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见过大爷》手淫观后感(额,政治教育+献礼+露脸片就无所谓透不透吧)

昨天晚上去看的,六点去选座,居然十点之前的场子已经全满了。。。看来《大爷》的魅力无法挡。

[剧情]
整体感觉么,前紧后松。国共围绕一党独裁,和平谈判,到开国民大会的情节还算紧凑,讲KMT内部派系斗争,蒋如何一意孤行,民主党派如何在国共之间摇摆。
某些情节和台词还是对既往的主旋律大片有所突破的,闻一多那段,要民主喊的很过瘾。从共党元老嘴里说出“一党独裁是不行滴,要组成民主联合政府”诸如此类的话,很黑色幽默。现场效果很好。

转折点个人感觉在蒋经国去上海“打虎”前后。此后的剧情基本就开始散乱了。全片的细节比较琐碎,线索太多,有头无尾的人和戏太多。
悬念从紧张的国共对峙,变成“民主党派能不能北上赴会,参加政协”了。

结局部分,整个片子最后没有高潮。到底是政协召开是高潮,还是开国大典是高潮,我的感觉是没有高潮。。。一笔爱国主义的糊涂账。
好在相比过去的献礼片,主旋律唱的很少,没有什么“没有GCD,就没有新中国”之类的过分渲染。可以接受。

不要冲剧情去看。就当是大屏幕上的电视剧精华剪辑好了。。。能认出明星脸来你就应该高兴。

[导演]
这种戏大腕太多,人人都想要特写,不好拍。
但是反过来来说,这戏也好拍,毕竟观众对演员,对这些历史人物太熟悉了。很多考验叙事能力,人物刻画能力的功课都可以偷懒。

于是韩三平、黄建新这两位二流(三流?)大导演就真的偷懒了。。。

某些想表现导演手法的桥段,技巧实在不怎么高明,甚至不怎么电影,还不如某些国产电视剧。比如毛泽东和两个小女孩玩那段,紫色的野花田,配乐和意象都很间离,和整体风格不搭调。当然后面传来捷报,毛一句“从此长江以北再无大战”,晚上联欢,后面一个男声配乐出来也完全和画面不搭调。甚至一直连贯到后面蒋中正告老还乡,回奉化的镜头,怪。

总之导演方面没什么可期待的。故事、人物关系是个中国人都烂熟,所以叙事想不清楚都难。导演至少没有给这部片子加分,这点是有点令人失望的。基本就是靠几个老演员在撑。

[角色/表演]
既然是看人头认脸的群像戏,历数各人的表现还是很有趣的。《见过大爷》也就真只有这些“大爷”可以看看了。男人戏,女演员都是花瓶。这个稍后会说到。
估计大部分观众看完都会觉得明星脸还是少了,反正绝对没有宣传中“170多位”那么多(比如曹可凡演的国民政府时期上海特别市市长吴国桢,非魔都众估计不认识这个死胖子是谁。。。)我就按照我的印象,顺序一个个数下来。(如果有遗漏,那就是表演实在糟,戏份实在少,星光实在弱。。。)

战争革命建国,这种题材一向是男人戏。男演员方面稳住,整体素质就可靠了。

全片一开场就是国共合谈,签双十协定。毛蒋对峙,在中山像前,同穿中山装。这个开场,直到孙红雷的无名记者出现,我还是满意的。

唐国强——毛泽东
唐国强的老毛多了儒雅的书生气,少了点湘潭伢子的土气。从表现出的气场上说其实更接近建国后荣登“皇位”的毛泽东,而不是战争时期的毛泽东。
唐国强毕竟是帅哥底子,所以很擅长笑,而且笑起来很有味道。这是帅哥的功底。偏偏你去翻翻历史照片,毛泽东基本都是眉头紧锁的,很少笑,甚至是总带着点忧郁和哭腔的。这点是唐国强和毛泽东在神情上最大的不同。当然,“性格开朗豪迈,谈笑风生的伟人”形象不是一年两年了,唐版的毛完全符合这个调子,也符合官方的口味。

表演上没有什么可说的,老戏骨。唯一我觉得上述唐国强帅哥底子略显泛滥的还是那场欢庆戏,周恩来朱德等在一起唱国际歌。主席喝醉了,躺在那里痴笑。那个表情实在是太唐国强了,而很不毛泽东。偏偏这段给导演弄成慢镜头,用了很浓重的手段去渲染,让人觉得,共党胜利的太早了。其实在和平解放北平之前,这群人都应该保持着一种压抑感。这是共党这批演员的集体问题。延安时期,内战还被老蒋围剿的时候,就眉宇间透露着指点江山的豪气,没有一点忧患和苟且感,这点是主旋律的老毛病了。

GCD这边基本都是求形似的特形演员,周恩来戏份稍多,和之前的主旋律片子也没什么两样。所以没啥好说的。我就不一一拿出来讨论了。

张国立——蒋介石
这是这部片子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对张国立来说绝对是个突破。张国立也是属于那种很会笑,笑起来很有特色、很容易被人记住的脸。小眼睛男人演蒋介石,除了略微比历史上清瘦的蒋总统胖一些外,在内心的刻画和神情把握上,张国立演的可圈可点。

一言以蔽之,张国立版的蒋介石很成功的做到了“千姿百态地面无表情”。

委员长精于权术,人在高位,面临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喜怒不形于色是基本功。看起来,笑中有威,威中有笑,不为外人知其真意,让下面人自行揣度,不可终日,这是帝王术的最高境界。影片选取了后期蒋介石的几个精彩瞬间,这些点上张国立版刻画的都很用心,效果也很好。比如李宗仁当选瞬间,蒋的眼神变化。总之对于这个不那么脸谱化的蒋介石,在依然有限的空间中表现出了超越自身的演出,张国立的努力值得肯定。

另外,蒋介石的台词印象很深的一段,是对上海打虎归来的蒋经国说的: 党内的贪腐,怎么治,时机很重要。治,亡党;不治,亡国。──我不信这台词没有借故讽今的意思。

王学圻——李宗仁  尤勇--白崇禧
中规中矩。戏份不算太少,但是没什么出彩的戏。

陈坤——蒋经国
算是个意外。说到陈坤呢,名字大家都熟悉。说有什么代表作,好像都是一堆国产电视剧。最近有印象的就一部大俗大卖的商业片《画皮》。反正看《大爷》没冲着他去,结果蒋经国的戏份不少,代表蒋家父子中的革新力量。算是史上难得的给KMT里的太子党一点正面的喝彩。看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起后来经国治台,乃至最后开放党禁报禁的历史。唏嘘啊。和杜月笙、孔令侃的对手戏也不错,有青年政治家的热血和派头,比他过去油头粉面的少爷形象有深度。

邬君梅——宋美龄
邬君梅、陈冲这一辈上海女演员演老上海的女人总是最贴切的。何况有《宋家三姐妹》在先。这次的表演没什么可说,算是这部男人戏里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里最好的表演。唯一遗憾的是,宋美龄最风光的无疑是抗战时候跑去国会讲演,赢得美国人倾囊相助。那是最辉煌的时候。反衬片中“内战危局”时再度赴美遭遇冷遇,如果能有一番闪回会更刺激,更有对比感,从抗战光复,“世界四大头”到杜鲁门不待见。总之,第一夫人的风光表现的不足,没有落差,戏剧冲突不够强烈。

许晴——宋庆龄
相比宋美龄的表演,许晴的宋庆龄味道就差多了。以当年“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的说法,同一部片子里出现宋氏姐妹的时候,“第一夫人”和“国母”的差异应该能表现出来。《大爷》里的宋庆龄显得忧郁、晦暗。寡妇哀怨有余,忧国忧民之情不知从何看起。KMT方面派人来说服,让她出山,说到“KMT是孙先生的毕生心血,你总不能看着它崩坏吧”(大意)。宋庆龄的表情很暧昧。似乎是想表现“如果是这样的KMT,亡党也罢”的意思,但是没有台词,光靠表情,实在是看不出味道来。这场戏怪怪的,不够分量。上海解放,清晨出门,看到解放军露宿街头,这里且不论宋庆龄当时住的是静安寺中福会少年宫的花园洋房,不可能走弄堂,走出来更不可能是南京(东)路这个破绽。光是这场就表现宋庆龄被感动,然后北上,支持中共搞政协,这点剧情撬动不足,国母到底是什么心态,什么点,终于从国民党遗老转而支持中共,交代的不明白。许晴可能是目前国内比较好的人选,但是这次的宋庆龄,没味道啊。。。

江珊——邓颖超
差点没认出来。。。彻底变成中年大妈。。。这居然是《过把瘾就死》的那个江珊么。。。

确认不是江珊。此前泄露版的演员表有误

王冰——张澜  金鑫——李济深
民盟张澜这条线还算贯穿始终,当中还有被封、秘密会议、被营救北上的情节,完整;李济深的戏就让人觉得有点残,始终是隐居香港,犹豫不决的味道。最后和毛泽东那场一句“我杀过共产党”有点意思。民主党派此前在主旋律片子里几乎都不怎么出现。这次算是正面表现的比较多。

姜文——毛人凤
本色出演,让我和全场很多人忍俊不禁的一个角色。说起来毛人凤是老蒋心腹,特务头子,本来就是大老粗。姜文演起来颇有那种“怎么坏的这么可爱”的味道,尤其那段给陈道明交代。姜文恶狠狠地说:“越是这样的人越要干掉!”“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姜文说:“这种事儿他妈的怎么能公开?”。还有之前那句:“必要的时候,个别人我看是不是可以清理一下?”,全场爆笑。爷们味十足,又没超出角色的框架,很放松很舒服的表演。洒脱的姜文,一如既往。

冯小刚——杜月笙
全片和历史差的最远,我也最讨厌的一个角色。杜月笙,上海滩三大亨,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应该清楚,杜月笙在1945-48年的时候,和蒋走的最近的蜜月期已经过去,光复之后和国民党,其实就是和老蒋,心存芥蒂,上海市市长没做成,但是商界倒很成功,出任无数银行、同业公会、商号的董事。已经是“闲云野鹤”的味道。

片中冯小刚的杜月笙形象是黑衣罩衫,内白长衫,一副黑墨镜,周围十几个黑衣保镖跟着黄包车跑来到现场。说话一口京味(拜托人家演蒋公的张国立还学了点江浙口音好不好),还敲拐杖。都知道杜月笙应该是浦东本地口音,且待人接物极其低调、谦和,一副儒生的气度,所谓“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恒社时期的杜月笙早就退干净地痞流氓气,俨然贤达名士,党国要人的气派,怎么可能是一副太监的奸相。他怎么会以那种方式、口气和蒋经国说话,哪怕是公子杜维明被扣,他也断不至于失态──上海毕竟是他的地盘,动不到的。总之,我不知道是北方人不了解上海人,还是功课做的不足,这个冯小刚版的杜月笙,除了在干瘦一点上相似,言行举止、音容笑貌,还不如香港人拍的《上海霸王》里的吕良伟版杜月笙来的逼真贴切。

陈凯歌——冯玉祥
很想多看两眼,但是出场太少的人物。挑选的冯玉祥的戏是在重庆街头镇压文明戏的时候出来枪打“反动军警”的一幕,这里陈大导演的表演很有味,粗人冯玉祥的气场出来了。眼神可以杀人。后面打灯笼照老蒋的戏也有趣,可惜结局变成旁述,海上失火被烧死。角色命运也可惜,陈大导演没过足戏瘾也可惜了。

[其他]
其他几张面孔都还挺有笑点的,比如范伟、葛优、王宝强、冯巩之类。剩下的女性角色基本清一色花瓶。妇女代表这一段纯粹为了晒花瓶摆出来的,多余,琐碎。章子怡是典型的没有导演不知道怎么演戏,只能摆化妆品广告造型的女演员。赵薇也只是简单出个镜。甄子丹的田汉。。。太文艺青年了。其实田汉当时已经是个颓废老文青了,不是那么少年得志的味道。

这次配的中英文字幕不错,英文翻译的很雅正。唯一一处中文字幕和口型对不上的发生在姜文的台词,“这种事儿他妈的怎么能公开?”,国骂的三个字字幕里省略了。

[最后的话]
说不上烂,也说不上经典,就一个应景的片子。我同意网上某人的说法:这部片子应该允许国人凭身份证免费观影。
与其说中国人缺大片,不如说中国人缺国民教育片,和真正的不搞低级煽情和“长官意志”的爱国电影。重温这段关于国共之争的历史,可以让更多人思考什么是民主,建国是为了什么,到底什么是党,什么是国,什么是政府,这六十年有多少理想成为现实,又有多少血肉被铸成了不该有的耻辱、丑陋与隔阂的“长城”。

从这个角度说《见过大爷》是部可以一看的片子。据说票房和舆论的好评让韩三平蠢蠢欲动,准备2011年建党90周年的时候再搞一个全明星班底的东西。我觉着那时候是不是准备叫《统一大爷》(捅你大爷)或者《建党大业》(贱裆大爷)。我觉得中国的电影人应该有这个骨气,这个使命感,用自己的能量去拍一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对得起历史的片子,而不是犯贱,粉饰,拍马。这样片子我们太不缺了。

从这个角度说,我双手赞成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至少,商业化是一种民意的体现,我们可以用票房投票。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9-18 13:01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KONAMIX 激骚 +1 茶,是茶包的茶;包,是茶包的包。 2009-9-20 18:01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71)]

写得真tm认真,lz高级



TOP

我就不去手淫了,过几天吧,过几天再去。


TOP

前半段估计是因为历史大家都了解不多,所以感觉被剧情吸引住了
后半段大家都烂熟于胸,自然觉得都是在晒人了

TOP

我就说这片子起码不至于雷嘛,过两天去看

TOP

我竟然看完了!LZ行的。。。

TOP

今晚去见大爷,回来再写影评

TOP

果然是专业的。。

TOP

同意LZ的最后一句。

TOP

写的真JB好!

TOP

比如曹可凡演的国民政府时期上海特别市市长吴国桢,非魔都众估计不认识这个死胖子是谁。。
我他吗的一直想知道这死胖子的爹是谁,长的猪一样,也没看出来他有什么特别的能力,但好像只要是东方卫视牛叉一点的节目一定是他和另外一美女组队主持,也不管那主持所需要的风格之类的。

TOP

进来喊姜文最高的~~~
可惜最近演的太少了~~~



TOP

邓颖超不是江珊演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9-9-17 17:38 发表
重温这段关于国共之争的历史,可以让更多人思考什么是民主,建国是为了什么,到底什么是党,什么是国,什么是政府,这六十年有多少理想成为现实,又有多少血肉被铸成了不该有的耻辱、丑陋与隔阂的“长城”。
+1

TOP

看见星爷了没有?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