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电软业内消息

引用:
原帖由 youngwilly 于 2010-7-3 15:12 发表
用词很犀利,可惜似乎失踪了

也可能是叉包的MJ:D
第二种可能性可以排除


TOP

引用:
原帖由 NoLife 于 2010-7-3 16:34 发表
中國內地電玩雜誌的水准揭示了一個讓人痛心的現實,玩遊戲的人沒出席。

在我看來,要做本好的電玩雜志,遊戲以外的素質才是最重要的,全中國愛遊戲的同鄰人中能出多少這樣的人才呢?
这样的杂志可能未必会有。当然最近的《游戏魂》做的还是不错的

不过这样的媒体,一定会有

敬请期待



TOP

茶包又打广告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烏鴉 于 2010-7-5 01:13 发表
茶包又打广告了……
=3= 我要打广告可不这么打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72)

其实dr和ucg都是一路货色,对于不喜欢的游戏或者是厂商,一律无视,小编的个人洗好和读者的冲突一直都是大问题。
游戏日复刊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youngwilly 于 2010-7-4 13:17 发表


96 97是SS的黄金年代,所以也是DR的黄金年代啊...那几年买到一本DR,封面我就能端详好一阵子了~~~

次时代联盟搞周边,和后来电电集团,乃至UCG集团来比,其实战线拉的还是不怎么宽的

次时代联盟最成功的

01年 ...
你Y家里一窝子的书到底不是白买的呀。。。

TOP

特工黄原来现在还在干啊,对他的印象就是用街霸把阿king打哭的恐怖的特工黄

TOP

引用:
原帖由 youngwilly 于 2010-7-4 20:05 发表


想说就说,不说无所谓

从KING离开DR后,从96年电电出现后,DR已走下坡路

99,00年的DR无论是杂志本身还是编辑几乎毫无存在感,我购买也只是纯粹收集的习惯

说起编辑,那位做了十年的风林,要不是论坛上后来逐渐 ...
风林虽然水平不是拔尖的那种,但是存在还是有的吧,那铺天盖地的光头漫画和自爆照片..

TOP

引用:
原帖由 seek 于 2010-7-5 10:37 发表


风林虽然水平不是拔尖的那种,但是存在还是有的吧,那铺天盖地的光头漫画和自爆照片..
光头漫画是抄的日本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相良宗介 于 2010-7-5 09:23 发表

你Y家里一窝子的书到底不是白买的呀。。。
好久不见啊:D

TOP

引用:
原帖由 seek 于 2010-7-5 10:37 发表


风林虽然水平不是拔尖的那种,但是存在还是有的吧,那铺天盖地的光头漫画和自爆照片..
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有次DR的VCD里有段玩铁骑的编辑部内部视频,几个编辑扮演指挥官与士兵

风林的演出效果相当之烂,如果是我,根本不会把这种东西放出来现的:D

TOP

to youngwilly:

《游戏批评》从书名到框架到宗旨确实来自于日本同名刊物,初期的内容也完全以“批”和“评”两字为主。然而一些原创的专辑和文章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日本《游戏批评》不会有剧情小说,不会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专题,主干部分的游戏评论也是召集电软的编辑和一些撰稿人所写的。从起点开始这本专辑的定位就是不足5000,甚至3000本发行量内都可以接受的面向业内从业者的参考小品,如此而已。亏得专为了这本专辑招入的编辑wl(笔名是“火彩”?我也有点忘了)勤勉的工作,坚持了十几期。

《游戏●人》曾经差点被ucg编辑部主任定名为《游戏潮》,在集体的力争下才保住了这个带符号的书名。虽然只是个符号,但这一点对于书刊的定位尤为重要,直接读成游戏人实际上是违反当初定名的初衷的。
其实照我个人以现在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实际上这两本书刊都有点过于拘泥主观的定位思想了,大可以做得再通俗些。

我发现你对于国内电玩杂志比较关心,貌似也比较了解。但我发现你的信息来源很有问题,不少具有道听途说的性质。每本杂志都有些无法为外人所知的困难状况存在,每一个编辑部的编辑无论经验多少,在本职工作上都是非常认真的。而有些客观的现实和条件的限制,其复杂情况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并不简单出自于什么个人能力,什么劳资纠纷。
恳请你以后在论坛这种公众地方还是稍稍减少点对那些编辑的评议吧。

[ 本帖最后由 silence 于 2010-7-5 16:14 编辑 ]

TOP

电软的贡献,或者说天师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独立原创发明了“伪非”这个词

后来在中国ACG界流传开来,原先天师用这词是来形容LU的

TOP

游戏批评的日本同名刊物有资料没?外文书店有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silence 于 2010-7-5 16:11 发表
我发现你对于国内电玩杂志比较关心,貌似也比较了解。但我发现你的信息来源很有问题,不少具有道听途说的性质。每本杂志都有些无法为外人所知的困难状况存在,每一个编辑部的编辑无论经验多少,在本职工作上都是非常认真的。而有些客观的现实和条件的限制,其复杂情况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并不简单出自于什么个人能力,什么劳资纠纷。
恳请你以后在论坛这种公众地方还是稍稍减少点对那些编辑的评议吧。
谢谢S老师专门回我的贴并且告诉我内部消息

我对国内游戏动漫杂志的关心,源于这十五年的购买习惯,目前一个月要拖30种杂志(当然也不全是游戏动漫,还包括少数军事类)

我所以对于国内ACG杂志发表的言论,基本全是我基于购买的东西YY出来的,而不是什么道听途说,我也不需要什么道听途说,因为我觉得我起码全买全看,加上些经济学会计范畴的皮毛,还是能够比较客观的作些评论的.毕竟国内杂志市场是一个有效市场(经济学皮毛概念),根据公布披露的信息(上市的杂志内容及骨干编辑流动情况),是可以分析市场价格的(杂志走势头趋势)。而不同于中国大陆股市。

比如这贴里所有挺DR的人,对于DR的投入,肯定不会超过我.除了编辑们,因为编辑们肯定付出很多劳动力.但那是谋生,那是工作.我为什么对元老之后,或者说KING走后的编辑怨言那么多?这当然都是基于我看完杂志后的主观评论.比如我说99 00三年杂志的存在感.

98年是SS最后辉煌的一年,9月我大二开学了,光明力量3-3一走,SS基本就没游戏了,而那时候的DR,和同期的<电电>与<UCG>根本不能搭脉,基本来说要啥没啥.价格也不算便宜,但内容实在是令读者失望.

这点,不是编辑的问题,难道是我们读者的问题?

95停刊后,KING出于何种原因离开DR而作为<电电>的创始人我是不知道的,但我只知道,DR没有96典藏本,没有再续94 95典藏本的辉煌.我只知道电电出了本不功不过的96典藏本后,出了本相当完美的97典藏本。而DR那边呢?97年暑假我冒着雨骑自行车去书摊买那本97增刊,我总以为整顿了一年后的97增刊应该起码能达到95典藏本的阅读快感吧?结果买回来,翻完,非常不满。都是些什么东西?之后的98增刊我买都没买,几年后收的旧书,看完后觉得还好当年没买。

上世纪最后几年里,只有99年的五周年,才有点味道,这应该是DR残余老人马最后一击了。

同期电电和UCG两家,可以说是在疯狂的扩张与蚕食本应属于DR的市场份额。

DR确实有创意,比如世纪末的《三栖人》和《MAGIC地带》这两本东西,但结果电电集团连出三本梦幻总动员后居然期刊化了。游戏方面,出了四本攻略专辑后,《电子游戏技巧》演变为了以书代刊化的〈电子游戏广场》,DR出了些什么?除了单薄的九本《菜鸟通》。而UCG方面,三周年增刊,半月刊一周年增刊,都比DR的书好看的多啊!月刊就不说了,99-01那几年的DR,根本没啥好看的。如果再对比同期的《电电》和UCG,简直可以集体面B了。

你是第二代著名撰稿人,认识的都是那个圈子里的人,内幕自然比我知道的多的多的多。但我老百姓不需要什么内幕,我只要看到满意的东西。我不知道为什么《电电》出现后,能够集结国内那么多第一代元老(雪鹰,驰骋,BLUE,等等,很多名字我都淡忘了,人老了记性不好),而DR呢?除了负责《动新》的AKIRA外,大概只有您偶尔投投稿浇浇水吧,不过您是跨平台的,不是DR独占的,所以对于DR的效用有所下降。这里面肯定有内幕,但我无所谓,我只知道《电电》出现后,DR越来越没有可读性。

而《电电》集团在本世纪走上了不归路,这个内幕,你知道,我也知道,而且我知道的不会比你少。《电电》集团在战线拉的很开,完全无视DR的存在后,毁于自身。社长陈日岷与编辑的不和,直接导致了02年7月《电电》的改版。而02年7月起的《电电》等于一个空壳子,新招的人的实力和之前那批骨干根本没的比,所以勉强坚持了一年多后再也拖不动了,于04年2月刊终结。这里面我漏了个近日才知道的内幕——03年底空壳的《电电》几乎走不下去的时候,UCG竟然捡便宜货收购了它,想搞大陆的《FAMI通PS2》。但由于口碑差(道听途说是说《电电》书商欠了批发商很多钱,导致批发商根本不愿意进货。04年2月那期,全是大作的攻略,但是既然UCG收购了它,那怎么不共享一下资源?那期《电电》里恶魔城无罪的地图居然不是100%的,真尴尬——但这个内幕其实知道不知道无所谓,内幕之所以内幕,无非是给人以一种知晓后的唏嘘感"哦,原来是这样子啊"等等的感叹,而对于内幕之外的客观存在与趋势,没有一丝影响。只要你一直关注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就不难得出结论,除非你是个不善于思考的人。电电的客观存在与趋势就是,02年中社长与骨干编辑们闹翻后,骨干编辑门全部滚蛋令某出路,而杂志则等于被抽空茎液,无力回天。哪怕03年底有人注资了,也无法扭转局面,因为自作孽不可活。

DR的衰败,电电的消亡,正说明了不是谁都能做好一本杂志的。做的好的人不做了,杂志办刊精神没有得到传承,杂志必然走向衰败和消亡,这也是万物的规律。

国内最早的《DR》,《电电》,《梦幻总动员》,从93年起,我见证了他们一路所走过的几乎每一个脚印。《DR》能活到现在,确实是个奇迹。《电电》02年分离出了《游戏日》,《游戏日》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感觉终于找到原来《电电》的味道了,可惜由于宣传原因等等,《游戏日》最初两年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小。《游戏日》是真正继承了《电电》灵魂的杂志,但因为只有灵魂,所以最后还是扛不住魂飞魄散了。而事实上,《游戏日》继承的不仅是《电电》的灵魂,追根溯源则是《DR》的真正灵魂。因为96-02年6月的《电电》就是93,94,95年《DR》的延续。《梦幻总动员》随着《电电》的倒下,终于在05年6月走到了最后一步。而实际上,随着02年6月《电电》骨干编辑的被滚蛋,03年《梦总》也改版了,改版说白了其实就是换了批人,把前人留下的精髓全部推倒,自己闭门造车重新来过。03年,市场上出现了《动漫贩》。这本东西,则是《梦幻总动员》的传承。传承至今,其间还衍生了《24格》。《动漫贩》和《24格》都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因为其有灵魂(斐羽炎),同时灵魂得到了传承。一个老人不可能一直在一线做下去,所以传承是很重要的一环。03年的《电电》与04-05年的《梦幻总动员》就是失去灵魂的东西,所以消亡是个必然。《梦幻总动员》的灵魂还有两个分支,分别是BLUE和驰骋。前者《动画基地》,后者《动漫新干线》。不过,《动画基地》前年改版16.80的日子,也正是杂志社内部动荡的分水岭。《动漫新干线》活的也不是很滋润,后台不知道还是不是《漫友》集团。

S老是指出我道听途说的“18本《游戏批评》由于版权问题而被迫停刊”,指出我不该否定编辑的努力。对于这点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不说《游戏批评》应版权纠纷停掉,而说停掉的原因是市场问题。那不是更不给编辑面子?另外,编辑做杂志领的是工资,不是义务工,那么作为读者消费者,就不能评论编辑的资质吗?难道因为努力了,就不能批评?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好杂志。同时,对于《游戏批评》,我只是说它“并不怎么怎么好”,不是说它“怎么怎么不好”。毕竟这本东西的阅读性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同期没有同类读物的时期。

但不能因为“编辑努力了”就不去评论杂志走到今天的原因和编辑有关吧?当然这其中,更起决定性因素的必然是高层。我若干年前就知道DR的高层很XX,(仅比《科学时代》社长陈日岷好那么一点点),DR走到今天这副缩X样子,责任最重大的肯定是高层。或许这就是国企内部外行指挥内行的通病吧?但黄昌兴不算外行吧?难道他只是个傀儡?另外DR那几个很努力的编辑,在并未给DR带来丰硕成果与光复的时候,也做出了些不是很好的举动,当然,客观说这只是企业通病。这我就点到为止,因为DR杂志社内的官僚气息与人事内耗,我倒是有内部消息的,而不是道听途说。

从本贴前面风林同学所说的,次时代集团内部仅仅依靠《SO COOL》的广告收入,就可以和UCG N多刊物打平手,再加上强大的《动感新势力》的低投入高回报,哪怕《DR》白送,都没问题。基本就是这么层意思吧?那我插一句,如果《动感新势力》编辑骨干被人高薪挖走了呢?台湾方面找其他人做国内《SO COOL》代理呢?这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天山人间都能换后台老板,更何况区区一个出版集团?从这点来看,DR内部不思上进吃老本的作风,必将导致恶果。这其实和国有银行有些异曲同工。这里就不深入了。

至于《游戏人》,出到现在好歹也34期快七年了,再说其定位问题,也不容易了。

DR从98年一路败到现在,版面缩到64页,被迫打低价牌(其实这价格对比页数,也不算低价),副刊一本本被拔掉:《电玩新势力》、《游戏批评》(特指复出后的三期),《掌机迷》,《口袋迷》......

但前官方给出的是理直气壮很滋润的回复:《SO COOL》,《动感新势力》赚的钱就比UCG集团多:D

特此建议,UCG老板携全体编辑,集体面B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