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博大精深的汉语却无那般的精准

说实话,我也觉得日语表现能力比汉语好,尤其是在大人的影片方面--不含贬意

从语言学上来说,拼音文字是比象形文字更先进的文字,建国后曾经有过用汉语拼音替代汉字的建议。

所谓博大精深,其实是晦涩难懂的自我麻醉说法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erduoyan 于 2007-5-22 11:44 发表
R版说得是
个人认为,说到底语言是否精确,音调是否优美,语系是否兼容都不是一种语言成为主流的必然原因
关键还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主体民族文化是否强势
中国强大时,朝鲜,日本,越南至少在书面语上都通行汉文
等 ...
依我看,这些国家改革汉字,正是因为汉字太难了。看看现在的韩语、日语和越南语,韩语是拼音文字,虽然在计算机中跟汉字一样是双字节表示,但是只要一看结构就能很容易的打出来,日语假名,比划即使跟简体字比也是简单至极,更不用说跟繁体字比了,也变成了拼音文字,越南是法语拼音?而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也都是因为繁体字太难而诞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7-5-22 12:33 发表


嗯,识货的

反输词更能说明汉语的灵活

salon,原文是法文,原意其实就是大厅,比较大的房间,英语直接“拿”过来了,法国贵族善挥霍、尚奢靡的生活方式让这些法文里普通的词在英文里往往要高出一截。 ...
幽默,字面意思是偷偷的沉默吧?还是语妙更贴切,可惜,劣币淘汰优币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eastspider 于 2007-5-22 13:49 发表



纯属胡扯。能流传下来的词汇都是经过人们不自觉筛选、认可的,比如说手机这个词就是在同 大哥大 移动电话 等词汇中经过PK最终生存下来的。而连战那年用的愿景这个词,尽管有官方的大力推动(进词典、设为 ...
手机跟大哥大充其量都算是口语,手机包装上看到的都是“移动电话”。

忽悠用得再多,永远只是“诈骗”的口语诙谐表示,法律中永远不会出现“忽悠罪”。

就像用国内英语日语课本上教的语言去跟美国人日本说话,他们肯定会听不习惯,看美剧日本动画也是,真正出现国内课本上原装对话的情形少之又少?

How are you today? What‘s up?

[ 本帖最后由 BURNFOX 于 2007-5-22 14:06 编辑 ]

TOP

我个人认为从语言互译的角度来对比语言优劣是不妥的,各国的诗词、歌曲是先基于其本国语言的韵律形成的,翻译成外文是否仍然能成其妙文只能看翻译者的能力,与语言本身的表达能力无关,还没听说过哪个国家的国民抱怨本国语言不够用的事情。

有一个事情是在西藏教数学只能用汉语,而流亡印度的藏人则是用英语,但这只能说明现在的人懒,不愿意去创造藏语的数学词汇,不代表藏语无法做到这样的事情。

TOP

引用:
原帖由 eastspider 于 2007-5-22 14:15 发表



难道我们日常使用的口语不是语言的一部分?难道只有书面语才是语言???
我的理解:语-言,书面语是语、口语是言,两者不矛盾,但是未必会统一,文字个体表达元素,至于是组成语还是言,是另外一回事了。朝鲜、日本、越南原来用汉字,但说的话还是本国语言,古代人说话未必真的之乎者也,但写文时就要那么写了,现在也是一样,无论大陆台湾,在教育中对网络语言/台:火星语都是还是持反对态度的。

TOP

上面两篇英转中的妙文、以及“生命诚可贵”之类,都是基于译者对中英文皆有很深在造诣,即能以英文理解原文之寒衣,又能以中文娓娓转述,这是很难得的,有这样能力的人才也是可遇不可求,并不能证明语言的优劣。

TOP

引用:
原帖由 kkeler 于 2007-5-22 14:26 发表
我朋友是个崇日分子,日本留学5年回到中国工作。

有一次他说,他发现自己很多日语能表达的话,中文就表达不好。特别是翻译日文资料,有很多意思就是看着明白,但翻出来的中文怎么看怎么别扭。

我问他:“ ...
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日语中文上,英文中文也是这样,在网上就很容易看到这点,在真·英语环境待时间长了,回来说中文时就不停的冒英文,这并非是语种表达能力,或个人语言能力上的差异,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用惯了思维方式,自然也导致一时语塞,比如小说《金鳞岂是池中物》,它的作者就是在美国呆了N年(估计现在也是),小说里就总是不停的冒英文,按他的话说,就是并非有意show off英文,而是觉得这意思只有用英文才能表达清楚,可是在我这个一直呆着中文环境的人看来,他那些英文都再浅显不过,用中文表达连半点问题也没有,这就是思维方式差异导致的。

[ 本帖最后由 BURNFOX 于 2007-5-22 16:1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kkeler 于 2007-5-22 16:03 发表


你和我说的好像没关系。。。。我朋友和中国人交流完全是中文(普通话或上海话),从来没有中文+日文的情况发生。。。

不和你讨论这个,你的情况和我说的没任何关系。。。。。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前面也说了口语和书面语言是有差别的,有时还不小。

你朋友留学之前用口语表词达意应该没问题吧?否则他应该在留学之前就已经开始后悔没学好中文了,而你所说的他在从小到大没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语文考试跟作文分数不高?但基本上是与现实中的口语交流无关的,如果你朋友出国前已经不能很好的书写书面语,那他出国后再回来仍写不好也就不奇怪了。

但我并不同意你这句“把一种语言同另一种语言比出高低的人(特别是大语种),往往是因为对某一语言的不精通”

事实上,我认为,只有真正学透两种语言,才能真正对比二者(但并不一定要用非优即劣的二元论方法。),比如有人就说中文的骂人话胜过英语很多,如果他不了解两种语言的骂人方法,是无法做这种对比的。

TOP

这就是现实啊,不同语言本来就不是一一对应的,要不然上帝也不用费力打乱修建Babel的人们的语言了

TOP

请教日语达人,日文片假名对同一外来语的表示,会不会出现同音不同字的情况?看《名侦探柯南》里,倒是经常出现同音字的游戏。

TOP

有多少人把这帖子定性为“中日语言优劣”之争了的?

KUSO一下:中文还是有优于其它语言的地方:大多数情形中,表达同样的意思,中文最短(这可以从一些多语对照的说明书中看出),这代表它耗费更少的能量,占用更少的空间(如果换用文言文……),这正符合了当今社会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所以中文先进。

TOP

还有人研究过,现在绝大多数所谓汉族人,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汉族人了,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流传至今的汉族人,就是客家人。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