;也不能预设所有的独立作者都是穷光蛋,都搞不定牛头。但传统媒体有一整个采编组织支持,一整套利益链条带动,相比起独立作者,更愿意支付昂贵的信息获取成本。在以金钱和组织为后盾的重大采访中发挥更加稳定。

第二,对传统媒体来说,一旦公信力败坏,媒体也将随之覆亡,这种灾难性的后果使其不得不重视“证伪存真”。越大的媒体越在乎这个。虽然因为内部的官僚体系而降低了执行力,但相比起独立作者,媒体去验证信息真伪的意识仍远远超出。一旦公信力受损,传统媒体作为一个大型机构所受到的损失,远远超过独立作者的个体损失。即便国内爱党爱起哄的傻逼媒体不这么想,在自由竞争的媒体市场里,这种利害关系仍然使得媒体比大多数独立作者,尤其比Twitter式的草根信息源更加值得信赖。

第三,以一条手机新闻为例,在网络媒体中,它可能被放在头条,头图,要闻区;也可能被放在导购栏目,评测栏目,智能手机栏目;可能和其他内容组合成各种类型的专题;通常还得经过标题加工、加入内容注释与延伸阅读。如此精密的编排,目的是增强新闻类用户的阅读体验,提高购机类用户的检索效率,也就是所谓的“网络媒体意图”:由专业编辑根据人群阅读习惯来重新组织信息,帮助用户进行更舒适,更有效的阅读。相对于这种内容服务的精细分工,独立作者往往精力有限,重采轻编;2.0产品也难以通过技术算法或社会化规则予以替代。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独立作者虽然在内容战场上有着局部的胜利,却不能稳定地支付昂贵的采访成本(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能整齐划一地支付信息的验证成本(良莠不齐),也不能支付海量资讯的精密组织成本(编辑方式单调)。“成本”——这就是传统媒体与独立作者之间最深的鸿沟。在成熟的商业模式驱动下,有着规模优势的媒体能够支付多种高昂的成本来满足用户,独立作者更像是传统媒体的内容补充,而不是其掘墓者。

如果有一天,独立作者聚沙成塔,整合成了一个新的商业实体,拿出和传统媒体相当的成本来,同时又提供更高品质的内容。这时他们就成为了传统媒体的创新形态,而不是将其颠覆。

当我们叫嚷着2.0革命的时候,并非痛恨媒体本身,而是憎恶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我们希望话语权能被赋予每一个人——比如说,自己。我们不愿意声音的传播成为某种特权,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独立作者将开启一个多元化内容的新时代。

但媒体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垄断,用何种方式提供内容只是可选择的媒体手段。通过职业化的组织机构,向用户提供稳定的高品质内容服务,这才是媒体在数百年发展史中进化出来的生存本能。从这个角度来讲,独立作者将完善媒体的信息来源,2.0产品将拓展媒体的信息收集整理方式。媒体,永远都不会消亡。

转载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