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音响] 看水区某搞笑贴有感,大家讨论下一个正常人听音乐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其实还是心啊,美好的音乐你要能感受到才行,器材什么的都能想办法达到,当然需不需要另说。
不过现在网上有不少装B犯以及许多纯粹的烧友,后者不说了,这个是个人爱好,虽然不是冲着音乐去的。S1当年著名的SONY原装记忆棒比组装记忆棒声音细腻柔和的理论真是看了就想吐,这还是人用PSP得出的结论。


TOP

什么器材听久了都是白开水,就像香味一个劲的闻,最后什么都闻不到了。



TOP

我从4岁到16岁,每天弹琴,18岁到现在,每周弹钢琴,每个月至少一次现场Opera 或者 Musical——听过MBL的Reference系列西装,Burmester的Reference系列西装, B&W的802D(没听过更贵的800和801)配Pass Lab,还有Avalon配登峰,和Linn的两组,其他次要和我自己家(我父亲和叔叔都是超级烧友)的系统就不说了。结论就是每个烧友都有一个很个人的音乐审美取向,高级的系统都有突出的个性,可能正好迎合了某些人的口味,我认为大部分的烧友听器材只能说听出区别,不能确凿就是听出了好坏。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对乐器本来音色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现在我自己的系统为Think Pad T61+Sony MDR888,经常“听”Youtube上的MV,关注音乐的内涵,就能够享受更多乐趣。

[ 本帖最后由 熊市亨利 于 2009-10-28 11:09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音乐有内涵  可惜很多伪烧听的不是音乐 只是声音

TOP

引用:
原帖由 熊市亨利 于 2009-10-28 11:08 发表
我从4岁到16岁,每天弹琴,18岁到现在,每周弹钢琴,每个月至少一次现场Opera 或者 Musical——听过MBL的Reference系列西装,Burmester的Reference系列西装, B&W的802D(没听过更贵的800和801)配Pass Lab,还有Ava ...
都看不懂掉。。

TOP

对音乐理解的深了,就也会对声音的细节要求得更多。听音乐和声音之间并不矛盾。

在不想投入的情况下,明显换播放器是个好办法。少投入的情况下换个声卡,笔记本换个usb的都可以,不需要太贵。再想投入就换对音箱,2.0的studio监听最好,尽量没有音染,低端的也不会太贵。想要相对纯粹的的声音就不要买民用的,尤其扔掉“hi-fi" 。studio系的也不是所有都贵。

与其研究线材细节,不如直接十倍的砸钱,否则一二千元投入已足够。

另一方面,如果器材价值不多于500元(只是个代指),研究320k和ape的区别实在没有太大意义。

当然了音乐是自己的享受,爽了就好,不爽时再想办法就是。

TOP

玩耳机已经花了小4W了,正在考虑是否回头

TOP

LS 好烧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熊市亨利 于 2009-10-28 03:08 发表
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对乐器本来音色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我顶这句
很多人对乐器原本音色缺乏了解
没有建立一条合适的基准线(这么说也不是很贴切)

TOP

引用:
原帖由 西风的树 于 2009-11-3 13:38 发表


我顶这句
很多人对乐器原本音色缺乏了解
没有建立一条合适的基准线(这么说也不是很贴切)
普通人要听现场多少遍才有“感性”认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N78)]

音乐资源只收192KBPS-224的MP3或AAC的飘过。有人能听出320K和无损的差别我基本不信。

TOP

真正的瓶颈在于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心态啊.谁敢说听过这世界上所有乐器的标准音?没有的话你凭什么来评判器材的声音?从来没听过现场的人,你凭什么研究乐器的定位?说来说去都是主观喜好的问题.人耳的构造都是一样的,只要不聋,功能也是一样的,可能有的人耳朵敏感一点但这根本不重要.个人认为在你听音乐的时候,如果你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音乐旋律本身,那么自然会忽略一些细节,反之如果你是为了听细节而听,那其实不是在听音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新买了张碟,觉得很好听,把它听了好多遍,基本上旋律都记下来之后,再听,会发现一些之前没听到的东西,或者注意力就会集中在不同的地方,就好象你听ROCK,刚开始是把所有音轨作为一个整体在听,在听歌,之后会无意识地把注意力落在在某条音轨上,BASS,吉他或者鼓点什么的,你的侧重点不一样了,听到的主要信息也就不一样了.因为这张盘你已经听了十几遍了,注意力已经不在音乐本身了........一天到晚热衷在网上现宝搞什么PK,测试的,基本都不是爱乐之人.

TOP

是听音乐的瓶颈还是听器材的瓶颈?

TOP

如果不是对比着听的话,300左右的器材和2000~3000的听不出什么区别。
如果对正在听的曲子有热爱的话,有时候觉得人的大脑是会自动补全(脑补?)的,不管什么音质都会觉得很high。

TOP

引用:
原帖由 ooo 于 2009-11-4 07:5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N78)]

音乐资源只收192KBPS-224的MP3或AAC的飘过。有人能听出320K和无损的差别我基本不信。
虽说咱讨论中心是音乐,但你还真别小看一些“金耳朵”,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可远不止320k和无损这么简单。当然我说的不是什么狗屁不通的“发烧友”,我是说真正的业内,如好的录音混音师之类。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