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高端机型屌炸天 Valve公布Steam机器硬件配置

引用:
原帖由 cc0128 于 2013-10-6 04:5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GALAXY S IV

卖一套等于卖n套的利润这是怎么想出来的。感情steam不分钱免费帮挂游戏卖?一套利润比游戏机多个20%就不错了吧。
实体光盘里有压盘、包装和物流成本,Steam把这些成本都省了,分给自己和第三方,当然是卖N套的利润
这笔帐再清楚不过了,居然还认为利润率高是我自己的YY
引用:
原帖由 狂风007 于 2013-10-6 10:59 发表

想问问:PS4显卡有32个ROP,支持1080P分辨率的3D输出有压力不?
有压力,1080p的原生2D输出很多游戏都做不到,不是ROP不够,是流处理器不够
引用:
原帖由 vault-tec 于 2013-10-6 08:39 发表
也不看看steamOS上都啥游戏...基于linux。除了阀门自己的产品,根本就没有3A大作。其他要么是像P社这种三线小厂要么就是独立游戏。steam machine的核心思想就是想向客厅进军,不过真的有人会蛋疼到在客厅用手柄玩P社 ...
大屏幕模式在Windows下也可以用
PS4和X1性能太弱,否则其他设备根本不会有机会
远的不说,说说近的,4K电视马上就快普及了,等类似的高分辨率设备搬到客厅,用主机玩,一大堆游戏都是原生1080p不到的清晰度,到了后期没准齐刷刷降到720p,想想720p插值到4K是什么效果,呕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10-6 12:06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ZTE (U956)

steam上睡狗打折6刀多,还有赚头
实体版可能卖这价么?淘宝上都在100人民币上下,翻倍都不止了



TOP

价格才是问题……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Lumia 920)
引用:
原帖由 @昵称无效  于 6/10/2013 14:1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ZTE (U956)

steam上睡狗打折6刀多,还有赚头
实体版可能卖这价么?淘宝上都在100人民币上下,翻倍都不止了
这不是赚头的问题了,早就回本了,现在卖多少钱都是纯利润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石指圣  于 2013-10-6 12:2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Lumia 920)

这不是赚头的问题了,早就回本了,现在卖多少钱都是纯利润
问题是主机平台的游戏永远没有这天 每张实体盘成本都在那放着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10-6 11:59 发表

大屏幕模式在Windows下也可以用
PS4和X1性能太弱,否则其他设备根本不会有机会
远的不说,说说近的,4K电视马上就快普及了,等类似的高分辨率设备搬到客厅,用主机玩,一大堆游戏都是原生1080p不到的清晰度,到了后期没准齐刷刷降到720p,想想720p插值到4K是什么效果,呕
别的我不敢说,你4K电视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我也算是高清爱好者,从07年为PS3就入高清电视,当然也不算早的。一路从CRT、液晶、等离子过来,这6年来电视换了3个,从32寸换到现在的50寸,从液晶换到等离子,也算是见证了我国的高清电视的普及之路,到现在2013年我国也才开通了10多个高清频道而已,可以说就1080这样的高清我国走了近10年,随着高清电视台的大量出现,蓝光影碟机的降价普及,现在才开始进入快速普及阶段。

4K电视马上就快普及了?
绝对不可能!普及了,片源了?在没有大量的4K 电视台、影碟以及游戏出现前,4K电视剧买来纯属摆设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狂风007 于 2013-10-6 12:37 发表


别的我不敢说,你4K电视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我也算是高清爱好者,从07年为PS3就入高清电视,当然也不算早的。一路从CRT、液晶、等离子过来,这6年来电视换了3个,从32寸换到现在的50寸,从液晶换到等离子, ...
4K蓝光早就有了
游戏无所谓普及不普及,显卡够强就可以上4K,分辨率是随意设定的
电视台就别指望了,国内一堆电视台还是4:3信号

我说4K快普及了指的是显示设备本身的价格,几千元的4K电视已经有了,价格战只是刚刚开始
现在就怕4K和三年前的3D电视一样,一阵风,然后就没人关注了,这也是有可能的
但不管4K能不能成为主流,以后显示设备的发展对于分辨率肯定是有一定需求的,新主机连1080p都不能保证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10-6 12:53 编辑 ]

TOP

磕了,这贴里的那个nemo啥的天天在那众人皆醉我独醒,都快成战区一景了,典型键盘分析师,数据全靠脑补,自己瞎拼硬凑点东西就能自我高潮,上次自贸帖看他天天说如果政府怎么怎么样你们这帮玩游戏的就倒霉了,喷了,天天自我陶醉假装客观也就算了,还能自己脑补政策了,当自己是周大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fgfggha 于 2013-10-6 15:05 发表
磕了,这贴里的那个nemo啥的天天在那众人皆醉我独醒,都快成战区一景了,典型键盘分析师,数据全靠脑补,自己瞎拼硬凑点东西就能自我高潮,上次自贸帖看他天天说如果政府怎么怎么样你们这帮玩游戏的就倒霉了,喷了, ...
我拿出数据来你怎么办?
“我不同意,我不喜欢,我不想听,就是脑补,就是瞎拼硬凑,就是自我高潮”
战区有的人连数字化营销的基本优势都不懂,认为数字版利润比实体版翻倍是我脑补的,这才是一景


今年E3的时候我用外媒的报告数据整理的表格,自己看吧
主机实体光盘游戏正常情况的售价分成,去掉第一方权利金,剩下的金额里,实体渠道方占65%,第三方占35%
主机厂的实体权利金不敢保证每个游戏都是7美元,但大体分成就是这样,游戏越大牌,第一方的实体权利金收的越少,反之则越多
数字化营销的分成比例简单得多,权利金收取30%,剩下70%都是第三方的
同样是59.99美元,数字下载版,第一方和第三方的收益至少有两倍,如果是第一方自己的游戏,59.99美元里100%都是第一方的

15美元和10美元是下载游戏的常见售价,实体光盘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这个价位,因为难以承担实体渠道压盘、包装、运输、库存的成本
实体游戏卖这个价格主要是为了清仓,要么是游戏太老,要么是游戏太烂,但不管怎样,超市和连锁店进货价肯定远高于15美元,属于清仓处理,已经超过常规盈利模式,所以这部分的实体商业模型没人细究

我把第三方写成“发行方+制作组实际收益”是因为很多情况下,游戏的发行方和制作组不一定是一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的所得还要经过“坐地分赃”这一环节,具体怎么分很复杂,要由双方在游戏发售前签订的合同和实际的销量与评分决定
现在欧美主流做法是,如果游戏发售后,评分达到合同中规定的Metacritic分数,那么制作组可以在每一张游戏中获得一定的分红,如果没达到,制作组就只有开发期间的苦工费,游戏发售后不论卖多少万都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对于小公司和独立制作者,数字下载的最大优势在于没有实体渠道的一系列问题,只要找到索尼、微软或者Valve这种下载平台运营商,把条件谈妥了,理论上,就算公司只有一个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游戏卖出去,这样就不会被第三方巨头那些发行公司宰割
今年E3微软挨喷,玩家喷的是反二手和强制联网,开发者喷的是——微软强制规定,Xbox One的每一个游戏,包括下载游戏,都必须找一个有规模的发行商经手,不再允许个人直接和微软打交道
这显然引起了独立游戏界的怒火,取消强制联网后不久,微软把这个规定也取消了,允许小公司和个人直接与微软打交道

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狂卖DLC么?DLC是数字下载内容,一样是三七分成,卖两个15美元DLC,第三方获得的利润就超过一张59美元实体光盘的利润
主机转向数字化下载步伐较慢,制作组狂出DLC,其实就是强迫玩家在数字平台消费的一种手段
像CAPCOM这类公司干脆把光盘里已经有的内容锁定在DLC里,从初衷来说,这违背DLC的宗旨(后续追加下载),但公司可以靠这个渠道捞到更多的钱
PS4和X1的实体光盘售价依然是59美元,跟PS3和360比没有增长,出DLC甚至把光盘里的内容锁定为DLC解锁,本质上就是变相抬高售价,游戏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出现这种事情并不奇怪

把这类行为想象成买工业软件或者操作系统就理解了,同一张光盘,你花入门版的钱只能给你解锁入门版的权限,花高级版的钱能解锁高级版的权限
玩家骂厂商不厚道或者骗钱是一回事,但厂商肯定会继续这么做,这不是玩家骂就能骂倒的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10-6 19:25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flutez 激骚 +1 违规内容 2013-10-6 15:50
  • 混血王子 激骚 +1 版务处理 2013-10-6 15:30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我玩主机版的原因是 不想用手柄对抗鼠标键盘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引用:
原帖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10-6 15:26 发表
我拿出数据来你怎么办?
“我不同意,我不喜欢,我不想听,就是脑补,就是瞎拼硬凑,就是自我高潮”
战区有的人连数字化营销的基本优势都不懂,认为数字版利润比实体版翻倍是我脑补的,这才是一景
http://ww1.sinaimg.cn/large/d2288e16gw1e9bhhm4r94j209h03q3yt.jpg
今年E3的时候我用外媒的报告数据整理的表格,自己看吧
主机实体光盘游戏正常情况的售价分成,去掉第一方权利金,剩下的金额里,实体渠道方占65%,第三方占35%
主机厂的实体权利金不敢保证每个游戏都是7美元,但大体分成就是这样,游戏越大牌,第一方的实体权利金收的越少,反之则越多
数字化营销的分成比例简单得多,权利金收取30%,剩下70%都是第三方的
同样是59.99美元,数字下载版,第一方和第三方的收益至少有两倍,如果是第一方自己的游戏,59.99美元里100%都是第一方的

15美元和10美元是下载游戏的常见售价,实体光盘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这个价位,因为难以承担实体渠道压盘、包装、运输、库存的成本
实体游戏卖这个价格主要是为了清仓,要么是游戏太老,要么是游戏太烂,但不管怎样,超市和连锁店进货价肯定远高于15美元,属于清仓处理,已经超过常规盈利模式,所以这部分的实体商业模型没人细究

我把第三方写成“发行方+制作组实际收益”是因为很多情况下,游戏的发行方和制作组不一定是一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的所得还要经过“坐地分赃”这一环节,具体怎么分很复杂,要由双方在游戏发售前签订的合同和实际的销量与评分决定
现在欧美主流做法是,如果游戏发售后,评分达到合同中规定的Metacritic分数,那么制作组可以在每一张游戏中获得一定的分红,如果没达到,制作组就只有开发期间的苦工费,游戏发售后不论卖多少万都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对于小公司和独立制作者,数字下载的最大优势在于没有实体渠道的一系列问题,只要找到索尼、微软或者Valve这种下载平台运营商,把条件谈妥了,理论上,就算公司只有一个人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游戏卖出去,这样就不会被第三方巨头那些发行公司宰割
今年E3微软挨喷,玩家喷的是反二手和强制联网,开发者喷的是——微软强制规定,Xbox One的每一个游戏,包括下载游戏,都必须找一个有规模的发行商经手,不再允许个人直接和微软打交道
这显然引起了独立游戏界的怒火,取消强制联网后不久,微软把这个规定也取消了,允许小公司和个人直接与微软打交道

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狂卖DLC么?DLC是数字下载 ...
这数据与业内提供的出入很大,一般认为渠道收费在20%即12美元左右,如果要35美元,那第一方还不如自己做渠道
你既然这么推崇steam,应该知道steam也有一种物理版本,即附带安装光盘盒steam激活码的版本,最终激活还是要在线,也就是说光盘仅仅起到免除下载的微小功能,如果两者对发行方的利润有如此大的差别,你能想象这种依然需要网络的物理版在零售渠道存在吗

忘了说了,这种物理版往往因为商店促销而更便宜,使得一些用户不直接在steam购买而选择物理版,你觉得第三方和valve有什么动机这么干?

本帖最后由 ztdkgtm 于 2013-10-6 16:47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讨论很激烈,很好看,最近一水的GTA5贴,难得能看上10分钟以上的帖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ztdkgtm 于 2013-10-6 16:30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Windows

这数据与业内提供的出入很大,一般认为渠道收费在20%即12美元左右,如果要35美元,那第一方还不如自己做渠道
你既然这么推崇steam,应该知道steam也有一种物理版本,即附带安装光 ...

http://www.gamasutra.com/view/fe ... inment_.php?print=1
我依据的报告来自去年和今年,六年前的另一份报告里实体分成模型并不是图中的样子,考虑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渠道收费变多了,也不算奇怪
而且不要忘了,gamestop这种实体零售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让厂商给他们做限时独占的DLC,他们在谈判中的资本可不小

PC盒装的确存在,但所占的比例远比数字版小,这和主机以实体为主的面貌是不一样的。至于盒装Steam游戏需要给Valve交多少权利金,这件事我的确没研究过,因为这并不是Valve运营的重心。
除了那些豪华的限定版,PC盒装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带有强烈消费惯性的人,不论是PC还是主机,总是会有这种人的。
举个更极端的例子,360版Minecraft,一个20美元的下载游戏,也推出了实体版。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就是这种消费惯性,非实体版不买

我并不是那种什么东西都提倡数字化的人,但对于游戏,数字化销售的确是大势所趋
原因很简单,游戏本质上属于虚拟商品,卡带、光盘,这都不过是个臭皮囊,是个数据载体,只要时机成熟,只要网络带宽够大,下载速度够快,除了那些豪华限定版,长远来看,实体游戏必将被数字化取代

就算有人现在倾向光盘,但购买了实体版又能如何呢?游戏越来越强调网络,PC游戏需要上网验证甚至绑定帐号,就算是主机,因为网络发达了,制作组对于debug也懈怠了,光盘原版里充斥着bug的游戏不少,连很多大作都这样,反正插上网线更新一下补丁,bug就去掉了

为了消费习惯,把实体光盘的很多利润交给渠道商,而非第一方或第三方,这只是肥了一群连锁店罢了。E3期间,前People Can Fly的老大Adrian Chmielarz在自己新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做了一个详细的比喻,“实体游戏就像一头必须去死的鹿,但却没人去猎杀它”。

PC游戏的优点就在这里,规模小,但是掉头灵活,转型迅速,PC的实体并不是被数字化打败的(数字化现在没有这个能力),PC的实体是被盗版干掉的,Steam抓住这个机会,并不代表着Steam用自己的力量把巅峰期的实体打败了,这只是趁虚而入

但主机,从未有过这样的时机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13-10-6 19:34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当年玩大菠萝2,买来正版的也是就要里面那一条cdkey,实体光盘根本都没拿出来用过,安装要好几张盘轮流插,太麻烦,都用网上的单个硬盘完美版rar替换成正版cdkey上BN玩的
为什么steam还有实体版+key的这种形式存在,可能是2点原因
1、因为锁区的关系,sb SEGA、sb R☆、sb 2K都喜欢玩锁区,数字版跨区买有可能ban账号,实体版用key激活没有这个问题,当然也可以直接买key。
2、打软广告,顺便赚点钱。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渠道商话语权确实太大了,x1政策改变前后的gamestop的表现很能说明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