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业评] 是因为日本业界衰亡微软才崛起,还是微软平台崛起导致日本衰落?

引用:
原帖由 killmesoftly 于 2013-8-15 14:12 发表
你们觉得日本萎靡,核心的原因就是日本的人口不如美国那么多,而美国和欧洲之间文化又有一定的共通部分,所以欧美市场本身大于日本市场。在利润率下降的状况下,市场规模偏小的日本业界中有部分顶不住正常。
继续拿人口论瞎扯淡,日本现在还用得着跟美国比?英国游戏市场规模现在都比日本大
您可别说英国是欧美大体系中的一个,日本是另一个体系,您不是最鄙视闭塞论的么,恩?


TOP

ea
acclaim
actvision
virgin
infogrames
midway
interplay
codemasters
shiny
lucasarts
也能找出不少嘛,当年美式游戏玩得不少,什么真人快打,pitfull,狮子王,阿拉丁,星门,模拟城市,蚯蚓战士,doomtroopper什么的,很多记得还听清楚呢



TOP

欧美游戏软硬件的崛起是从90年代初期开始的(雅达利那个无序的环境不算)
日本的衰落是从2000年PS2发售后开始的
搞清楚这个时间点再说

论坛上讨论这种话题能讨论出个东西就见鬼了,一边玩着COD4把日本游戏当成破旧的老古董,一边打萌系RPG喷欧美是没历史没文化的暴发户,无视之前两方的历史,直接得出现在的结论
任何一边都不能代表欧美或日本,只能代表两伙瞎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der 于 2013-8-15 16:43 发表
ea
acclaim
actvision
virgin
infogrames
midway
interplay
codemasters
shiny
lucasarts
也能找出不少嘛,当年美式游戏玩得不少,什么真人快打,pitfull,狮子王,阿拉丁,星门,模拟城市,蚯蚓战士,doo ...
第三方有制作也有发行的业务,某个游戏打上某某公司的牌子不一定是他们做的,可能只是负责发行

actvision在雅达利2600上的游戏质量都不错,但FC开始就在混日子,一直到90年代才有所好转
EA初期的业务是PC游戏,到了MD才开始用心做主机游戏
Interplay名作基本都在PC上,主机早期是FC那些垃圾改编,后期是博德之门黑暗联盟这种刷子ARPG
Acclaim、LJN、THQ,这三个公司是一定要放在一起说的;LJN和THQ的创始人是同一个人,主营业务就是垃圾改编,THQ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发展原创品牌;Acclaim收购了LJN,后期宣传手段过于三俗(果女自行车、墓碑刻广告),《恐龙猎人》等原本靠谱牌子越做越烂,把自己玩死了
Midway是老牌街机公司,主要靠《致命格斗》,其他原创品牌也做过,有质量不错的,但卖的普遍不好
codemasters早年是做金手指的,后来才涉足游戏开发

总的来说,80年代欧美的好游戏基本在PC上,还是系统不太人性化的那种,没有大卖很正常,主机以改编垃圾居多,日本靠着主机一家独大没什么奇怪的,这个情况一直到90年代才发生变化

TOP

论发行,enix当仁不让
说主机美式游戏不好玩我也不认同,很多动作游戏都是当年的顶尖,无论画面技术还是游戏性啊,比如metal warriors,比重装机兵瓦尔肯加前线任务枪之危机都好玩,夜行神龙超硬派,变色少年,侏罗纪公园什么的又好看又好玩,还有惊人清板蝙蝠侠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der 于 2013-8-15 17:20 发表
论发行,enix当仁不让
说主机美式游戏不好玩我也不认同,很多动作游戏都是当年的顶尖,无论画面技术还是游戏性啊,比如metal warriors,比重装机兵瓦尔肯加前线任务枪之危机都好玩,夜行神龙超硬派,变色少年,侏罗 ...
2D时代很多改编游戏是包给日本人做的,美国公司只负责发行
比如说蝙蝠侠,SUNSOFT、KONAMI、SEGA都经手过,但美国人自己做的就不行
所以我说要分清开发商和发行商

去了动视在雅达利的一堆名作不谈,欧美资产主机游戏真正兴盛要等到90年代了,比如RARE的《忍者蛙》

TOP

xbox一加入,把硬件备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搞的PS3疯狂,WII直接免战,日开发商纷纷破产。

微软直接把2个竞争者三证出局,我看好X1

TOP

这里蝙蝠侠说的显然是95年的蝙蝠侠和罗宾,画面超赞,尤其难的md版至于日本开发上面说得哪个是,capcom在超任上也有一款阿拉丁,我真觉得不如美版好玩

TOP

大软那篇文章基本是从技术方面切入的, 中心思想是有点偏向欧美(后面狂批fami通和level5, 有点不客观), 但前面还是讲了点东西, 大思路上是技术积累上的分野.

欧美厂商都基于PC, 在DirectX面世前也是没有统一标准, 后面有大厂创造了标准, 开发技术就可以世代积累, 而360什么的和PC思路一样, 所以都顺利过渡.

日本厂商惨就惨在索尼给PS一套, PS2一套, PS3又来一套, 每套之间都不通用, 开发经验根本没法积累, PS2早期很多厂商也说难用, 后来PS2太过如日中天大家硬着头皮上, 也总算熟悉了, 到了PS3又重新来一套, 日厂基本绝望.

这种情况下, 正好PS2画面级别的游戏机一直有救命稻草(WII到PSP到3DS), 所以大部分日厂还是抱着这套技术不放, 他们还在用小作坊的方式开发多边形和低分辨率贴图的时候, 欧美早就因为一代一代在统一标准下进化, 进入引擎时代, 技术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觉得既然技术上的优势都已经到了肉眼能直接看得出来的地步, 事实就已经摆在眼前了, 和吹什么市场大利润小都没什么大关系.:D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der 于 2013-8-15 17:36 发表
这里蝙蝠侠说的显然是95年的蝙蝠侠和罗宾,画面超赞,尤其难的md版至于日本开发上面说得哪个是,capcom在超任上也有一款阿拉丁,我真觉得不如美版好玩
SFC版《蝙蝠侠与罗宾》是KONAMI做的
欧美动漫和电影改编是当年很多日厂的重要收入来源

metal warriors和夜行神龙是美国人开发没错,但那是90年代的东西了,90年代欧美在主机上也能做出不错的游戏了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8-15 18:29 编辑 ]

TOP

你说的恰好才是发行方哦没,大哥再查查

TOP

目前来说没有看到一篇能从份额以外的客观角度评价的文章,全然不谈欧美厂为了做高清这么多年亏成什么样了
日厂的规模本来就比欧美厂小多了,哪怕是世嘉这样的大厂实际上也是以柏青哥街机为主的,哪可能像他们那样亏
因为市场总体缩水,欧美厂的份额自然也就上来了,因为不赚钱人家日厂不做了,EA也在缩减规模,这样的市场份额有什么可吹的?

日厂纷纷破产.....欧美厂纷纷大赚,这样的平行世界我没见到过,谁见过欢迎告诉我
反而有个规律,越是在主机游戏上投入的多的越是亏的狠,代表厂商EA,T2,THQ
SE这么多年主机部门遭遇首次亏损,官方说法:欧美游戏销售不佳——古墓9等

[ 本帖最后由 ryuetsuya 于 2013-8-15 18:02 编辑 ]

TOP

游戏的互联网应用也是日式游戏和美式游戏一个重要分野,单机游戏日渐式微,连线协同游戏和在线对战成为游戏的重点

TOP

PS2初期就一堆日厂惨叫入不敷出了
包括3A

TOP

引用:
原帖由 SAMUS·ARAN 于 2013-8-15 17:40 发表
大软那篇文章基本是从技术方面切入的, 中心思想是有点偏向欧美(后面狂批fami通和level5, 有点不客观), 但前面还是讲了点东西, 大思路上是技术积累上的分野.

欧美厂商都基于PC, 在DirectX面世前也是没有统一标准,  ...
那篇文章技术部分只占一半,另一半是公司管理、市场营销、文化内核的问题
日本3D技术取经自SGI和MIPS,SGI的衰落伴随的是INTEL、NVIDIA、ATI的崛起,单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强、功能越来越丰富,MIPS大型机就失去了意义,Naomi替代Model3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索尼买了MIPS的授权,有自己的木原研发所,但是PS2就是他们的极限了,PS3靠自己的力量根本造不出来,否则索尼当然希望PS3能全盘继承PS2的特性
打败索尼的不是一个微软或者DirectX,而是整个硅谷的产业联盟,要把INTEL、NVIDIA、ATI都算上,软硬件的层面都有

LV5我说的可能不客观,我要喷的也不是LV5,是整个日本公司的数值策划问题,这个问题在银河流氓和白骑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而已
但对于《FAMI通》的意见我不会变,现在的《FAMI通》编辑就是一群连国内论坛小白都不如的货色,国人现在并不信《FAMI通》的评分,只是拿着这个评分当作砍刀去砍异见人士罢了
“我喜欢的游戏给了高分我就信,我讨厌的游戏给了低分我就顶,否则,我就要喷”,就这么个嘴脸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